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黄”的本草补充考证 被引量:54
1
作者 包海鹰 杨烁 +2 位作者 李庆杰 图力古尔 李玉 《菌物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264-270,共7页
对古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桑黄"的名称、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补充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桑黄"的特点,将其与现代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进行了生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3个方面的比较考证,并结合... 对古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桑黄"的名称、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补充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桑黄"的特点,将其与现代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进行了生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3个方面的比较考证,并结合粗毛纤孔菌的现代药理活性方面研究成果,认为古代中药"桑黄"应为多孔菌科真菌粗毛纤孔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桑耳 粗毛纤孔菌 药用功效
原文传递
寄生于蒙古黄榆上的粗毛纤孔菌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被引量:41
2
作者 王婷 包海鹰 +1 位作者 图力古尔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4-704,共11页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初始p H、碳源和氮源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粗毛纤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以上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3个最优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初始p H为6.5;最适碳源为木糖;...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初始p H、碳源和氮源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粗毛纤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以上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3个最优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初始p H为6.5;最适碳源为木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在玉米、高粱和小麦3种基质中,对原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高粱和玉米在接种后的第1天和第2天开始萌发,且可更好地促进粗毛纤孔菌菌丝的生长。对粗毛纤孔菌栽培料的3种配方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配方:木屑78%、稻壳2%、玉米粉17%、蔗糖1%、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62%的比例为栽培种培养料可使粗毛纤孔菌菌丝在接种28d后长满菌袋,且生长旺盛,可较快地培育出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生物学特性 单因素 正交试验 驯化栽培
原文传递
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概述 被引量:39
3
作者 崔宝凯 戴玉成 杨宏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共2页
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北部地区,是一种木腐菌。通过对该菌的分类地位、形态学特征、分布范围、寄主树木、药用价值和栽培情况进行概述,并对该菌与其它称为"桑黄"的药用真菌的区别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药用真菌 多孔菌 粗毛纤孔菌
下载PDF
粗毛纤孔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昝立峰 包海鹰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2,共5页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从分类学地位、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综述了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的研究进展,并对现存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生物学特性 活性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粗毛纤孔菌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成分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树东 包海鹰 王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3,共7页
本文研究了粗毛纤孔菌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成分。对粗毛纤孔菌的甲醇提取物进行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采用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反相C18柱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萃取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鉴... 本文研究了粗毛纤孔菌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成分。对粗毛纤孔菌的甲醇提取物进行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采用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反相C18柱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萃取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麦角甾醇、齿孔酸、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phellibaumin A、3,3?-亚甲基双[6-[2-(3,4-二羟苯基)乙烯基]-4-羟基-2H-吡喃-2-酮](MBP)、肌苷、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其中化合物MBP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对其进行了MTT抗肿瘤筛选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表明此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2.3μg/mL,并且可以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本研究明确了MBP的提取方法,初步断定该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化学成分 MTT法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提取技术对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制备及体外降血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德海 杜令娟 +2 位作者 康宁 顾嘉林 王占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1-297,共7页
为研究不同提取技术对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s from Inonotus hispidus,IHT)制备及体外降血脂作用的影响,选用粗毛纤孔菌菌丝体为原料,研究了高剪切技术、超声波技术、双水相技术、半仿生技术及溶剂回流技术对IHT提取率... 为研究不同提取技术对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s from Inonotus hispidus,IHT)制备及体外降血脂作用的影响,选用粗毛纤孔菌菌丝体为原料,研究了高剪切技术、超声波技术、双水相技术、半仿生技术及溶剂回流技术对IHT提取率和对胆酸盐结合能力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IHT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种提取技术对IHT提取效果及降血脂功能影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高剪切技术的IHT提取率最高,为(3.33±0.02)%,是溶剂回流技术((1.26±0.05)%)的2.64倍。高剪切技术提取的IHT对胆酸盐的结合能力最显著(P<0.05),其降血脂活性与质量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且质量浓度在40 mg/m L时,与甘氨胆酸钠的结合能力为(1.01±0.03)μmol/100 mg,与胆酸钠的结合能力为(0.47±0.04)μmol/100 mg,与牛磺胆酸钠的结合能力为(1.31±0.09)μmol/100 mg,相对辛伐他汀的吸附率分别为36.53%、27.92%、46.33%。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高剪切技术提取的IHT符合三萜类物质的特征结构,且特征吸收峰最强。本研究结果为IHT提取技术的选择及降血脂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技术 粗毛纤孔菌 三萜类化合物 降血脂作用
下载PDF
6种“桑黄”石油醚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超儀 包海鹰 《菌物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196-201,共6页
对6种"桑黄"的石油醚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体内试验,测定其对H22荷瘤小鼠抑瘤率、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因子含量和生存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鲍姆木层孔菌、火木层孔菌和瓦宁木层孔菌的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100,... 对6种"桑黄"的石油醚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体内试验,测定其对H22荷瘤小鼠抑瘤率、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因子含量和生存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鲍姆木层孔菌、火木层孔菌和瓦宁木层孔菌的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100,50 mg/kg)以及黑壳目层孔菌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100 mg/kg)对肿瘤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抑瘤率均>40%;瓦宁木层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低剂量组(50 mg/kg)的抑瘤效果最佳,为76.82%,其脾指数、胸腺指数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1),IL2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阳性组,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期;椭圆嗜蓝孢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也具有一定的抑瘤效果,高、低剂量(100,50 mg/kg)抑瘤率分别为39.30%和36.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火木层孔菌 鲍姆木层孔菌 瓦尼木层孔菌 椭圆嗜蓝孢孔菌 粗毛纤孔菌 黑壳木层孔菌 抗肿瘤
原文传递
四种多孔菌子实体粗多糖抗肿瘤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媛 包海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对粗毛纤孔菌、椭圆嗜蓝孢孔菌、火木层孔菌、木蹄层孔菌4种多孔菌子实体粗多糖成分的含量及其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的粗多糖含量为4.1%,高于其他3种多孔菌;同时,4种多孔菌子实体粗多糖对H22荷瘤... 对粗毛纤孔菌、椭圆嗜蓝孢孔菌、火木层孔菌、木蹄层孔菌4种多孔菌子实体粗多糖成分的含量及其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的粗多糖含量为4.1%,高于其他3种多孔菌;同时,4种多孔菌子实体粗多糖对H22荷瘤小鼠均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除木蹄层孔菌外,其他3种多孔菌给药剂量为500mg/mL和1 000mg/mL时抑瘤率均大于40%,其中粗毛纤孔菌子实体粗多糖抑瘤率最高,低剂量组(500mg/kg)为58.12%,高剂量组(1 000mg/kg)为4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椭圆嗜蓝孢孔菌 火木层孔菌 木蹄层孔菌 多糖 抗肿瘤
原文传递
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 被引量:15
9
作者 昝立峰 包海鹰 +2 位作者 图力古尔 李玉 朱艳萍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56,共7页
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手段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麦角甾醇、7(8),22(23)-二烯-3-酮-麦角甾烷、(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6,8(14),22(23)-四烯-3-酮-麦角甾烷、齿孔酸、Hispidin、Hispolon、次黄... 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手段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麦角甾醇、7(8),22(23)-二烯-3-酮-麦角甾烷、(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6,8(14),22(23)-四烯-3-酮-麦角甾烷、齿孔酸、Hispidin、Hispolon、次黄嘌呤核苷、InoscavinC和原儿茶酸10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气质联机分析,黄色油状物鉴定为12个脂肪酸衍生物、2,6,10,15,19,23-六甲基菠菜烯和二十二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麦角甾醇 齿孔酸 次黄嘌呤核苷 吡喃酮
原文传递
粗毛纤孔菌形态学鉴定及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春宣 王峰 董爱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145,共4页
鉴定1种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木材腐朽菌的种类,研究纤孔菌属(Inonotus)真菌ITS序列系统发育,为深入开发药用真菌资源奠定基础。2008年于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采取水曲柳树干着生木材腐朽菌子实体,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担孢... 鉴定1种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木材腐朽菌的种类,研究纤孔菌属(Inonotus)真菌ITS序列系统发育,为深入开发药用真菌资源奠定基础。2008年于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采取水曲柳树干着生木材腐朽菌子实体,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担孢子形态进行种类鉴定。设计纤孔菌属真菌ITS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构建11种纤孔菌属真菌ITS序列系统发育聚类树。形态学鉴定该菌为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PCR扩增产物长500bp。11种纤孔菌属真菌ITS序列聚类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与辐射状纤孔菌亲缘关系近,I.circinatus与I.tomentosus亲缘关系近,薄皮纤孔菌与芮克纤孔菌亲缘关系近,I.dryophilus与I.rheades亲缘关系近。I.Circinatus,I.Tomentosus,粗毛纤孔菌以及辐射状纤孔菌聚为一族;薄皮纤孔菌、芮克纤孔菌、斜生纤孔菌以及I.glomeratus聚为一族;I.Dtyophilus,杨生核纤孔以及柽柳核纤孔菌聚为一族。采集到的木材腐朽菌为粗毛纤孔菌。ITS序列系统发育树状图表明粗毛纤孔菌与辐射状纤孔菌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纤孔菌属 ITS
下载PDF
寄生桑树的粗毛纤孔菌的人工栽培试验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宋永学 王晖 +3 位作者 张东豪 杨帆 甄占萱 杨贵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5-1091,共7页
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从河北省承德地区采集到寄生于桑树树干的野生粗毛纤孔菌并进行人工栽培试验,探究不同培养方法和培养基配方对人工培养各阶段粗毛纤孔菌生长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的结果是:(1)在野... 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从河北省承德地区采集到寄生于桑树树干的野生粗毛纤孔菌并进行人工栽培试验,探究不同培养方法和培养基配方对人工培养各阶段粗毛纤孔菌生长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的结果是:(1)在野生粗毛纤孔菌的菌种(母种)分离培养阶段,用25μg/m L氯霉素溶液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可以有效防止菌种分离培养过程的细菌感染;(2)原种培养阶段,当菌丝生长至2 cm厚时通过人工拍瓶混匀培养基可显著加快原种菌丝的生长,菌丝长满培养瓶的时间较未经混匀处理的缩短约5 d,且用谷粒培养基较麦粒培养基更为适用;(3)栽培生产子实体阶段,采用桑枝培养基较桦木培养基可以显著提高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产量,其中用1年生桑枝培养基培养比用多年生桑枝培养基培养的子实体产量高,多年生桑枝+棉籽壳培养基可以加快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速率,但对子实体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在桑园中以桑树行间搭建小拱棚进行的粗毛纤孔菌栽培试验中,用新桑枝培养基培养的菌袋在树阴下(最大光照强度为1 800 lx,温度20~33℃,相对湿度>80%)成功培养出子实体。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可以采用桑枝培养基在室内和室外进行粗毛纤孔菌的人工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桑枝培养基 子实体 人工栽培
下载PDF
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的分子甄别及其发酵液抗乳腺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鑫 侯若琳 +4 位作者 金珊珊 戚梦 胡开辉 郑明锋 傅俊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5-225,共11页
从分子水平上探究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的差异,同时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筛选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抗乳腺癌活性部位,并对其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基于r DNA ITS序列分子系统发育树和拆分网络(splits network)分析研究粗毛纤孔... 从分子水平上探究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的差异,同时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筛选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抗乳腺癌活性部位,并对其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基于r DNA ITS序列分子系统发育树和拆分网络(splits network)分析研究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的差异;采用MTT法检测发酵液不同提取物抗乳腺癌活性;通过细胞形态观察进一步了解活性提取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LC-MS/MS对活性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系统发育树表明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粗毛纤孔菌GC含量较桑黄孔菌属菌株低,同时拆分网络分析法能更好地区分粗毛纤孔菌与桑黄;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正丁醇提取物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P<0.05),作用24h的IC50值为245.44μg/mL;细胞形态观察显示正丁醇提取物浓度在250μg/mL时,对MDA-MB-231细胞的凋亡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强;LC-MS/MS检测到正丁醇萃取部分的物质有2个,这2个物质均首次在粗毛纤孔菌中鉴定得到。结果表明,拆分网络分析法可较好地用于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的分子甄别,正丁醇提取物是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抗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主要活性部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粗毛纤孔菌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桑黄孔菌属 深层发酵液 乳腺癌 liquid ch 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MS)
原文传递
中药桑黄粗毛纤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志军 包海鹰 《菌物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203-213,共11页
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对中药传统菌物药桑黄—粗毛纤孔菌的现代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粗毛纤孔菌在中药新药开发和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粗毛纤孔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糖类、多酚类、甾体类、萜类、色素类、脂肪酸... 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对中药传统菌物药桑黄—粗毛纤孔菌的现代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粗毛纤孔菌在中药新药开发和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粗毛纤孔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糖类、多酚类、甾体类、萜类、色素类、脂肪酸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活血化瘀、降血脂、保肝、降血糖、抑菌、抗病毒、修复肾损伤等多种药理作用,尤其抗肿瘤作用显著,是一味亟待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珍贵传统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应用前景
原文传递
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的诱导合成及其抗氧化功能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康宁 王占斌 +1 位作者 李德海 王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7-165,共9页
为探索外源诱导剂对粗毛纤孔菌生物合成三萜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采用茉莉酸甲酯、水杨酸、油酸、水曲柳煎汁、Mn^(2+)、Fe^(2+)、Cu^(2+)7种诱导剂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粗毛纤孔菌菌丝体生长以及胞内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情况... 为探索外源诱导剂对粗毛纤孔菌生物合成三萜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采用茉莉酸甲酯、水杨酸、油酸、水曲柳煎汁、Mn^(2+)、Fe^(2+)、Cu^(2+)7种诱导剂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粗毛纤孔菌菌丝体生长以及胞内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情况进行研究,并测定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功能。结果表明,7种诱导剂均显著促进粗毛纤孔菌菌丝体生长及三萜类化合物合成,其中油酸效果最为显著,在第0天加入3%油酸可得到菌丝体量为(7.146±0.131)g/L,菌丝体中三萜含量为(56.377±3.178)mg/g,三萜总量为402.870 mg/L,与不加入诱导剂的对照组相比三萜总量增加了143.74%。抗氧化能力实验表明,经过7种诱导剂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也存在差异,其中油酸诱导的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抗氧化效果最好,总还原力为1.342,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IC_(50)为0.099 mg/mL,羟自由基清除率IC_(50)为1.294 m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IC_(50)为0.001 mg/mL,与对照组相比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了79.48%、66.71%、28.10%及29.22%。本研究为诱导剂在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上应用以及开发新的抗氧化剂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深层发酵 三萜类化合物 诱导 抗氧化
下载PDF
粗毛纤孔菌液体发酵工艺优化及胞外多糖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唐少军 雷平 +6 位作者 邵晨霞 吴胜莲 杨祎 靳磊 刘宇波 贺月林 许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99,共7页
目的:优化粗毛纤孔菌液体发酵工艺,提高胞外多糖产量,以利于其在抑菌和抗肿瘤活性方面进行开发利用。方法: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试验优化粗毛纤孔菌液体发酵工艺;采用牛津杯法对胞外多糖进行抑菌活性实验;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分析胞外多... 目的:优化粗毛纤孔菌液体发酵工艺,提高胞外多糖产量,以利于其在抑菌和抗肿瘤活性方面进行开发利用。方法: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试验优化粗毛纤孔菌液体发酵工艺;采用牛津杯法对胞外多糖进行抑菌活性实验;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分析胞外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结果:粗毛纤孔菌的最适发酵工艺为:葡萄糖35 g/L,酵母粉10 g/L,KH_(2)PO_(4)1.5 g/L,MgSO_(4)·7H_(2)O 1.0 g/L,VB_(1) 0.05 g/L,培养温度26℃,转速140 r/min,培养时间12 d,pH6.5,该发酵工艺下的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为1.75 g/100 mL、167 mg/100 mL,较优化前菌丝体和胞外多糖分别提高了1.16、1.85倍。胞外多糖能明显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酵母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12、11 mm,且对宫颈癌细胞Hela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结论:优化了粗毛纤孔菌液体发酵工艺,可为粗毛纤孔菌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液体发酵 胞外多糖 工艺优化 抑菌活性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粗毛纤孔菌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庆杰 包海鹰 +1 位作者 图力古尔 李玉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7-181,共5页
采用大孔树脂分离、LH20凝胶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从粗毛纤孔菌成熟黄色子实体中分离得到3个多酚类化合物,用核磁共振、质谱结合其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考察所得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所得化合物分别为phellibau... 采用大孔树脂分离、LH20凝胶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从粗毛纤孔菌成熟黄色子实体中分离得到3个多酚类化合物,用核磁共振、质谱结合其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考察所得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所得化合物分别为phellibaumin A(化合物1),phelligridin D(化合物2)和3′,4′-二羟基-5-[[11-羟苯基]-6,7-乙烯基]-3,5-二氧杂-芴-5-酮(化合物3),其中化合物3为新化合物;3个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的NO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关系;各化合物对RAW264.7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呈剂量依赖趋势,当抗炎有效剂量为50μmol/L时,抑制率均远低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抗炎活性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与菌丝体粗多糖改善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鑫 侯若琳 +4 位作者 麦梦贤 吴小平 林文雄 郑明锋 傅俊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32-1539,共8页
粗毛纤孔菌是一种常见的药用真菌,具有医疗保健价值,多糖作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生物活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提取了多糖成分,探讨了子实体多糖(IHFPS)和菌丝体多糖(IHMPS)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 粗毛纤孔菌是一种常见的药用真菌,具有医疗保健价值,多糖作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生物活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提取了多糖成分,探讨了子实体多糖(IHFPS)和菌丝体多糖(IHMPS)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灌胃的方式给予C57BL-6小鼠多糖,连续灌胃3周,最后一次给药4h后,给予乙醇造成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通过记录小鼠醉酒、醒酒的时间,测定血清和肝脏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及病理切片来评价子实体和菌丝体多糖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子实体与菌丝体多糖均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的醉酒时间和缩短醒酒时间(P<0.05),并降低了由酒精引起的肝指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丙二醛(MDA)的升高,提高了乙醇脱氢酶(ADH)、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病理切片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子实体多糖与菌丝体多糖可以减轻由酒精引起的细胞损伤,总体来说,子实体多糖比菌丝体多糖对急性酒精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更强。该研究表明了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与菌丝体多糖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粗毛纤孔菌多糖的药理药效,为其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子实体多糖 菌丝体多糖 酒精肝损伤
原文传递
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的鉴定及其子实体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志娜 许嘉敏 +5 位作者 叶韬 周江雯 孙雨晨 解昕媛 余璟 刘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99-104,共6页
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对一株野生桑黄菌(SH)进行鉴定,研究了其子实体不同溶剂(70%乙醇、甲醇、乙酸乙酯、氯仿)提取物中的总黄酮、总多酚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以及4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野生桑黄菌为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 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对一株野生桑黄菌(SH)进行鉴定,研究了其子实体不同溶剂(70%乙醇、甲醇、乙酸乙酯、氯仿)提取物中的总黄酮、总多酚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以及4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野生桑黄菌为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其子实体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黄酮、总多酚、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甲醇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4.78±0.16) mg芦丁/g和(67.42±1.41) mg没食子酸/g;70%乙醇提取物的和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最强,分别为(43.83±0.03)和(116.08±0.24) mg Trolox/g,甲醇提取物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为(126.24±3.02) mg Trolox/g;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FRAP法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总多酚与ABTS+·清除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之间呈显著相关(p <0.05),而总黄酮与ABTS+·清除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不相关; 70%乙醇提取物和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其中对草莓灰葡萄孢霉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 30 mm),其次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 15 mm),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差(抑菌圈直径> 10 mm)。研究发现粗毛纤孔菌甲醇提取物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最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粗毛纤孔菌三萜的提取及胆酸盐结合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爽爽 王昀睿 李德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2-138,共7页
为了提高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s from Inonotus hispidus,IHT)的提取率和胆酸盐的结合量,本实验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IHT提取率和体外胆酸盐的结合量为指标,研究超声波偶联双水相提取技术中提取溶剂、... 为了提高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s from Inonotus hispidus,IHT)的提取率和胆酸盐的结合量,本实验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IHT提取率和体外胆酸盐的结合量为指标,研究超声波偶联双水相提取技术中提取溶剂、丙酮体积分数、盐的种类、硫酸铵质量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IHT提取率和体外胆酸盐的结合量的影响。并且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与其它提取方法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丙酮体积分数80.0%、(NH4)2SO4质量浓度0.21 g/mL、料液比1︰5(mg︰mL),超声功率240 W、超声温度35℃、超声时间40 min的条件下IHT提取率为5.08%,胆酸钠结合量为1.52μmol/100 mg,牛磺胆酸钠结合量为0.81μmol/100 mg。该技术与其他提取技术相比IHT提取率和胆酸盐的结合量均最大。通过优化超声波耦合双水技术不仅可以提高IHT提取率还可以有效保护IHT的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胆酸盐的结合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双水相 粗毛纤孔菌 三萜类化合物 胆酸盐
下载PDF
粗毛纤孔菌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昝立峰 梁瑞娟 包海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1-155,共5页
采用福林酚法和NaNO2-Al(NO3)3比色法分别测定了粗毛纤孔菌子实体70%乙醇提取物中的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为(64.02±0.73)μg/mg和(5.74±0.13)μg/mg;并对70%乙醇提取物及主要化合物Hispidin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 采用福林酚法和NaNO2-Al(NO3)3比色法分别测定了粗毛纤孔菌子实体70%乙醇提取物中的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为(64.02±0.73)μg/mg和(5.74±0.13)μg/mg;并对70%乙醇提取物及主要化合物Hispidin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70%乙醇提取物和Hispidin具有强烈的清除DPPH和·OH自由基活性的作用,在浓度为200mg/kg时清除率分别与BHA相当,清除率达到90%左右;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了70%乙醇提取物及Hispidin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TCC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ATCC6538、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制活性,结果除70%乙醇提取物高剂量(40.96mg/mL)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达到40.35%,其余均没有明显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蘑菇 抗氧化剂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