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降雨渗流场变化的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变形机制与预测 被引量:24
1
作者 尚敏 徐鑫 +2 位作者 Dave Chan 张国栋 梁鸿熙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6年第2期26-32,共7页
白水河滑坡位于三峡大坝以西56 km,为三峡库区重点监测滑坡之一。自2003年9月被纳入二期专业监测点以来,该滑坡一直被严密监测。2007年汛期该滑坡曾出现险情,并发布蓝色与橙色预警。目前,通过对该滑坡的监测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包括:... 白水河滑坡位于三峡大坝以西56 km,为三峡库区重点监测滑坡之一。自2003年9月被纳入二期专业监测点以来,该滑坡一直被严密监测。2007年汛期该滑坡曾出现险情,并发布蓝色与橙色预警。目前,通过对该滑坡的监测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包括:地表GPS监测点位移、地下水位、钻孔测斜、滑坡推力、大气降雨以及三峡水库水位等。根据近十年的野外监测数据,该滑坡自2003年以来一直持续变形,降雨与库水位变化造成白水河滑坡地下水位变化,进而影响其整体稳定性。在强降雨和库水位同时下降的极端条件下,滑坡有可能加速变形。本文利用加拿大Geo-Studio岩土仿真软件SEEP/W模块模拟白水河滑坡在降雨入渗作用下瞬态渗流场,量化分析了白水河滑坡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变化与大气降雨之间的关系,并使用SIGMA/W模块,将瞬态孔隙水压力分布运用于滑坡变形分析中,探讨了该滑坡地表变形幅度与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极端天气下水库区松散堆积层滑坡稳定性和变形机理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白水河滑坡 滑坡中孔隙水压力分布 降雨型滑坡 渗流场 变形分析
下载PDF
50年来华北平原降水入渗补给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孟素花 费宇红 +3 位作者 张兆吉 雷廷 钱永 李亚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23-929,共7页
针对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地下水位埋深和包气带岩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大的特点,基于大量钻孔和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将华北平原划分为4个水文地质单元,以埋深7 m作为降水入渗稳定点,根据各分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针对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地下水位埋深和包气带岩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大的特点,基于大量钻孔和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将华北平原划分为4个水文地质单元,以埋深7 m作为降水入渗稳定点,根据各分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钻孔岩层赋予入渗系数值,应用加权平均法求得华北平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的降水入渗系数分布图。利用华北平原1956—2008年水资源四级区逐月降水量数据,求得华北平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各分区单元的降水入渗量。结果表明,50多年来华北平原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降水入渗系数呈增加的趋势,降水入渗量呈增加的趋势。3个年代的降水入渗量分别是118.86×108,147.91×108和174.33×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入渗量 降水量 降水入渗系数 华北平原
原文传递
云冈石窟覆盖层特征及其对石窟渗水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董佩 王旭升 +1 位作者 万力 钱静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2-66,共5页
云冈石窟砂岩山体存在一定厚度的第四系覆盖层,能够起到阻滞降水入渗、减缓石窟渗水危害的作用。覆盖层下部砂砾层透水性强,对阻滞石窟渗水作用不大,而上部的粉土层属于低渗透介质,其厚度是决定石窟存在渗水风险与否的关键。人工入渗试... 云冈石窟砂岩山体存在一定厚度的第四系覆盖层,能够起到阻滞降水入渗、减缓石窟渗水危害的作用。覆盖层下部砂砾层透水性强,对阻滞石窟渗水作用不大,而上部的粉土层属于低渗透介质,其厚度是决定石窟存在渗水风险与否的关键。人工入渗试验结果表明,当粉土层厚度小于0.7m时,容易导致地表积水快速下渗到砂岩顶部,而其厚度大于1.1m可以有效阻滞水分下渗;地表积水可以在具有薄层粉土的地方快速下渗,然后通过侧向渗流影响石窟渗水;植物根管的存在会显著加快水分下渗的速率,因此,云冈石窟山顶应尽可能少植树以降低石窟渗水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降水入渗系数 地下水 云冈石窟
原文传递
北京岩溶水系统降水入渗系数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纪轶群 王树芳 +3 位作者 韩征 黄昱琪 曹颖 郭兆成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41,47,共5页
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区域水量均衡法和遥感、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据,论证降水入渗系数与下垫面因子之间的关系,从栅格尺度(30 m×30 m)建立基于专家经验知识和加权评价系统的模型和统计学关系,得出北京各岩溶水... 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区域水量均衡法和遥感、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据,论证降水入渗系数与下垫面因子之间的关系,从栅格尺度(30 m×30 m)建立基于专家经验知识和加权评价系统的模型和统计学关系,得出北京各岩溶水研究区降水入渗系数。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岩性与构造因子是影响降水入渗补给条件的关键因素;研究区内的碳酸盐岩区最利于降水入渗补给。②利用2011年大气降水资料,分别使用本文提出的降水入渗系数方法和传统降水入渗系数计算方法相互验证,对2011年大气降水入渗量进行计算,表明建立统计回归模型能有效得出栅格尺度(30 m×30 m)上北京山区岩溶水系统降水入渗系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入渗系数 岩溶水系统 水均衡法 北京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