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4
1
作者 朱林 袁高峰 +5 位作者 胡筱 李士猛 胡俊霞 曹磊 刘德林 刘益民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6-920,共5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25)行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白蛋白紫杉醇(220 mg/m^2,d1),顺铂(25... 目的探讨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25)行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白蛋白紫杉醇(220 mg/m^2,d1),顺铂(25 mg/m^2,d1-3),对照组(n=25)行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方案化疗,氟尿嘧啶持续24小时泵入(600 mg/m^2,d1-3),顺铂静脉滴注,剂量同观察组(25 mg/m^2,d1-3),两组均给予同步调强放疗,DT 50~70 Gy,1.8~2.0 Gy/次,5次/周。采用RECIST1.1版评价客观疗效,NCI CTC 5.0版标准评价毒副反应,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RTOG/EORTC)评价急性放疗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1例患者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对照组中3例患者因放射性食管炎较重退出试验,余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获CR 3例、PR 11例、SD 10例,无PD病例,对照组获CR 1例、PR 8例、SD 12例,PD 1例,观察组有效率为58.3%(14/24),高于对照组的40.9%(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8.3%)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身乏力的发生率为20.8%(5/24)低于对照组的52.0%(12/25),肌痛的发生率为25.0%(6/24)高于对照组的4.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同步放疗的疗效较好,引起的放射性食管炎较轻,对患者进食影响少,不良反应耐受,值得临床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食管癌 同步放化疗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顺铂 调强放疗
下载PDF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与单纯序贯放化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余建云 李林均 +3 位作者 陈萍 张军 许涛 程雄飞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调强放疗(IMRT)联合同步吉西他滨和卡铂方案(GC)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和拒绝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65例,其中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调强放疗(IMRT)联合同步吉西他滨和卡铂方案(GC)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和拒绝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65例,其中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组给予IMRT同步联合GC治疗者32例,单纯序贯放化疗组为33例给予IMRT后序贯GC治疗。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近期有效率、远期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完成治疗,随访率100%,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75%,单纯序贯放化疗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年生存率相比较,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组为68.2%、20.5%;单纯序贯放化疗组为50.1%、11.3%;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组明显优于单纯序贯放化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同步联合GC方案并序贯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调强放疗 吉西他滨 卡铂
下载PDF
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胶囊与康艾注射液同步增敏应用于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6
3
作者 齐曼 刘秋霞 +4 位作者 王立志 梁鸿鹄 郑艳杰 廉蕊 宋冀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294-129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胶囊与康艾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9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调强放疗(IMRT)以及顺铂同步化疗,... 目的:探讨应用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胶囊与康艾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9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调强放疗(IMRT)以及顺铂同步化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胶囊与康艾注射液同步增敏,2组患者疗程均为5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和毒副作用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消化道损伤、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发生率分别为26.5%,38.8%,22.4%,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的发生率46.9%,63.3%,51.0%,40.8%(P均<0.05);2组患者在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Karnofsky评分的降低程度相对观察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9.8%,10.2%和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34.7%和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胶囊与康艾注射液同步增敏应用于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有效率高于调强放疗联合顺铂化疗,此外该疗法还可减轻患者放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替吉奥胶囊 康艾注射液 中晚期宫颈癌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万刚 徐鹏 郎锦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99,共7页
鼻咽癌的治疗手段是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和放化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初治鼻咽的局部控制率已经提高到90%以上。为了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愈率、降低复发或远处转移,放疗与化疗的结合一直是学者们研究... 鼻咽癌的治疗手段是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和放化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初治鼻咽的局部控制率已经提高到90%以上。为了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愈率、降低复发或远处转移,放疗与化疗的结合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热点。由于同步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鼻咽的标准治疗,新辅助化疗是鼻咽癌综合治疗研究的热点,新辅助联合同步放化疗是否获益一直存在争议。同时调强放疗的大量应用,同步化疗的地位受到怀疑,新辅助化疗在调强时代能否替代同步化疗及新辅助化疗后靶区应如何勾画值得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就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鼻咽癌 同步化疗 调强放疗
下载PDF
159例颈及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白文文 周志国 +5 位作者 甄婵军 宋玉芝 张若辉 刘明 李静 乔学英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观察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的长期疗效.并对其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符合人组标准的159例接受IMRT的颈及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观察其急性不良反应、治疗失败方式及1、3、... 目的观察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的长期疗效.并对其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符合人组标准的159例接受IMRT的颈及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观察其急性不良反应、治疗失败方式及1、3、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结果随访率99.4%,随访时间满1、3、5年者分别为159、150、57例。近期总有效率为95.6%。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2.3%、56.6%、52.1%,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47.0%、34.8%,中位生存期31个月。其中颈段食管癌1、3、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85.4%、62.5%、53.7%和83.3%、55.4%、33.3%,胸上段1、3、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68.6%、55.2%、52.2%和81.3%、44.6%、35.7%,颈段与胸上段食管癌的局部控制和生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靶区体积(GTV)和近期疗效为影响生存的因素(x2=19.407、35.489,P〈0.05)。全组1、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3.2%、5.7%,1、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4.7%、8.8%、3.3%。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占总治疗失败的61.1%。结论颈及胸上段食管癌IMRT的长期疗效较佳,不良反应较轻,GTV及近期疗效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仍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治疗 调强放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和尼妥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6
作者 罗海涛 梁彩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和尼妥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5例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成调强放疗联合每周多西他赛和尼妥珠单抗(治疗组)和同期放化疗(对照组),治疗组在调强放疗的...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和尼妥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5例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成调强放疗联合每周多西他赛和尼妥珠单抗(治疗组)和同期放化疗(对照组),治疗组在调强放疗的同时给予多西他赛20-30mg/m2,静脉滴注,尼妥珠单抗200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续6周,在放疗第一天同时进行。两组化疗和调强放疗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53.8%和46.2%,有效率(CR+PR)分别为84.6%和73.1%。1、2、3年局控率分别为85.7%、67.9%、57.1%和70.4%、63.0%、51.9%;生存率分别为71.4%、53.6%、39.3%和63.0%、40.7%、29.6%。治疗组近期毒副反应尤其是放射性食管炎及Ⅰ、Ⅱ度骨髓抑制较对照组大,有1例因放射性食管炎中断治疗,其他经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远期并发症以食管狭窄为主,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每周多西他赛和尼妥珠单抗治疗较同期放化疗组疗效好,可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和中远期疗效,且毒副反应患者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 尼妥珠单抗 多西他赛 同期放化疗
下载PDF
阿帕替尼靶向治疗联合调强放疗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治疗依从性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振坤 王筱芳 吴福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靶向治疗联合调强放疗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研究组为胃癌二线化疗失败的患者。对比2组患者近期、...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靶向治疗联合调强放疗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研究组为胃癌二线化疗失败的患者。对比2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及急性期、后期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无法耐受化疗的胃癌患者相比,二线化疗失败的胃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靶向治疗联合调强放疗的患者病情有明显的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靶向治疗 调强放疗 胃癌 依从性
下载PDF
调强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情况、血清CA125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饶石磊 杨峥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情况、血清CA125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观察组采用调强放疗(IMRT)。观察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情况、血清CA125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观察组采用调强放疗(IMRT)。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5.68%、7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5.68%、6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为(76.32±8.25),低于对照组(101.38±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I值低于对照组,H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疗效相近,调强放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 生存情况 血清CA125 不良反应
下载PDF
2015年肝脏肿瘤NCCN临床实践指南更新与解读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连新 李轲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286,共4页
2015年肝脏肿瘤V1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变更重点包括:在肝细胞癌的筛查中明确了超声检查作为首选方式的重要性;外科手术部分提出了对于略超出美国器官共享网络移植标准的病人可以考虑肝移植;此外,超出米兰标准但降期治疗后... 2015年肝脏肿瘤V1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变更重点包括:在肝细胞癌的筛查中明确了超声检查作为首选方式的重要性;外科手术部分提出了对于略超出美国器官共享网络移植标准的病人可以考虑肝移植;此外,超出米兰标准但降期治疗后符合标准的病人也可考虑移植;强调局部治疗在非手术治疗方式中的重要性并更新经动脉放射栓塞(TARE)、调强放射疗法(IMRT)及质子束疗法(PBT)等治疗手段。NCCN临床实践指南为临床提供了借鉴,由于种族不同、地域有别以及肿瘤的异质性,更新后的标准需要接受临床实践的检验才能达到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调强放射疗法 质子束疗法
原文传递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分次内误差的比较 被引量:15
10
作者 黄大钡 郭纪慈 +2 位作者 李珍 余建荣 张志高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和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的分次内误差,比较两种治疗技术在减少摆位误差方面的优劣。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接受VMAT与IMRT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各25例,所有患者分... 目的分析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和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的分次内误差,比较两种治疗技术在减少摆位误差方面的优劣。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接受VMAT与IMRT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各25例,所有患者分别在每次治疗摆位纠正前、摆位纠正后及治疗后行锥形束CT(CBCT)并与计划CT匹配,获取分次内误差,对两种治疗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MRT组在X(左右)、Y(头脚)、Z(腹背)3个轴方向的摆位纠正后误差分别为(0.63±0.47)mm、(0.84±0.35)mm、(0.67±0.41)mm,治疗后误差依次为(1.01±0.42)mm、(1.08±0.89)mm、(1.07±0.70)mm,治疗后误差高于纠正后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在X、Y、Z 3个轴方向的摆位纠正后误差分别为(0.62±0.50)mm、(0.78±0.40)mm、(0.72±0.54)mm,治疗后误差依次为(0.71±0.52)mm、(0.84±0.41)mm、(0.79±0.63)mm,治疗后误差略高于纠正后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每周获得的分次内误差,随着治疗周数的增多,两组各方向的平均误差均有所增加,且IMRT组数据高于VM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的治疗时间和加速器跳数为(2.85±0.73)min和589.00±63.00,均优于IMRT组的(8.14±1.06)min和792.00±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放疗中,VMAT能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患者不舒适度,有效降低患者分次内误差,但放疗分次内误差仍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容积弧形调强放疗 固定野调强放疗 分次内误差 锥形束CT
下载PDF
硅胶产生的空腔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婷婷 刘锐锋 +8 位作者 欧阳水根 魏玺仪 刘志强 张明 陶娜 牛瑞军 郭晴 陶发利 杨文翠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9-45,共7页
为提高硅胶填充物(Bolus)使用的可靠性,对比4种不同厚度Bolus设置方式产生的空腔大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影响。根据空腔大小范围制定3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方案Plan1(空... 为提高硅胶填充物(Bolus)使用的可靠性,对比4种不同厚度Bolus设置方式产生的空腔大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影响。根据空腔大小范围制定3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方案Plan1(空腔大于10 mm)、Plan2(空腔大于5 mm且小于10 mm)、Plan3(空腔小于2 mm),并与常规计划设计下Bolus服帖在皮肤上无空腔的IMRT(Plan4)进行剂量对比,分析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与三维剂量分布图,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差异。统计分析得知,4种方案所有靶区剂量学指标均满足处方剂量要求,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剂量分布图显示,Plan1与Plan2空腔附近靶区聚集不等范围的高剂量区及近皮肤剂量不足区,Plan1程度较Plan2大;DVH结果显示,Plan3与Plan4能够更好降低食管平均剂量Dmean、气管平均剂量Dmean、患侧肺接受≥30 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30,以及辅助结构Ring接受≥40 Gy、45 Gy照射体积百分比V40、V4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得知,小空腔(小于2 mm)能够减少靶区内的冷点与热点,降低危及器官受量,更接近理想计划方案。Plan3采用2 mm叠加3 mm的方式,将大空腔缩小至2 mm以下,既能满足Bolus的补偿作用,又能避免Bolus物理特性引起的剂量学误差,保证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空腔 乳腺癌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下载PDF
锥形束CT图像引导在盆腔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位置误差测定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俞雅 许青 +3 位作者 韩序 任珺 袁晓倩 胡轶雯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2期48-51,共4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分析盆腔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精度,为盆腔肿瘤计划靶区(PTV)外放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7例接受放射治疗的盆腔肿瘤患者,每周放射治疗校准前、误差校准后获取CBCT图像,每...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分析盆腔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精度,为盆腔肿瘤计划靶区(PTV)外放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7例接受放射治疗的盆腔肿瘤患者,每周放射治疗校准前、误差校准后获取CBCT图像,每例患者全疗程各行5次,以靶区为参考标准,采用骨性自动配准结合手动微调的方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患者上下平移(Vrt)、头脚平移(Lng)和左右平移(Lat)3个方向的线性误差及俯仰角(Pitch)、翻滚角(Roll)和偏转角(Rtn)3个方向的旋转误差,分析误差大小及其分布规律。根据摆位外扩边界值(MPTV)外扩公式计算PTV外放边界值。结果:27例盆腔肿瘤患者共进行270次CBCT图像扫描。在平移误差和角度误差上,放射治疗误差校准后的上下平移、头脚平移和左右平移的位置误差分别为(0.23±0.23)mm、(0.33±0.59)mm和(0.06±1.43)mm,俯仰角、翻滚角和偏转角旋转位置误差分别为(0.06±0.23)°、(0.07±0.21)°和(0.08±0.30)°;盆腔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位置误差校准前与校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线性误差=8.372,t=3.660,t=6.250,t旋转误差=4.879,t=3.171,t=-7.703;P<0.05)。左右平移方向平移位置误差最大,俯仰角方向旋转误差最明显。根据MPTV外扩公式,盆腔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PTV外放边界值:上下平移为3.40 mm,头脚平移为3.89 mm,左右平移为5.75 mm。结论:CBCT图像引导能够即时校正盆腔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位置误差,测定治疗过程中肿瘤靶区的位置移动,准确计算出患者因摆位误差导致的PTV外扩边界值,为PTV勾画范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 位置误差 计划靶区外放 锥形束CT 医用直线加速器
下载PDF
等效均匀剂量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博 陈星宇 王俊杰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5期75-79,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等效均匀剂量(EUD)在计划优化中改善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剂量分布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使用EclipseTPS进行计划设计,根据...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等效均匀剂量(EUD)在计划优化中改善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剂量分布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使用EclipseTPS进行计划设计,根据PTV和OAR按不同的优化方法分为PTV组、PTV+EUD组和PTV+OAR+EUD组3组进行计划设计。PTV组对PTV及OAR进行剂量体积(DV)优化;PTV+EUD组对PTV进行DV和等效均匀剂量(EUD)优化,OAR进行DV优化;PTV+OAR+EUD组对PTV及OAR进行DV和EUD优化。比较分析3组计划PTV和OAR的剂量分布。结果:PTV+EUD组PTV适形性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优于PTV组,V105体积降低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2,t=5.668,t=6.74;P<0.05);PTV+OAR+EUD组PTV的CI和HI劣于PTV组,V105增加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4,t=-4.265,t=-3.102;P<0.05)。PTV+EUD组同侧肺V20、平均肺部剂量(MLD)高于PTV组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t=-3.914;P<0.05);PTV+OAR+EUD组低于PTV组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t=7.182;P<0.05)。PTV+EUD组心脏V40、V30高于PT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8,t=-3.924;P<0.05)。PTV+OAR+EUD组低于PT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t=3.8;P<0.05)。PTV+EUD组的健侧乳腺V5高于PT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8;P<0.05);PTV+OAR+EUD组健侧乳腺Dmean低于PT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P<0.05)。结论:PTV使用EUD优化可提高靶区CI、HI和靶区覆盖度,但增加了OAR的受照体积和平均受照剂量。PTV和OAR同时使用EUD优化,在靶区CI、HI和靶区覆盖度满足临床要求的同时降低OAR的受照体积和平均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等效均匀剂量(EUD) 术后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imrt)
下载PDF
图像引导下的大分割调强放射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志凯 杨波 +2 位作者 孙显松 王欣海 张福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6-579,共4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图像引导下的大分割调强放疗技术,治疗癌症骨转移.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率.方法:选取我科2011~2012年收治椎体骨转移患者21名,骨转移灶28处,予肿瘤所在椎体24 Gy/6次,同步予肿瘤加量至36 Gy/6次,限制脊髓... 目的:本研究采用图像引导下的大分割调强放疗技术,治疗癌症骨转移.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率.方法:选取我科2011~2012年收治椎体骨转移患者21名,骨转移灶28处,予肿瘤所在椎体24 Gy/6次,同步予肿瘤加量至36 Gy/6次,限制脊髓D0.1ml小于25 Gy.结果:病灶疗前疼痛评分7.54±0.84分;疗后即刻评分4.00±1.59分,缓解程度47.38%±17.75%;疗后1月评分2.46±2.01分,缓解程度67.54%±24.84%;疗后3月评分2.07±1.92分,缓解程度72.92%±24.09%.治疗后即刻、1月、3月疼痛评分较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疗后即刻有效率为57.14%(16/28),1月有效率为82.14%(23/28),3月有效率为82.14%(23/28).l例患者出现Ⅱ度食管副反应,无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副反应.结论:本研究表明图像引导下的大分割调强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癌 调强放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大分割放疗 疼痛
下载PDF
33例Ⅰ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射治疗方式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包虹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2725-2728,共4页
目的:探讨I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常见的放射治疗方式在剂量学上的优劣。方法:选择33例接受保乳手术的T1N0M0 I期乳腺癌病例,其中左侧乳腺癌25例,右侧乳腺癌8例,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为每例患者设计常规切线野(CR),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目的:探讨I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常见的放射治疗方式在剂量学上的优劣。方法:选择33例接受保乳手术的T1N0M0 I期乳腺癌病例,其中左侧乳腺癌25例,右侧乳腺癌8例,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为每例患者设计常规切线野(CR),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野(3D-CRT)以及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野(IMRT)三种全乳放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DT50 Gy/25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s,DVH)来比较3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volume,PTV)、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s,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在三种计划靶区覆盖度的比较中,CR计划的PTV接受处方剂量的95%的体积要明显小于3D-CRT和IMRT,三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三种计划剂量均匀性的统计中,IMRT明显优于CR和3D-CRT,三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作为一种目前较为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其在Ⅰ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辅助放射治疗中在靶区覆盖率以及靶区内剂量的均匀性上均体现出了剂量学的优势,并且对于同侧肺以及心脏的照射体积也显著低于常规的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但是由于其显著增加患侧肺低剂量受照射区域,因此有可能产生增加肺部第二原发肿瘤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剂量体积直方图
下载PDF
早期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9
16
作者 殷欢 薛芬 +1 位作者 何霞云 孟晓燕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2-547,共6页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Ⅰ、Ⅱ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MRT治疗的...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Ⅰ、Ⅱ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MRT治疗的210例T1-2N0-1期NPC患者,其中Ⅰ期35例(16.7%)、Ⅱ期175例(83.3%)。Ⅱ期中113例(64.6%)接受了放化疗,余行单纯放疗。鼻咽和区域淋巴结肿瘤靶区剂量为66 Gy/30次。结果中位随访时间91个月,5年、10年生存率分别是97.1%、87.8%。5年、10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淋巴结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率分别是95.7%、92.8%,98.6%、98.6%和96.2%、94.1%。Ⅱ期113例化疗组和未化疗组的5年、10年生存率、区域淋巴结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5,0.942,0.754)。放化疗组的局部控制率比单纯放疗组高(P=0.009)。无4度晚期反应,3度晚期反应发生率低,主要是听力下降、龋齿、口干,放射性颅神经损伤和颞叶损伤的发生率为1.4%和3.3%。第2肿瘤发生率为6.7%。结论接受IMRT治疗的Ⅰ、Ⅱ期NPC患者在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方面均有明显获益,不良反应低。Ⅱ期患者加用化疗未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NPC) 早期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 化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Monaco计划系统子野数目对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谢辉 欧晋 李庆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在Monac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上采取设置不同子野控制点数目,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进行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设计,分析单因素子野数目变化对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10例老年宫颈癌术后行静态I... 目的:探讨在Monac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上采取设置不同子野控制点数目,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进行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设计,分析单因素子野数目变化对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10例老年宫颈癌术后行静态IMRT患者,在其他参数均不变仅改变最大子野控制点数目的情况下,对每例患者设计6个IMRT计划。对优化结果的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对机器总治疗跳数(MU)和最终子野控制点数(P)进行评估。结果:在6个计划比较中,PTV的统计指标中适形指数(CI)有统计学意义(F=2.689,P<0.05),其他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种计划间分析得到:计划P150的子野控制点数计划与其他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2,P<0.05);6种计划的OAR所有的统计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种计划的设计结果在机器跳数和最终子野优化控制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6.9,F=11.56;P<0.05)。结论:使用Monaco放射治疗TPS对老年宫颈癌术后IMRT优化时,使用150个子野控制点数能够满足临床要求,且各项指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 子野数目 调强放射治疗(imrt) 剂量分布 宫颈癌
下载PDF
两种不同调强放射治疗中全脑放射治疗的海马和下丘脑-垂体轴剂量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伶 李淑慧 +2 位作者 徐祖敏 梁玉新 周凌宏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5期6-11,共6页
目的:比较3个非共面全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9野共面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脑转移患者全脑照射保护海马和下丘脑-垂体轴计划中的剂量分布。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放射治疗的1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图像资料。其中8例患者预防性颅脑照... 目的:比较3个非共面全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9野共面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脑转移患者全脑照射保护海马和下丘脑-垂体轴计划中的剂量分布。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放射治疗的1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图像资料。其中8例患者预防性颅脑照射(PCI)为36 Gy/18次,脑转移病灶推量(SIB)照射总剂量为54 Gy/18次;另4例患者只做了总剂量为36 Gy/18次的PCI治疗。每例患者分别设计3个非共面全弧VMAT(3A-VMAT)及9共面野IMRT(9F-IMRT)两种治疗计划,模拟设计海马和下丘脑-垂体(HT-P)轴区域的保留方法。放射治疗计划未实施到患者体内。评价两种计划适形性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覆盖(TC)、γ通过率、海马、下丘脑及垂体剂量。结果:(1)VMAT计划剂量SIB照射的CI、HI和TC分别为0.972、0.059和97.19%;IMRT计划剂量分别为0.955、0.083和95.45%,两种计划的H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24,P<0.05);(2)VMAT计划剂量全脑放射治疗(WBRT)的CI、HI和TC与IMRT计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07,t=-4.056,t=10.025;P<0.05);(3)VMAT计划左侧海马和右侧海马剂量最大辐射剂量(D_(max))、平均辐射剂量(D_(mean))和等效2 Gy剂量(EQD2)与IMRT计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_(左侧海马)=-2.432,Z=-3.059,Z=2.432;Z_(右侧海马)=-3.059,Z=2.353,Z=-2.589;P<0.05);(4)VMAT计划HT-P D_(max)、HT-P D_(mean)和机器跳数(MU)值与IMRT计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59,Z=2.904,Z=-3.059;P<0.05)。VMAT计划与IMRT计划的γ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个非共面全弧VMA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明显优于9野共面IMRT,对海马和下丘脑-垂体轴的保护VMAT也有较大优势。两种IMRT技术在全脑放射治疗同时保护海马和下丘脑-垂体轴均具有可行性,但需要进行前瞻性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结果和安全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放射治疗(WBRT) 脑转移瘤 海马 调强放射治疗(imrt)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下载PDF
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庄志邈 吕长兴 刘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2233-2237,2290,共6页
目的:射野数目的多少在调强放射计划中直接影响着靶区的适形性(conformity),均匀度(uniformity)以及对周围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的保护。本文就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对不同射野数目进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比较。方法:回顾继往颈... 目的:射野数目的多少在调强放射计划中直接影响着靶区的适形性(conformity),均匀度(uniformity)以及对周围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的保护。本文就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对不同射野数目进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比较。方法:回顾继往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病例,从中挑选5位患者,运用5,7,9个射野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同时对IMRT的靶区运用200 cGy/fx,30fx总共60 Gy剂量,比较在这个给定相同的剂量的条件下,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histograms,DVH),等剂量曲线分布(iso-dose distributions)以及靶区的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等来比较各个计划中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以及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随着射野数目的增加靶区适形度以及等剂量线分布越来越好。7、9个射野对肺的损伤也不像想象中那么大。甚至7、9野的IMRT在肺的V20更低。结论:相比5个射野的IMRT计划,7个射野能提供更好的适形度和均匀性,以及对肺组织的保护;而相比9野计划,7个射野能运用更短的治疗时间和更少的加速器跳数(monitor unite,MU),减少器官运动对靶区剂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云 胡海芹 +1 位作者 王小平 丁生苟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10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3种不同射野数调强放疗方式(IMRT)的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8.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种不同射野数的调强计划:4野、5野、6野IMRT计划,用剂量体积直...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3种不同射野数调强放疗方式(IMRT)的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8.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种不同射野数的调强计划:4野、5野、6野IMRT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等剂量曲线评估3种计划的PTV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结果6F-IMRT靶区剂量分布最优,其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最好,5F-IMRT其次,4F-IMRT最差。与4F-IMRT比较,5F-IMRT和6F-IMRT的PTV最大剂量以及高剂量所包含的体积显著降低。3种计划左肺照射剂量差异较小,均不超过5%;然而心脏照射剂量4F-IMRT最小,与5F-IMRT和6F-IMRT比较,心脏V5、V10、V20、V30以及V40分别降低了42.37%、17.65%、5.87%、5.72%、23.38%和42.85%、30.84%、16.31%、6.45%、24.6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放疗中,调强射野数的增加可以提高靶区PTV覆盖率、适形度和均匀性,但是也会增高左肺低剂量照射体积和平均剂量,右侧肺和心脏的受照剂量也会明显增高,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放疗计划进行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乳腺癌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