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稻鸭共作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61
1
作者 张苗苗 宗良纲 谢桐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6-260,共5页
土壤养分供应与作物需求间的矛盾是影响有机种植作物产量的技术瓶颈之一。试验通过对常规稻田、转换期稻鸭共作稻田和有机稻鸭共作稻田3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定位监测,分析土壤基本养分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机稻... 土壤养分供应与作物需求间的矛盾是影响有机种植作物产量的技术瓶颈之一。试验通过对常规稻田、转换期稻鸭共作稻田和有机稻鸭共作稻田3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定位监测,分析土壤基本养分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机稻鸭共作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指标在整个水稻生长期基本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幼穗分化期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规稻田,在成熟期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远高于常规稻田。有机稻鸭共作稻田水稻产量较常规稻田有所降低,由于有机稻米的价格远高于常规稻米,实际经济效益可观,是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水稻 稻鸭共作 土壤养分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动态 被引量:32
2
作者 展茗 曹凑贵 +3 位作者 江洋 汪金平 乐丽鑫 蔡明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10-2016,共7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鸭复合种养(RD)、间歇灌溉(RW)、常规淹水灌溉(CK)3种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态有机碳(R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稻作模式下土壤DOC、MB...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鸭复合种养(RD)、间歇灌溉(RW)、常规淹水灌溉(CK)3种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态有机碳(R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稻作模式下土壤DOC、MBC在水稻拔节-齐穗阶段含量最高;ROC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变化平稳,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MBC受水稻生育期的影响最大;DOC受水稻生育期和稻作模式的影响均较大;而ROC主要受稻作模式的影响.与CK相比,RD能显著提高土壤DOC和ROC及其有效率;而RW极显著降低了DOC及其有效率,明显提高了ROC及其有效率.3处理间MBC及微生物熵均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常规淹水灌溉 间歇灌溉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易氧化态有机碳
原文传递
鸭稻共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章家恩 许荣宝 +2 位作者 全国明 徐华勤 秦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62,共7页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区、浑水区、清水区和常规区4个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其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够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常规区相比,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在抽穗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真菌数量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BIOLOG分析显示,与清水区相比,稻田放鸭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整体代谢活性,显著增加水稻抽穗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说明鸭稻共作系统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稻共作 稻田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BIOLOG
原文传递
稻鸭共作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全国明 章家恩 +2 位作者 滕丽丽 陈瑞 许荣宝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根系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稻鸭共作复合生态系统中,由于鸭子的田间活动和刺激作用,明显改善了水稻的根系生长质量.与常规稻作相比,水稻的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分...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根系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稻鸭共作复合生态系统中,由于鸭子的田间活动和刺激作用,明显改善了水稻的根系生长质量.与常规稻作相比,水稻的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分别增加4.76%~72.54%、9.16%~32.07%和0.93%~55.31%;水稻的根系体积、根系干质量、根系比表面积和生长中后期的根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稻鸭共作对减缓水稻根系的早衰、增强植株生理活性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水稻 根系 生长
下载PDF
有机水稻生产环境下稻鸭共作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侯立刚 赵国臣 +4 位作者 刘亮 孙洪娇 李跃娜 郭希明 隋朋举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6期10-12,共3页
试验利用免耕轻耙进行有机水稻生产,研究稻鸭共作有机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关系,指出有机栽培水稻产量主要由每穴穗数、每穗粒数、整株蛋白含量以及株高4个性状决定。稻鸭共作在每穴穗数增加的基础上,每穗粒数也增加显著,并随鸭群... 试验利用免耕轻耙进行有机水稻生产,研究稻鸭共作有机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关系,指出有机栽培水稻产量主要由每穴穗数、每穗粒数、整株蛋白含量以及株高4个性状决定。稻鸭共作在每穴穗数增加的基础上,每穗粒数也增加显著,并随鸭群体量增加而增加,而整株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也从生理角度上说明了稻鸭共作氮肥利用的增加。说明稻鸭共作,鸭排泄物可以增加稻田肥力,同时鸭在稻田内活动也可以增加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水稻 稻鸭共作 产量 因素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对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妹娟 周念 +2 位作者 章家恩 向慧敏 梁开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鸭稻共作和水稻混种均可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但能否将两项技术结合起来,即通过不同水稻品种混种与稻田养鸭的叠加,进而产生"1+1>2"的生态效应和生产效益,是一项值得加以实践和探讨的课题。为探明多品种水稻混作养鸭这类复... 鸭稻共作和水稻混种均可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但能否将两项技术结合起来,即通过不同水稻品种混种与稻田养鸭的叠加,进而产生"1+1>2"的生态效应和生产效益,是一项值得加以实践和探讨的课题。为探明多品种水稻混作养鸭这类复合生物多样性利用模式的应用可行性,本试验设置了水稻单作常规种植(施药施肥)、水稻单作养鸭、水稻单作空白对照(不养鸭不施肥药)、水稻品种混作常规种植(施药施肥)、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和水稻品种混作空白对照(不养鸭不施肥药)6种种植模式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对土壤养分动态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双季稻后,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植模式。早晚季水稻生长期间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低于水稻品种混作常规种植处理,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以水稻单作空白对照处理的最高,总体上,混作处理比单作处理平均土壤速效磷含量高。种植双季稻后,水稻品种混作养鸭种植模式的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处理的稻米出糙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较其他处理高,且垩白粒率较其他处理低。综合表明,水稻品种混作养鸭模式更有利于改善田间土壤养分状况,提高稻米的品质,故此模式可为优质健康稻米生产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稻共作 水稻品种混作 土壤养分动态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不同鸭品种在“稻鸭共作”系统中的行为学差异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罗璇 安晨 +7 位作者 路璐 周贝贝 曹正锋 戴网成 沈晓昆 徐琪 赵文明 陈国宏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5期159-164,共6页
为探究鸭在稻田间的运动规律,揭示不同鸭品种在田间的行为学差异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稻鸭共作试验田9块(766 m2/块),按225只/hm2分别放入‘役用鸭’(绿头野鸭♂?金定鸭♀)、‘金定鸭’、‘白改鸭’等3个鸭品种,通过视频监... 为探究鸭在稻田间的运动规律,揭示不同鸭品种在田间的行为学差异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稻鸭共作试验田9块(766 m2/块),按225只/hm2分别放入‘役用鸭’(绿头野鸭♂?金定鸭♀)、‘金定鸭’、‘白改鸭’等3个鸭品种,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采用连续观察法记录鸭在每天的5:00—20:00时间段内在田间的游动、休息、采食等行为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连续观察5天。结果表明,鸭田间活动高峰一般是在5:00—7:00,8:00—11:00以及15:00—18:00等时间段,‘役用鸭’和‘金定鸭’每天的活动时间分别为324.50 min(36.06%),315.75 min(35.08%),极显著高于‘白改鸭’264.50 min (29.39%)(P<0.01)。采用‘役用鸭’、‘金定鸭’、‘白改鸭’进行稻鸭共作后,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75%,20.14%和10.89%。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鸭游动时间相关性分析发现,结实率、理论产量与游动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9,P<0.01;r=0.858,P<0.01),千粒重、实际产量与游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627,P<0.05;r=0.767,P<0.05)。研究结果表明:‘役用鸭’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最好,且发现游动时间可作为影响稻鸭共作水稻产量的重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行为 水稻产量 稻鸭共作
下载PDF
稻鸭共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生态位 被引量:8
8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1 位作者 张锦 骆世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6,共10页
【目的】探明稻鸭共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在资源分配上的内在关系。【方法】在对稻鸭共作和常规稻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主要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结构和生态位,分析各类群在资源序列上... 【目的】探明稻鸭共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在资源分配上的内在关系。【方法】在对稻鸭共作和常规稻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主要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结构和生态位,分析各类群在资源序列上分布的数量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结果】常规稻作区、稻鸭共作区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类群均为微蛛、园蛛、狼蛛和肖蛸科,以园蛛科的优势度指数为最高,分别为0.4999和0.6665。稻田养鸭对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的数量和分布格局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其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与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微蛛、园蛛和肖蛸的生态位宽度值低于常规区,微蛛与球蛛、肖蛸与跳蛛、跳蛛与管巢蛛及管巢蛛与瓢虫的二维生态位重叠度比常规区增加了70.65%—75.57%。【结论】稻鸭共作使主要捕食性天敌在同一资源等级上的竞争加强,在时间上的同步性更为明显,尽管捕食性天敌的总个体数比常规区下降了19.56%,但天敌充分利用了时间资源序列中的较多等级,且分布更为均匀,发生时间长,可对害虫种群进行持续控制,因而控虫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捕食性天敌 种群结构 稻鸭共作
下载PDF
扬州市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6
9
作者 姚义 谢成林 +2 位作者 陆佩玲 王汝利 李锦霞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31,共4页
近年来,扬州市根据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要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开展了多种形式稻田种养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本文阐述了扬州市稻鸭共作、稻虾共作以及稻田改作荷藕-虾共作等高效种养模式的应用现状,以单纯种稻为对照,比较了各种... 近年来,扬州市根据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要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开展了多种形式稻田种养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本文阐述了扬州市稻鸭共作、稻虾共作以及稻田改作荷藕-虾共作等高效种养模式的应用现状,以单纯种稻为对照,比较了各种模式的生产效益;分析了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高效种养模式 稻鸭共作 稻虾共作 荷藕-虾共作
下载PDF
有机水稻生产稻鸭共作防治杂草、害虫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立刚 赵国臣 +3 位作者 刘亮 郭希明 隋朋举 孙洪娇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36-38,共3页
试验利用免耕轻耙栽培有机水稻生产环境,通过设置鸭不同群体量水平,研究稻鸭共作对田间杂草群体的消长、田间害虫群落和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鸭除草,体现在杂草群落的抑制上,是连续长期的过程,通过适宜的鸭群体量(15只/667m... 试验利用免耕轻耙栽培有机水稻生产环境,通过设置鸭不同群体量水平,研究稻鸭共作对田间杂草群体的消长、田间害虫群落和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鸭除草,体现在杂草群落的抑制上,是连续长期的过程,通过适宜的鸭群体量(15只/667m2),可以控制稻田杂草群体消长,实现水稻、杂草群落的生态平衡关系;稻鸭共作对稻田害虫群落的抑制作用低于化学药剂,且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稻鸭共作对稻田害虫天敌群落具有一定影响,天敌群体降落程度有增加趋势,但无化学农药的毁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有机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有机稻鸭共作生产易忽视的问题探讨
11
作者 仲东鲁 万勤 +2 位作者 武运 邓君萍 韩春丽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年第6期18-20,共3页
有机稻鸭共作生产是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同时可保证食品安全。有机稻鸭共作必须符合有机认证的一般要求,同时不能忽略其在认证过程中的特别之处。实践证明,有机稻鸭共作综合防控体系下生产出的产品是真正的有机食品,也完全符合生态农业... 有机稻鸭共作生产是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同时可保证食品安全。有机稻鸭共作必须符合有机认证的一般要求,同时不能忽略其在认证过程中的特别之处。实践证明,有机稻鸭共作综合防控体系下生产出的产品是真正的有机食品,也完全符合生态农业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有机生产 生态农业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5
12
作者 全国明 章家恩 +2 位作者 杨军 陈瑞 许荣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75-3483,共9页
稻鸭共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水稻生态种养模式,稻鸭共作对水稻生长、病虫草害防治、生物多样性和稻田环境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影响的报道。因此,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 稻鸭共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水稻生态种养模式,稻鸭共作对水稻生长、病虫草害防治、生物多样性和稻田环境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影响的报道。因此,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稻鸭共作、混水处理和常规稻作3个处理,研究其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技术能够提高整精米率,减少垩白,增加粒宽,降低米粒长宽比值,同时促进稻米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下降,Mn元素含量上升,但对出糙率、精米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说明稻鸭共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品质,为水稻的优质生产提供了一条较好的生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水稻 稻米品质
下载PDF
稻鸭共作系统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3
作者 全国明 章家恩 +1 位作者 黄兆祥 许荣宝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360-365,共6页
稻鸭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型的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稻鸭共作系统中具有很多的生态学效应。对该系统中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产量性状、群体结构、稻田杂草、水稻病虫害与天敌、稻田土壤... 稻鸭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型的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稻鸭共作系统中具有很多的生态学效应。对该系统中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产量性状、群体结构、稻田杂草、水稻病虫害与天敌、稻田土壤、稻田水体、稻米品质、稻田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应加强对上述生态学效应的内在机理与生态学过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效应 研究进展 系统 生态农业技术 稻鸭共作技术 水稻病虫害 生态学过程 亚洲国家 产量性状 水稻植株 群体结构 稻田杂草 稻田土壤 稻米品质 影响效应 环境质量 内在机理 环保型 鸭子 天敌
下载PDF
鸭稻共作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章家恩 赵美玉 +1 位作者 陈进 黄兆祥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对鸭稻共作生产方式下水稻几个生育期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根系活力、根系形态特征指标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鸭稻共作生态模式中由于鸭子的活动,对水稻生长发育具有一定影响。与常规水稻栽培方式相比,鸭稻共作方式下水... 对鸭稻共作生产方式下水稻几个生育期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根系活力、根系形态特征指标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鸭稻共作生态模式中由于鸭子的活动,对水稻生长发育具有一定影响。与常规水稻栽培方式相比,鸭稻共作方式下水稻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有减小的趋势,而且在有效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鸭子活动对水稻根系生长状况(根/冠比、根系活力)也具有一定作用,与常规水稻栽培方式相比,鸭稻共作方式下水稻根冠比和根系活力有增加趋势,根冠比在幼穗分化期达到显著差异,根系活力在有效分蘖期存在显著差异;鸭稻共作方式下水稻根系总长变化无明显规律,根系表面积与常规栽培方式下相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稻共作模式 根系形态 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
下载PDF
稻鸭共作技术的生物防治效应 被引量:11
15
作者 全国明 章家恩 +2 位作者 许荣宝 刘金苓 黄兆祥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336-338,343,共4页
稻鸭共作是一项种养复合的、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综合生产技术,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鸭子与水稻共育于稻田中,二者存在共生互利关系,鸭子对稻田有害生物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文章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利用稻鸭共作技术防治稻田病虫草害以... 稻鸭共作是一项种养复合的、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综合生产技术,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鸭子与水稻共育于稻田中,二者存在共生互利关系,鸭子对稻田有害生物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文章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利用稻鸭共作技术防治稻田病虫草害以及对稻田天敌的影响研究进展。从已有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稻鸭共作对草害和主要虫害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在全生育期取代相应化学药剂的使用,对某些水稻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天敌种群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鸭子对病虫草害防治的确切效应及其内在过程与机理方面,尚有待开展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有害生物群落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鸭稻共作生态系统的实践与理论问题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章家恩 陆敬雄 +2 位作者 黄兆祥 许荣宝 赵本良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鸭稻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性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亚洲许多国家和我国多个省份得到应用和推广。为了使鸭稻共作技术模式更好地、更科学地推广应用,还有很多实践和理论问题需要加以研究探索和解决,主要包括:(1)水稻品种和鸭子品种的筛选问... 鸭稻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性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亚洲许多国家和我国多个省份得到应用和推广。为了使鸭稻共作技术模式更好地、更科学地推广应用,还有很多实践和理论问题需要加以研究探索和解决,主要包括:(1)水稻品种和鸭子品种的筛选问题;(2)鸭稻共作模式系统的结构优化问题;(3)鸭子的生态学功能过程及其内在机理有关的科学问题;(4)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问题;(5)稻田土壤肥力维持问题;(6)田间日常管理问题;(7)鸭子饲料来源问题;(8)稻田鸭子的疫病综合防治问题;(9)鸭稻共作技术模式的标准化问题;(10)鸭稻共作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稻共作系统 理论问题 实践技术
下载PDF
桂东地区早稻稻鸭共作有机栽培试验初报 被引量:8
17
作者 石绍明 杨桂强 《广西农学报》 2010年第4期1-3,12,共4页
为探索适合本地水稻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在桂东地区进行早稻有机栽培、稻鸭共作有机栽培和传统栽培三种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是394.6kg/667m2、430.2kg/667m2、508.9kg/667m2,稻鸭共作有机模式比传... 为探索适合本地水稻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在桂东地区进行早稻有机栽培、稻鸭共作有机栽培和传统栽培三种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是394.6kg/667m2、430.2kg/667m2、508.9kg/667m2,稻鸭共作有机模式比传统模式每667m2低18.3%,比有机模式高9.0%;平均净收益分别为797.5元/667m2、936.8元/667m2、664.3元/667m2,以稻鸭共作模式最高,比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增加20.1%和24.3%。此外,稻鸭共作模式在控制稻田杂草和病虫害、提高肥力和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优于其它两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稻鸭共作 有机栽培 试验初报
下载PDF
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及其病虫害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竹英 李丽立 《水禽世界》 2011年第5期33-36,共4页
稻鸭共作技术,源于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稻田养鸭,完善于日本,发展于亚洲。稻鸭共作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农牧混合的生态型农业技术。本文就稻鸭共作技术的优点及其对水稻、病虫害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优点 水稻 病虫害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稻鸭共作模式下成都麻鸭生理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瀚扬 陈亚迎 +6 位作者 吴永胜 朱佳文 雷春龙 邱时秀 许祯莹 李娟 杨雪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68,共5页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稻鸭共作模式下成都麻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体况健康的15日龄成都麻鸭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4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稻鸭共作模式下成都麻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体况健康的15日龄成都麻鸭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4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3组在基础饲粮中按照质量比分别添加0.5%(低剂量组)、1%(中剂量组)、2%(高剂量组)的复方中草药,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1)试验1、2、3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19%、4.34%、4.98%(P<0.05);试验2、3组的料重比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37%、3.63%(P<0.05);(2)试验2组和3组的总蛋白(TP)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20%、6.08%(P<0.05);试验2组和3组的尿素氮(BUN)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2.72%、16.36%(P<0.05);试验2组和3组的谷草转氨酶(ALT)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5.84%、19.22%(P<0.05);试验3组的谷丙转氨酶(AST)较对照组降低19.34%(P<0.05);(3)试验2组和3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5.80%、20.00%(P<0.05);试验3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较对照组提高22.37%(P<0.05);(4)三个试验组的IgA、IgM、IgG、IFN-γ、IL-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对照组提高10.06%(P<0.05),试验2组和3的组溶菌酶(LZM)分别较对照组提高6.79%、5.66%(P<0.05)。综上,中草药添加剂能有效提高稻鸭共作模式下成都麻鸭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本试验条件下,最佳饲喂剂量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添加剂 稻鸭共作 成都麻鸭 生产性能 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