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遥感与卫星气象学研究的进展与回顾 被引量:66
1
作者 吕达仁 王普才 +1 位作者 邱金桓 陶诗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2-566,共15页
大气遥感作为大气科学中的重要基础与技术支柱,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年轻学科。中国大气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也紧密结合国家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理论研究,技术发展与实验研究,以及在气象、环境和国防应... 大气遥感作为大气科学中的重要基础与技术支柱,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年轻学科。中国大气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也紧密结合国家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理论研究,技术发展与实验研究,以及在气象、环境和国防应用等多方面开展了活跃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作者主要对中国科学界在大气遥感与卫星气象学发展方面作简要回顾,并着重介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大气遥感的基础与方法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以及对大气遥感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大气遥感的简要发展过程、卫星气象的早期发展、卫星红外遥感的基础理论研究、大气微波遥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大气激光遥感研究、大气光学遥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遥感 大气科学 卫星气象学 激光雷达
下载PDF
高分五号高光谱影像矿物精细识别 被引量:46
2
作者 董新丰 甘甫平 +6 位作者 李娜 闫柏琨 张磊 赵佳琪 于峻川 刘镕源 马燕妮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4-464,共11页
矿物识别是高光谱遥感技术优势之一,已在地质矿产领域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随着光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高光谱遥感矿物识别逐渐从识别矿物种类向矿物亚类、矿物成分等精细信息识别发展,且随着应用实践的不断深入,对矿物精细信息的需求也... 矿物识别是高光谱遥感技术优势之一,已在地质矿产领域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随着光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高光谱遥感矿物识别逐渐从识别矿物种类向矿物亚类、矿物成分等精细信息识别发展,且随着应用实践的不断深入,对矿物精细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光谱分辨率和矿物识别方法是制约高光谱矿物精细识别的主要因素。高分五号(GF-5)超高的光谱分辨率为矿物精细识别提供了可能。首先在分析总结已有高光谱矿物识别方法优缺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光谱特征增强匹配度和特征参量的矿物识别方法;其次,选取甘肃柳园和美国Cuprite两个研究较多的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F-5卫星数据开展了矿物精细识别,在完成矿物种类、亚类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绢云母成分信息进行了反演;最后,结合上述地区已有机载高光谱数据及填图结果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F-5矿物识别信息分布与机载HyMap、AVIRIS一致性很好,相较机载数据GF-5矿物识别平均正确率优于90%,说明本研究提出的矿物识别方法能够满足GF-5矿物精细识别,可为后续业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认为超高的光谱分辨率使得GF-5在矿物成分信息识别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五号 高光谱 短波红外 矿物填图 遥感地质
原文传递
四川芦山7.0级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解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张璇 张元生 +3 位作者 魏从信 田秀丰 汤倩 高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2-277,共6页
以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E亮温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对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进行震例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震前热异常具有明显时空特征,2013年3月底震中及其北部区域出现热红外异常,异常区范围随时间逐渐... 以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E亮温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对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进行震例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震前热异常具有明显时空特征,2013年3月底震中及其北部区域出现热红外异常,异常区范围随时间逐渐扩大、幅度陡增;4月13日左右异常面积达到最大,随后缓慢收缩,异常持续时间近一个月,异常幅度最大值达到9倍多,最大值后3天发震。该次地震热红外异常特征显著,易于识别,进一步验证了卫星热红外异常在地震预判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芦山7 0级地震 静止卫星 热红外遥感 相对功率谱 亮温变化
下载PDF
岩石变形过程中红外辐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董玉芬 王来贵 +1 位作者 刘向峰 代立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对岩石变形过程中产生的红外辐射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试件加载过程中,微破裂伴随产生红外辐射,微破裂愈强,所产生的红外辐射就愈强,在红外热像仪中显示图像就愈明显。这一现象的发现将对红外遥感技术用于岩石力学和岩土工程... 对岩石变形过程中产生的红外辐射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试件加载过程中,微破裂伴随产生红外辐射,微破裂愈强,所产生的红外辐射就愈强,在红外热像仪中显示图像就愈明显。这一现象的发现将对红外遥感技术用于岩石力学和岩土工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微破裂 红外辐射 岩石变形 岩石力学 红外热像仪
下载PDF
岩石破裂前红外热像的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40
5
作者 刘善军 吴立新 张艳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34-1038,共5页
以花岗闪长岩和大理岩试件单轴加载红外观测实验为例,对岩石破裂前红外热像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在塑性变形阶段随着微破裂的产生出现热像空间分异现象,表现为在未来剪性破裂位置出现高温异常条带,且高温异常条带之... 以花岗闪长岩和大理岩试件单轴加载红外观测实验为例,对岩石破裂前红外热像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在塑性变形阶段随着微破裂的产生出现热像空间分异现象,表现为在未来剪性破裂位置出现高温异常条带,且高温异常条带之间的区域出现低温辐射异常,这种热像异常特征是岩石宏观破裂的早期红外前兆.而临失稳前热像整体表现出的短暂降温是岩石宏观破裂的晚期红外前兆.两种红外前兆的出现及其空间特征与岩石破裂形式及应力场分布格局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岩石力学 岩石破裂 红外前兆 热像 灾变遥感
下载PDF
几种地物反射光的偏振特性 被引量:32
6
作者 杨之文 高胜钢 王培纲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1-245,共5页
 偏振测量具有很多普通的光强度测量不具备的优点,是研究地表、大气,探索太空的良好辅助手段。为了获得可见红外偏振光谱,从而考察利用偏振遥感识别目标的可行性,采用求取斯托克斯参量的方法,分别对草地、黄色环氧板、沥青楼顶、绿帆...  偏振测量具有很多普通的光强度测量不具备的优点,是研究地表、大气,探索太空的良好辅助手段。为了获得可见红外偏振光谱,从而考察利用偏振遥感识别目标的可行性,采用求取斯托克斯参量的方法,分别对草地、黄色环氧板、沥青楼顶、绿帆布、水泥路面及铁板六个样品做了反射光偏振特性测量,并对它们的偏振光谱进行了详细比较,分析了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偏振特性与目标的性质、测量波长、观测角度均有很大关系,偏振测量在遥感和目标识别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偏振 偏振光谱 斯托克斯参量 偏振遥感
原文传递
多暗色矿物类岩石单轴加载过程中红外辐射定量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刘善军 吴立新 +3 位作者 吴焕萍 吴育华 程涛 李国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585-1589,共5页
对首都圈地区的多暗色矿物类岩石(花岗闪长岩、辉长岩及片麻岩)进行了单轴加载至破裂过程的热红外遥感监测实验,发现:(1) 在加载至应力峰值过程中,岩石平均红外辐射温度与应力呈线性正相关关系;(2) 在加载至应力峰值过程中,岩石平均红... 对首都圈地区的多暗色矿物类岩石(花岗闪长岩、辉长岩及片麻岩)进行了单轴加载至破裂过程的热红外遥感监测实验,发现:(1) 在加载至应力峰值过程中,岩石平均红外辐射温度与应力呈线性正相关关系;(2) 在加载至应力峰值过程中,岩石平均红外辐射温度与所受机械功呈三次曲线关系;(3) 应力峰后-破裂过程中,岩石沿剪切破裂带辐射温度升高,而在应力松弛或张性区,辐射温度有所降低;(4) 损伤岩石在单轴加载过程中红外辐射温度变化与完整岩石相比总体规律相似,但波动性较大。基于实验分析,建立了岩石应力与红外辐射温度以及机械能与红外辐射温度的定量关系;并对地震遥感及其热红外前兆的物理-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岩石力学 热红外辐射 能量转化 定量分析 地震遥感
下载PDF
基于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全天空红外测云系统 被引量:33
8
作者 孙学金 高太长 +2 位作者 翟东力 赵世军 练进根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1-764,共4页
云的地面观测是对本地天气进行实时监测的重要工作。目前,主要采用人工目测方法进行云的地面观测,无法准确提供夜间云的资料。为了实现云的全天空昼夜自动监测,采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UIRFPA)和扫描的方式,通过拼图、定标、大气修正... 云的地面观测是对本地天气进行实时监测的重要工作。目前,主要采用人工目测方法进行云的地面观测,无法准确提供夜间云的资料。为了实现云的全天空昼夜自动监测,采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UIRFPA)和扫描的方式,通过拼图、定标、大气修正、云识别等数据处理,研制成功了全天空红外测云系统。该系统由光学测量单元、扫描单元、环境参数测量单元、采集与控制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初步的观测试验表明,该系统所给出的全天空云分布图像以及云量、云族与实际天空状况一致,考虑探测器工作温度效应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定标模型,可满足全天空云监测的辐射定量测量要求,定标处理以及云识别算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遥感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
下载PDF
地表温度热红外遥感反演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28
9
作者 祝善友 张桂欣 +1 位作者 尹球 匡定波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6年第5期420-425,共6页
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地表温度,只有通过遥感手段才能获得,在诸多应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地表温度反演是热红外遥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大气校正、温度与比辐射率的分离是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有关的研究非常多,主要反演... 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地表温度,只有通过遥感手段才能获得,在诸多应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地表温度反演是热红外遥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大气校正、温度与比辐射率的分离是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有关的研究非常多,主要反演方法可分为5类:单通道方法、分裂窗(双波段)方法、多波段温度-比辐射率分离方法、多角度温度反演方法和多角度与多通道相结合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各有利弊,如何提高反演的精度和模型的适用性是地表温度热红外遥感的未来发展趋势,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多种信息源的综合应用成为必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比辐射率 热红外波段 遥感
下载PDF
热红外遥感定量反演地表岩石的SiO_2含量 被引量:31
10
作者 闫柏琨 刘圣伟 +3 位作者 王润生 甘甫平 陈伟涛 杨苏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9-643,共5页
硅酸盐矿物热红外发射率光谱特征与其SiO2含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以ASU(Arizona State University)、JHU(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光谱库为数据源,研究了硅酸盐矿物发射率光谱克里斯琴森特征(CF-Christensen Features)与SiO2含量... 硅酸盐矿物热红外发射率光谱特征与其SiO2含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以ASU(Arizona State University)、JHU(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光谱库为数据源,研究了硅酸盐矿物发射率光谱克里斯琴森特征(CF-Christensen Features)与SiO2含量、 SCFM(SiO2/(SiO2+FeO+MgO+CaO))指数的定量关系,并与Copper对火成岩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可作为热红外发射率光谱线性混合的佐证。建立了表征硅酸盐矿物SiO2含量的SiO2指数(ε12/ε13)与SiO2含量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 ASTER热红外数据对东天山黄山东地区SiO2进行了定量反演,反演结果与地质事实相符。利用反演结果可以对基性超基性岩体进行圈定,对于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镍矿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 遥感 SIO2含量 硅酸盐 矿物 黄山东地区
下载PDF
高分五号卫星大气参数探测综述 被引量:28
11
作者 陈良富 尚华哲 +10 位作者 范萌 陶金花 胡斯勒图 张莹 王红梅 程良晓 张欣欣 伟乐斯 李明阳 邹铭敏 刘冬冬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17-1931,共15页
高分五号卫星搭载了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主要温室气体探测仪、大气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分辨率探测仪、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和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共6台载荷,对全球环境监测及中国大气气溶胶、臭氧、二氧化硫、... 高分五号卫星搭载了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主要温室气体探测仪、大气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分辨率探测仪、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和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共6台载荷,对全球环境监测及中国大气气溶胶、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烷和云等多个环境与气象综合监测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了解高分五号卫星任务的大气监测内容,本文对高分五号卫星其中的4个大气探测载荷特征和数据处理算法进展进行了总结,涉及各个载荷参数信息、算法介绍和产品初步结果等相关内容。高分五号卫星是中国专门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任务的遥感卫星,随着后续卫星的发射升空,将对中国乃至全球大气环境监测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高分五号 DPC(Directional Polarization Camera) EMI(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strument) GMI(Greenhouse-gases Monitoring Instrument) AIUS(Atmospheric infrared Ultraspectral Senor)
原文传递
基于夜间热红外光谱的地下煤火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蒋卫国 武建军 +3 位作者 顾磊 杨波 陈强 刘晓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7-361,共5页
地下煤火燃烧在地表和近地面形成温度高于其周围环境的区域,可用热红外遥感技术监测地下煤火高温度区及热异常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乌达煤田火区为例,探索了利用不同季节夜间ASTER热红外光谱进行地下煤火监测方法。采样TES-ADE算法反演地... 地下煤火燃烧在地表和近地面形成温度高于其周围环境的区域,可用热红外遥感技术监测地下煤火高温度区及热异常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乌达煤田火区为例,探索了利用不同季节夜间ASTER热红外光谱进行地下煤火监测方法。采样TES-ADE算法反演地表温度,阈值分割法提取煤火区,分析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夜间与白天地表温度差异、煤火区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相对白天来说,夜间热红外光谱能够有效反演煤火区的地表温度,而且能够避免沙地、裸地与建筑物的干扰,提取的高温区基本都是煤火区;(2)相对其他季节来说,冬季热红外光谱是反演煤火区地表温度及提取煤火区的最佳时相,能有效区分煤火区与背景区;(3)冬季夜间热红外光谱能够有效监测煤火区的变化与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煤火 地表温度 热红外 遥感 ASTER
下载PDF
基于ASTER数据反演我国南方山地陆表温度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凤敏 田庆久 虢建宏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以贵州省黎平县山地植被覆盖区为例,基于ASTER遥感数据进行15m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制图和地表发射率制图,在利用MODTRAN4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进行大气订正的基础上,基于普朗克辐射方程的推导反演陆表温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 热红外 遥感 ASTER 陆表温度 发射率
下载PDF
高光谱热红外遥感: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5
14
作者 吴骅 李秀娟 +2 位作者 李召良 段四波 钱永刚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67-1590,共24页
高光谱热红外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长波光谱信息,可以更精细的揭示地气耦合过程导致的辐射变化,反映热红外谱段特有的地物诊断特征,同时高光谱特性也可以为热红外关键特征参数的病态反演问题提供更合理的假设和约束条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 高光谱热红外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长波光谱信息,可以更精细的揭示地气耦合过程导致的辐射变化,反映热红外谱段特有的地物诊断特征,同时高光谱特性也可以为热红外关键特征参数的病态反演问题提供更合理的假设和约束条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高光谱热红外遥感技术自诞生起,在吸纳多光谱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热红外遥感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突破点。然而,当前高光谱热红外遥感存在着可用数据不足,处理方法传统,反演精度有限,应用难以有效实施等问题。为进一步明晰高光谱热红外遥感的研究进展和现存挑战,本文在高光谱热红外相关文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高光谱热红外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热点,介绍了现有国内外主要的高光谱热红外传感器,分析了高光谱大气效应校正、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分离以及地气关键特征参数一体化反演的现状和问题,总结了相关典型行业应用,展望了高光谱热红外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未来高光谱热红外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热红外 遥感反演 地表温度 发射率 大气廓线
原文传递
云南彝良5.7级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璇 张元生 +2 位作者 魏从信 田秀丰 冯红武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176,共6页
针对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5.7级地震前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的大面积热红外异常,利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E红外遥感亮温资料,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震源区附近存在明显的热异常区域,并且随着时间... 针对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5.7级地震前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的大面积热红外异常,利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E红外遥感亮温资料,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震源区附近存在明显的热异常区域,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迁移;在2012年9月1日左右异常面积达到最大,随后逐渐收缩,相对变化幅度达10倍以上。同时发现该次亮温异常沿断层呈带状分布,应与活动构造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彝良5 7级地震 静止卫星 热红外遥感 亮温变化 相对功率谱
下载PDF
风云卫星的红外遥感亮度温度国家计量标准装置 被引量:24
16
作者 郝小鹏 宋健 +3 位作者 孙建平 许敏 原遵东 刘曾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45-1851,共7页
综述了国际上美国、德国、俄罗斯的典型红外遥感亮度温度标准装置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用于风云卫星红外载荷黑体定标的红外遥感亮度温度国家计量标准装置(VRTSF)。给出了VRTSF的设计方案,描述了它的结构和... 综述了国际上美国、德国、俄罗斯的典型红外遥感亮度温度标准装置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用于风云卫星红外载荷黑体定标的红外遥感亮度温度国家计量标准装置(VRTSF)。给出了VRTSF的设计方案,描述了它的结构和光路。设计了满足风云卫星红外载荷定标黑体工作环境的真空低背景实验舱,建立了满足量值溯源需求的标准黑体辐射源作为量值标准器。标准变温黑体辐射源的温度覆盖190K^340K,口径为30mm,空腔发射率为0.999 9,温度不确定度优于50mK@300K/10μm(k=2)。该装置的光谱为(1-1 000)μm,光谱分辨率为0.2cm-1,可满足多种红外载荷的定标需求。该装置具有高温度不确定度水平、高光谱分辨率和扩展性强等特点,如未来该装置温度覆盖至(100-500)K,将会满足大部分红外载荷量值的溯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气象卫星 红外遥感 亮度温度 定标黑体 国家计量标准
下载PDF
中国地震遥感应用研究与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 被引量:21
17
作者 申旭辉 张学民 +5 位作者 崔静 周新 姜文亮 龚丽霞 李永生 刘芹芹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16,共16页
中国地震遥感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简单的多光谱遥感图像解译线性活动构造开始,迄今已走过了40余年的历程。其中20世纪70、80年代以可见光遥感图像应用为特征,90年代为红外遥感、GNSS遥感和InSAR技术试验应用阶段,20世纪末... 中国地震遥感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简单的多光谱遥感图像解译线性活动构造开始,迄今已走过了40余年的历程。其中20世纪70、80年代以可见光遥感图像应用为特征,90年代为红外遥感、GNSS遥感和InSAR技术试验应用阶段,20世纪末到21世纪前10年主要表现为综合遥感应用和卫星电磁、卫星重力等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预研,2011年以来侧重于集成前期研究成果,实施地球物理场卫星计划和卫星地震应用系统建设运行。目前可见光遥感技术在活动构造探查和灾害评估中已实现业务化应用,卫星红外、卫星电磁、InSAR技术、卫星重力和高光谱气体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在地震监测领域越来越凸显出其应用效能。作为国家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首发星,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于2018年2月2日进入预定轨道,目前在轨运行正常并产出了中国首幅全球地磁图,填补了中国在全球地球物理场获取能力方面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遥感 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 卫星电磁 卫星重力 InSAR 红外遥感 光学遥感 GNSS遥感
原文传递
基于地表辐射亮温标准化的城市热环境遥感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陈云浩 宫阿都 李京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2-467,共6页
基于消除多时相遥感影像图像差异的重要性,在地表实测数据的支持下,分析了多时相热红外遥感影像地表辐射亮温标准化的方法,采用了辐射一致化和初温一致化2个步骤对图像进行处理,并以上海市为例研究了城市热环境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基于消除多时相遥感影像图像差异的重要性,在地表实测数据的支持下,分析了多时相热红外遥感影像地表辐射亮温标准化的方法,采用了辐射一致化和初温一致化2个步骤对图像进行处理,并以上海市为例研究了城市热环境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消除不同成像条件对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影响,为城市空间热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和剖面分析表明,上海城市的扩展对城市热场的年变化幅度有放大作用;上海城市热中心并不在市中心,而位于能耗大、热源强度高的工业区.城市能耗和下垫面性质差异是影响城市热场差异的主导因素;通过剖面分析城区热场的细部结构,反映出城中心区亮温差异有正在缩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热红外 遥感 亮温 辐射标准化
下载PDF
利用Landsat数据反演近岸海水表层温度的大气校正算法 被引量:18
19
作者 邢前国 陈楚群 施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30,共8页
介绍了一种将大气效应考虑在内、利用Landsat TM、ETM+热红外数据进行近海岸海表水温反演的单窗算法.在该算法中,将地表气温、相对湿度等常规气象资料作为初始参数,根据对流层中大气温度随高度呈线性降低、水汽随高度呈指数衰减的规律,... 介绍了一种将大气效应考虑在内、利用Landsat TM、ETM+热红外数据进行近海岸海表水温反演的单窗算法.在该算法中,将地表气温、相对湿度等常规气象资料作为初始参数,根据对流层中大气温度随高度呈线性降低、水汽随高度呈指数衰减的规律,建立了估算平均大气温度及水汽含量的通用模式.通过与实测数据及MODIS Terra海表水温产品比较发现,该算法能够提高运用TM/ETM+TIR单波段数据进行近岸海表水温(SST)反演的精度:一方面,反演所得结果更接近于海表实际水温;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剔除大气中的水汽对SST反演的影响,进而提高海表水温的温度对比度.该提出的大气校正算法只需地表大气温度及相对湿度资料,该算法也无需进行大气模式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水温 热红外 遥感 气温 湿度
下载PDF
环境减灾卫星影像森林火灾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郭朝辉 亓雪勇 +1 位作者 龚亚丽 祝令亚 《遥感信息》 CSCD 2010年第4期85-88,99,共5页
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频繁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随着国内外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卫星遥感技术特别是红外卫星遥感已成为森林火灾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的环境一号卫星A、B星(简称HJ-1A卫星、1B卫星)于2008年9月成功发射,其中的HJ-1B... 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频繁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随着国内外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卫星遥感技术特别是红外卫星遥感已成为森林火灾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的环境一号卫星A、B星(简称HJ-1A卫星、1B卫星)于2008年9月成功发射,其中的HJ-1B卫星搭载了红外多光谱相机,在森林火灾监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在早期的火灾发现、中期的灾害跟踪、后期的灾害损失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减灾卫星在森林火灾监测方面的优势,对环境减灾卫星森林火灾监测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卫星 红外 森林火灾 遥感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