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工程洞室围岩失稳判据研究 被引量:84
1
作者 付成华 陈胜宏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7-172,共6页
地下工程围岩体系是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其稳定判据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突变理论注重研究系统状态发生突变时外界的控制条件,主要阐述非线性系统如何从连续渐变状态走向系统性质的突变。应用突变理论对围岩体失稳的突变过程进... 地下工程围岩体系是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其稳定判据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突变理论注重研究系统状态发生突变时外界的控制条件,主要阐述非线性系统如何从连续渐变状态走向系统性质的突变。应用突变理论对围岩体失稳的突变过程进行探索,旨在从理论上弄清其突变条件。能量突变判据和熵突变判据从物理学的观点考虑了围岩系统失稳的可能性,位移模突变判据、洞周屈服区面积突变判据和广义黏塑性剪应变突变判据则主要是根据数值计算中直观判别条件(关键点位移、洞周屈服区面积和广义黏塑性剪应变)考虑围岩失稳的可能性。将以上5种判据应用于某地下洞室断面,对围岩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系统突变条件从不同的方面判别其发生失稳的可能性,可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理论 围岩 失稳判据 能量 位移模 屈服区面积 广义黏塑性剪应变
下载PDF
坚硬覆岩的结构失稳运动规律及其对冲击地压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荣海 于世棋 +3 位作者 王雅迪 潘立婷 郭凯鹏 李南南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2,共11页
为研究坚硬覆岩的结构失稳运动规律,以耿村煤矿13200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构建坚硬岩层失稳结构模型,对坚硬岩层结构特征、结构形成条件、结构失稳尺度、结构失稳释放能量等进行了分析,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确定坚硬岩层失稳对冲击... 为研究坚硬覆岩的结构失稳运动规律,以耿村煤矿13200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构建坚硬岩层失稳结构模型,对坚硬岩层结构特征、结构形成条件、结构失稳尺度、结构失稳释放能量等进行了分析,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确定坚硬岩层失稳对冲击地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3200工作面低位和中位坚硬岩层下方存在自由空间,具备结构形成的条件;高位坚硬岩层下方无自由空间,不具备结构形成的条件。根据13200工作面钻孔柱状及其物理力学参数确定了其上覆岩层关键层个数和所在层位,并对该工作面坚硬岩层结构失稳尺度和失稳能量释放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13200工作面回采期间,低、中位坚硬岩层初次失稳和周期失稳的释放能量均超过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能量,是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影响因素;高位坚硬岩层上部的巨厚砾岩不会出现垮落失稳而释放冲击能量,不直接控制冲击地压的发生,是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次要影响因素。确定了13200工作面坚硬岩层结构失稳的防治措施,关键是通过减小低、中位坚硬岩层结构失稳尺度和失稳后释放的能量,以降低冲击地压的发生几率。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具备类似坚硬岩层条件矿井的冲击地压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覆岩 结构失稳 矿压显现 能量释放
下载PDF
2005年6月华南持续性暴雨爆发和维持机制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熊文兵 沈桐立 钟利华 《广西气象》 2006年第4期11-15,10,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T213分析场资料,对2005年6月18日~23日华南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高低空形势、能量及动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发现:这次过程低空急流维持了低空对流不稳定形势,高空急流维持了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有利形势,高...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T213分析场资料,对2005年6月18日~23日华南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高低空形势、能量及动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发现:这次过程低空急流维持了低空对流不稳定形势,高空急流维持了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有利形势,高空西南急流与高空西北急流一样,能造成暴雨区高空有利的辐散形势,形成高层辐散、底层辐合,触发强烈的上升运动,高低空耦合是此次强降雨爆发的熏要机制,强降雨落区位于低空西南风急流出口区的左侧和200hPa西北风急流的出口区西南侧,即低空急流的左侧与切变线的前沿;暴雨区域高湿能条件的维持.保证了强降雨过程的能量供给,是强降雨持续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急流 高低空耦合 能量
下载PDF
不同环境风场条件下两次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伟斌 高安宁 +1 位作者 陈见 赖珍权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年第3期14-20,共7页
利用NCE再分析资料从动力条件,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分别处于强和弱环境风场条件下,均为受高空华北槽、低空切变线影响的两次广西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暴雨过程发生发展均表现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伴随上升运... 利用NCE再分析资料从动力条件,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分别处于强和弱环境风场条件下,均为受高空华北槽、低空切变线影响的两次广西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暴雨过程发生发展均表现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伴随上升运动的特征,低层有水汽辐合,且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说明在华南西部无论关有无急流建立,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强降水就可发生。(2)强环境风场条件下的暴雨过程大气较湿,水汽较充沛,动力条件较好,弱环境风场条件下的暴雨过程低层水汽辐合较强,两次过程的降水强度相当,可能表明了强环境风场的作用在于提高了动力条件和水汽含量,而华南暴雨过程的形成,水汽辐合条件影响权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场 动力条件 水汽条件 不稳定能量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北京地区“7.21”特大暴雨不稳定能量诊断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甘璐 邓长菊 李津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站、地面加密自动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特大暴雨(简称"7.21"过程)不稳定能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7.21"暴雨过程中西南低空急流对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输送使对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站、地面加密自动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特大暴雨(简称"7.21"过程)不稳定能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7.21"暴雨过程中西南低空急流对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输送使对流有效位能迅速增加;暴雨发生时假相当位温的垂直分布几乎与等压面垂直,暴雨过程中伴有大量的凝结潜热释放,对对流层中层起到加热作用,甚至出现了位势稳定的情况。单站探空资料的分析表明,低层存在明显的逆温层,有利于前期不稳定能量的积累;暴雨发生前对流有效位能达2089 J·kg-1,能量平衡高度为160 h Pa,正超能的分析也表明北京地区"7.21"过程为特大暴雨的能量特征。当强度为1.2×10-4s的气旋性涡度靠近北京地区时,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能量 假相当位温 对流有效位能 能量廓线
下载PDF
“2006-07-14”宁夏区域性暴雨天气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筛艳 纪晓玲 +2 位作者 沈跃琴 马金仁 丁永红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06年第4期323-327,共5页
为了准确预报暴雨天气,从天气事实出发,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此次区域性暴雨特点、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大气不稳定度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7.14”暴雨是在宁夏大降水的多发时段出现的,符合宁夏大降水的环流背... 为了准确预报暴雨天气,从天气事实出发,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此次区域性暴雨特点、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大气不稳定度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7.14”暴雨是在宁夏大降水的多发时段出现的,符合宁夏大降水的环流背景;但除了有利的天气系统配置外,贺兰山背风坡的地形辐合作用、台风系统的移动路径、低层风场的辐合、两支南风急流和中小尺度系统共同导致了暴雨的发生,决定了其具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中尺度 不稳定能量
下载PDF
超强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自生磁场与能量运输 被引量:11
7
作者 阿不都热苏力 帕尔哈提 王倩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23-3228,共6页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电磁不稳定性及其产生机制。用Spitzer-Harm理论分析了电子热传导中能量的运输情况,观察到由激光的非等方加热引起的电子纵向加热现象。结果表明,不稳定性激发的强电磁场使电子束...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电磁不稳定性及其产生机制。用Spitzer-Harm理论分析了电子热传导中能量的运输情况,观察到由激光的非等方加热引起的电子纵向加热现象。结果表明,不稳定性激发的强电磁场使电子束在非常短的距离内沉积能量,同时对在激光有质动力推开电子时形成的电子热流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发现,随着自生磁场的增长,电子被磁场波捕捉,热运输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激光脉冲 电磁不稳定性 自生磁场 能量运输
下载PDF
深部逆断层倾角对煤岩冲击失稳作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8
作者 贾艳武 付巍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1-174,共4页
利用FLAC3D的强大数值模拟计算能力,以义马矿区为背景,建立了逆断层的简化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断层倾角条件下的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与弹性能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采掘面不断临近断层,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受断层影响显著增高;当工作面... 利用FLAC3D的强大数值模拟计算能力,以义马矿区为背景,建立了逆断层的简化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断层倾角条件下的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与弹性能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采掘面不断临近断层,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受断层影响显著增高;当工作面距断层40 m且断层倾角小于45°时,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随着断层倾角增大而增大;当断层倾角大于45°时,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随断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断层倾角为30°的能量峰值最低,断层倾角为45°的能量峰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失稳 逆断层 断层倾角 超前支承压力 弹性能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隧道变形失稳的能量演化模型与破坏判据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镇 周翠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31-137,共7页
隧道变形失稳过程与破坏判据研究是地下工程的热点与难点之一。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隧道变形失稳的能量耗散过程与演化特征;结合热力学基本定律,研究了整个隧道系统的能量耗散机制,建立了隧道变形失稳的能量演化模型。在此基础上,... 隧道变形失稳过程与破坏判据研究是地下工程的热点与难点之一。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隧道变形失稳的能量耗散过程与演化特征;结合热力学基本定律,研究了整个隧道系统的能量耗散机制,建立了隧道变形失稳的能量演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大数据量(≥3000)与小数据量(<3000)条件下稳定性演化过程的能量判别准则;根据隧道系统变形失稳演化各阶段特征,提出了其失稳破坏的能量判据。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广州地铁某立体交叉隧道的稳定性分析,验证了该能量演化模型与判据的合理可靠性,其结果对隧道稳定性状态的判别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变形失稳 能量 演化模型 破坏判据
下载PDF
从不稳定能量角度对条件不稳定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9
10
作者 章丽娜 周小刚 徐丽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7-526,共10页
大多数深厚的局地对流是在条件不稳定的层结中发生的,这就有必要考虑较厚气层对由底部上升气块所可能产生的总影响。从能量角度讨论了条件不稳定问题中的不稳定能量和对流有效位能,并利用观测资料、结合实例分析了单站地面湿静力能与条... 大多数深厚的局地对流是在条件不稳定的层结中发生的,这就有必要考虑较厚气层对由底部上升气块所可能产生的总影响。从能量角度讨论了条件不稳定问题中的不稳定能量和对流有效位能,并利用观测资料、结合实例分析了单站地面湿静力能与条件不稳定中不稳定能量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从能量观点,对对流有效位能的两种定义进行了讨论,认为对流有效位能定义为正、负不稳定能量之差时,其与动能相联系的表达式中包含了低层抬升速度,可以更全面地用于强对流天气预报,尤其是中国南方暖季的强对流预报。(2)气块从底层上升时,无论经历的是干绝热还是湿绝热过程,湿静力能守恒,所以总能量的变化就是动能的变化,等于外界合力对气块做功的大小,不存在湿静力能向动能的转换。(3)从本质上来说,单站低层湿静力能的时序变化用于对流预报的意义在于预示着正、负不稳定能量的改变,从而影响不稳定能量的值。这可以弥补由于高空探测时间分辨率较粗,不能计算逐时正、负不稳定能量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不稳定 不稳定能量 对流有效位能 湿静力能
下载PDF
用能量梯度理论研究180°弯管内流动失稳 被引量:9
11
作者 窦华书 肖美娜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8-661,共4页
流动稳定性及湍流转捩是流体力学和流体机械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运用能量梯度理论,对180°矩形截面弯管内的流动不稳定特性进行了研究。基本流动为层流,利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了不同Re下的能量梯度函数K的分布。通过与... 流动稳定性及湍流转捩是流体力学和流体机械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运用能量梯度理论,对180°矩形截面弯管内的流动不稳定特性进行了研究。基本流动为层流,利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了不同Re下的能量梯度函数K的分布。通过与相同几何和流动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比较,发现K值最大的位置最先发生流动失稳,进而形成涡流。随Re的增加,流动逐渐转捩为湍流。计算所得到的能量梯度函数K的分布特性与实验得到的流动失稳区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管道 失稳 能量梯度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非线性正压亚临界不稳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维松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1-651,共11页
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广义能量作为 L yapunov函数 ,导出了包含两个联立不等式的一种新的非线性正压稳定性判据。并指出其中一个不等式是初始扰动振幅小于某一临界值 ,另一个则是摩擦系数大于另一临界值 ,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约束。该判据... 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广义能量作为 L yapunov函数 ,导出了包含两个联立不等式的一种新的非线性正压稳定性判据。并指出其中一个不等式是初始扰动振幅小于某一临界值 ,另一个则是摩擦系数大于另一临界值 ,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约束。该判据表明 ,在实际大气中对于有限振幅扰动容易产生正压亚临界不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不稳定 非线性判据 广义能量 大气动力学
下载PDF
应力波作用下含大型结构面岩体垮塌动力失稳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啸 华心祝 +3 位作者 黄志国 杨朋 杨森 常贯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03-2014,共12页
不连续结构面对爆炸应力波在岩体中的传播有很大影响,研究应力波作用下含大型结构面岩体动力垮塌失稳机制,为含结构面等地质构造条件下岩体开采及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以冬瓜山铜矿56–8#矿房采场回采诱发相邻56–7#矿柱采场垮塌为... 不连续结构面对爆炸应力波在岩体中的传播有很大影响,研究应力波作用下含大型结构面岩体动力垮塌失稳机制,为含结构面等地质构造条件下岩体开采及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以冬瓜山铜矿56–8#矿房采场回采诱发相邻56–7#矿柱采场垮塌为工程背景,建立结构面剪切滑移失稳力学模型,基于莫尔–库仑强度准则,采用理论分析方法计算了爆炸应力波通过结构面的透、反射系数,分析应力波通过结构面的应力响应特征;推导结构面发生剪切滑移的能量判据及应力判据,获得结构面的发生剪切失稳的条件。通过对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不断弱化,研究了微差爆破对结构面的破坏规律。研究表明:(1)入射角在一定范围内,反射波不发生相位延迟现象,并且在此入射角范围内,能量耗散系数大于0,结构面发生剪切滑移;(2)结构面是否发生剪切滑移失稳与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内摩擦角、黏聚力)及应力波入射角、爆源距结构面距离有关;爆源距结构面的距离越远,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参数越大,越不容易发生剪切滑移失稳。(3)微差爆破造成结构面强度参数不断弱化,使其发生剪切破坏变得容易,当结构面参数达到了发生剪切滑移的临界条件时,则56–7#矿柱采场发生垮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动力失稳 爆炸应力波 透反射系数 能量判据 应力判据
原文传递
基于能量的判别暂态功角和电压主导性模糊判据
14
作者 刘洪波 陈欣悦 +2 位作者 石鹏 王曦 孙黎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明确电力系统暂态主导失稳模式有助于控制措施的决策。基于暂态能量函数建立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判别主导失稳模式的模糊判据。首先,利用系统不同暂态失稳状态的能量变化量,建立反映系统的功角失稳与电压失稳的能量指标体... 明确电力系统暂态主导失稳模式有助于控制措施的决策。基于暂态能量函数建立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判别主导失稳模式的模糊判据。首先,利用系统不同暂态失稳状态的能量变化量,建立反映系统的功角失稳与电压失稳的能量指标体系;其次,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利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进而得到主导失稳模式的模糊判据;之后,利用两机单负荷系统暂态失稳算例,得到0-1范围内的模糊判据值域;最后,在某地区实际架构的“之”型网络中,利用模糊判据判断并验证暂态主导失稳模式。实验结果表明:除了在强耦合失稳情况下,模糊判据的判别结果可靠,对耦合失稳场景的控制措施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角失稳 电压失稳 能量函数 熵权法 模糊判据
下载PDF
Spinodal surface instability of soft elastic thin films 被引量:5
15
作者 Shi Qing Huang Xi Qiao Fe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9-296,共8页
When the thicknesses of thin films reduce to microns or even nanometers, surface energy and surface interaction ofte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ir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surface morphology. The spinodal surface ... When the thicknesses of thin films reduce to microns or even nanometers, surface energy and surface interaction ofte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ir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surface morphology. The spinodal surface instability induced by the van der Waals force in a soft elastic thin film perfectly bonded to a rigid substrate is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using the bifurcation theory of elastic structures.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is derived for the critical condition of spinodal surface morphology instability by accounting for the competition of the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 energy, elastic strain energy and surface energy. Detailed examinations on the effect of surface energy, thickness and 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film show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wavelength of the deformation bifurcation mode depends on the film thickness via an exponential relation, with the power index in the range from 0.749 to 1.0.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 has a good agreement with relevant experimen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 film Surface instability Surface energy van der Waals force
下载PDF
近水平煤层厚硬顶板采场支架载荷分析及矿压控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勾旭一 陈荣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为解决厚硬顶板失稳冒落对采场支架载荷的影响问题,采用动力学分析方法,根据动力系统能量守恒原理得出厚硬顶板初次失稳冒落3种模式及周期失稳冒落2种模式下采场支架动载荷的计算公式,基于所得计算公式对支架载荷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采... 为解决厚硬顶板失稳冒落对采场支架载荷的影响问题,采用动力学分析方法,根据动力系统能量守恒原理得出厚硬顶板初次失稳冒落3种模式及周期失稳冒落2种模式下采场支架动载荷的计算公式,基于所得计算公式对支架载荷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采场支架选型方法.该研究成果为厚硬顶板采场矿压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为合理进行工作面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硬顶板 支架动载荷 矿压控制 动力学 失稳 近水平煤层 支护设计 能量守恒
下载PDF
Parametric instability in the pure-quartic nonlinear Schrödinger equation
17
作者 张云红 刘冲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16-321,共6页
We study the nonlinear stage of modulation instability(MI)in the non-intergrable pure-quartic nonlinear Schrödinger equation where the fourth-order dispersion is modulated periodically.Using the three-mode trunca... We study the nonlinear stage of modulation instability(MI)in the non-intergrable pure-quartic nonlinear Schrödinger equation where the fourth-order dispersion is modulated periodically.Using the three-mode truncation,we reveal the complex recurrence of parametric resonance(PR)breathers,where each recurrence is associated with two oscillation periods(PR period and internal oscillation period).The nonlinear stage of parametric instability admits the maximum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the spectrum sidebands and central mode occurring outside the MI gain b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ulation instability parametric resonance breather three-mode truncation energy exchange
下载PDF
广西沿海一次冬季暖区暴雨的多尺度能量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覃皓 王志毅 +2 位作者 石怡宁 翟舒楠 祁丽燕 《暴雨灾害》 2023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云2G卫星、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多尺度子空间变换及局地多尺度能量分析方法,对2020年1月24—26日广西沿海一次漏报的暖区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暖区暴雨期间南支槽前西南急流的暖湿输...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云2G卫星、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多尺度子空间变换及局地多尺度能量分析方法,对2020年1月24—26日广西沿海一次漏报的暖区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暖区暴雨期间南支槽前西南急流的暖湿输送为暴雨发生提供有利背景场;对流系统不断在越南东北部喇叭口地形作用下触发,受高层气流引导移入广西沿海一带造成明显降水;暖区暴雨的发生发展主要由对流尺度动能主导,两者演变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对流能量主要来源于对流层中、低层,而在对流层高层为能量的流失;背景尺度向对流尺度的动能转换贡献最大;对流层中层、低层背景流场的正压失稳主导了暖区暴雨的发展;对流层中层对流尺度有效位能向动能的浮力转换进一步促进了系统的发展;动能的空间输送使得对流动能在空间上均匀分配,有利于对流系统平稳发展,使其维持较长生命史并移动较远距离造成多地降水;天气尺度动能转换和气压梯度力做功的贡献很小,体现了暖区暴雨弱天气尺度强迫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多尺度子空间变化 正则传输 正压不稳定 对流能量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重力坝沿建基面失稳判据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强 任青文 刘爽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30,共6页
突变理论注重研究系统状态发生突变时外界的控制条件,主要阐述非线性系统如何从连续渐变状态向系统性质突变的转变。混凝土重力坝不仅材料本身非线性明显,并且系统也具有较强非线性特性。基于突变理论,研究了突变理论应用于重力坝系统... 突变理论注重研究系统状态发生突变时外界的控制条件,主要阐述非线性系统如何从连续渐变状态向系统性质突变的转变。混凝土重力坝不仅材料本身非线性明显,并且系统也具有较强非线性特性。基于突变理论,研究了突变理论应用于重力坝系统抗滑失稳的可行性,并分别从能量突变、位移突变以及塑性屈服区面积突变进行了重力坝沿建基面的失稳判据研究。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并将其与传统分析方法比较后指出,对于不同出发点的突变判据,所得到的结果并不一定一致。为了更好的表征结构的性态的转变,应当选择合适的突变指标,以客观反映系统的状态变化,比如本文中的总塑性应变能指标。同时失稳判据的确定不能仅依赖于一种方法,应该建立一种综合评价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理论 重力坝失稳 能量 位移 塑性屈服区面积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Airflow Transport Pathways on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n the Liupan Mountains of Northwest China
20
作者 Yujun QIU Chunsong LU +1 位作者 Zhiliang SHU Peiyun DE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2215-2229,共15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airflow transport pathways on seasonal rainfall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of the Liupan Mountains(LM) during the rainy seasons from 2020 to 2022, utilizing observational data f...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airflow transport pathways on seasonal rainfall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of the Liupan Mountains(LM) during the rainy seasons from 2020 to 2022, utilizing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seven ground gradient stations located on the eastern slopes, western slopes, and mountaintops combined with backward trajectory cluster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1) that the LM's rainy season, characterized by overcast and rainy days,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cold and moist airflows(CMAs) from the westerly direction and warm and moist airflows(WMAs) from a slightly southern direction. The precipitation amounts under four airflow transport paths are ranked from largest to smallest as follows: WMAs, CMAs, warm dry airflows(WDAs), and cold dry airflows(CDAs). 2) WMA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more to the intensity of regional precipitation than the other three types of airflows. During localized precipitation events,warm airflows have higher precipitation intensities at night than cold airflows, while the opposite is true during the afternoon. 3) During regional precipitation events, water vapor content is the primary influencing factor.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humid airflow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high water vapor content, whereas during dry airflow precipitation,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factors have a more pronounced impact. 4) During localized precipitation events, the influence of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factors is more complex than during regional precipitation, with the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airflow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water vapor content,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ttributes, and orographic lifting. 5) Compared to regional precipitation,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is more prominent in localized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precipitation localized precipitation airflow transport water vapor flux instability energy topographic influe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