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瞬时无波形比值联合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光远 刘庆荣 +6 位作者 张丽华 丁诚 杨跃进 徐波 乔树宾 唐熠达 吴永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8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用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技术测定瞬时无波形比值(i FR)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狭窄50%~70%的冠心病患者20例,用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技术测定病变血... 目的探讨用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技术测定瞬时无波形比值(i FR)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狭窄50%~70%的冠心病患者20例,用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技术测定病变血管采集i FR,给予硝酸甘油后在3 min内高速注射扩血管药物腺苷三磷酸(ATP)140μg/(kg·min),采集高速注射ATP后的i FR(i FRATP)、FFR。计算联合应用i FR和FFR指导PCI与单纯FFR指导PCI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计算联合应用i FR和FFR指导PCI避免使用ATP患者的比例。结果本组病变血管i FR为0.9±0.1,i FRATP为0.7±0.2,两者相比P〈0.001。i FR、i FRATP与FFR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0.91,P均〈0.001。联合应用i FR、FFR相对于单用FFR指导PCI的准确率为91.3%(21/23)、敏感度为92.3%(12/13)、特异性为90.0%(9/10)、阳性预测值为92.3%(12/13)、阴性预测值为90.0%(9/10),并可以避免60.0%(12/20)的患者应用ATP。结论联合应用i FR和FFR指导PCI效果满意,且可以减少患者静脉应用A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技术 瞬时无波形比值 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瞬时无波形比值与血流储备分数在稳定性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坤 张靖媛 +6 位作者 金红峰 汤益民 王江挺 叶晨 郭亦韬 唐礼江 杜常青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6期524-528,共5页
目的评估瞬时无波形比值(iFR)与血流储备分数(FFR)在稳定性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效能的相关性、一致性及影响诊断一致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医院2015年7月至2020年9月期间同时接受FFR及iFR检测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 目的评估瞬时无波形比值(iFR)与血流储备分数(FFR)在稳定性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效能的相关性、一致性及影响诊断一致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医院2015年7月至2020年9月期间同时接受FFR及iFR检测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入院时的实验室指标,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对造影图像进行冠状动脉定量分析,随后进行冠状动脉生理学测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iFR与FFR之间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检验iFR和FFR的诊断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FR对FFR≤0.80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iFR与FFR诊断不一致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符合入排标准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09例,共120根血管进行回顾性分析。iFR和FFR的中位数分别为0.92(0.89,0.96);0.84(0.78,0.88),二者呈明显线性相关(r=0.772,P <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i FR与FFR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者差值的平均值为(0.093±0.097)。根据ROC曲线分析,iFR预测FFR≤0.80的曲线下面积为0.913(P <0.01),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81.8%、88.5%、73.0%、92.8%。iFR与FFR诊断一致率为8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及病变特征等因素不是影响i FR和FFR诊断不一致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iFR和FFR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患者的临床及病变特征等因素可能对两者的诊断一致性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无波形比值 稳定性冠心病 心肌缺血
下载PDF
瞬时无波形比值和定量血流分数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瑞涛 徐昕晔 +2 位作者 何立芸 米琳 郭丽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48-153,共6页
目的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标准,比较定量血流分数(QFR)和瞬时无波形比值(i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并分析QFR与iFR的相关性及诊断一致率。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6月因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 目的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标准,比较定量血流分数(QFR)和瞬时无波形比值(i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并分析QFR与iFR的相关性及诊断一致率。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6月因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接受FFR和iFR检测的6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和CAG病变解剖学资料、靶血管iFR和FFR值,并测量同一靶血管的QFR值。以FFR≤0.80为判断心肌缺血的临界值,比较QFR和iFR与F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并分析QFR与iFR的相关性及诊断一致率。结果62例患者中,有53例(85.5%)靶血管为左前降支,基线直径狭窄率为48.0%(41.1%,55.7%)。iFR、QFR与FFR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73(95%CI 0.649~0.857)、r=0.626(95%CI 0.445~0.757),均P<0.001]。QFR、iFR预测FFR≤0.8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59(95%CI 0.748~0.935)比0.875(95%CI 0.766~0.945),P=0.801];二者与FFR诊断一致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2%比79.0%,P=0.615)。QFR与iFR的相关性较弱(r=0.396,95%CI 0.162~0.587,P=0.0015)。QFR对应iFR≤0.89的AUC为0.663(95%CI 0.524~0.801,P=0.028)。QFR、iFR联合诊断策略可以与FFR达到88.7%的诊断一致率,同时减少58.1%的压力导丝使用。结论iFR与Q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具有相似的诊断准确率,但二者相关性较弱。二者联合诊断策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无波形比值 定量血流分数 临界病变
下载PDF
瞬时无波形比值与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何立芸 张瑞涛 +9 位作者 张永珍 崔鸣 韩江莉 徐昕晔 汪宇鹏 米琳 牛杰 王贵松 高炜 郭丽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1期3-9,共7页
目的评价瞬时无波形比值(iFR)与血流储备分数(FFR)的相关性及影响诊断一致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接受iFR和FFR检测的冠心病患者,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影响其诊断一致性的因素。结果收集60例患者8... 目的评价瞬时无波形比值(iFR)与血流储备分数(FFR)的相关性及影响诊断一致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接受iFR和FFR检测的冠心病患者,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影响其诊断一致性的因素。结果收集60例患者80支冠状动脉的109组FFR和iFR数据,FFR和iFR中位数分别为0.80(0.74,0.85)和0.90(0.87,0.94),二者呈线性相关(r=0.780,P<0.001)。iFR预测FFR≤0.8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0,最佳临界值为iFR≤0.90,诊断一致率为77.1%。iFR“灰区”为0.88~0.94,可使44.0%的功能学评价免予使用腺苷。体重指数是二者诊断不一致的独立影响因素,与iFR≤0.89且FFR≤0.80组相比,iFR>0.89且FFR≤0.80组的参考血管直径[(3.06±0.75)mm比(2.54±0.67)mm]、最小管腔直径[1.84(1.42,2.21)mm比1.35(1.17,1.52)mm]和最小管腔面积[2.65(1.58,3.83)mm2比1.42(1.08,1.83)mm2]均较大(均P<0.05)。结论iFR与F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病变局部解剖特点可能对二者的诊断一致性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无波形比值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 冠心病
下载PDF
Instantaneous wave-free ratio(iFR) to determine 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coronary stenosi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被引量:1
5
作者 Stefan Baumann Leonard Chandra +4 位作者 Elizaveta Skarga Matthias Renker Martin Borggrefe Ibrahim Akin Dirk Lossnitzer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8年第12期267-277,共11页
Coronary angiography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gold standard in the morphological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The morphological assessment of the severity of a coronary lesion is very subjective. Thus, the i... Coronary angiography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gold standard in the morphological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The morphological assessment of the severity of a coronary lesion is very subjective. Thus, the invasive 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 measurement represents the current standard for estimation of the hemodynamic significance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The FFR-guided revascularization strategy was initially classified as a Class-IA-recommendation in the 2014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guidelines o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Both the Deferral vs Performance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f Functionally Non-Significant Coronary Stenosis and Flow Reserve vs Angiography for Multivessel Evaluation studies showed no treatment advantage for hemodynamically insignificant stenoses. With the help of FFR(and targeted interventions), clinical results could be improved; however, the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 is still limited due to the need of adenosine administration and a significant prolongation of the length of the procedure. Instantaneous wave-free ratio(iFR~) is a new innovative approach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hemodynamic significance of coronary stenosis, which can be obtained at rest without the use of vasodilators. Regarding the periprocedural complications as well as prognosis, iFR~ showed non-inferiority to FFR in the SWEDEHEART and DEFINE-FLAIR trials. Furthermore, iFR~, enhanced by iFR~-pullback,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to display the iFR~-change over the course of the vessel to create a hemodynamic 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STENOSIS CORONARY ANGIOGRAPHY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instantaneous wave-free ratio Myocardial ischemia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下载PDF
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 海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6 位作者 张海峰 李捷 钟炜 刘文浩 廖旺 王景峰 曾庆春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605-1612,共8页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在临床中非常常见。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临床上治疗AS的有效方法。因为TAVI具有创伤小...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在临床中非常常见。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临床上治疗AS的有效方法。因为TAVI具有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TAVI术后,因为瓣架或患者自身瓣膜的原因,可能造成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困难。同时,少部分患者因主动脉瓣和冠状动脉开口周边结构的原因,在TAVI术中可能引起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引发严重后果。临床上,对于接受TAVI患者的CAD管理尚不够重视,治疗证据和建议也不统一。因此,本共识就CAD对TAVI患者预后的影响、PCI在TAVI患者中的实施及TAVI术中冠状动脉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证据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瞬时无波形比率
原文传递
测量位点对CT瞬时无波比值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特异性狭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通源 唐春香 +4 位作者 周帆 李俊灏 许棚棚 刘春雨 张龙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9期3208-3213,共6页
目的探究测量位点对CT瞬时无波比值(iFRCT)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特异性狭窄准确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2月至2018年5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并接受有创性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44例患者的资... 目的探究测量位点对CT瞬时无波比值(iFRCT)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特异性狭窄准确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2月至2018年5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并接受有创性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44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40~83(59.3±9.3)岁。基于CCTA图像通过流体力学模拟计算不同位点(狭窄处、狭窄处下游近端、狭窄处下游2 cm、狭窄处下游3 cm、狭窄处下游4 cm)的iFRCT值。以有创性FFR≤0.80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特异性狭窄的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测量位点iFRCT的诊断性能。采用Bland-Altman图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iFRCT与FFR间的相关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iFRCT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狭窄处下游近端(最狭窄处下游约1 cm)iFRCT值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特异性狭窄的性能优于其他测量位点,其阈值、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1、0.87(95%CI:0.76~0.96)、82%(95%CI:48%~97%)、76%(95%CI:57%~88%)、77%(95%CI:63%~87%)。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狭窄处下游近端iFRCT与FFR之间的差异均值为0.07[95%一致限(LOA):0.06~0.09],r= 0.53(P<0.001)。狭窄处下游近端观察者内ICC为0.92(95%CI:0.85~0.95),r=0.85(P<0.001);观察者间ICC为0.85(95%CI:0.60~0.94),r=0.75(P<0.001)。结论以有创性FFR值为金标准,iFRCT对冠状动脉缺血特异性狭窄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最佳测量位点为狭窄处下游近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成像 血流动力学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无波比值
原文传递
瞬时无波形比值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朱锋 王海龙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期137-140,共4页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能评估狭窄血管功能,指导血运重建,但因其检测费用昂贵且因使用腺苷而存在潜在风险,故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不广泛。瞬时无波形比值(iFR)与FFR类似,均是反映冠状动脉内压力的临床指标,但其检测不需要使用腺苷。...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能评估狭窄血管功能,指导血运重建,但因其检测费用昂贵且因使用腺苷而存在潜在风险,故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不广泛。瞬时无波形比值(iFR)与FFR类似,均是反映冠状动脉内压力的临床指标,但其检测不需要使用腺苷。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iFR与FFR的相关性,以探究iFR指导血运重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无波形 冠脉血流储血分数 综述
下载PDF
冠状动脉肌桥的功能学评估进展
9
作者 陈威 陈龙 +3 位作者 方明程 黄明方 黄舒洁 郭延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769-775,共7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肌桥(MB)的认知不断加深,研究发现,MB可能与劳力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不良事件有关,但是单从形态学不足以评估MB所致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随着血流储备分数(FFR)及定量血流分数(QFR)等功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肌桥(MB)的认知不断加深,研究发现,MB可能与劳力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不良事件有关,但是单从形态学不足以评估MB所致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随着血流储备分数(FFR)及定量血流分数(QFR)等功能学评估技术的问世与普及,对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心肌缺血的评估愈发精准化。既往研究尝试使用功能学评估技术对MB与心肌缺血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本文就不同功能学技术评估MB所致心肌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功能学 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瞬时无波形比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静息全周期比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越 何奔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56-759,共4页
冠心病的诊治已经进入功能学检查的新时代,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冠状动脉(冠脉)功能学检查的“金标准”,可以指导冠脉介入治疗的决策,并改善预后。然而,由于检查中需要使用扩血管药物使血管扩张,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使得FFR在临床应用... 冠心病的诊治已经进入功能学检查的新时代,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冠状动脉(冠脉)功能学检查的“金标准”,可以指导冠脉介入治疗的决策,并改善预后。然而,由于检查中需要使用扩血管药物使血管扩张,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使得FFR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静息全周期比值(RFR)是一种新的冠脉功能学检测方法,定义为全心动周期内冠脉远端压力与近端主动脉压力之比的最小值。RFR在检测中无需使用扩血管药物,从而避免了相关不良反应,在冠脉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和心肌桥评估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望替代FFR应用于临床中。本文将对RFR现有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功能学检测 静息全周期比值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无波形比率
原文传递
瞬时无波型比值评价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思宇 侯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前,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金标准”是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FFR由Pijls等于1993年率先提出,并将其定义为在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冠脉所提供给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与同一区域在正常情况下... 目前,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金标准”是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FFR由Pijls等于1993年率先提出,并将其定义为在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冠脉所提供给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与同一区域在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之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无波型比值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扩张药
原文传递
瞬时无波形比值指导冠心病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玄昌波 韩丽萍 潘国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964-967,共4页
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冠状动脉造影只能判断病变的狭窄程度,并不能从功能上确定该病变是否引起心肌缺血,往往低估或高估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法更好地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冠状动脉造影只能判断病变的狭窄程度,并不能从功能上确定该病变是否引起心肌缺血,往往低估或高估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法更好地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reserve,FFR)逐渐成为公认的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指标,以FFR指导的治疗策略已被证实安全、经济,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无波形比值 冠状动脉疾病 血运重建
下载PDF
瞬时无波形比值和血流储备分数在冠脉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文 董海琪 +4 位作者 徐海祥 刘峰 钱剑峰 范建华 刘庆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探讨瞬时无波形比值(iFR)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脉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至少存在1个狭窄40%~90%的病变部位的冠心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FR组和FFR组,每组40例,分别行iFR、FFR检测... 目的:探讨瞬时无波形比值(iFR)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脉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至少存在1个狭窄40%~90%的病变部位的冠心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FR组和FFR组,每组40例,分别行iFR、FFR检测。根据iFR、FFR结果确定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测数量及功能性病变的数量,并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数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胸部不适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iFR组平均iFR为(0.92±0.14),FFR组平均FFR为(0.83±0.12)。iFR组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测数量明显多于FFR组,但有显著功能性病变数量明显少于FFR组(P<0.05)。与FFR组相比,iFR组支架置入数量、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术后胸部不适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FR和FFR均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指导PCI治疗,但前者诊断效能更高,更有助于减少支架植入数量,节省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无波形比值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瞬时无波形比值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14
作者 宋正东 马康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7期714-718,共5页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其只能对冠状动脉进行解剖学评价,无法从功能学角度说明病变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关系。血流储备分数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最常用的有创功能学指标,能客观和准确地匹配狭窄与血流之间的关系,为经皮冠...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其只能对冠状动脉进行解剖学评价,无法从功能学角度说明病变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关系。血流储备分数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最常用的有创功能学指标,能客观和准确地匹配狭窄与血流之间的关系,为经皮冠脉介入术提供客观依据。但在测试过程中需使用血管扩张剂,导致血流储备分数的临床应用受限。随着压力导丝技术的发展及波强度分析的应用,瞬时无波形比值能在避免使用血管扩张剂的前提下对冠状动脉病变作出功能学评价,指导血运重建做出更好的决策,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无波形比值
下载PDF
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基于冠状动脉CTA的瞬时无波形比率与血流储备分数对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张华 朱莉萍 王文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14-20,共7页
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的瞬时无波形比率(iFRCT)与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长安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 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的瞬时无波形比率(iFRCT)与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长安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的心脏超声斑点成像定量参数、iFRCT、FFRCT,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影响因素,以及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i FRCT、FFRCT对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106例研究对象中,心肌缺血42例(39.62%)。冠心病组患者的三维左心室整体应变值、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iFRCT、FFRCT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三维左心室整体应变值[OR=3.688(95%CI:1.315,10.342)]、GRS水平[OR=3.557(95%CI:1.268,9.976)]、iFRCT水平[OR=3.438(95%CI:1.226,9.643)]和FFRCT水平[OR=3.714(95%CI:1.324,10.415)]是发生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三维左心室整体应变值、GRS、iFRCT、FFRCT及联合诊断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2%(95%CI:0.63,0.84)、79%(95%CI:0.64,0.92)、67%(95%CI:0.59,0.74)、75%(95%CI:0.66,0.81)、88%(95%CI:0.79,0.97),特异性分别为78%(95%CI:0.61,0.85)、80%(95%CI:0.68,0.87)、73%(95%CI:0.65,0.81)、60%(95%CI:0.52,0.71)、94%(95%CI:0.81,0.99)。结论 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i FRCT、FFRCT可用于辅助诊断心肌缺血型冠心病,且诊断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脏超声斑点成像 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 瞬时无波形比率 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冠状动脉有创功能学检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越 何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3-818,共6页
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verse,FFR)作为一项有创功能学检查技术,其诊断效能已被大量研究证实。由于其优于传统的单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现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金标准”。然... 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verse,FFR)作为一项有创功能学检查技术,其诊断效能已被大量研究证实。由于其优于传统的单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现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金标准”。然而,FFR由于需要使用血管扩张药物进行血管预处理,且加之冠状动脉压力导丝的通过性能不佳、检查操作时间长等因素,FFR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无法广泛使用。因此,瞬时无波比(instantaneous wave-free ratio,iFR)及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等FFR的衍生指标应运而生。已有研究证实,这些指标与FFR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此外,这些衍生指标在测量中简化了操作流程,避免了血管扩张药物的使用,同时可以取得与FFR接近的功能学数据,给术者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并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有望成为FFR的替代检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多项重要研究的发表为冠状动脉功能学检查提供了新的循证证据支持,研究内容涵盖检查方法学的更新、诊断效能的对比、检查范围的扩展、长期随访数据的公布等多个方面。该文对近年FFR、iFR、QFR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功能学检查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无波比 定量血流分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