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暴风雨》中米兰达的意向性感受
1
作者 冯伟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在《暴风雨》中,米兰达对陌生人的理解总是错误百出,但其朝向他者的“打开”,却代表着人类面对价值世界的意向性感受。米兰达与腓迪南的结合,象征性地结束了上一代人的仇恨对抗,重新奠定了米兰与那不勒斯两国邦交的政治基础。但更重要的... 在《暴风雨》中,米兰达对陌生人的理解总是错误百出,但其朝向他者的“打开”,却代表着人类面对价值世界的意向性感受。米兰达与腓迪南的结合,象征性地结束了上一代人的仇恨对抗,重新奠定了米兰与那不勒斯两国邦交的政治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爱人之间“我爱你”的宣言,也是从“事件”过渡到一个通向“二”的“真理”构建。抛开人类个体能够独善其身的幻觉,回归自我与他者不断相遇的主体间性或跨主体性,也许能够提供一条走出身份政治之伦理困境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风雨》 意向性感受 价值
原文传递
现象学伦理学的基础:意向性感受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任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14-20,共7页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对"意向感受"和"非意向感受"的思考,无论是在他后来的伦理学探讨中还是在舍勒的伦理学思想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将胡塞尔与舍勒的视域融合,可以发现,意向感受行为现象学不仅是舍勒现象...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对"意向感受"和"非意向感受"的思考,无论是在他后来的伦理学探讨中还是在舍勒的伦理学思想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将胡塞尔与舍勒的视域融合,可以发现,意向感受行为现象学不仅是舍勒现象学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基础,而且至少可以是胡塞尔第一个方向上的伦理学的建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伦理学 意向感受 价值 胡塞尔 舍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