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17、IL-8水平与BODE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崔家栋 张劭夫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IL-8水平与BODE指数(B为体重指数,O为气流阻塞,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能力)的关系,探讨血清IL-17、IL-8水平在评价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符合...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IL-8水平与BODE指数(B为体重指数,O为气流阻塞,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能力)的关系,探讨血清IL-17、IL-8水平在评价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40例,以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稳定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7、IL-8水平,对COPD患者血清IL-17、IL-8水平与BODE指数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17、IL-8水平分别为(114.02±34.84)pg/mL和(102.67±31.55)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73.22±14.66)pg/mL和(35.36±5.04)pg/mL,P<0.05]。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IL-17、IL-8水平与BODE指数均呈明显正相关(r=0.782,r=0.924,P<0.001)。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17、IL-8仍处于高表达水平,检测血清IL-17、IL-8水平有助于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8 BODE指数
下载PDF
百会、足三里穴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肠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继瑶 唐强 朱路文 《康复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468-476,共9页
目的:观察百会、足三里穴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的脑-肠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con组)、模型组(M-con... 目的:观察百会、足三里穴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的脑-肠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con组)、模型组(M-con组)和电针组(EP组),每组12只。S-con组按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R)模型制备方法操作,但不阻断脑血流和再灌注;M-con组进行MCAO/R模型制备,120 min后拔线恢复脑血流灌注;EP组选取大鼠百会穴、患侧足三里穴进行电针预处理,最后1次电针干预24 h后进行MCAO/R模型制备,120 min后拔线恢复脑血流灌注。于术前1 d,再灌注12 h,再灌注1、3、7 d采用抓力测定仪对前肢抓握力量进行测定;再灌注7 d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7A、IL-10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皮层和结肠组织中IL-17A、IL-10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侧皮层、结肠组织内IL-17A、IL-10的平均光密度(AOD)值;采用HE染色观察缺血侧皮层病理损伤程度。结果:①前肢抓握力量:再灌注12 h,再灌注1、3、7 d,与S-con组比较,M-con组前肢抓握力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M-con组比较,EP组前肢抓握力量均明显升高(P<0.05)。②血清IL-17A、IL-10含量:再灌注7 d,与S-con组比较,M-con组腹主动脉血清IL-17A、IL-10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M-con组比较,EP组IL-17A的含量明显减少,IL-10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③IL-17A、IL-10蛋白表达:再灌注7 d,与S-con组比较,M-con组缺血侧皮层内、结肠组织中IL-17A、IL-10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M-con组比较,EP组IL-17A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IL-10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④IL-17A、IL-10的AOD值:再灌注7 d,与S-con组比较,M-con组缺血侧皮层、结肠组织IL-17A、IL-10蛋白的AOD值明显升高(P<0.05);与M-con组比较,EP组IL-17A的AOD值明显降低,IL-10的AOD值明显升高(P<0.05)。⑤缺血侧皮层病理变化:与M-con组比较,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预处理 百会穴 足三里穴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酮替芬对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丽蕊 崔紫阳 +5 位作者 王昊辰 宋龙霞 齐佳华 张盼盼 韩晓庆 王红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681-1683,共3页
目的:研究酮替芬对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2017-03期间治疗的84例支气管哮喘伴有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止咳、化痰、吸入激素平... 目的:研究酮替芬对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2017-03期间治疗的84例支气管哮喘伴有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止咳、化痰、吸入激素平喘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酮替芬(1mg/次,2次/d)口服处理,治疗1个月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FeNO、IL-17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一般情况、FeNO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增高更明显(P<0.05);2组FeNO、IL-17均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酮替芬可明显降低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的FeNO,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其部分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IL-17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替芬 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呼出气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17
原文传递
复发性流产患者抗精子抗体水平与T17/Treg及IL-10/IL-17关系
4
作者 葛亮 张利 +3 位作者 杨婉薇 马小力 陶正棋 章雪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2409-2412,共4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RSA)患者抗精子抗体(AsAb)水平与辅助T型17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及白细胞介素(IL-10)/IL-17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于本院就诊的12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53例女性RSA患者,69例配偶有RSA病史的...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RSA)患者抗精子抗体(AsAb)水平与辅助T型17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及白细胞介素(IL-10)/IL-17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于本院就诊的12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53例女性RSA患者,69例配偶有RSA病史的男性患者;无不良孕产史已生育健康女性40例和配偶无RSA史男性5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纳入对象AsAb水平,Th17、Treg细胞数及IL-10、IL-17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法分析AsAb阳性表达与Th17、Treg、IL-10、IL-17水平关系。结果:RSA组AsAb阳性8例,其中女性2例、男性6例,对照组阳性仅1例男性;RSA组AsAb阳性率(6.6%)高于对照组(1.1%);RSA组Th17(3.29±1.04个)、Th17/Treg(0.82±0.41)高于对照组(2.01±0.65个、0.29±0.46),Treg(4.02±1.34个)低于对照组(6.85±1.59个);IL-10(399.25±67.96 ng/ml)、IL-10/IL-17(1.34±0.25)低于对照组(602.09±54.31 ng/ml、2.96±0.38),IL-17(298.17±33.54 pg/ml)高于对照组(203.11±27.60 pg/ml);经Spearman法分析,AsAb阳性表达与Th17、Th17/Treg、IL-17水平呈正相关,与Treg、IL-10、IL-10/IL-17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RSA患者AsAb阳性率较高,且与Th17/Treg细胞及IL-10/IL-17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抗精子抗体 辅助性T型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7 相关性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23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关系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秉赋 张博 栾明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观察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与重症胰腺炎的关系及地塞米松对IL-17表达的影响,探讨IL-17/23在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共45只,随机分为三组(...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观察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与重症胰腺炎的关系及地塞米松对IL-17表达的影响,探讨IL-17/23在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共45只,随机分为三组(n=15)。对照组(A组):正常组;模型组(B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干预组(C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地塞米松组。每组按3h、6h、12h又随机分成三小组(n=5)。重症胰腺炎的制作通过于胰胆管逆行注射5%的牛黄胆酸钠造成。三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3h、6h、12h经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淀粉酶的水平,同时,严格按照酶联免疫实验的要求,检测血清IL-17、IL-23的水平。观察胰腺标本大体改变并取胰腺组织HE染色,做胰腺病理学评分。结果 B组血清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A、C二组(P<0.01),且随时间变化,差异越显著;C组血清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而随时间变化,C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腺大体观及病理评分:B组胰腺病理评分结果明显高于A、C二组(P<0.01),且随时间变化,差异越显著;C组病理评分结果明显高于A组(P<0.01),而随时间变化,C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IL-23表达水平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地塞米松可抑制IL-17表达,改善SAP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白介素-23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