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昼间行为的红外相机监测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松林 雷平 +2 位作者 胡尔夷 袁荣斌 邹思成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5-702,共8页
鸟类的行为是遗传而来,或是学习获得,多表现出对环境条件的适应。为了解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野生种群昼间行为和时间分配,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根据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活动干扰等因子,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444... 鸟类的行为是遗传而来,或是学习获得,多表现出对环境条件的适应。为了解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野生种群昼间行为和时间分配,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根据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活动干扰等因子,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444~2133m区间,选择了41个代表性的机位进行红外相机监测,每个机位监测时间不少于250d。其中23个机位获得了视频资料,共记录N314只次(d229只次,Q85只次)野生黄腹角雉的有效视频4447S。其昼间活动时间约11~13h。地面行为可以分为6种,摄食、位移和休息3个刚性行为时间占总时长的97.08%,不同季节间摄食行为的平均耗费时间差异显著(尸〈O.05),位移和休息行为的平均时间差异不显著(JP〉0.05)。不同性别间的摄食行为和整理行为的平均时间差异显著(P〈0.05)。繁殖期笼养黄腹角雉主要行为与野生种群相同,但野生种群的行为时间摄食行为〉位移行为〉休息行为,而笼养种群则是休息行为〉位移行为〉摄食行为,估计与笼养种群省去了搜寻食物时间和环境异质性小、不用担心被天敌捕食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提示:黄腹角雉的昼间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但机制尚不清楚;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保存较好、人为干扰小,栖息地内的食物在不同季节均能够满足黄腹角雉的生存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腹角雉 昼间行为 时间分配 红外相机 江西武夷山
原文传递
红外感应相机在鼠密度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任东升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研究红外感应相机在室内鼠密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在可能有鼠类活动的地方布放红外感应相机进行监测,同时使用粘鼠板和鼠夹进行灭鼠。结果粘鼠板和鼠夹在使用初期可以消灭大部分鼠类,但在使用几天后残余鼠对捕鼠器械产生回避。通过... 目的研究红外感应相机在室内鼠密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在可能有鼠类活动的地方布放红外感应相机进行监测,同时使用粘鼠板和鼠夹进行灭鼠。结果粘鼠板和鼠夹在使用初期可以消灭大部分鼠类,但在使用几天后残余鼠对捕鼠器械产生回避。通过红外感应相机拍到的鼠活动照片和视频,清晰显示鼠对捕鼠器械的回避反应及鼠的活动规律。结论鼠对红外感应相机没有回避作用,红外感应相机可以监测到鼠类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视频包含信息量大,可更好地了解鼠的活动习性。与其他鼠密度监测方法相比,红外感应相机有其特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感应相机 鼠密度 监测
原文传递
基于红外触发相机技术的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分布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方 姚冲学 +2 位作者 刘宇 张宏雨 陈明勇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6期10-14,111,共6页
2017年1—12月,采用红外相机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开展调查监测。在野生绿孔雀潜在分布区共布设96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日11 482个,共捕获2 873张独立有效照片,记录到野生兽类5目7科8种,鸟类5目9科12种。在布设的96个红外相机位点中... 2017年1—12月,采用红外相机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开展调查监测。在野生绿孔雀潜在分布区共布设96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日11 482个,共捕获2 873张独立有效照片,记录到野生兽类5目7科8种,鸟类5目9科12种。在布设的96个红外相机位点中有37个位点拍摄到野生绿孔雀的图像,捕获1 370张绿孔雀独立有效照片。根据调查结果,结合3S技术,作出了绿孔雀分布图。结果显示,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分布于者竜、老厂、新化等5个乡镇/街道的6个片区,呈斑块状分布,且这些区域均位于保护区之外,栖息地的破碎化导致各种群间无法交流,急需开展绿孔雀栖息地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绿孔雀 斑块状分布 破碎化 栖息地保护 红外触发相机 新平县
下载PDF
红外触发相机在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天华 李元刚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8期57-59,共3页
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180个位点共拍摄到照片2 362张,其中58.5%为兽类,9.1%为鸟类,7.4%为工作人员,5.8%为其他人员,18.2%为未发现目标动物/人员的空照片。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 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180个位点共拍摄到照片2 362张,其中58.5%为兽类,9.1%为鸟类,7.4%为工作人员,5.8%为其他人员,18.2%为未发现目标动物/人员的空照片。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种23种,其中兽类11种(分属4目8科),鸟类12种(分属4目7科)。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岩羊、马鹿、赤狐;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大嘴乌鸦、红嘴山鸦、石鸡。拍摄发现了保护区多年未见实体的马麝,证实了马麝在贺兰山尚未绝迹。并讨论了红外相机技术在保护区监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触发相机 野生动物 监测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红外触发相机在荒漠区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以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亮 杨增武 +2 位作者 田瑞祥 陶金鼎 包新康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1,共5页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 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种2...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 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种25种,其中兽类8种,鸟类17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北山羊、岩羊、中亚兔;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红嘴山鸦、岩鸽、石鸡。并分析讨论了红外触发相机在保护区监测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优缺点,为红外相机在荒漠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提供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触发相机 野生动物 动物监测 荒漠地区
下载PDF
红外触发相机在荒漠区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以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为例
6
作者 王亮 杨增武 +2 位作者 田瑞祥 陶金鼎 包新康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5期7-11,共5页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安西板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安西板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种25种,其中兽类8种,鸟类17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北山羊、岩羊、中亚兔;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红嘴山鸦、岩鸽、石鸡。分析讨论了红外触发相机在保护区监测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监测 红外触发相机 荒漠地区 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