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因素分析及预防管理措施 被引量:39
1
作者 曹献云 李岩 +2 位作者 剧松丽 宋菲 徐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5-677,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为感染性腹泻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11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因素,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感...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为感染性腹泻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11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因素,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性腹泻患儿感染病原体中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分别占57.63%、37.29%、3.39%、1.69%;<1、1~3、4~7、≥8岁感染性腹泻患儿分别占36.44%、31.36%、23.73%、8.47%;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各季节患病构成比分别占34.75%、18.64%、15.25%、31.36%;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发病因素与居住农村,父母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儿童无饭前、便后洗手,喝生水、无勤剪指甲、无剩饭菜加热等习惯有关。结论感染性腹泻患儿具有低年龄及冬春季多发、以细菌及病毒感染为主的特点,儿童父母文化程度低、儿童自身及家庭卫生差是引起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病的主要因素,应对卫生较差的农村儿童加强相关卫生宣教,以预防感染性腹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感染性腹泻 发病因素 预防管理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曹萍 于成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2-64,67,共4页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小培菲康)对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120例急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时期来进行健康查体的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将患者分为2组:其...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小培菲康)对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120例急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时期来进行健康查体的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小培菲康组60例(小培菲康1 g/次,3次/d),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比较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小培菲康组治疗有效率100.00%,对照组有效率96.67%,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5)。2组患者的腹泻、呕吐和发热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脱水症状的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小培菲康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B/E值较低,肠杆菌计数较高(P<0.05);治疗后,小培菲康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B/E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肠杆菌计数显著下降(P<0.05),小培菲康组患者肠杆菌、B/E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前小培菲康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内毒素、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治疗后的内毒素、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中小培菲康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 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以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和免疫调节作用而发挥作用,促进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肠道菌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36
3
作者 刘铁 解成志 谢同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64-1767,共4页
目的:探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01/2018-01收治的1 36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统计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并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01/2018-01收治的1 36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统计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并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28例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共检出病原菌36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9株(25.00%),铜绿假单胞菌9株(25.00%),芽孢杆菌8株(22.22%)。铜绿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较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70岁)、糖尿病、手术时间(≥15min)、术中玻璃体溢出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多见。年龄(≥70岁)、糖尿病、手术时间(≥15min)、术中玻璃体溢出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感染性眼内炎 老年 病原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ICU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程山凤 严长苏 郑秀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5-596,602,共3页
目的分析ICU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年4月-2013年6月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好转、痊愈存活>28d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45例死亡患者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感染性休... 目的分析ICU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年4月-2013年6月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好转、痊愈存活>28d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45例死亡患者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是ICU患者感染的主要菌种,分别占52.60%、27.33%、20.07%;共有4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56.2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51.46±10.22)与(42.01±9.61)岁、APACHEⅡ评分(24.33±5.06)与(17.91±4.62)分、血液感染率68.89%与37.1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3.32±0.64)与(1.41±0.6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23±1.62)与(1.89±0.77)例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炎症反应及时处理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性休克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刘文龙 董敏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的分布情况,总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降低术后感染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7月在本院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12 100例(眼)白内障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予以...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的分布情况,总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降低术后感染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7月在本院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12 100例(眼)白内障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式分析,总结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耐药性以及引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 100例(眼)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38例,发生率0.31%,共检出病原菌25株,其中23株革兰阳性菌,占92.00%,主要以腐生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占8.00%;革兰阳性菌对常规药利福平、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较长、年龄、玻璃体溢出、行透明角膜切口手术以及并发糖尿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497、1.432、1.693、1.568,P<0.05)。结论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真菌较少,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术后感染影响因素较多,要给予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感染性眼内炎 影响因素 病原菌分布
原文传递
西安市小学传染病流行/暴发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松杰 马倩倩 +1 位作者 黄莹 李骏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了解西安市小学传染病流行/暴发现况,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从西安市抽取92所小学,现场调查学校2013-2015年传染病流行/暴发事件信息和相关因素信息,对相关因... 目的了解西安市小学传染病流行/暴发现况,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从西安市抽取92所小学,现场调查学校2013-2015年传染病流行/暴发事件信息和相关因素信息,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2所学校内有31所学校2013-2015年发生过传染病流行/暴发,共发生疫情47起,均为呼吸道传染病,其中57.4%(27/47)为水痘疫情,共报告病例832例,平均罹患率为8.7%,疫情多集中在冬春季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室人均通风面积是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暴发的相关影响因素(OR=0.864,95%CI:0.761~0.982,P=0.025),发生过传染病流行/暴发的学校,其传染病防控管理评分高于未发生过的学校(OR=1.277,95%CI:1.013~1.610,P=0.039)。结论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是西安市小学传染病防控的重点,改善教室通风条件,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可减少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疾病暴发流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4
7
作者 尹晓丽 王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3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合并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45例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从而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护理宣...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合并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45例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从而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护理宣教、饮食及生活指导等。结果 45例患者中有15例感染腹膜炎与30例未感染腹膜炎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膜透析患者合并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操作不当、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因素。结论要做好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预防工作,要求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干预及个性化因人施教的健康教育,改变错误的操作行为和不良的认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感染性腹膜炎 危险因素 护理
原文传递
感染性腹泻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殷跃文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6-720,共5页
目的研究本医院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腹泻患儿血液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采用化学... 目的研究本医院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腹泻患儿血液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同时采集患儿新鲜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收集患儿临床资,对相关致病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ELISA和化学发光法测定细菌性腹泻患儿血清IL-6、IL-8、TNF-α及PCT分别为(246.71±12.41)ng/L、(85.8±20.30)ng/L、(121.58±25.86)ng/L、(2.81±0.22)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03±1.53)ng/L、(3.65±5.62)ng/L、(56.47±11.23)ng/L、(0.07±0.0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粪便培养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为沙门菌属(占64.04%),其次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占16.85%)和志贺菌(占11.24%)。纸片扩散法测定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74.67%,对头孢他啶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78.90%和79.51%;鼠伤寒沙门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为79.51%;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25.72%至38.33%之间,对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45.76%和47.59%,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4.8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饭前洗手、及时处置剩饭和保持手指甲卫生是感染性腹泻的保护性因素(P<0.05或P<0.01),餐具未消毒和室内有苍蝇是导致患儿感染腹泻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细菌性腹泻患儿血清IL-6、IL-8、TNF-α及PCT水平显著升高。感染病原菌以沙门菌为主,其次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且存在多重耐药性。应使儿童养成饭前洗手,保持手指甲卫生,不吃剩饭等良好卫生习惯,并重视餐具消毒和室内灭蝇,以减少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炎症因子 病原菌 儿童 危险因素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朱迎 刘学民 +6 位作者 董健 王万里 张谞丰 王博 刘昌 于良 吕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95-498,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癌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370例肝癌病例资料,对21个可能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 目的 探讨肝癌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370例肝癌病例资料,对21个可能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非条件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肝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370例中82例发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白蛋白水平较低,以及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术后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是肝癌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白蛋白水平、术中输血量和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7 d)是发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糖尿病、白蛋白水平、术中输血量和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是肝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改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切除 感染性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内眼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敏 钱小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5-936,共2页
目的探讨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行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87例内眼手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5例,感染率为0.4%;其中行球内异物取出术后的最... 目的探讨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行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87例内眼手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5例,感染率为0.4%;其中行球内异物取出术后的最多12例,占80.0%,玻璃体切割手术后1例占6.7%,青光眼小梁手术后1例占6.7%,白内障手术后1例占6.7%;经积极抗感染球内注药及手术治疗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者12例占80.0%,视力无改善者1例占6.7%。结论球内异物后行内眼手术,是感染性眼内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检测病原体确定敏感药物,早期实施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是治疗的关键,提高医务人员对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重要性的认识、对内眼手术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强化眼部消毒处理、严格无菌操作,能防范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眼手术 感染性眼内炎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原文传递
157例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维娜 邢志勇 +1 位作者 闫沛云 毛中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12-81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30 367患者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输血史、输血前用药、血液制品、原发疾病及... 目的探讨影响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30 367患者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输血史、输血前用药、血液制品、原发疾病及输血不良反应第1症状在不同时间段的发生情况,做回顾性调查分析与统计学比较。结果本组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的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52%(157/30 367),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第1症状主要为发冷发热[占54.1%(85/157)]、荨麻疹或面部潮红[占35.7%(56/157)];发生在<15和≥15min的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33.4%(53/157)vs 66.6%(104/157)(P<0.05)。输血前用药病历占输血总病历的41.1%,输血前有、无预防性用药者的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女性受血者、输注全血者、输血≥3次这及恶性疾病患者的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率较高(P<0.05)。结论输血前预防性用药不宜常规使用;女性患者、输血≥3次者和/或恶性疾病的患者输血治疗时需要医护人员加强监护,避免输注全血,而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成分血输注,以减少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非传染性 发冷 发热 荨麻疹 相关因素 女性受血者 全血输注 输血史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西城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潇潇 刘国涛 +2 位作者 张震 初艳慧 乔富宇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18岁以上居民进行抽样,进行传染病健康素养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传染病健康素养的知识、行为、技能相关指标,应用SPSS17.0软件...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18岁以上居民进行抽样,进行传染病健康素养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传染病健康素养的知识、行为、技能相关指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传染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此次调查共抽取2150人,回收有效问卷2054份,其中有1991名可以计算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男性966人,女性1025人,性别比为0.9∶1。北京市西城区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6.47%,男性(16.46%)和女性(16.49%)居民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的比例基本一致。医务人员最高(49.35%)、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上最高(2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及农民工、生产及运输业、家务及待业、小学及以下等人群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的比例较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95%CI)从小到大依次为1.875(1.249~2.815)、1.922(1.222~3.024)、1.872(1.090~3.215)],文化程度[OR(95%CI)从低到高依次为3.312(1.134~9.675)、7.340(2.505~21.512),职业[(OR(95%CI)为2.737(1.224~6.119)]是影响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针对不同人群特征采取不同健康教育手段,提高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素养 传染病 危险因素 健康教育
下载PDF
行口腔颌面外科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建丽 刘玉坤 +3 位作者 任起辉 胡杰 简雪峰 谷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38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分离感染患者菌株进行鉴定,分析术后感染病... 目的探讨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38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分离感染患者菌株进行鉴定,分析术后感染病原菌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 386例口腔颌面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1例,感染率为8.0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手术切口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77.50%,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7株占17.5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株占5.00%;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对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比较敏感;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敏感;年龄、手术时间、伤口有异物、误吸及侵入性操作是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抗菌药物使用则能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当针对性地给予抗菌药物,同时尽量避免可能引起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病原菌 感染特征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白内障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顺 余爱华 +3 位作者 姜平 韩梦瑶 陆宇杰 蔡小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后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白内障手术患者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开放性眼球外伤史、手术方式、术中玻璃体溢出情况、手术持续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后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白内障手术患者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开放性眼球外伤史、手术方式、术中玻璃体溢出情况、手术持续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6 125例8 576眼,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2例12眼,感染率为0.14%。有年龄≥70岁、糖尿病、开放性眼球外伤史、采用囊外白内障摘除方式、术中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30min等6种因素的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较低,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白内障 手术 危险因素 预防
原文传递
床旁持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本通 朱从建 龚军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470-1474,共5页
目的探讨床旁持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床旁持续血液滤过(CRRT)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床旁持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床旁持续血液滤过(CRRT)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予以CRRT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血液灌流(HP)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动力学变化、炎性因子水平、ICU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血清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液黏度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病死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床旁CRRT联合H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情况,降低机体炎症水平,缩短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床旁持续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血流动力学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胚胎停止发育病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袁娌咏 孔祥 《医学综述》 2013年第5期813-815,共3页
引起胚胎停止发育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感染、遗传学、内分泌、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及免疫和营养等原因。近年来研究表明胚胎停止发育在临床呈增加趋势,对胚胎停止发育的病因与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十分必要,通过预防感染、产前检查... 引起胚胎停止发育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感染、遗传学、内分泌、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及免疫和营养等原因。近年来研究表明胚胎停止发育在临床呈增加趋势,对胚胎停止发育的病因与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十分必要,通过预防感染、产前检查等手段可以早期发现,采取干扰发病因素的方法可以减少胚胎停止发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停育 染色体异常 感染因素 免疫因素 内分泌因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妊娠合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孕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贺艳军 麦彩园 +6 位作者 陈陆静 张晓曼 周建勇 蔡绵 陈永星 祁青莲 杨在东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42-848,共7页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孕妇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7家三级医院住院的孕妇共324398例,其中临床诊断为妊娠合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孕妇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7家三级医院住院的孕妇共324398例,其中临床诊断为妊娠合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肺炎组)的孕妇33例(0.010%,33/324398),选取同期临床诊断的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孕妇214例(0.066%,214/324398)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母儿结局等,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重症肺炎组与对照组孕妇的诊断孕周[分别为(28±8)、(23±8)周]、诊断时的体质指数[分别为(21.7±2.1)、(25.5±3.4)kg/m2]、低收入者的比例[分别为54.5%(18/33)、31.8%(68/214)],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教育程度、发病季节,妊娠合并糖尿病者、妊娠合并高血压者、哮喘者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两组孕妇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重症肺炎组孕妇发热、气促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3)、90.9%(30/3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2%(161/214)、16.8%(36/21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症肺炎组与对照组孕妇的中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2.3×109/L、10.2×109/L]、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4±18)、(107±14)g/L]、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6±4)、(37±3)g/L],肾功能[中位尿素氮分别为3.7mmol/L、2.4mmol/L,肌酐水平分别为(72±25)、(45±11)μ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孕妇的凝血功能、心功能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治疗:重症肺炎组孕妇中,12例(36.4%,12/33)行有创机械通气,9例(27.3%,9/33)行无创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的时间为(7±4)d;8例(24.2%,8/33)出现感染性休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对照组孕妇无上述表现者(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感染性 肺炎 危险因素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传来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058-306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感染相关因素及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针对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ICU 112例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鉴定及药敏结果判断采用Microscar NC31复合板。结果 112株鲍曼...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感染相关因素及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针对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ICU 112例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鉴定及药敏结果判断采用Microscar NC31复合板。结果 11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20.54%、阿米卡星3.57%、替卡西林/克拉维酸4.46%;氨曲南0.89%敏感、6.25%中度敏感;哌拉西林1.79%敏感,3.57%中度敏感;氨苄西林/舒巴坦4.46%敏感、5.36%中度敏感;左氧氟沙星13.39%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复方磺胺、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均100%耐药。患者住ICU时间长、免疫功能低下、机械通气、动静脉导管留置、鼻胃管、尿管留置以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医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极高,且泛耐药率增加较快。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株的产生;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是减少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鲍氏不动杆菌 感染因素 感染控制与护理对策
下载PDF
2012年湖北省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9
作者 覃世龙 《预防医学论坛》 2015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的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确定15个监测点并随机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4 501人,采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 目的分析湖北省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的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确定15个监测点并随机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4 501人,采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主要分析指标为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湖北省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8.71%,传染病防治不同知识点的正确回答率差异较大,其中关于狂犬病知识的正确率最高为93.28%,关于"咳嗽打喷嚏的正确处理方法"和"结核病的处理方式"2个知识点的正确率最低,分别为20.24%和26.20%;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收入是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也随之升高[OR值为1.45(95%CI:1.28~1.65)];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素养高于其他人群[OR值为3.32(95%CI:2.01~5.48)],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素养高于其他人群[OR值为2.42(95%CI:1.70~3.44)],农民的传染病防治素养低于其他人群[OR值为0.65(95%CI:0.49~0.86)]。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传染病防治素养增加[OR值为1.25(95%CI:1.11~1.41)]。结论湖北省居民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应该针对掌握程度差的知识点,以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和农民等人群为重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加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健康素养 调查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感染性腹泻的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敏 谢基连 +2 位作者 杨贵清 马花平 廖庆祥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深圳市罗湖区感染性腹泻发生的现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筛查。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进行横断面入户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感染性腹泻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14份,感染性腹泻的年... 目的深圳市罗湖区感染性腹泻发生的现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筛查。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进行横断面入户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感染性腹泻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14份,感染性腹泻的年发生率为0.56次/人年,其中男性的感染性腹泻发生率为0.63次/人年,女性为0.50次/人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出就餐史(OR=1.38),生吃凉拌菜(OR=1.24),海产品(OR=1.86),喝生水(OR=1.50),食用过期食品(OR=1.50),食物加热是否熟透(OR=1.53),加工人员是否有手指受伤(OR=2.09),饮食时用手拿(OR=1.51)等8种因素与感染性腹泻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P值均<0.05)。结论感染性腹泻仍是深圳市居民的常见病,其中外出就餐史,不卫生的饮食,食物的加工以及食用方式等可能是感染性腹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发生率 危险因素 现况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