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围术期护理的预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鲁为凤 彭洁 +3 位作者 曹勍 刘昕昱 李福宣 白晓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437-5440,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并评价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1 900例(2 458眼)作为对照组,选择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所患基础...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并评价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1 900例(2 458眼)作为对照组,选择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所患基础疾病等因素,统计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另选取2016年1月-2016年8月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的1 051例(1 518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并与对照组眼内炎发生情况比较。结果对照组共有22例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感染率为1.16%,研究组术后无感染性眼内炎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1h以及术中玻璃体溢出是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年龄≥70岁、手术时间>1h以及术中出现玻璃体溢出为眼内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感染性眼内炎有明显效果,适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感染性眼内炎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围手术期护理
原文传递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36
2
作者 刘铁 解成志 谢同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64-1767,共4页
目的:探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01/2018-01收治的1 36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统计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并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01/2018-01收治的1 36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统计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并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28例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共检出病原菌36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9株(25.00%),铜绿假单胞菌9株(25.00%),芽孢杆菌8株(22.22%)。铜绿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较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70岁)、糖尿病、手术时间(≥15min)、术中玻璃体溢出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多见。年龄(≥70岁)、糖尿病、手术时间(≥15min)、术中玻璃体溢出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感染性眼内炎 老年 病原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刘文龙 董敏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的分布情况,总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降低术后感染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7月在本院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12 100例(眼)白内障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予以...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的分布情况,总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降低术后感染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7月在本院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12 100例(眼)白内障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式分析,总结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耐药性以及引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 100例(眼)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38例,发生率0.31%,共检出病原菌25株,其中23株革兰阳性菌,占92.00%,主要以腐生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占8.00%;革兰阳性菌对常规药利福平、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较长、年龄、玻璃体溢出、行透明角膜切口手术以及并发糖尿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497、1.432、1.693、1.568,P<0.05)。结论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真菌较少,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术后感染影响因素较多,要给予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感染性眼内炎 影响因素 病原菌分布
原文传递
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分析及其防治 被引量:25
4
作者 林甦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2288-2292,共5页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严重危害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就其发病率?危险因素?治疗及预防等做一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白内障 眼内炎 临床分析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内眼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敏 钱小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5-936,共2页
目的探讨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行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87例内眼手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5例,感染率为0.4%;其中行球内异物取出术后的最... 目的探讨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行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87例内眼手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5例,感染率为0.4%;其中行球内异物取出术后的最多12例,占80.0%,玻璃体切割手术后1例占6.7%,青光眼小梁手术后1例占6.7%,白内障手术后1例占6.7%;经积极抗感染球内注药及手术治疗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者12例占80.0%,视力无改善者1例占6.7%。结论球内异物后行内眼手术,是感染性眼内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检测病原体确定敏感药物,早期实施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是治疗的关键,提高医务人员对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重要性的认识、对内眼手术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强化眼部消毒处理、严格无菌操作,能防范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眼手术 感染性眼内炎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原文传递
白内障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顺 余爱华 +3 位作者 姜平 韩梦瑶 陆宇杰 蔡小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后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白内障手术患者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开放性眼球外伤史、手术方式、术中玻璃体溢出情况、手术持续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后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白内障手术患者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开放性眼球外伤史、手术方式、术中玻璃体溢出情况、手术持续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6 125例8 576眼,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2例12眼,感染率为0.14%。有年龄≥70岁、糖尿病、开放性眼球外伤史、采用囊外白内障摘除方式、术中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30min等6种因素的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较低,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白内障 手术 危险因素 预防
原文传递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鹰 崔小冰 李水冰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15期1417-1419,共3页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简称“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本院行PHACO术治疗的114例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分析PHACO术后并发眼内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简称“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本院行PHACO术治疗的114例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分析PHACO术后并发眼内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14例白内障患者PHACO术后并发眼内炎16例(14.0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术中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与PHACO术后并发眼内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性别、体重指数、合并高血压、住院时间、手术切口位置与PHACO术后并发眼内炎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中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10 min、血清白蛋白<35 g/L是PHACO术后并发眼内炎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白内障患者PHACO术后并发眼内炎与年龄、合并糖尿病、术中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密切相关,针对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眼内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感染性眼内炎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危险因素 玻璃体溢出 糖尿病 干预措施
下载PDF
感染性眼内容炎的预后与病原菌关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仇许玲 徐格致 干德康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56-557,共2页
目的 :评价感染性眼内容炎的预后与病原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71例 (71眼 )感染性眼内容炎的病原菌检查、临床处理的结果。结果 :38例 (38眼 )玻璃体标本病原菌培养阳性 ,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 13例 ,革兰氏阴性杆菌 13例 ,真菌 8... 目的 :评价感染性眼内容炎的预后与病原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71例 (71眼 )感染性眼内容炎的病原菌检查、临床处理的结果。结果 :38例 (38眼 )玻璃体标本病原菌培养阳性 ,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 13例 ,革兰氏阴性杆菌 13例 ,真菌 8例 ,革兰氏阳性杆菌 4例。视力达到或好于 5 / 10 0者 11例 ,其中 G+球菌 7例占 5 8.3% ;G-杆菌 2例占 16 .7% ;真菌 2例占 2 5 % ;G+杆菌无一例。结论 :G+ 球菌 ,G- 杆菌是感染性眼内容炎的主要致病菌 ,G+ 球菌感染预后较好 ,G- 杆菌感染预后较差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容炎 预后 病原菌
原文传递
193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致病原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邹玉凌 陈佳 游志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48-951,共4页
目的对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原因、临床诊治及其特点进行分析,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治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93例(193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致病因素、病原学、治疗及预后... 目的对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原因、临床诊治及其特点进行分析,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治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93例(193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致病因素、病原学、治疗及预后等特点。结果所有患者中外伤性眼内炎137例(71.0%),铁器类、木制品和物体类是致病的主要原因;眼部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35例(18.1%),以白内障和青光眼术后为主;内源性眼内炎15例(7.8%),以不明原因的病例为主;感染性角膜炎导致者6例(3.1%)。181例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13.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为主要病原菌。眼部手术后及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易感因素的比例较高,玻璃体切割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无光感~0.02者占比为86.2%,治疗后无光感~0.02者占比为62.9%、≥0.10者占比为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治疗前后视力有统计学差异的是外伤性及眼部手术后患者,内源性眼内炎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感染性角膜炎导致者视力大部分无光感。结论外伤性和眼部手术后眼内炎是感染性眼内炎的两种主要类型,玻璃体切割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感染性眼内炎经不同的方式积极治疗后可以控制感染,改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炎 致病原因 玻璃体切割术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冷雪 徐韶林 +2 位作者 张琳 王瑛 许文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3-916,共4页
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的2 177例行滤过手术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感... 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的2 177例行滤过手术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感染相关样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有6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99%。检出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52.17%,革兰阴性菌31株占44.93%,真菌2株占2.9%,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青霉素G、克林霉素的耐药株数较多,对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的耐药株数较少。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株数较多,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株数较少。结论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为主,这些病原菌的耐药性较强,临床医生应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以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手术 滤过泡 感染性眼内炎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白内障PHACO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岚 金志彤 刘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447-1450,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PHACO)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13年12月来青田县人民医院就诊住院实施白内障PHACO术的患者共4 132例(6 734眼),其中9例(9眼)患者术后发生眼内炎。对...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PHACO)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13年12月来青田县人民医院就诊住院实施白内障PHACO术的患者共4 132例(6 734眼),其中9例(9眼)患者术后发生眼内炎。对其进行细菌、真菌及阿米巴等的培养与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PHACO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13%(9/6 734),其中有8眼细菌培养阳性(房水培养2眼,玻璃体培养6眼),阳性率为88.9%:表皮葡萄球菌4眼,粪肠球菌2眼,金黄色葡萄球菌1眼,醋酸不动杆菌1眼。所有标本均未发现真菌感染。8眼细菌培养阳性的标本行药敏试验,表皮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等均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敏感,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情况则不同。进行术后6个月随访,9例患者术后1-6个月最佳矫正视(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术后的BCVA较术前有提高,6个月较1个月有提高。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无复发眼内炎。结论白内障PHACO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以表皮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为主的条件致病菌为主要致病的菌株,其中万古霉素对这两种菌属以及其他菌属均有良好的药敏性,可以作为临床眼科预防和治疗的参考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PHACO术后 感染性眼内炎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学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冬云 钱晶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808-2811,共4页
目的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于2012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眼科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为感染组,同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为对照... 目的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于2012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眼科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为感染组,同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手术方式和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病原学特点,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眼内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分别占35.00%、23.33%、1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玻璃体溢出是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受年龄、糖尿病、手术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应开展针对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炎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感染性眼内炎早期诊治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小坤 罗添场 +1 位作者 韩雅玲 阮敏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46只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对17例轻度眼内炎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药,其中2例病情继续发展行玻璃体手术;对29例重度眼内炎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术... 目的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46只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对17例轻度眼内炎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药,其中2例病情继续发展行玻璃体手术;对29例重度眼内炎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术前均常规抽取玻璃体行病原学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变化及眼球保留情况。结果46例感染性眼内炎均得到控制,眼球保存率100%。16例玻璃体培养结果阳性,阳性率34.8%。行玻璃体腔内注药组注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49,P〈0.05),注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0,P〉0.05);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95,P〈0.05),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7,P〉0.05)。结论感染性眼内炎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能挽救眼球,使视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炎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31例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被引量:9
14
作者 秦艳莉 王绍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5期166-168,共3页
目的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因构成、病原学检查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感染性眼内炎患者31例3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外伤感染18例18眼(异物伤13例,利器穿通伤5例);白内障手术后感染9例9眼;角膜移植术后感染1例1眼;角膜葡萄肿... 目的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因构成、病原学检查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感染性眼内炎患者31例3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外伤感染18例18眼(异物伤13例,利器穿通伤5例);白内障手术后感染9例9眼;角膜移植术后感染1例1眼;角膜葡萄肿致眼球破裂感染2例2眼;角膜溃疡感染1例1眼。结果 23例行玻璃体取样培养,12例检出病原体,培养阳性率为52.2%。经治疗后,视力提高17眼(55.5%),视力无改善4眼(12.9%),视力下降1眼(3.2%),眼内容物剜除5眼(16.1%),2例转院后无随访,1例白内障术后经保守治疗仍无光感者自动放弃治疗出院后无随访,1例手术前后均无法配合检查视力。结论眼外伤和白内障手术是目前导致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原因,尽早行玻璃体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炎 病因学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眼内手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艳 李娟 郑艳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88-1789,共2页
目的探讨眼内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针对引起眼内手术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严格管理无菌植入物品使用,强化手术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及眼科医师、护士管理制度。结果完善了围手... 目的探讨眼内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针对引起眼内手术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严格管理无菌植入物品使用,强化手术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及眼科医师、护士管理制度。结果完善了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眼内手术的安全,降低了眼内手术感染率。结论完善的眼内手术管理措施,并确保这些措施的正确实施,是预防眼内手术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手术 感染性眼内炎 预防与控制
原文传递
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28-1829,共2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2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5例,其中急性眼... 目的探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2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5例,其中急性眼内炎2例,迟发性眼内炎3例,均发生于薄壁滤过泡患者;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有危险因素、局部因素及其他因素。结论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丝裂霉素C的使用、强化眼部消毒处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重视健康教育,能防范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感染性眼内炎
原文传递
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双连 费文丽 +1 位作者 张秀东 冯福民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情况,为临床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从患者的病因、病原学检查、临床治疗以及患者预后这...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情况,为临床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从患者的病因、病原学检查、临床治疗以及患者预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眼外伤是患者发生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原因,本组患者中眼外伤患者53例(82.81%),角膜修补+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感染患者8例(12.50%),其中有7例为年龄>50岁以上的患者;本组64例患者进行微生物学培养,其中23例病原菌培养为阳性,培养阳性率为35.9%。其中检出表皮葡萄球菌9例,阳性率为14.1%,B群链球菌6例,阳性率为9.4%,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阳性率为4.7%,铜绿假单胞菌2例,阳性率为3.1%,其他菌种3例,阳性率为4.7%;经治疗后有57例患者其炎症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视力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总治疗有效率为89.06%。结论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因为眼部外伤,及早的诊断、采取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穿刺注药术是治疗该病及改善患者预后的一个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炎 致病菌 眼科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感染性眼内炎导致眼球丧失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彩辉 张卯年 +1 位作者 杨惠英 何庆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 探讨感染性眼内炎导致眼球丧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3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116例 (117眼 )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 1例 (2 1眼 )行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 ,发生率为17 95 % ;其中视力无光感的... 目的 探讨感染性眼内炎导致眼球丧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3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116例 (117眼 )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 1例 (2 1眼 )行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 ,发生率为17 95 % ;其中视力无光感的眼内炎病例中眼球丧失的发生率是 80 % (P =0 .0 0 0 1OR =73.6 ) ;内源性眼内炎的发生率是 4 5 .4 5 % (P =0 .0 12 5OR =4 .6 9) ;眼球破裂伤的发生率是 4 1.6 7% (P =0 .0 0 31OR =6 .78) ;女性眼内炎的发生率是 35 .2 9% (P =0 .0 0 2OR =4 .4 8) ;前、后 5年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的发生率分别是 2 6 .5 3%和11 76 % (P =0 .0 4 0 )。结论 眼内炎病例中视力无光感、内源性眼内炎、眼球破裂伤及女性是导致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的危险因素 ;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的发生率逐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炎 眼球摘除 眼内容剜出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娜 郑秀云 +3 位作者 王东林 颜世广 康亚琪 王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对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敏感性。方法:对我院15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术中抽取玻璃体做病原学检查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15例在术中采集前房水及玻璃体做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7例培养... 目的:探讨引起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对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敏感性。方法:对我院15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术中抽取玻璃体做病原学检查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15例在术中采集前房水及玻璃体做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7例培养出致病菌,细菌培养阳性率47%(其中真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缓慢葡萄球菌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浅绿气球菌1例),8例示无菌生长。培养阳性病例中3例表皮葡萄球菌和1例缓慢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均显示对左氧氟沙星是耐药的,MIC均>4;另外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1例浅绿气球菌药敏试验显示对左氧氟沙星是敏感的,MIC均<2,万古霉素与利福平均为敏感抗生素,MIC均<1。结论:大多数医疗机构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作为内眼手术预防性用药,但本文章总结后对此现象提出质疑。临床医生对致病菌经验性用药经常出现,但当未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致病菌出现耐药时经验性用药往往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或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该及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适时调整用药方案是规范治疗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 眼内炎 左氧氟沙星 耐药
下载PDF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娟 霍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088-4089,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针对引起白内障手术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严格的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严格管理无菌植入物使用,强化手术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强化眼科医师、护...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针对引起白内障手术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严格的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严格管理无菌植入物使用,强化手术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强化眼科医师、护士管理制度。结果通过完善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白内障手术的安全,降低了眼内手术感染率;白内障手术2465例,发生化脓性眼内炎1例,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4%。结论白内障围手术期规范细致的管理和操作,是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感染性眼内炎 预防 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