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前红外异常的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 被引量:36
1
作者 徐秀登 徐向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0-312,共3页
通过分析发生在中国及相邻地区的 4 0多次地震的卫星热红外图像 ,总结了卫星红外临震异常的基本特征 .对有关异常成因机理的诸家观点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作者的倾向性意见 .一般情况下MS >5 地震前均有较清晰的红外临震异常显示 ,低... 通过分析发生在中国及相邻地区的 4 0多次地震的卫星热红外图像 ,总结了卫星红外临震异常的基本特征 .对有关异常成因机理的诸家观点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作者的倾向性意见 .一般情况下MS >5 地震前均有较清晰的红外临震异常显示 ,低空大气—地面增温幅度显著 ,并表现出突发性和阶段性特征 .异常面积与震级的大小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作者倾向于认为 ,临震大气静电异常对大气的极化作用是产生热红外异常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异常 临震异常 成因机理 震级 临震大气 极化作用 静电异常
下载PDF
断裂带内外温差法在震前红外异常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梅花 邓志辉 +2 位作者 马晓静 陶京玲 王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63-872,共10页
以2000年姚安MS6.5地震、1997年玛尼MS7.5地震为例,应用断裂带内外卫星红外亮温差(下文简称亮温差)值分析法,研究震中附近活动断裂上震前卫星红外异常的时间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时期红河断裂带内外的亮温差值在0~1.5℃范围... 以2000年姚安MS6.5地震、1997年玛尼MS7.5地震为例,应用断裂带内外卫星红外亮温差(下文简称亮温差)值分析法,研究震中附近活动断裂上震前卫星红外异常的时间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时期红河断裂带内外的亮温差值在0~1.5℃范围内波动,而在异常表现很强烈的时段,沿红河断裂带内外的亮温差达到3℃以上,比正常时期高出2℃左右。通过对1997年11月8日玛尼7.5级地震发震断裂——马尔盖茶卡断层东段1996,1997,1998年3年带内平均值和带内外的亮温差值的对比研究发现,由于受大面积降雪的影响,1997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断裂带内平均亮温比1996和1998年同期亮温都要低,但断裂带内外亮温差值却比1996和1998年同期高出2~3℃左右。地震之后相对亮温差很快回到正常状态。运用同样的方法对华北和川滇近几年未发生强震的几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带的卫星红外亮温特征进行了研究,未发现类似震前红外异常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红外异常 活动断裂 姚安地震 玛尼地震
下载PDF
基于基准场的地震红外异常分析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立新 李金平 刘善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0期26-33,共8页
从卫星红外遥感图像中识别和提取与构造活动有关的热异常信息,是地震红外遥感监测预警的关键技术。为消除遥感影像中的复杂背景影响以及实现红外异常信息的自动识别与提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准场的地震红外异常分析技术(IAARF)... 从卫星红外遥感图像中识别和提取与构造活动有关的热异常信息,是地震红外遥感监测预警的关键技术。为消除遥感影像中的复杂背景影响以及实现红外异常信息的自动识别与提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准场的地震红外异常分析技术(IAARF),其核心是利用已有的多年同期红外遥感资料建立研究区的两个基准场,即异常识别基准场和异常提取基准场。文中设计了异常分析技术流程,提出了异常识别方法和异常定量提取模型。并以1998年张北MS 6.2地震为例,采用1995-1998年的90景NOAA/AVHRR影像进行了应用实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AARF技术是有效的,可望用于卫星红外遥感异常的日常监测与分析预警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遥感 红外异常 遥感-岩石力学 基准场 异常识别 异常提取
下载PDF
近年来我国和邻区特大地震前的热红外倍九律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安宁 陈家超 郭增建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5-247,共3页
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和邻区8级左右特大地震前热红外前兆的时间分布,认为其符合倍九律,并从调制和触发模式对倍九律进行了讨论。提出在震前热红外异常区判断震中时可参考区内甚高山峰的指标。
关键词 特大地震 热红外前兆 倍九律 甚高山峰
下载PDF
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断层现今活动的探索——以玛尼地震前后断层相互作用为例 被引量:80
5
作者 马瑾 单新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0-215,共6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利用遥感技术探测活动断层现今活动的新思路。以1997年玛尼 7.9级地震为例 ,研究了地震前后震中周围地区地温图像的动态演化。研究证实在玛尼地震前 2 0d阿尔金断裂带的东段就开始出现增温现象 ,然后逐渐扩...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利用遥感技术探测活动断层现今活动的新思路。以1997年玛尼 7.9级地震为例 ,研究了地震前后震中周围地区地温图像的动态演化。研究证实在玛尼地震前 2 0d阿尔金断裂带的东段就开始出现增温现象 ,然后逐渐扩展 ,形成了明显的条带。这条带一直持续到 11月 8日玛尼强震的发生。地震后此增温异常条带逐渐消逝。而引发玛尼地震的玛尔盖茶卡断层在震前 2d才开始出现增温异常。图像的变化过程显示 ,玛尼地震与阿尔金断裂带活动的明显增强过程之间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说明两断层间存在相互作用以及变形异常—断层现今活动—地震三者间有密切关系。此外 ,还针对深入研究断层现今活动及断层相互作用的需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地温 热红外异常 地震前兆 断层活动
下载PDF
新青8.1级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 被引量:64
6
作者 张元生 沈文荣 徐辉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T001,T002,共6页
利用兰州卫星热红外接收站的资料 ,取 3 4°~ 3 8°N ,86°~ 94°E为研究区域 ,对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新青 8.1级地震前的热红外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从 2 0 0 1年 1 0月 1 7日起出现明显的地温... 利用兰州卫星热红外接收站的资料 ,取 3 4°~ 3 8°N ,86°~ 94°E为研究区域 ,对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新青 8.1级地震前的热红外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从 2 0 0 1年 1 0月 1 7日起出现明显的地温异常条带 ,随着时间的变化 ,异常区域不断扩大并存在迁移现象 ,异常持续时间近一个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震前兆 热红外异常 新青8.1级地震 地温异常
下载PDF
一次卫星热红外地震前兆现象的证伪 被引量:30
7
作者 屈春燕 马瑾 单新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0-495,共6页
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是目前地震领域的前沿课题,而从复杂的热红外信息中提取真正由地震活动引起的红外异常则是这项研究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本文以2004年3月24日在内蒙东部发生的5.9级地震为例,对热红外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及异... 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是目前地震领域的前沿课题,而从复杂的热红外信息中提取真正由地震活动引起的红外异常则是这项研究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本文以2004年3月24日在内蒙东部发生的5.9级地震为例,对热红外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及异常提取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对震前3个月的NOAA16卫星影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震前三个月研究区出现了明显的热红外增温异常.异常影象特征表现为表面光滑、亮度均匀、边界清晰的高温雾状物;异常出现的空间位置不固定,面积大小不固定,异常无明显移动方向,亮温高出周围区域约3~10K.之后,又对研究区两年的NOAA卫星影象进行了连续分析,结果发现了同样的异常现象.对比分析两年内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进一步认识到,此异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冬春季节重复出现.2004年3月24日的5.9级地震刚好发生于异常的多发期末,从震前震后短期内的卫星资料看,易将其判为震兆红外异常.最后结合研究区的地理环境和气象等因素,对异常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它可能是由大气逆温引起的红外现象,并非地震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异常 地震 大气逆温
下载PDF
地震前卫星红外异常与发震断裂的关系研究——以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26
8
作者 陈梅花 邓志辉 贾庆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以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 8 1级地震为例 ,运用月均亮温点对点差值分析法和断裂带内外亮温差值分析法 ,研究了活动断裂与震前红外异常的空间关系及发震断裂上震前卫星红外异常的时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 :震前月平均亮温相对于 2 0 ... 以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 8 1级地震为例 ,运用月均亮温点对点差值分析法和断裂带内外亮温差值分析法 ,研究了活动断裂与震前红外异常的空间关系及发震断裂上震前卫星红外异常的时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 :震前月平均亮温相对于 2 0 0 0年同期平均亮温的增温区沿发震断裂呈条带状分布 ;从震前 1个半月的 2 0 0 1年 10月开始 ,断裂带内外的相对温差发生明显变化 ,断裂带内的平均亮温与其外围的平均亮温差从 - 2℃增加到 1℃ ,相对增温幅度达 2~ 3℃左右 ,地震之后相对温差又回到正常状态。由此可见 ,震前卫星红外增温与东昆仑断裂带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震前沿断裂带的红外增温大于其它地区。断裂带内外亮温差值分析法是定量研究红外增温与活动断裂的时空关系、挖掘震前增温异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震断裂 卫星红外异常 亮温均值 亮温差值
下载PDF
地震活动性热红外异常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屈春燕 单新建 马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99-705,共7页
热红外遥感以其大视野、高精度和短周期等诸多优势以及对某些强震红外异常的良好反映,成为监测断裂活动性及地震短临前兆的很有前途的观测技术。热红外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也受到国内外地震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地表热红外辐射受云... 热红外遥感以其大视野、高精度和短周期等诸多优势以及对某些强震红外异常的良好反映,成为监测断裂活动性及地震短临前兆的很有前途的观测技术。热红外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也受到国内外地震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地表热红外辐射受云层、地形地貌、地物类型和气象等诸多非震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从复杂的红外遥感数据中提取出与地震活动有关的热异常一直是这项研究中的瓶颈问题。在对若干震例和地震活动区的热红外影像进行长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实用化的异常识别与提取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地震红外异常是地表亮温的相对变化,判别地震异常时,至少需利用两年以上的卫星资料,从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加以综合对比分析,仅靠震前震后一定时段的卫星资料不足以排除所有非震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异常 活动断裂 地震 异常提取
下载PDF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7.8级地震热红外异常 被引量:22
10
作者 钟美娇 张元生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收集了2005年巴基斯坦7.8级地震区Noaa17/AVHRR的2004-2005年的热红外遥感资料,并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得到了以震中为中心7°×7°范围的地表温度值。经热红外图像解译与构造关系对比分析,表明热红外解译图像与构造分布具有... 收集了2005年巴基斯坦7.8级地震区Noaa17/AVHRR的2004-2005年的热红外遥感资料,并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得到了以震中为中心7°×7°范围的地表温度值。经热红外图像解译与构造关系对比分析,表明热红外解译图像与构造分布具有一致性。震源区地表温度时间序列显示:震前大约3个月内震源区存在明显的热红外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基斯坦7.8级地震 热红外异常 遥感 地表表温度
下载PDF
台湾恒春地震前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特征及其机理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善军 吴立新 +2 位作者 李金平 董彦卿 马保东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2-37,共6页
构造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是国际地震界与遥感界的共同研究热点。分析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7.2级地震前出现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其特征表现为:震前6d在菲律宾东部太平洋海域出现片状热异常,并不断向西迁移;震前2d到达菲律宾;之后沿... 构造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是国际地震界与遥感界的共同研究热点。分析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7.2级地震前出现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其特征表现为:震前6d在菲律宾东部太平洋海域出现片状热异常,并不断向西迁移;震前2d到达菲律宾;之后沿马尼拉海沟转为北上,并由远到近、逐渐向震中迁移,同时异常的强度及范围逐渐扩大;临震前1d达到高峰,升温幅度约10℃。结合该震区构造背景,对此次卫星热红外异常与构造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表明震前红外异常的出现及其时空演化受构造活动控制显著。利用已有遥感-岩石力学基础实验结果,对震前红外异常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讨论,提出震前构造应力场的迁移与集中活动所激发与加剧的应力热与地热的传递,及其与孕震区温室效应的叠加,是此次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产生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震 热红外异常 机理 遥感-岩石力学 卫星遥感
下载PDF
地震活动热红外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屈春燕 单新建 马瑾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基础理论和各类地物的热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简略介绍;对地形地貌、地物类型和气象等非震因素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影响及地表热红外亮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各类非震因素的去除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 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基础理论和各类地物的热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简略介绍;对地形地貌、地物类型和气象等非震因素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影响及地表热红外亮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各类非震因素的去除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充分研究活动构造区带在各类非震因素影响下的热红外影像特征,掌握无震条件下的红外亮温时空演化过程,建立红外亮温变化的基准模型及各类非震因素的扣除模型,将有可能较好地排除非震因素的影响,检测出与地震活动有关的热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异常 地震 活动断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应用卫星热红外异常预测地震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洪涛 强祖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5年第6期537-541,共5页
构造型地震是现代断层突发性错动产物。在强震孕育与破裂过程中,不仅释放巨大应变能量,而且在断层活动地段伴随着热效应,并引起岩石和土壤中水产生汽化与低空气体电离作用,从而诱发各种波段的地光现象(包括热红外光谱异常)。在中... 构造型地震是现代断层突发性错动产物。在强震孕育与破裂过程中,不仅释放巨大应变能量,而且在断层活动地段伴随着热效应,并引起岩石和土壤中水产生汽化与低空气体电离作用,从而诱发各种波段的地光现象(包括热红外光谱异常)。在中强地震前,随着断层放气与低空气体电离作用增强,将导致热红外异常更加明显。因此应用卫星热红外异常判别技术,可以在宏观尺度上,快速捕获震前热红外异常信息。作者应用这一新技术,结合断层的活动性,较好地预测了我国一些中强地震,并取得一定经验。它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预测地震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放气 热红外异常 瞬态构造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现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叶秀薇 黄元敏 《华南地震》 2010年第2期26-35,共10页
概述了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研究的历史及发展概况,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异常现象的发现、异常现象总结、机理研究以及异常提取方法改进;并进一步概括了目前各异常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卫星热红外异常 卫星遥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利用卫星热红外观测地球排气现象的一次尝试 被引量:8
15
作者 屈春燕 马瑾 单新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9-547,共9页
一些研究者认为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增温与地球排气有关。因此 ,能否在卫星影像上观测到排气现象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作者选择了 2个确实发生排气现象的地点 ,一个在发生了高压高浓度井喷的重庆开县事故现场 ,另一个在昆仑山口西 8.1级地... 一些研究者认为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增温与地球排气有关。因此 ,能否在卫星影像上观测到排气现象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作者选择了 2个确实发生排气现象的地点 ,一个在发生了高压高浓度井喷的重庆开县事故现场 ,另一个在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后持续排气的震中附近。分析了排气发生前后的卫星热红外影像特征 ,获取了排气过程在热红外影像上的异常反映 ,进而对地球排气现象及其用卫星热红外监测的可行性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井喷事故冒出的气体和气体点燃后产生的大火均在热红外影像上有明显的反映 ,可以用热红外遥感探测得到。而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后沿断裂带的冒气现象在热红外影像上反映不太明显 ,靠目视解译很难发现与冒气有关的影像异常 ,但从亮温值的对比分析看 ,无论是震前的 1 999年还是震后的 2 0 0 3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热红外 地球排气现象 地震 遥感影像
下载PDF
南黄海6.1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秀登 钟韵 《地震学刊》 CSCD 2002年第4期1-6,共6页
 从1996-11-09南黄海6.1级地震(震中位置31°50′N,123°06′E)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近地表大气增温异常等3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该震震前有较明显的热红外异常显示,并初步探讨了该区地震的临震近地表大气...  从1996-11-09南黄海6.1级地震(震中位置31°50′N,123°06′E)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近地表大气增温异常等3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该震震前有较明显的热红外异常显示,并初步探讨了该区地震的临震近地表大气增温与卫星热红外异常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热外异常 低空大气增温异常 地震 地震前兆 地质构造
下载PDF
遥感—岩石力学在矿山应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善军 徐忠印 +2 位作者 吴立新 马保东 刘鑫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65,共5页
遥感—岩石力学的试验研究表明,岩石在受力与灾变过程中存在特征性的红外辐射变化,利用红外手段可以监测岩石应力与灾变问题。在过去遥感—岩石力学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矿山与岩石破裂失稳有关的安全隐患问题,利用红外热像仪对河北省... 遥感—岩石力学的试验研究表明,岩石在受力与灾变过程中存在特征性的红外辐射变化,利用红外手段可以监测岩石应力与灾变问题。在过去遥感—岩石力学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矿山与岩石破裂失稳有关的安全隐患问题,利用红外热像仪对河北省峪耳崖金矿和辽宁省齐大山铁矿进行了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利用热像仪可以检测井下高矿压部位、冒落和片帮等危险性的部位、渗水部位以及露天矿中断层和滑坡危险区,这些区域在热像中呈现不同于周围正常岩石的温度色调。如果结合长时间动态观测,可以对这些矿山灾害进行预测预警。研究结果为矿山安全及防灾减灾提供了新的监测预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岩石力学 矿山灾害 热红外异常 监测预警
下载PDF
华南地区地震热异常变化特征分析
18
作者 郭昱琴 张丽峰 +2 位作者 郑柯献 刘阳 李冬雅 《华南地震》 2024年第2期14-23,共10页
利用数据库2006年以来的卫星热红外亮温资料,统计并研究华南沿海5级及海南邻近区域4级以上地震。研究结果表明:64.7%的地震在震前存在明显的热红外异常异常总体特征为出现—增加—极大值—减弱—消亡的过程,不同地震出现异常的对应周期... 利用数据库2006年以来的卫星热红外亮温资料,统计并研究华南沿海5级及海南邻近区域4级以上地震。研究结果表明:64.7%的地震在震前存在明显的热红外异常异常总体特征为出现—增加—极大值—减弱—消亡的过程,不同地震出现异常的对应周期不同,主要以第一对应周期为主,地震大多发生在异常达到峰值后两个月内。异常的最大幅值与震级没有正相关的关系,可能与震前几年是否出现过高值异常有关,是个相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沿海 热红外异常 小波分析 异常事件
下载PDF
近年于田2次7.3级地震热红外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在华 张元生 张治广 《内陆地震》 2016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利用热红外遥感数据地震处理软件,对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2E亮温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2008年3月21日和2014年2月14日于田2次7.3级地震的热红外异常特征。结果表明,热红外异常特征周期均为64天,震中发生于热异常区边缘和热异常条带交... 利用热红外遥感数据地震处理软件,对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2E亮温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2008年3月21日和2014年2月14日于田2次7.3级地震的热红外异常特征。结果表明,热红外异常特征周期均为64天,震中发生于热异常区边缘和热异常条带交汇部位;2008年地震短临异常显著,2014年地震中短期异常明显;西昆仑和阿尔金断裂带的热异常起伏程度相似,热红外异常可能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在监测能力弱的地区,开展热红外资料在地震预测应用研究工作,可以弥补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7.3级地震 热红外异常 亮温 静止卫星
下载PDF
2018年四川兴文5.7级地震及西昌5.1级地震震前红外前兆异常追踪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璇 张元生 +1 位作者 汤倩 张俏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21-26,共6页
回顾和分析了2018年12月16日四川兴文5. 7级地震及10月31日西昌5. 1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的发现和追踪过程,详细叙述了两次地震的亮温资料在震前表现出的同一区域性热异常,以及各个时段的不同表现特征,并根据表现特征对热异常的追踪过程... 回顾和分析了2018年12月16日四川兴文5. 7级地震及10月31日西昌5. 1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的发现和追踪过程,详细叙述了两次地震的亮温资料在震前表现出的同一区域性热异常,以及各个时段的不同表现特征,并根据表现特征对热异常的追踪过程划分出4个阶段,分别为识别阶段、预判定阶段、追踪和逼近阶段及验证阶段,各阶段所关注的异常形态及转折信号可为地震预判提供较为明确的指示信息。另外,还对该手段的预测效能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简单地说明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兴文及西昌地震 热红外异常 相对功率谱 演化和追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