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炭孔径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雪梅 蒋剑春 孙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18-3820,3847,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活性炭孔径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活性炭孔径调控的方法。
关键词 活性炭 孔径分布 调控 高温重整法 催化法 模板法 聚合物炭化法 界面活化法
下载PDF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path interaction on fluidization reduction kinetics of iron ore powder
2
作者 Guo-min Zhu Ming-wei Hu +3 位作者 An-nan Dou Jin-yu Huang Jing Ding Qi-yan Xu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840-1849,共10页
Due to the instability of FeO at temperatures below 843 K,the fuidization reduction pathway of iron ore powder changes with the reduction temperature.Thus,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pathway interaction on ... Due to the instability of FeO at temperatures below 843 K,the fuidization reduction pathway of iron ore powder changes with the reduction temperature.Thus,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pathway interaction on the kinetics of fuidization reduction of iron ore powder under low-temperature conditions ranging from 783 to 903 K was investigated to describe the fluidization reduction rate of iron ore powder from three aspects:microstructure change,reaction limiting link,and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reaction,exploring their internal correl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783-813 K,the formation of a dense iron layer hindered the internal diffusion of reducing gas,resulting in relatively high gas diffusion resistance.In addition,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limiting links and reaction pathways in the intermediate stage of reduction,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reaction varied.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reaction ranged from 23.36 to 89.13 kJ/mol at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783 to 813 K,while it ranged from 14.30 to 68.34 kJ/mol at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873 to 903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on limiting link Gas internal diffusion interface reaction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Iron ore powder Reaction pathway Fluidization reduction
原文传递
Photoinduced interface activation strategy for enhancing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plasmonic nano Bi/Ni 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3
作者 Baichao Zhang Xuchuan Cao +4 位作者 Chao Suo Jing Cui Xiaochuan Duan Shaohui Guo Xian-Ming Zha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151-3159,共9页
Utilizing plasmonic non-noble metal nanoparticles(NPs)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is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 green energy production.However,optimizi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non-noble metal NPs an... Utilizing plasmonic non-noble metal nanoparticles(NPs)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is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 green energy production.However,optimizi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non-noble metal NPs an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in metal-semiconductor composites remains challenging owing to the inevitable surface oxide layers of non-noble metal NPs because the surface oxide layers of non-noble metal NPs can suppress the transfer of photoinduced carriers,leading to poor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Herein,we propose a photoinduced interface activation strategy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oxide layers based on a dynamic charge-transfer mechanism under illumination conditions,with Bi NPs and a Ni-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selected as model materials.Under light illumination,the photoinduced charges and plasmonic hot electrons heavily pool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Bi NPs and Ni-MOF,resulting in the reduction of the oxide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Bi,thus attenuating its hindering effect on charge transfer.This phenomenon led to a dynamically enhanced carrier concentration in the Bi/Ni-MOF composite,with an outstanding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rate of 5822μmol g^(−1)h^(−1)achieved with the composit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our strategy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optimizing plasmonic non-noble metal Bi NPs with oxide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ONIC non-noble metal interface activatio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charge transfe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原文传递
表面活性剂改性磁性氧化石墨烯共价固定脂肪酶CRL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艳娥 张子安 +2 位作者 唐爱星 李青云 刘幽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255-4263,共9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氧化石墨烯(MGO),直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Span系列表面活性剂,一锅法制备得到表面活性剂改性磁性氧化石墨烯(SMGO)。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SMGO制备成功,且具...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氧化石墨烯(MGO),直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Span系列表面活性剂,一锅法制备得到表面活性剂改性磁性氧化石墨烯(SMGO)。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SMGO制备成功,且具有良好的磁分离性能。以1,5-戊二醛(GA)为交联剂,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CRL)为模型酶,共价固定CRL于SMGO载体上。Span40 MGO固定化酶酶活回收率为116.5%±1.7%,为MGO固定化酶的6倍;比活可达32.5U/mg,为游离酶的1.6倍;kcat/Km也有较大的提升,高于游离酶50%。储存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得到提高,用于水解反应6批次后仍然保留73.6%的相对酶活力。初步分析认为MGO经改性后表面从亲水性转为强疏水性,使得共价固定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疏水性界面活化,这是酶活性提高的原因之一。文章所报道的改性策略可为类似载体改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氧化石墨烯 表面活性剂 固定化 界面活化
下载PDF
氰渣浮选尾矿回收硫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鹏 王杰 +1 位作者 周元浩 李玉玺 《黄金》 CAS 2023年第11期35-38,共4页
为提高黄金浮选尾矿资源利用率,对浮选尾矿开展工艺矿物学、黄铁矿界面活化和回收硫试验研究。以ZJ-H02为活化剂,矿浆pH值为4.5,对黄铁矿界面活化1 h后调整矿浆pH值为6.5,异戊基钠黄药用量为350 g/t,矿浆浓度为33%,可以获得硫品位为48.3... 为提高黄金浮选尾矿资源利用率,对浮选尾矿开展工艺矿物学、黄铁矿界面活化和回收硫试验研究。以ZJ-H02为活化剂,矿浆pH值为4.5,对黄铁矿界面活化1 h后调整矿浆pH值为6.5,异戊基钠黄药用量为350 g/t,矿浆浓度为33%,可以获得硫品位为48.32%,硫回收率为93.37%的硫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渣 浮选尾矿 界面活化 硫精矿
下载PDF
THE MECHANISM FOR NANOMETER-SIZED TiC SYNTHESIZING BY MECHANICAL & THERMAL ACTIVATION PROCESSING 被引量:1
6
作者 X.L.Cui L.S.Cui +1 位作者 T.Sun M.Zhu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9-324,共6页
A novel 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nano-ceramics powders, named mechanical & therm al activation processing, is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It is a processing based on thermal activation in liquid phase (molten ... A novel 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nano-ceramics powders, named mechanical & therm al activation processing, is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It is a processing based on thermal activation in liquid phase (molten salt) after mechanical activ ation. The nanometer-sized TiC particles (15-20nm)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method, and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 e (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 dispersion X-ray (EDX) sp ectroscopy. An interface interaction between liquid (molten salt) and solid (fin al product particles) phases plays a dominating role for the control of product particles size. Th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nanometer-sized TiC particles has been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anometer-sized powder interface interaction mechanical activation molten salt
下载PDF
冷压焊中原子扩散行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致焕 亢世江 刘志强 《河北工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51-58,共8页
采用中子活化、电镜扫描,电子探针、光谱分析等现代测试手段,对冷压焊及各种压焊接头界面原子的扩散行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测定,得到“冷压焊过程中不存在异种金属间原子相互扩散行为”的结论.提出“原子扩散并不是一切焊接过程中的必然... 采用中子活化、电镜扫描,电子探针、光谱分析等现代测试手段,对冷压焊及各种压焊接头界面原子的扩散行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测定,得到“冷压焊过程中不存在异种金属间原子相互扩散行为”的结论.提出“原子扩散并不是一切焊接过程中的必然行为”的理论观点.指出冷压焊属晶间结合形式的金属键合.根据上述观点实现了非共格金属间及液、固相不相溶金属间的对接冷压焊.从理论和实践上扩大了金属的可焊范围.本文还对实行过热时效的各种冷压焊接头界面原子扩散行为进行了测定,揭示出它们的扩散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压焊 扩散行为 界面 属键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界面反应活化能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米成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3年第1期55-58,83,共5页
运用EIS法研究了锂离子正负极材料扣式电池和全电池的界面电荷传递过程,结合Arrhe-nius方程分别得到了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扣式电池和全电池的界面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正极扣式电池界面反应活化能与正极材料本身性质密切相关,随正... 运用EIS法研究了锂离子正负极材料扣式电池和全电池的界面电荷传递过程,结合Arrhe-nius方程分别得到了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扣式电池和全电池的界面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正极扣式电池界面反应活化能与正极材料本身性质密切相关,随正极材料的不同而不同;负极碳材料扣式电池界面反应活化能变化较小,负极扣式电池界面反应活化能大于正极扣式电池。全电池界面反应过程活化能与负极界面反应活化能比较接近,说明负极界面反应过程是整个电池界面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交流阻抗谱 界面反应 活化能
下载PDF
Thermo-activated Dislocation Emission at the Cu/Nb Interface Reveal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9
作者 Dejun Yu Yue Zhang Kaiming W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8期714-718,共5页
Nanolayered Cu-Nb composites offer a series of enhanced properties for thei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field magnets and high irradiation resistance. However, the stability of the Cu/Nb heterogeneous interf... Nanolayered Cu-Nb composites offer a series of enhanced properties for thei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field magnets and high irradiation resistance. However, the stability of the Cu/Nb heterogeneous interface needs confirmation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In the present work,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racial behavior under various temperatures with initial stress at the interface.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rface becomes unstable at simulation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O00 K, resulting in the emission of dislocations and loops within one or more slip systems. The emission process is Found to be thermally-activated, i.e., the higher temperature, the shorter annealing time needed. The present study is believed to assist the experimental synthesis of the Cu-Nb multilayer nanocomposites For multipl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e DISLOCATION Molecular dynamics Thermo-activation
原文传递
PON与IT支撑系统间接口实现方式及功能探讨
10
作者 尚逢亮 尧昱 张静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4,共4页
基于PON技术接入网络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运营商面临着来自业务开通和网络维护的巨大压力。介绍了PON和IT支撑系统的总体架构以及各系统实现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IT支撑系统与PON网络间接口实现方式和功能需求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无源光网络 网元管理系统 北向接口 支撑系统 业务开通 综合测试 综合告警
下载PDF
表面处理对PEEK GF30磁控溅射镀Cu金属化的影响
11
作者 钟利 金凡亚 +4 位作者 但敏 童洪辉 敬星 王新超 许泽金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7-305,共9页
目的赋予基材PEEK GF30良好的导电性。方法以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表面沉积Cu膜。分别采用离子注入和等离子体活化两种技术对基材进行界面处理,通过接触角测试、红外光谱测试和界面微观形貌观察,与原始基材展开表面状态对比。再在此基础... 目的赋予基材PEEK GF30良好的导电性。方法以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表面沉积Cu膜。分别采用离子注入和等离子体活化两种技术对基材进行界面处理,通过接触角测试、红外光谱测试和界面微观形貌观察,与原始基材展开表面状态对比。再在此基础上进行金属化处理,并对3种不同界面状态下所制膜层的相结构、表面及断口形貌和成分、膜基结合强度进行判定和分析,探讨界面状态的影响因素以及对膜基结合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注入金属Ti后,表面Ti含量得到了有效提高,但表面润湿性能无明显改变,活化处理后表面极性基团增加、润湿性能大幅提升,为镀膜提供了良好的界面状态。在原始状态、注入和活化后3种不同界面状态下制备的Cu膜均沿Cu(225)择优生长,活化后所制膜层的结晶度最优。原始状态下所制膜层平整性欠佳、膜基交界处异种材料差异明显,涂层附着力保持为5级,结合力<0.1 N;注入后所制膜层平整致密,交界处有Ti微粒产生“锚扎”强化效果,涂层附着力保持为1级,结合力<0.1 N;活化后所制膜层规则均匀,交界处出现缓冲层,金属微粒“锚扎”强化深度和强度效果最佳,涂层附着力保持为0级,结合力提升至15.45 N。结论金属注入能够改善膜基结合强度,但改善效果受限于注入层深度的影响。等离子体活化处理能够提高表面活性,改善基材表面环境,可有效提高膜基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镀膜 表面金属化 界面处理 注入 活化 聚醚醚酮 膜基结合强度
下载PDF
Ti─17合金高温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曾卫东 胡鲜红 +1 位作者 俞汉清 周义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27-30,共4页
用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了Ti-17合金高温变形特点,通过金相组织和TEM观察发现,β区变形是以扩散回复型变形机制占主导地位;高应变速率下只发生动态回复;低应变速率下发生连续再结晶。(α+β)区变形是界面滑移,高应变速率... 用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了Ti-17合金高温变形特点,通过金相组织和TEM观察发现,β区变形是以扩散回复型变形机制占主导地位;高应变速率下只发生动态回复;低应变速率下发生连续再结晶。(α+β)区变形是界面滑移,高应变速率下易发生动态再结晶。试验还确定了变形激活能Q和应变速率敏感因子m值,β和(α+β)区中分别为161kJ/mol、437kJ/mol和0.3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再结晶 连续再结晶 界面滑移 钛合金
下载PDF
基于LDAP目录服务和Java技术的邮件系统
13
作者 宋晶晶 王卫军 付晓江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了使邮件系统能与其他服务共享信息,同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在分析邮件服务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LDAP(LightDiretoryAccessProtocol)和Java技术的邮件系统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利用JavaMail和JNDI(JavaNamingandDirectoryInt... 为了使邮件系统能与其他服务共享信息,同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在分析邮件服务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LDAP(LightDiretoryAccessProtocol)和Java技术的邮件系统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利用JavaMail和JNDI(JavaNamingandDirectoryInterface)技术实现了基于Qmail的Webmail系统,用JSP(JavaServerPage)代替了普通的Webmail系统中的CGI(CommonGatewayInterface)作为前端,在后台用目录服务替换数据库,实现LDAP与SSL(SecureSocketsLayer)的集成,所以在安全性、移植性、系统效率等方面与普通邮件系统相比都有了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邮件系统 LDAP 目录服务 JAVA技术 WEBMAIL系统 目录访问协议 JavaMail应用程序接口
下载PDF
新旧沥青界面融合实测与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龙 支鹏飞 +3 位作者 李晋 陈宏斌 何兆益 崔新壮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9,79,共10页
为扩充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特征的研究手段,多尺度量化剖析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速率、融合程度等行为参数,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基于细观尺度实测研究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规律;通过耗散粒子动力学,基于介观尺度模拟研究新旧沥青界... 为扩充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特征的研究手段,多尺度量化剖析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速率、融合程度等行为参数,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基于细观尺度实测研究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规律;通过耗散粒子动力学,基于介观尺度模拟研究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机理行为并验证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实测结果。分析表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均与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加热温度与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速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加热时间与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速率呈指数负相关关系;加热时间从10~120 min,沥青界面扩散激活能增长了3~5倍;采用新添沥青单一调和的方式再生效果不佳,各试验条件下沥青界面再生融合程度均不足50%,但采用新添沥青与再生剂复合的方式,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程度提升2倍左右,并同比降低沥青界面扩散激活能10%~30%;剪切速率可较大幅度影响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作用,并且相比于较高加热温度(358~418 K),在低温加热条件下(298~358 K)适当增加剪切速率对改善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特征效果更明显;采用的沥青四组分分子结构模型、构建的耗散粒子动力学粗粒化结构模型和选取的模拟计算参数为跨尺度拓展量化表征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行为特征与规律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沥青界面 动态剪切流变测试 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界面融合速率 界面融合程度 扩散激活能
原文传递
Sn-2.5Ag-0.7Cu-0.1RE/Cu时效点界面IMC的生长行为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丽娟 张柯柯 +2 位作者 王要利 祝要民 赵国际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95-897,共3页
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检测手段,研究了Sn-2.5Ag-0.7Cu-0.1RE/Cu在时效过程中界面区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形成和生长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钎焊接头在85、125、150℃时效时,在靠近Cu侧形成层状Cu3SnIMC。随时效时间延长,钎焊后形成的... 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检测手段,研究了Sn-2.5Ag-0.7Cu-0.1RE/Cu在时效过程中界面区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形成和生长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钎焊接头在85、125、150℃时效时,在靠近Cu侧形成层状Cu3SnIMC。随时效时间延长,钎焊后形成的波浪状Cu6Sn5IMC转变为较大尺寸的扇贝状,然后再转变为层状。时效过程中钎焊界面Cu6Sn5IMC和Cu3SnIMC的生长厚度均与时效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其生长受扩散机制控制,激活能分别为81.7和92.3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2.5Ag-0.7Cu-0.1RE/Cu界面 金属间化合物 时效 激活能
下载PDF
眼动交互中对象排列方式对作业绩效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成志 沈模卫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522,共8页
由于人眼注视的方位能够表达用户的兴趣中心等信息,使得基于眼动的用户界面备受关注,同时眼动也成为攫取当前认知加工过程的一个窗口。本研究采用2排列方式×6目标项位置的被试内设计,主要考察了眼动人机界面中交互对象的不同空间... 由于人眼注视的方位能够表达用户的兴趣中心等信息,使得基于眼动的用户界面备受关注,同时眼动也成为攫取当前认知加工过程的一个窗口。本研究采用2排列方式×6目标项位置的被试内设计,主要考察了眼动人机界面中交互对象的不同空间排列方式及目标项位置对选择工效的影响,以期为设计和优化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界面的布局提供心理学依据。所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中,对象水平排列方式优于垂直排列方式;(2)不同对象排列方式影响目标项位置对作业时间的效应模式,对象水平排列时,作业时间随着目标位置右移而线性递增;垂直排列时,作业时间随目标位置下移以非线性方式递增;(3)目标项位置仅影响目标定位时间,目标激活时间不受对象空间排列方式和目标项位置的影响;(4)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系统其对象排列方式以水平方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注视界面 眼追踪设备 目标定位时间 目标激活时间
下载PDF
成纤维激活蛋白在口腔癌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玲 江宏兵 +1 位作者 杨蓉 李强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激活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存档的OSCC石蜡组织标本80例,以正常口腔黏膜(5例)、癌前病变(5例)为对照,制作组织切片后,以LsAB法行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成... 目的探讨成纤维激活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存档的OSCC石蜡组织标本80例,以正常口腔黏膜(5例)、癌前病变(5例)为对照,制作组织切片后,以LsAB法行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成纤维激活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和癌前期病变的间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阴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间质成纤维细胞中阳性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逐渐降低,成纤维激活蛋白平均染色阳性标本百分率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0.01),且与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P<0.01)。结论FAP在口腔癌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成纤维激活蛋白可能在促进口腔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激活蛋白
下载PDF
基于知识特征的界面交互模型及事件激活原则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俊浩 盛金根 +2 位作者 李永建 程小琴 孙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26期76-80,共5页
人机关系知识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人机交互过程的本质成为知识作业的过程,借鉴泰勒科学管理的研究思路和团队之前的相关研究,提出了知识界面的概念,并指出人与知识界面的交互过程实际上是对界面所表征的知识网的求解过程,因而其本质是一... 人机关系知识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人机交互过程的本质成为知识作业的过程,借鉴泰勒科学管理的研究思路和团队之前的相关研究,提出了知识界面的概念,并指出人与知识界面的交互过程实际上是对界面所表征的知识网的求解过程,因而其本质是一种知识作业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交互模型来表征人与知识界面的交互,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得出了一个界面的设计原则:事件激活原则。以手机界面为例,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设计原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界面 事件激活原则 知识作业 人机交互
下载PDF
氯化焙烧铜熔炼渣回收铅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倍恺 郭学益 +3 位作者 王亲猛 李中臣 田庆华 李栋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6,共5页
以CaCl_(2)为氯化剂,进行了氯化焙烧铜熔炼渣回收铅的研究,考察了焙烧温度、保温时间、氯化剂添加量和空气流量对铅金属回收率的影响,探讨了铜熔炼渣中铅的氯化挥发动力学。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950℃、焙烧时间12 min、CaCl_(2)添加量10... 以CaCl_(2)为氯化剂,进行了氯化焙烧铜熔炼渣回收铅的研究,考察了焙烧温度、保温时间、氯化剂添加量和空气流量对铅金属回收率的影响,探讨了铜熔炼渣中铅的氯化挥发动力学。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950℃、焙烧时间12 min、CaCl_(2)添加量10%、空气流量100 mL/min时,铅的金属回收率达到92.71%。铜熔炼渣中铅的氯化挥发过程遵循界面化学反应控制的未反应核收缩模型,其反应表观活化能为83.00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焙烧 铜熔炼渣 动力学 未反应核收缩模型 界面化学反应 表观活化能
下载PDF
1173~1473 K下鲕状赤铁矿石墨还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雯 雷鹰 +2 位作者 何思奇 廖振鸿 王雪松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103,共9页
采用热重法研究了1173~1373 K下鲕状赤铁矿的石墨还原动力学。研究了温度对还原度和还原速率的影响,采用不同固相反应机理函数对反应过程进行拟合,分析了不同还原阶段反应限制性环节,并对还原样品进行了XRD、SEM和EDX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热重法研究了1173~1373 K下鲕状赤铁矿的石墨还原动力学。研究了温度对还原度和还原速率的影响,采用不同固相反应机理函数对反应过程进行拟合,分析了不同还原阶段反应限制性环节,并对还原样品进行了XRD、SEM和EDX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增加,还原度和还原反应速率增加,随着还原度增加,还原反应速率先增加后降低;在1173~1273 K和1273~1373 K两个阶段,反应过程分别符合界面化学反应1-(1-α)1/3和杨德模型[1-(1-α)1/3]2,对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0.657 kJ/mol和301.662 kJ/mol,反应的限制环节分别为界面化学反应和固态扩散;还原样品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分析结果与前述反应动力学机理分析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状赤铁矿 还原动力学 界面化学反应 固态扩散 活化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