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蚀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1
1
作者 何新快 陈白珍 张钦发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3,8,共4页
 从缓蚀剂的缓蚀基团和分子结构方面概述了缓蚀剂的发展过程,阐述了缓蚀剂的电化学和物理化学缓蚀机理,运用分子结构理论分析了缓蚀效果的影响因素.介绍了缓蚀技术的应用现状,讨论了缓蚀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缓蚀剂 缓蚀基团 缓蚀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国内外缓蚀剂研究开发与展望 被引量:79
2
作者 张大全 高立新 周国定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04-610,共7页
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缓蚀剂研究开发与应用情况,探讨了缓蚀剂的应用开发和缓蚀理论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对缓蚀剂科学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主要内容包括:(1)缓蚀剂应用技术的进步,(2)缓蚀剂作用的理论研究,(3)高效绿色缓蚀剂... 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缓蚀剂研究开发与应用情况,探讨了缓蚀剂的应用开发和缓蚀理论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对缓蚀剂科学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主要内容包括:(1)缓蚀剂应用技术的进步,(2)缓蚀剂作用的理论研究,(3)高效绿色缓蚀剂的开发利用,(4)气相缓蚀剂的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缓蚀机理 应用 环境友好型缓蚀剂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8
3
作者 石志琦 沈寿国 +1 位作者 徐朗莱 范永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32,共5页
天然化合物蛇床子素(osthol)对草坪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苹果叶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capsici、辣椒炭疽(红)病菌Collectotrumgloesporioide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 天然化合物蛇床子素(osthol)对草坪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苹果叶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capsici、辣椒炭疽(红)病菌Collectotrumgloesporioide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Per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kawatsukai、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gris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nive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等有不同的抑制活性,对大多数病菌其抑制中浓度(EC50值)在21.15~61.62μg/mL之间。以小麦赤霉病菌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50μg/mL蛇床子素对其孢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0μg/mL蛇床子素处理24h后,菌丝大量断裂,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菌体葡萄糖含量呈"V"型变化,几丁质水解酶活性和几丁糖含量均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机制
下载PDF
甘松新酮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4
4
作者 简鹏 李庆海 范立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240-2242,共3页
目的研究甘松新酮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数字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甘松新酮组,各20只。模型组、甘松新酮组大鼠舌下静脉注射0.002%乌头碱1 m L·kg-1,建立快速性心... 目的研究甘松新酮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数字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甘松新酮组,各20只。模型组、甘松新酮组大鼠舌下静脉注射0.002%乌头碱1 m L·kg-1,建立快速性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甘松新酮组大鼠腹腔注射甘松新酮100μg·g-1(约0.5 m L);正常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多导电生理记录仪测量各组大鼠的心率、血流动力学及心系数指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心肌细胞钙离子,放免法、凝胶成像法检测环磷酸腺苷(c AMP)及蛋白激酶A(PKA)变化。结果正常组,心率、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心系数及Ca2+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其左心室收缩压(LVSP)、+dp/dtmax、-dp/dtmax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甘松新酮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正常组,心肌组织c AMP、PK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正常组与甘松新酮组的依赖蛋白激酶(c AMP)、激酶A(PK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甘松新酮可通过影响c AMP-PKA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能够明显改善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松新酮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 抑制 机制
原文传递
六偏磷酸钠对方解石的抑制机理 被引量:61
5
作者 冯其明 周清波 +2 位作者 张国范 卢毅屏 杨少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6-441,共6页
通过浮选试验、红外光谱分析、吸附量测试、动电位测试等研究六偏磷酸钠对方解石浮选行为与表面性质的影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很好地抑制方解石的上浮。机理测试则表明,六偏磷酸钠未大量吸附在方解石表面,而是在其作用下,方... 通过浮选试验、红外光谱分析、吸附量测试、动电位测试等研究六偏磷酸钠对方解石浮选行为与表面性质的影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很好地抑制方解石的上浮。机理测试则表明,六偏磷酸钠未大量吸附在方解石表面,而是在其作用下,方解石表面的金属离子Ca2+从固相转入液相,减少方解石表面捕收剂吸附的活性点,从而实现方解石的浮选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六偏磷酸钠 浮选 抑制机理
下载PDF
壳聚糖抑菌性能影响因素、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6
作者 冯小强 李小芳 +1 位作者 杨声 王廷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3,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壳聚糖(包括壳聚糖的分子量、浓度、脱乙酰度、菌类、晶体形状、pH值等)及其降解产物在抗菌、抑菌性能方面、抑菌机理上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壳聚糖的抗菌性能在工业上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在该方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观点。
关键词 壳聚糖 抑菌 影响因素 机理 应用
下载PDF
PBTCA及马—丙共聚物对碳酸钙垢阻垢机理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朱志良 张冰如 +1 位作者 苏耀东 倪亚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0-23,共4页
用加晶种于过饱和溶液中的方法测定了CaCO3晶体结晶生长的动力学过程,得到了不加阻垢剂及加阻垢剂两种条件下的结晶生长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PBTCA及同济大学测试中心研制的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AA—MA)能明显地阻止溶液中CaCO3在晶... 用加晶种于过饱和溶液中的方法测定了CaCO3晶体结晶生长的动力学过程,得到了不加阻垢剂及加阻垢剂两种条件下的结晶生长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PBTCA及同济大学测试中心研制的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AA—MA)能明显地阻止溶液中CaCO3在晶种表面的结晶生长,研究发现,阻垢的机理主要是阻垢剂对CaCO3晶种表面具有吸附作用,从而抑制了CaCO3的结晶生长,这种吸附作用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特征,并且CaCO3晶体对PBTCA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化学吸附,PBTCA吸附于微晶表面的活性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垢 马丙共聚物 动力学 PBTCA 水处理 碳酸钙
下载PDF
植物型缓蚀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41
8
作者 刘峥 熊根良 《腐蚀与防护》 CAS 2003年第4期146-150,共5页
用直接浸泡—回流法从绿茶茶叶和米糠中提取了两种缓蚀剂TL和BR。利用失重法研究了缓蚀剂TL和BR浓度、介质酸度和腐蚀时间对碳钢的缓蚀作用的影响 ,以及TL、BR分别与六次甲基四胺 (CN)复配后的缓蚀效果 ,并探讨了TL、BR的缓蚀机理。失... 用直接浸泡—回流法从绿茶茶叶和米糠中提取了两种缓蚀剂TL和BR。利用失重法研究了缓蚀剂TL和BR浓度、介质酸度和腐蚀时间对碳钢的缓蚀作用的影响 ,以及TL、BR分别与六次甲基四胺 (CN)复配后的缓蚀效果 ,并探讨了TL、BR的缓蚀机理。失重试验和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 :缓蚀剂TL和BR对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茶叶 米糠 缓蚀剂 缓蚀机理
下载PDF
苹果树腐烂病拮抗细菌菌株BJ1的鉴定及其抑菌作用 被引量:46
9
作者 王彩霞 张清明 +2 位作者 李桂舫 董向丽 李保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1-437,共7页
为开发对苹果树腐烂病有效的生防措施,对从山东栖霞苹果果园根际土壤中分离的63株细菌进行了筛选,获得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BJ1。采用玻片法和对峙培养法测定BJ1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谱,根据菌株BJ1的... 为开发对苹果树腐烂病有效的生防措施,对从山东栖霞苹果果园根际土壤中分离的63株细菌进行了筛选,获得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BJ1。采用玻片法和对峙培养法测定BJ1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谱,根据菌株BJ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并用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对腐烂病的防效进行测定。菌株BJ1对腐烂病菌的抑制率为78.38%,其发酵滤液的抑菌率达到70.54%;BJ1可显著降低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致使菌丝畸形、分支增多及细胞质外渗;该菌株对常见的8株果树病原真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经鉴定,菌株BJ1属于微嗜酸寡氧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BJ1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滤液均对苹果树腐烂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稀释50倍发酵滤液的防效仍可达81.06%,表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菌 拮抗细菌 抑菌机制 16S rDNA鉴定
原文传递
1-(2-羟乙基)-2-烷基-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军 胡松青 +3 位作者 王勇 郭文跃 刘金祥 尤龙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469-2475,共7页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6种不同烷基链长的1-(2-羟乙基)-2-烷基-咪唑啉缓蚀剂抑制H2S腐蚀的缓蚀机理进行研究,并对其缓蚀性能进行评价.前线轨道分布和Fukui指数表明,6种缓蚀剂分子的反应活性区域均...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6种不同烷基链长的1-(2-羟乙基)-2-烷基-咪唑啉缓蚀剂抑制H2S腐蚀的缓蚀机理进行研究,并对其缓蚀性能进行评价.前线轨道分布和Fukui指数表明,6种缓蚀剂分子的反应活性区域均集中在分子的咪唑环上,3个反应活性中心分别位于咪唑环上的N(4),N(7)和C(8)原子,可使咪唑环在金属表面形成多中心吸附.分子的反应活性及活性区域分布对烷基链长并不敏感.单分子吸附能、膜的内聚能、吸附角和链间距的计算数据显示,缓蚀剂膜的稳定性以及膜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随链长的增加而增大;当正构烷基碳链长度大于13时,缓蚀剂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高覆盖度、致密的疏水膜,能有效阻碍溶液中的腐蚀介质向金属表面扩散,从而达到阻碍或延缓腐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 缓蚀机理 量子化学计算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力学
原文传递
聚胺水基钻井液特性实验评价 被引量:38
11
作者 钟汉毅 邱正松 +2 位作者 黄维安 王富伟 张现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室内合成的聚胺强水化抑制剂SD-A可有效抑制黏土水化分散,与国外同类产品Ultrahib性能相当。聚胺水基钻井液配方为:4%膨润土浆+3%SD-A+0.5%SD-E+1%PAC-LV+0.3%XC+3%SD-506。与聚合醇、阳离子、KCl/聚合物钻井液相比,二级膨润土在聚胺水... 室内合成的聚胺强水化抑制剂SD-A可有效抑制黏土水化分散,与国外同类产品Ultrahib性能相当。聚胺水基钻井液配方为:4%膨润土浆+3%SD-A+0.5%SD-E+1%PAC-LV+0.3%XC+3%SD-506。与聚合醇、阳离子、KCl/聚合物钻井液相比,二级膨润土在聚胺水基钻井液中的膨胀率最小,岩屑回收率最高,表明聚胺水基钻井液抑制页岩水化分散能力强。聚胺水基钻井液120℃热滚16 h前后的流变性能稳定,热滚后动塑比为1.07,高于油基钻井液。在400 mL聚胺水基钻井液中分别加入144 g NaCl、8 g CaCl2和80 g劣土后,体系流变性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滤失量变化较小,其中CaCl2对体系流变性影响最大。结果表明聚胺水基钻井液的抗污染能力较强。屈曲硬度实验、耐崩散实验和黏结实验等新型实验方法表明,聚胺水基钻井液的抑制性接近甚至超过油基钻井液,清洁润滑性优良,其EC值为12 g/L,符合环保要求。另外,简要分析了聚胺水基钻井液的抑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胺水基钻井液 抑制性 抗污染 生物毒性 抑制机理
下载PDF
一种新型咪唑啉复配缓蚀剂对A3钢在饱和CO_2盐水溶液中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业飞 由庆 赵福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4-78,共5页
以棕榈酸、二乙烯三胺、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咪唑啉缓蚀剂2-十五烷基-1(马来酰胺)-乙基-咪唑啉,其与助剂硫脲复配得到复配缓蚀剂YQ。采用静态挂片失重法、电化学评价法考察了YQ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YQ能有效抑制饱和CO2盐水... 以棕榈酸、二乙烯三胺、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咪唑啉缓蚀剂2-十五烷基-1(马来酰胺)-乙基-咪唑啉,其与助剂硫脲复配得到复配缓蚀剂YQ。采用静态挂片失重法、电化学评价法考察了YQ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YQ能有效抑制饱和CO2盐水对A3钢的腐蚀。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扫描电镜分析了腐蚀前、后及加入复配缓蚀剂YQ后A3钢的表面形貌及表面产物,探讨了YQ的缓蚀机理。结果证明,复配缓蚀剂YQ在A3钢表面形成了3层腐蚀产物膜,有效地抑制了饱和CO2盐水对A3钢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缓蚀剂 CO2腐蚀 缓蚀机理 电化学测试 表面分析
下载PDF
长枝木霉菌抑菌谱测定及其抑菌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瑾 张树武 +2 位作者 徐秉良 古丽君 薛应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1-667,共7页
为了初步明确长枝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谱和抑菌作用机理,采用对峙培养和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长枝木霉菌对12种植物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长枝木霉菌对12种病原菌... 为了初步明确长枝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谱和抑菌作用机理,采用对峙培养和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长枝木霉菌对12种植物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长枝木霉菌对12种病原菌的抑菌机理。对峙培养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ceratosperma)和棉花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6.4%和72.5%,且培养3 d后长枝木霉菌的菌落可覆盖苹果树腐烂病菌整个菌落和棉花立枯病菌菌落边缘,并在苹果树腐烂病菌菌落表面和棉花立枯病菌菌落边缘产生大量孢子,拮抗等级分别为Ⅰ和Ⅱ级;对小麦叶斑病菌(Bipolaris triticicola)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弱,生长抑制率仅为27.5%,拮抗等级为Ⅲ级。抑菌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与12种病原菌相互作用后可通过产生抑菌圈、营养和空间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覆盖或深入病原菌菌落内部生长,占领病原菌的生长空间,以及菌丝与病原菌菌丝相互缠绕和交错,且缠绕的部位出现明显缢缩,最终使部分病原菌菌丝细胞原生质浓缩和菌丝断裂。因此,长枝木霉菌对供试的12种植物病原菌生长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明确了其抑菌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枝木霉菌 植物病原菌 抑菌范围 抑菌圈 孢子 抑菌机理 生长抑制率
下载PDF
迁移性阻锈剂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保持和提升作用 被引量:33
14
作者 刘志勇 缪昌文 +1 位作者 周伟玲 刘加平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94-1500,共7页
介绍了迁移性阻锈剂(migrating corrosion inhibitors,MCI)发展概况及其应用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保持与提升的意义,探讨了MCI的迁移机制与阻锈机理。提出了MCI分子结构与组成设计原理,认为MCI组成应以含有2个官能基团并能与钢筋配位形成... 介绍了迁移性阻锈剂(migrating corrosion inhibitors,MCI)发展概况及其应用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保持与提升的意义,探讨了MCI的迁移机制与阻锈机理。提出了MCI分子结构与组成设计原理,认为MCI组成应以含有2个官能基团并能与钢筋配位形成平面性好的5元螯合环的小分子为主体,与具有多个活性吸附中心的不同蒸汽压的化合物复合构成。所制备的MCI不仅具有良好的迁移性能,而且在钢筋表面形成的吸附膜可较长期稳定,在此基础上引入修复组分和防水组分不仅能使氯盐环境下锈蚀钢筋再钝化,还可避免挥发性组分双向扩散,增强钢筋混凝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同时对MCI迁移能力表征与阻锈效能评价方法以及MCI应用于硬化混凝土表面涂敷和掺入到新拌混凝土时对钢筋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评述,指出了MCI发展方向及其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保持和提升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性阻锈剂 迁移机制 阻锈机理 组成设计 耐久性
下载PDF
柠檬醛抑制黄曲霉生长相关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罗曼 邹国林 蒋立科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45-751,共7页
对经柠檬醛损伤的黄曲霉 ,采用 Irwin等人方法测定质膜通透性 ,Miller方法测定试验菌对还原糖和蛋白质吸收利用率 ,Hodge等人方法纯化质膜 [Na+,K+]- ATPase,并用 L iberg方法测定其活性 ;以琥珀酸、丙酮酸和 α-酮戊二酸为底物测定 Mt... 对经柠檬醛损伤的黄曲霉 ,采用 Irwin等人方法测定质膜通透性 ,Miller方法测定试验菌对还原糖和蛋白质吸收利用率 ,Hodge等人方法纯化质膜 [Na+,K+]- ATPase,并用 L iberg方法测定其活性 ;以琥珀酸、丙酮酸和 α-酮戊二酸为底物测定 Mt呼吸速率 ,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和彗星图像分析 ,发现该醛能破坏细胞壁、质膜、Mt和膜选择通透性 ,并损伤核 DNA,而引起细胞的死亡 ,揭示这种单体芳香醛抗霉是多途径的复合作用 ,为其走向粮油、食品贮藏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 黄曲霉 抑制生长 抗菌机理 质膜通透性 呼吸速率 山苍籽油
下载PDF
以能带理论诠释直流聚乙烯绝缘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和抑制机理 被引量:34
16
作者 屠德民 王霞 +2 位作者 吕泽鹏 吴锴 彭宗仁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9-415,共7页
高压直流塑料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研发难点是消除其中的空间电荷效应.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通过添加纳米粒了在聚乙烯体内形成深陷阱捕获电荷的机理来抑制电荷积聚,但此抑制机理违背了电场的基本理论.以能带理论全面削述聚合物介质中空间电... 高压直流塑料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研发难点是消除其中的空间电荷效应.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通过添加纳米粒了在聚乙烯体内形成深陷阱捕获电荷的机理来抑制电荷积聚,但此抑制机理违背了电场的基本理论.以能带理论全面削述聚合物介质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和抑制机理,从一级陷阱模型出发,应用电荷入陷和脱陷动力方程,推导了聚合物介质中空间电荷的形成过程.在聚合物介质中引入深陷阱后,介质Fermi能级位移,电极与介质之间界面接触由Ohm接触转变为阻塞接触.考虑到无定形相中大量的陷阱密度,电荷耗尽区宽度小于100 A,电极与介质之间的界面对电子变得透明,形成中性接触,在电压作用下,这种聚乙烯介质中不再可能形成空间电荷.最后,在纯聚乙烯和纳米改性后含有深陷阱的聚乙烯两种试样上,分别测量了电导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和空间电荷分布曲线,实验结果符合理论推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绝缘 能带理论 空间电荷 抑制机理
原文传递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肖爱萍 游春平 +1 位作者 梁关平 黄益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6,共4页
通过分离和筛选,从香蕉园或者其他果园的土壤中分离获得1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cubense)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部分拮抗菌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株d4、d5、B3和P发酵... 通过分离和筛选,从香蕉园或者其他果园的土壤中分离获得1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cubense)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部分拮抗菌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株d4、d5、B3和P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平板上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为21.75~34.75mm,抑菌效果具有持续稳定性,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0.49%~97.18%;拮抗菌对病菌的作用表现为对菌丝的消融、菌丝细胞的泡囊化、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孢子芽管的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香蕉枯萎菌 拮抗作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α-溴代肉桂醛及烷烯基酸酯类对微生物的呼吸代谢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陈亚非 黄凯玲 +1 位作者 高健华 宁正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29,共4页
采用氧电极法对细菌、霉菌,酵母菌的呼吸耗氧量进行测定,探讨α-溴代肉桂醛及烷烯基酸酯类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α-溴代肉桂醛及烷烯基酸酯类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代谢途径。比较了典型抑制剂对防腐剂的叠加率,得出α-溴代肉... 采用氧电极法对细菌、霉菌,酵母菌的呼吸耗氧量进行测定,探讨α-溴代肉桂醛及烷烯基酸酯类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α-溴代肉桂醛及烷烯基酸酯类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代谢途径。比较了典型抑制剂对防腐剂的叠加率,得出α-溴代肉桂醛,α-溴代肉桂酸甲酯,富马酸甲酯,溴代富马酸二甲酯均主要抑制呼吸代谢途径中的TCA循环,其中,溴代富马酸二甲酯对EMP途径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溴代肉桂醛 烷烯基酸酯类防腐剂 抑菌机理
下载PDF
双氰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19
作者 戴宇 贺纪正 沈菊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9-286,共8页
农业生态系统中较低的氮肥利用率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双氰胺(DCD)是一种高效并且专性抑制土壤硝化活性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丰度和活性来显著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淋失及温室气体N2O的排放,而对其他土壤... 农业生态系统中较低的氮肥利用率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双氰胺(DCD)是一种高效并且专性抑制土壤硝化活性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丰度和活性来显著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淋失及温室气体N2O的排放,而对其他土壤微生物没有显著影响.影响DCD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温度、pH值、质地、有机质含量及水分含量等.近些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微生物介导的DCD硝化抑制机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DCD的酶学作用机理、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双氰胺作用机理 抑制效果 氮肥利用率
原文传递
气相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5
20
作者 高国 梁成浩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气相缓蚀剂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气相缓蚀剂的作用原理、应用形式及评价方法,对气相缓蚀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气相缓蚀剂 作用原理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