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斗新一代试验卫星星钟及轨道精度初步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陈金平 胡小工 +5 位作者 唐成盼 周善石 郭睿 潘军洋 李冉 朱陵凤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9-89,共11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试验卫星星座由2颗高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中轨地球轨道卫星组成,2016年2月全部发射入轨,其任务是验证北斗系统从目前区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走向全球服务的新技术体制设计及指标性能.导航卫星星载原子钟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试验卫星星座由2颗高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中轨地球轨道卫星组成,2016年2月全部发射入轨,其任务是验证北斗系统从目前区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走向全球服务的新技术体制设计及指标性能.导航卫星星载原子钟是最重要载荷之一,负责星上时间频率基准信号维持和产生,本文利用星地双向时频传递设备观测的星地钟差数据,评估了试验星配置的新型高精度铷钟和被动型氢钟的实际性能,定量比较了相对于北斗区域系统卫星钟的性能提升.结果表明新一代试验星与北斗区域系统卫星钟差预报精度相比较有较大提高,地球倾斜静止卫星(Inclined Geosynchronous Orbit,IGSO)短期预报误差从0.65ns减小到0.30ns,中轨道卫星(Medium Orbit,MEO)短期预报误差从0.78ns减小到0.32ns,IGSO/MEO卫星中期预报误差均从2.50ns减小到约1.50ns.星间链路(Inter-Satellite Link,ISL)是北斗全球系统最重要的技术体制设计之一,本文评估了试验卫星实现的星间伪距测量对提升空间信号精度,即轨道和钟差的贡献,得到在地面监测网无法连续覆盖到的境外弧段,高精度星间链路测量对轨道确定和钟差测定精度的提升尤为明显.加入星间伪距测量,MEO卫星重新入境时钟差预报误差由3ns减小至1ns以内.采用星地星间联合定轨方法估计的卫星轨道径向重叠弧段互差优于0.1m,三维位置重叠互差优于0.5m,预报24h径向重叠弧段互差优于0.2m,三维位置重叠互差优于1m,均较区域监测网L波段定轨结果有较大提升.为解决多星定轨处理时卫星钟差与轨道高度耦合问题,本文提出了卫星钟差半约束模式定轨处理方法.用户等效距离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卫星钟差半约束的定轨模式,卫星轨道预报4h用户等效距离误差由1.04m减小至0.8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星载原子钟 星间链路 卫星钟差 卫星定轨 空间信号精度 星地双向时频传递
原文传递
国外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发展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龙龙 耿国桐 李作虎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利用星间链路提升卫星导航系统性能已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以GPS为代表的国外卫星导航系统都在积极发展星间链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将在新一代全球导航卫星上搭载星间链路,目前已开展在轨试验。通过国内外文... 利用星间链路提升卫星导航系统性能已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以GPS为代表的国外卫星导航系统都在积极发展星间链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将在新一代全球导航卫星上搭载星间链路,目前已开展在轨试验。通过国内外文献查阅和跟踪研究,系统梳理比较了GPS,GLONASS和Galileo三大全球系统已投入使用和正在论证的星间链路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星间链路的发展特点与趋势:1)星间链路的设计不再局限于实现自主导航,更倾向于通过星地联合实现增强提升导航性能;2)星间链路的发展当前以高频段射频星间链路为主,激光星间链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3)星间链路测距通信将主要采用时分多址体制。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格洛纳斯系统 伽利略系统 星间链路
下载PDF
一种基于时隙划分的三层卫星网络QoS路由协议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云晖 孙富春 +2 位作者 张钹 王俊峰 王滨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13-1822,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低轨/中轨/高轨(LEO/MEO/GEO)卫星网络体系结构(TLSN)和时空分割思想的QoS路由协议(TDRP),详细阐述了时空分割思想和时隙优化方法,重点研究了QoS路由的实现框架和路由算法(BDA)的实现原理.在此基础上,卫星网络体系结构和... 提出了一种基于低轨/中轨/高轨(LEO/MEO/GEO)卫星网络体系结构(TLSN)和时空分割思想的QoS路由协议(TDRP),详细阐述了时空分割思想和时隙优化方法,重点研究了QoS路由的实现框架和路由算法(BDA)的实现原理.在此基础上,卫星网络体系结构和路由协议的性能得到了详细分析和仿真验证.相同负载情况下,TLSN中端到端时延和时延抖动性能明显好于LEO卫星网络;同Dijkstra算法相比,BDA算法在端到端时延、时延抖动、丢包率、吞吐量方面具有更好的QoS保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中轨/高轨卫星网络 星际链路 路由协议 服务质量 时隙划分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模拟退火算法的导航卫星激光星间链路拓扑动态优化 被引量:19
4
作者 董明佶 林宝军 +1 位作者 刘迎春 周黎莎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1-222,共12页
根据激光星间链路的技术特点,并考虑导航卫星星间链路需兼顾通信、高精度测量与自主定轨的多重要求,研究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激光星间链路拓扑的动态优化问题。采用有限状态自动机(FSA)思想建立了一种导航卫星激光星间链路的链路... 根据激光星间链路的技术特点,并考虑导航卫星星间链路需兼顾通信、高精度测量与自主定轨的多重要求,研究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激光星间链路拓扑的动态优化问题。采用有限状态自动机(FSA)思想建立了一种导航卫星激光星间链路的链路周期表。综合卫星平台、轨道动力学、激光终端捕获跟踪性能等工程约束条件,以网络时延和链路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作为通信性能和高精度测量的量化指标,建立拓扑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模拟退火算法(MOSA)的改进算法,求解全局最优拓扑结构,并在某卫星或某条激光链路不可用时进行动态优化。此外,还设计了一种避免冲突的链路交叉算法,改进了多源最小时延路由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包括24颗MEO和3颗IGSO卫星的GNSS中,经该算法优化的拓扑结构具有良好的通信和测量性能,能够有效改善网络时延、PDOP值;当个别卫星或个别激光链路不可用时,改进算法计算出的拓扑结构仍能较好地兼顾高速通信与高精度测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星间链路 网络拓扑 多目标优化 导航卫星 激光通信
原文传递
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的卫星通信星座优化设计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文 张育林 刘昆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9,共5页
将基于Pareto最优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引入星座设计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areto最优解多目标进化算法,并应用于带有星间链路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座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多目标进化 PARETO最优解 星间链路 星座优化
下载PDF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方向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天雄 周鸿伟 +2 位作者 聂欣 卢鋆 刘成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107,共12页
系统地解读了GPS、Galileo和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在第11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所做的大会报告,包括各大系统的星座部署、系统状态、定位精度、信号精度、星基增强以及系统发展等内容。分析并提出配置激光星间链路、提供安全可信导... 系统地解读了GPS、Galileo和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在第11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所做的大会报告,包括各大系统的星座部署、系统状态、定位精度、信号精度、星基增强以及系统发展等内容。分析并提出配置激光星间链路、提供安全可信导航服务、细分民用导航信号、导航与通信业务融合以及建设弹性系统是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5项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卫星导航系统的热点,文章还给出了保证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以及保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先进性的5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间链路 安全可信 导航通信业务融合 弹性系统
下载PDF
星间链路观测数据归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毛悦 宋小勇 +1 位作者 贾小林 吴显兵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1-1206,共6页
针对基于星间链路自主导航的数据预处理问题,给出了历元时标归化、双向距离归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利用仿真星间链路数据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影响星间测距数据归化精度的各类误差源,指出历元时标归化的插值阶数及星间测距... 针对基于星间链路自主导航的数据预处理问题,给出了历元时标归化、双向距离归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利用仿真星间链路数据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影响星间测距数据归化精度的各类误差源,指出历元时标归化的插值阶数及星间测距观测量的采样间隔是影响异轨链路归化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导航 星间链路 插值 归化
原文传递
LEO/MEO星座组网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妥艳君 刘云 李艳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具有星际链路的低轨(LEO)和中轨(MEO)星座组网,对构建卫星信息传送网络至关重要。该文建立了一种具有星际链路的LEO/MEO双层星座模型,对MEO、LEO星座组网进行分析,设计了卫星信息传送网络LEO/MEO星座组网仿真系统。通过STK仿真,得到LEO/... 具有星际链路的低轨(LEO)和中轨(MEO)星座组网,对构建卫星信息传送网络至关重要。该文建立了一种具有星际链路的LEO/MEO双层星座模型,对MEO、LEO星座组网进行分析,设计了卫星信息传送网络LEO/MEO星座组网仿真系统。通过STK仿真,得到LEO/MEO双层星座组网的卫星星座结构、星际和星地链路通断时间、链路传输时延等数据,分析得出具有LEO/MEO双层星座组网的卫星信息传送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数据,并应用到卫星信息传送网络的构建中,为卫星信息传送网络综合性能的评价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座 星际链路 卫星通信 卫星设计 卫星网络
下载PDF
低轨大规模卫星星座系统建模与干扰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贾敏 孟士尧 +1 位作者 郭庆 顾学迈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2年第1期34-39,共6页
针对低轨(LEO)大规模卫星星座系统存在电磁空间复杂且难于观测的问题,对低轨卫星星座链路特征进行研究。以Starlink和OneWeb星座为研究对象,根据低轨卫星的星座参数,获取等效全向辐射功(EIRP)值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对获取到的低轨电磁卫... 针对低轨(LEO)大规模卫星星座系统存在电磁空间复杂且难于观测的问题,对低轨卫星星座链路特征进行研究。以Starlink和OneWeb星座为研究对象,根据低轨卫星的星座参数,获取等效全向辐射功(EIRP)值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对获取到的低轨电磁卫星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数据的衰减特性和时间、频率等的数据关系,计算星间的链路干扰以及时间上的分布特征;获取相对干扰时间的特征值以及星间数据的衰减与时频的多维特性,并分析不同场景下的干扰时间特征,从多个维度分析低轨大规模卫星星座系统间星间链路的干扰情况并进行仿真验证。实验证明了低轨大规模卫星星座系统之间的星间链路存在干扰情况,且频率越高,干扰现象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座 低轨卫星 星间链路 星间干扰 等效全向辐射功
下载PDF
具有星间链路的星座相位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艳 张育林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9-672,689,共5页
通过分析星座空间构形的变化规律,综合考虑星座空间构形对地面覆盖特性、星间链路、空间测量精度以及工作性能的影响,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星座相位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全球覆盖星座进行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空间构形 星间链路 相位设计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LEO/MEO双层卫星网的分层动态路由算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苑喆 张军 柳重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由低轨LEO(Low Earth Orbit)和中轨MEO(Med ium Earth Orbit)卫星构成的双层卫星网络具有较好的组网通信性能.利用MEO和LEO卫星在长、短距通信中的优势,提出一种分层、分布式的双层卫星网动态路由算法.通过控制链路状态信息的洪泛,LEO... 由低轨LEO(Low Earth Orbit)和中轨MEO(Med ium Earth Orbit)卫星构成的双层卫星网络具有较好的组网通信性能.利用MEO和LEO卫星在长、短距通信中的优势,提出一种分层、分布式的双层卫星网动态路由算法.通过控制链路状态信息的洪泛,LEO卫星只需掌握局部拓扑即可完成短距业务通信,长距通信业务则由MEO卫星承载.将星间链路的剩余生存时间因素引入路径权重中,路由计算的路径是综合考虑了时延与持续时间双重因素的最优路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时延、路由开销、网络业务流分布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性能,并且易于系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系统 网络协议 星间链路 路由算法
下载PDF
基于星间测距的分布式自主星历更新算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小勇 毛悦 +1 位作者 贾小林 吴显兵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61-1164,共4页
为了保证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在失去地面站支持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维持导航定位能力,弥补区域布站在定轨几何结构及完好性监测方面的缺陷,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拟采用星间测距/通讯体制。给出了基于星间链路测量体制的分布式定轨算法,并用仿... 为了保证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在失去地面站支持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维持导航定位能力,弥补区域布站在定轨几何结构及完好性监测方面的缺陷,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拟采用星间测距/通讯体制。给出了基于星间链路测量体制的分布式定轨算法,并用仿真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一定数量星间测距链路支持条件下,采用Kalman滤波算法能够满足60d URE优于3m的星座自主定轨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导航 星间链路 分布式处理 导航星历
原文传递
卫星间光通信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志明 程玲 李玉权 《光电子技术》 CAS 2006年第1期53-56,68,共5页
介绍了卫星间激光通信系统的构成,分析与比较了星间非相干的IM/DD系统和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性能。指出对于同步卫星间这种超长距离的光通信系统,高的接收灵敏度是至关重要的,因而相干光通信技术更有优势;但对于中低轨道卫星光通信系统,由... 介绍了卫星间激光通信系统的构成,分析与比较了星间非相干的IM/DD系统和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性能。指出对于同步卫星间这种超长距离的光通信系统,高的接收灵敏度是至关重要的,因而相干光通信技术更有优势;但对于中低轨道卫星光通信系统,由于多普勒效应的影响,采用IM/DD技术更为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星间链路 相干光通信 多普勒频移
下载PDF
基于IEEE802.11的星间链路最短接入时延退避算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星宇 李勇军 +4 位作者 赵尚弘 曹桂兴 谭庆贵 郑永兴 姜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36-2941,共6页
为满足空间信息网络低轨卫星用户多址接入骨干中继卫星的访问需求,基于IEEE 802. 11机制,提出最短接入时延退避算法(Delay-Optimal Backoff,DOB),可解决大时空尺度条件下,传统二进制退避算法(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BEB)造成的网... 为满足空间信息网络低轨卫星用户多址接入骨干中继卫星的访问需求,基于IEEE 802. 11机制,提出最短接入时延退避算法(Delay-Optimal Backoff,DOB),可解决大时空尺度条件下,传统二进制退避算法(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BEB)造成的网络平均接入时延高和吞吐量低的问题.根据用户卫星与中继卫星的相对位置特性,设定中继卫星通信窗口,利用通信窗口内不同用户卫星数量时用户接入时延与平均接入请求概率的变化关系,确定最短接入时延条件下用户平均接入请求概率,实现动态调整碰撞窗口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使网络接入时延较BEB算法平均降低了10s,饱和吞吐量提升一倍,归一化业务量阈值比BEB算法增加至0. 6,网络多址接入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网络 IEEE802.11 接入时延 碰撞窗口 退避算法 星间链路 网络吞吐量 卫星通信 数据中继卫星
下载PDF
卫星网络路由技术概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戴国梁 赵尚弘 +2 位作者 李勇军 吴继礼 高海 《通信技术》 2008年第1期85-87,133,共4页
卫星网络不仅能提供全球无缝覆盖,具有连续的高带宽性能,而且还支持灵活、可扩展的网络配置。文中阐述了具有星间链路的卫星网络在空间通信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路由算法应当具有通用、简洁和可靠等特点。从单层、两层与多层卫星网络路由三... 卫星网络不仅能提供全球无缝覆盖,具有连续的高带宽性能,而且还支持灵活、可扩展的网络配置。文中阐述了具有星间链路的卫星网络在空间通信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路由算法应当具有通用、简洁和可靠等特点。从单层、两层与多层卫星网络路由三方面综述了多种路由算法,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最后指明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网络 路由算法 星间链路 单层/多层卫星网络路由
原文传递
Autonomous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orbit determination using the star sensor and inter-satellite links data 被引量:3
16
作者 GAN QingBo1,2,MA JianBo1 & XU Jin1 1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08,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966-974,共9页
A method of autonomous orbit determination for a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using a star sensor combined with inter satellite links(ISLs) is studied.Two types of simulated observation data,Three-Satellite Constellation I... A method of autonomous orbit determination for a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using a star sensor combined with inter satellite links(ISLs) is studied.Two types of simulated observation data,Three-Satellite Constellation ISLs and background stellar observations by a CCD star sensor,are first produced.Based on these data,an observation equation is built for the constellation joint autonomous orbit determination,in which the simulations are run.The accuracy of this method with different orbital determination model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regard to the effect of potential measurement errors.The results show that autonomous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orbit determination using star sensor measurement and ISLs data is feasible.Finally,this paper arrives at several conclusions which contribute to extending this method to a more general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STAR sensor inter-satellite links AUTONOMOUS ORBIT determination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between several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schemes for MEO-TDRSS of China 被引量:2
17
作者 Wu Tingyong Wu Shiq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5期907-913,共7页
The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classe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medium earth orbit 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 (MEO-TDRSS) of China, are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functionality and the traffic d... The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classe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medium earth orbit 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 (MEO-TDRSS) of China, are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functionality and the traff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MEO-TDRSS, the coverage performance and inter-satellite link properties of four different constellation schemes are compared by simulations.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osette and common-track constellations, whose satellites are distributed on the celestial sphere more uniformly,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O-TDRSS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um earth orbit 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 (MEO-TDRSS)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inter-satellite links.
下载PDF
密集低轨星座启发式星间路由算法设计
18
作者 杨敬文 张保庆 孟维晓 《移动通信》 2024年第9期109-115,共7页
星间链路决定了整个密集低轨星座的通信性能,而基于链路连通性的路由算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提高星间链路通信性能,基于Python程序语言设计了一种启发式星间路由算法,在路径带宽和最大容忍时延的双约束条件下,对路径开销与端... 星间链路决定了整个密集低轨星座的通信性能,而基于链路连通性的路由算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提高星间链路通信性能,基于Python程序语言设计了一种启发式星间路由算法,在路径带宽和最大容忍时延的双约束条件下,对路径开销与端到端时延的混合参数进行统筹优化。将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动态融合,加速全局最优收敛过程、增强算法的稳定性。最后,通过星链星座参数实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启发式星间路由算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低轨星座 星间链路 卫星通信 多约束优化 启发式星间路由算法
下载PDF
星座卫星通信系统安全威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周国 陈浩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07年第8期148-150,共3页
文中简述了星座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并用威胁分析模型对星座卫星通信系统面临的可能安全威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其分析结果对构建安全可靠的星座卫星通信系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星座卫星通信系统 星际链路 安全威胁 威胁分析模型
原文传递
COMPASS卫星网络基于DT-DVTR的路由算法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超毅 陈勇 李绍前 《电子设计工程》 2018年第2期98-101,共4页
COMPASS卫星网络采用时分的通信体制,其星间链路的两大功能分别为星间精密测量与星间数据分发及境外卫星控制管理。由于受建站范围的限制,国内的注入站对境外卫星不可见时间长达7小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参考了DT-DVTR路由算法,并针... COMPASS卫星网络采用时分的通信体制,其星间链路的两大功能分别为星间精密测量与星间数据分发及境外卫星控制管理。由于受建站范围的限制,国内的注入站对境外卫星不可见时间长达7小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参考了DT-DVTR路由算法,并针对COMPASS星座构型进行改进,提出了适用于COMPASS卫星网络的路由算法。最后,利用真实卫星抽象的仿真模型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满足COMPASS卫星网络的测量与数传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SS卫星网络 星间链路 DT-DVTR 时延 丢包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