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1
1
作者 焦念元 宁堂原 +6 位作者 赵春 王芸 史忠强 侯连涛 付国占 江晓东 李增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7-923,共7页
以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为对照,研究了间作玉米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日变化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花生叶绿素含量,其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中午达... 以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为对照,研究了间作玉米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日变化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花生叶绿素含量,其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中午达到最大值;玉米南北行向种植东侧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上午间作明显大于单作,下午相反;间作明显提高了玉米阴天和晴天的光合速率,却明显降低了花生光合速率;在晴天,间作玉米花生的Fv/Fm、ΦPSⅡ日变化均呈倒抛物线,上午间作玉米明显大于单作的,下午相反,间作明显提高了花生的Fv/Fm,中午花生的ΦPSⅡ间作低于单作,上午和下午反之;阴天的Fv/Fm、ΦPSⅡ,间作玉米除中午小于外,上午和下午均大于单作玉米,间作花生全天均高于单作花生,说明玉米花生间作提高了花生对弱光的吸收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叶绿素含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1
2
作者 刘均霞 陆引罡 +2 位作者 远红伟 焦学梅 崔保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2期60-61,64,共3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间作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喇叭口期和大豆分枝期,玉米、大豆间作的玉米地上生物学产量高于单作玉米38.73%,大豆地上生物学产量较单作大豆降低了8.12%,差异不显著。与单作相...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间作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喇叭口期和大豆分枝期,玉米、大豆间作的玉米地上生物学产量高于单作玉米38.73%,大豆地上生物学产量较单作大豆降低了8.12%,差异不显著。与单作相比,间作体系中的玉米、大豆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相应单作根际土壤。间作体系中玉米取得间作优势,养分利用率提高主要是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提高,而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高受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用^(15)N叶片标记法研究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系统中氮素的双向转移 被引量:42
3
作者 褚贵新 沈其荣 +2 位作者 李奕林 张娟 王树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8-284,共7页
在盆栽条件下 ,采用 1 5N叶片富积标记方法 ,研究了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系统氮素的双向转移及供氮水平对氮素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5 kg hm- 2、75 kg hm- 2、 15 0 kg hm- 2等 3个氮肥水平下 ,间作水稻的干物质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 在盆栽条件下 ,采用 1 5N叶片富积标记方法 ,研究了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系统氮素的双向转移及供氮水平对氮素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5 kg hm- 2、75 kg hm- 2、 15 0 kg hm- 2等 3个氮肥水平下 ,间作水稻的干物质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分别为9.4 1g株 - 1、12 .0 6 g株 - 1、13.5 3g株 - 1和 2 0 7.35 mg株 - 1、2 4 1.81mg株 - 1、2 5 9.37mg株 - 1 ,分别比单作水稻增加了 2 1%~ 2 9%、7%~ 2 9%、18%~ 30 %和 4 3.4 3%、4 5 .72 %、32 .81% ,间作对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量有显著促进作用。间作和单作系统中花生的干物质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用花生叶片标记 1 5N试验表明 ,在 3个氮肥水平下花生体内的氮素中分别有 9.93%、5 .6 5 %、4 .2 2 %转移到了水稻植株体内 ,其转移量随土壤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用水稻叶片标记 1 5N则分别有 4 .39%、2 .0 6 %、1.38%的水稻体内氮素转移到了花生植株体内 ,其转移量也随土壤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用 1 5N叶片标记的方法证明花生与水稻旱作的间作系统中存在着氮素的双向转移 ,但净转移方向是由花生植株向水稻的氮素转移。对豆科与禾本科间作系统中氮素转移的机理、途径也做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15N 氮素转移 水稻旱作 花生
下载PDF
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小麦的氮、钾营养对小麦白粉病的影响 被引量:43
4
作者 肖靖秀 周桂夙 +3 位作者 汤利 郑毅 李永梅 李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7-522,共6页
通过小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比较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不同氮、钾营养水平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和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提高小麦子粒产量74.7%~133.9%,低氮条件下,间作提高小麦氮吸收量14.7%~16... 通过小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比较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不同氮、钾营养水平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和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提高小麦子粒产量74.7%~133.9%,低氮条件下,间作提高小麦氮吸收量14.7%~169%;在高氮条件下,间作提高氮吸收量的优势降低;间作提高小麦钾吸收量32%~69%,增施钾肥提高小麦钾吸收量25.5%~57.3%。小麦间作蚕豆能明显减轻小麦白粉病的发生,间作平均防效达42.1%~83.1%;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小麦茎叶的氮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23~0.7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小麦白粉病
下载PDF
多功能植物辣木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35
5
作者 刘昌芬 龙继明 +3 位作者 杨焱 蒋桂芝 黄菁 伍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6期590-593,共4页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通过2003—2006年对辣木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经大量试验或实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辣木栽培技术措施,包括种苗繁殖方法、植地的土壤条件、植穴规格、种植密度、施肥、修剪、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采收、除草、...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通过2003—2006年对辣木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经大量试验或实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辣木栽培技术措施,包括种苗繁殖方法、植地的土壤条件、植穴规格、种植密度、施肥、修剪、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采收、除草、间作等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栽培 病虫害 采收 间作
下载PDF
玉米/小麦间作对根际土壤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郝艳如 劳秀荣 +1 位作者 孟庆强 赵新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4期20-23,共4页
通过水培和根箱模拟试验 ,研究了小麦 /玉米间作条件下养分的种间竞争和促进作用 ,证明了间作条件下能获得明显的生物产量优势。并对间作条件下根系的生长状况、养分吸收利用和根际环境的影响作出了较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玉米 小麦 间作 根际土壤 养分吸收
下载PDF
间作药材与接种内生真菌对连作花生土壤微生物区系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7
作者 戴传超 谢慧 +3 位作者 王兴祥 李培栋 李奕林 张桃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05-2111,共7页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药用植物间作及接种内生菌拟茎点霉B3的菌丝对连作花生(Archis hypogaea)红壤微生物区系及花生产量的影响,以探索花生连作障碍的生物防治措施。结果表明,药材间作和接种B3能够显著减少土壤霉菌数量、增加土壤细菌数...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药用植物间作及接种内生菌拟茎点霉B3的菌丝对连作花生(Archis hypogaea)红壤微生物区系及花生产量的影响,以探索花生连作障碍的生物防治措施。结果表明,药材间作和接种B3能够显著减少土壤霉菌数量、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加花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和花生产量。与花生单作相比,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间作花生产量增加9%-22%,接种B3处理花生产量增加24%。茅苍术/京大戟和花生间作处理配合接种B3后,花生产量分别较未接种B3处理增加30%和4%。其中茅苍术花生间作配合接种B3处理的花生产量最高,比对照(P)花生产量高59%,比单独接种B3处理(PB3)的花生产量高28%;京大戟花生间作配合接种B3处理(PEB3)的花生产量比对照增加13%,但不及单独接种B3处理(PB3)。这表明茅苍术间作和接种B3具有协同提高花生产量的作用,而京大戟或许对B3的功能发挥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连作障碍 药用植物 间作 内生真菌
下载PDF
作物间套作群体光能截获和利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自奎 吴普特 +2 位作者 赵西宁 李正中 付小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7-1066,共10页
合理的间套作种植模式具有高产高效及环境友好的特点,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能的高效利用是间套作群体产量占优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综述了计算间套作群体光能截获及分配的半经验模型及理论模型,分析了间套作群体产... 合理的间套作种植模式具有高产高效及环境友好的特点,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能的高效利用是间套作群体产量占优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综述了计算间套作群体光能截获及分配的半经验模型及理论模型,分析了间套作群体产量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间作套种可形成有利于作物吸收光能的冠层结构,或者可促进作物的光合速率,或者可改变作物的收获指数。对于共生期较长的间套作群体而言,优势作物对光能的高效截获和劣势作物对光能的高效利用是群体产量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共生期较短的间套作群体而言,两种作物光能吸收量的增加是该群体高产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光合有效辐射 光能截获量 光能利用效率 收获指数 产量优势
原文传递
玉米-苜蓿间作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玉香 周道玮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4期467-468,共2页
研究地区位于东北农牧交错带东段。在农牧交错地区,粮食生产与饲草生产同等重要,因此将玉米与苜蓿间作,研究了这种间作的生态效应。发现玉米与苜蓿间作,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表现在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上升,体积质量下降,土壤全氮... 研究地区位于东北农牧交错带东段。在农牧交错地区,粮食生产与饲草生产同等重要,因此将玉米与苜蓿间作,研究了这种间作的生态效应。发现玉米与苜蓿间作,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表现在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上升,体积质量下降,土壤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升高。因此玉米与苜蓿间作在农牧交错地区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水 苜蓿 间作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杨粮间作的光照效应 被引量:17
10
作者 贾玉彬 裴保华 +4 位作者 王德艺 袁玉欣 王文全 张振江 赵惠民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8年第6期1-7,共7页
利用人工和自动气象观测仪器对不同杨粮间作模式中的小气候进行了多年观测。在观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杨粮间作模式中光照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作物的产量分布,提出在间作田中要保证行中一天有8h日照,杨树行距在间作5年时应为2... 利用人工和自动气象观测仪器对不同杨粮间作模式中的小气候进行了多年观测。在观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杨粮间作模式中光照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作物的产量分布,提出在间作田中要保证行中一天有8h日照,杨树行距在间作5年时应为28m,10年时应为56m,为充分利用间作初期的光能和土地资源,初植行距可为14m或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粮间作 杨树 光照效应 相对辐照度 作物产量
下载PDF
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颖 王建国 +7 位作者 郭峰 唐朝辉 杨莎 耿耘 孟静静 李新国 张佳蕾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4-1001,共8页
为明确玉米-花生间作模式下玉米对花生带的氮素竞争吸收作用以及间作花生边行、中行的氮素吸收差异,设置3种种植方式,即花生单作(P)、玉米-花生间作(间作模式为2:4,M//P)和玉米单作(M),采用15N示踪法研究间作系统高效的氮素利用机制及... 为明确玉米-花生间作模式下玉米对花生带的氮素竞争吸收作用以及间作花生边行、中行的氮素吸收差异,设置3种种植方式,即花生单作(P)、玉米-花生间作(间作模式为2:4,M//P)和玉米单作(M),采用15N示踪法研究间作系统高效的氮素利用机制及各器官对肥料氮的实际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间作花生边行、中行各器官及全株的干物质积累量、经济产量(荚果)均显著低于单作,且边行低于中行,成熟期边行全株干物质量较单作显著降低43.97%,中行较单作降低32.92%。成熟期间作花生边行、中行的15N吸收量较单作分别降低75.61%、70.86%,氮素积累量降低24.95%、9.67%,总氮素积累量减小;玉米带从花生带竞争吸收的15N量为34.89 kg/hm2,根系互作使花生15N吸收量显著降低,同时0~20 cm、20~40 cm土层的15N土壤残留率较单作显著降低。玉米-花生间作系统表现出显著的氮吸收优势,整个间作系统的氮肥利用率较花生单作提高了14.20%,玉米积极的边行效应强化了花生自身的固氮能力,减轻了花生的“氮阻遏”。玉米-花生间作通过玉米对花生带氮素的竞争吸收,增强了花生生物固氮效率,提高了间作体系氮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间作 花生 氮素利用率 竞争吸收
下载PDF
红壤旱地玉米对间作大豆和花生边行效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向前 黄国勤 +1 位作者 卞新民 赵其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10-1017,共8页
为深入了解间作豆科作物的边行效应,研究了低施氮肥条件下(50 kg·hm-2)玉米对间作大豆和花生边行(叶绿素、叶面积指数、根干重、根瘤、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条件下间作大豆和花生边1行和边2行... 为深入了解间作豆科作物的边行效应,研究了低施氮肥条件下(50 kg·hm-2)玉米对间作大豆和花生边行(叶绿素、叶面积指数、根干重、根瘤、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条件下间作大豆和花生边1行和边2行的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均高于其单作,而边3行与单作相比变化不明显。间作同样可以增加大豆和花生不同生育时期边1行和边2行的叶面积指数,而对边3行无明显影响,且间作的效果小于该施氮水平。不施氮条件下,间作大豆边1行和边2行的单株根干重高于单作14.7%和2.8%,间作花生边1行和边2行高于单作16.5%和3.1%;施氮条件下,间作大豆边1行和边2行的单株根干重高于单作11.3%和1.3%,间作花生边1行和边2行高于单作13.5%和4.6%,而边3行与单作相比无明显变化,且该施氮肥的效果大于间作。间作同样可以增加大豆和花生边1行和边2行成熟期的单株根瘤数和根瘤重,而对边3行无明显影响,而该施氮水平对根瘤数和根瘤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氮肥和间作可以改善大豆和花生的农艺性状,以施氮肥条件下边1行优势最为明显。不施氮肥和施氮肥条件下间作大豆和花生边1行和边2行的单株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及行产量皆高于相应单作,并以边1行为最高,而边3行与单作相比变化不明显,且施氮肥在改善大豆和花生农艺性状提高产量方面的效果大于间作。因此本试验得出间作边行优势效应为边1行>边2行>边3行(单作),且施氮肥的效果大于间作边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豆科作物 间作 边行效应 叶绿素 叶面积指数 根干重 产量
下载PDF
茶园间作不同绿肥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慧玲 郭剑雄 +5 位作者 张辉 王定锋 王庆森 曾明森 林乃铨 吴光远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5-553,共9页
【目的】研究在茶园中合理间作绿肥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本文在茶园中分别设间作铺地木兰+罗顿豆、圆叶决明+白三叶、白三叶+平托花生3种不同绿肥组合处理,并设不间作绿肥、常规除草的茶园为对照。【结果... 【目的】研究在茶园中合理间作绿肥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本文在茶园中分别设间作铺地木兰+罗顿豆、圆叶决明+白三叶、白三叶+平托花生3种不同绿肥组合处理,并设不间作绿肥、常规除草的茶园为对照。【结果】间作不同绿肥均能提高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提高茶园捕食性天敌昆虫、蜘蛛和寄生性天敌在茶园冠层群落的比率;不同处理茶园冠层节肢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茶冠层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4类不同处理茶园间差异显著;间作绿肥增加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4类不同处理茶园茶冠层群落相似性系数在0.741~0.892之间,表明4类不同处理茶园冠层群落在物种组成上有较高的相似性。4类不同处理茶园害虫与天敌两类群功能团的丰盛度之间成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天敌对害虫的空间数量跟随效应强,主要表现为二者数量间的相互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在4类不同处理茶园中的群落节肢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天敌物种数/害虫物种数、害虫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关联系数较高,反应了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结论】间作增强了茶园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害虫天敌的种类和个体数,有利有效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绿肥 间作 节肢动物群落 多样性
原文传递
马铃薯与玉米不同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18
14
作者 桂富荣 普雁翔 王平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92-794,803,共4页
分析比较了马铃薯4种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对4种模式作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套种可节约投入费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套种模式对马铃薯单位产品投入产出效率影响不大;但可明显提高玉米的单位产品投入产出效率。从投入产出看,马... 分析比较了马铃薯4种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对4种模式作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套种可节约投入费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套种模式对马铃薯单位产品投入产出效率影响不大;但可明显提高玉米的单位产品投入产出效率。从投入产出看,马铃薯投入产出效率以四套四种植模式最高,玉米投入产出效率以二套二最高。不同种植模式总体评价结果为二套二模式最佳,四套四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玉米 套种 经济评价
下载PDF
生草栽培对火龙果果园土壤特性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匡石滋 田世尧 +1 位作者 段冬洋 凡超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1-4,12,共5页
通过在火龙果园中间种3个不同品种的牧草,研究不同生草栽培模式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火龙果园生态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3种生草栽培可明显改善火龙果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下降了13.29%~1... 通过在火龙果园中间种3个不同品种的牧草,研究不同生草栽培模式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火龙果园生态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3种生草栽培可明显改善火龙果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下降了13.29%~15.83%,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了43.65%~72.28%,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了33.91%~55.89%和43.66%~72.28%,影响程度为紫花苜蓿>柱花草>百喜草;3种生草栽培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则因牧草品种不同出现较大的差异,间作紫花苜蓿和百喜草表现增加,而间作柱花草则明显减少;3种生草栽培均能有效提高火龙果果园相对湿度,降低气温和土壤温度,并能抑制火龙果园杂草的滋生,有效改善了果园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栽培 火龙果 土壤特性 微生态环境 间作 紫花苜宿 柱花草 百喜草
下载PDF
橡胶树与魔芋间作对魔芋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梁艳丽 李建 +6 位作者 岩对 吴诗斌 罗成进 岩罕龙 谢庆华 谢世清 赵庆云 《长江蔬菜》 2010年第24期35-38,共4页
研究了不同树龄橡胶树与魔芋间作对魔芋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初步研究了间作魔芋对橡胶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魔芋可极显著促进橡胶树的生长,其中3年生橡胶树与魔芋间作的效果最好,魔芋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最高,且魔芋净光合速... 研究了不同树龄橡胶树与魔芋间作对魔芋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初步研究了间作魔芋对橡胶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魔芋可极显著促进橡胶树的生长,其中3年生橡胶树与魔芋间作的效果最好,魔芋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最高,且魔芋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橡胶 间作 净光合速率 产量
下载PDF
甘蔗间套种花生最佳模式探讨 被引量:17
17
作者 韦贵剑 陆文娟 +3 位作者 彭天缘 梁景文 侯青光 覃思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通过大田试验探索甘蔗—花生间套种的最佳模式,为当地生产中甘蔗—花生的合理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9号甘蔗品种和桂花22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常规甘蔗种植行距(1.0 m)和宽行距(1.2和1.4 m)下间种不同行数(0、1、2... 【目的】通过大田试验探索甘蔗—花生间套种的最佳模式,为当地生产中甘蔗—花生的合理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9号甘蔗品种和桂花22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常规甘蔗种植行距(1.0 m)和宽行距(1.2和1.4 m)下间种不同行数(0、1、2行)的花生,分析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蔗茎产量及蔗地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甘蔗种植行距相比,宽行距种植时甘蔗萌芽率、有效茎数及产量有所下降,甘蔗分蘖率、茎径有所提高。在相同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萌芽率、株高整体上相对提高,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整体上相对减少。与不间种花生相比,1.0和1.2 m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产量显著下降(P<0.05,下同),1.4 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甘蔗显著增产2.4 t/ha。宽行距下不间种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下降,间种花生后经济效益增加,且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高,达3.132万元/ha。【结论】适当的甘蔗—花生间套种方式可增加蔗地经济效益,且以1.4 m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花生 间套种 收获性状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茶园间作功能植物对茶小绿叶蝉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李林 陈平 +3 位作者 王优 马旭 林金科 赵紫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9-996,共8页
为研究间作功能植物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的影响,于2017-2018年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茶园间作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金花菜Medicago hispida Gaertn.、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 L.,以自然留养杂草茶园为对照,用网捕法采... 为研究间作功能植物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的影响,于2017-2018年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茶园间作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金花菜Medicago hispida Gaertn.、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 L.,以自然留养杂草茶园为对照,用网捕法采集茶小绿叶蝉并于室内计数,镜检剥查法调查其茶梢着卵量。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生境管理茶园网捕茶小绿叶蝉总个体数及每月个体数均无显著差异;茶小绿叶蝉个体数分别在2017年8月与2018年6月达到高峰。茶梢各节间着卵量不同,主要产卵在顶芽之下第2~5节间,以第4节着卵量最多。间作金盏菊茶园茶小绿叶蝉在茶梢第1节着卵量显著高于间作白三叶和金花菜茶园。不同生境管理茶园茶小绿叶蝉在茶梢第4节着卵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间作金盏菊(8.13)、间作金花菜(7.50)、自然留养杂草(7.17)和间作白三叶茶园(6.57)。不同时间段4种不同生境管理茶园茶小绿叶蝉在茶梢各节之间的着卵量存在差异,且均在9月上中旬着卵量达到高峰。在茶园间作功能植物,短期内未见其显著降低茶小绿叶蝉网捕量和茶梢着卵量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绿肥 生境管理 茶小绿叶蝉 着卵量
原文传递
不同熟期大豆、玉米间作的产量产值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19
作者 冷志杰 贝丽霞 +1 位作者 徐中儒 史芝文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19,共4页
运用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建立不同熟期大豆、玉米间作的产量、产值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大豆、玉米的熟期对产量、产值的影响。并优选农艺措施,同时也评述了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间作 熟期 产量 产值 饱和试验设计 模型
下载PDF
侵蚀果园长期植草的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罗旭辉 詹杰 +4 位作者 王义祥 黄毅斌 黄秀声 王成己 翁伯琦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9-734,共6页
针对山地果园不合理开发引发的土壤侵蚀和土壤退化问题,将适生牧草套种于幼龄侵蚀果园,开展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及果树生长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套种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1~12年,年地面径... 针对山地果园不合理开发引发的土壤侵蚀和土壤退化问题,将适生牧草套种于幼龄侵蚀果园,开展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及果树生长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套种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1~12年,年地面径流系数0~0.0136,均值为0.007左右,仅为清耕处理的1/10,基本无土壤侵蚀发生;套种11年,套种区0~30 cm土层的土壤pH值比清耕分别提高0.25~0.30个单位,0~1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质量分数比清耕提高7.595~6.728 g.kg-1,26.84~31.89 mg.kg-1,3.57~4.62 mg.kg-1;轻组有机碳质量分数在0~30 cm土层呈套种平托花生>套种圆叶决明>清耕的变化趋势,重组有机碳质量分数在0~15cm土层亦呈相同变化趋势。套种处理有助改善果肉糖酸比和商品果率,牧草综合利用可明显提升果园建园初期的经济效益,尽管套种处理给果树带来一定的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侵蚀果园 牧草 套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