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5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2014-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现状分析 被引量:157
1
作者 张平 张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430,共7页
目的 分析2014-2015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监测现状,为制订防控策略、改进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5年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对其流行病... 目的 分析2014-2015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监测现状,为制订防控策略、改进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5年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对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年和2015年分别报告病例867 545例、937 616例,发病率分别为64.0/10万、68.8/10万。全国各省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范围为3.8/10万~506.7/10万。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 5岁儿童占53.7%(968 984/1 805 161);每年均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6-8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两年间实验室确诊病例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9.5%(82 285/867 545)和9.3%(86 975/937 616),其中,病毒性腹泻分别占92.4%(76 045/82 285)和91.0%(79 176/86 975),细菌性腹泻分别占7.4% (6 062/82 285)和8.8%(7 614/86 975)。死亡病例仅有3例实验室确诊,2例为轮状病毒感染。结论 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以〈 5岁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确诊病例以病毒性腹泻为主,病原谱存在地区差异;全国各省市的病例报告和实验室检测能力不均衡,应进一步提高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报告率及病原学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监测 病原学
原文传递
2008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信息分析 被引量:81
2
作者 张昕 高永军 +2 位作者 冯子健 王子军 冉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3370-3375,共6页
目的:了解2008年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概况和病原学.方法:对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8年收到的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的病原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报告的70余万病例中,5岁及以下儿... 目的:了解2008年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概况和病原学.方法:对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8年收到的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的病原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报告的70余万病例中,5岁及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50.98%,死亡总数的69.64%.4.03%的病例报告了病原学诊断结果,其中90.65%为病毒性,8.97%为细菌性.在报告的病毒性感染性腹泻中,以轮状病毒(92.75%)和腺病毒(4.34%)感染为主.在报告的细菌性感染性腹泻中,以副溶血弧菌(65.26%)和沙门菌(20.70%)感染为主.结论:感染性腹泻主要危害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病原诊断信息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感染性腹泻病病原诊断信息报告率和报告质量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监测 数据分析
下载PDF
2010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信息分析 被引量:75
3
作者 林羡华 冉陆 +2 位作者 马莉 王子军 冯子健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2010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746 551例,年发病率为5... 目的了解我国2010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746 551例,年发病率为55.93/10万,与2009年比较呈上升趋势。≤5岁儿童占报告发病数的53.57%。实验室确诊病例占病例报告总数的6.46%,其中病毒性感染占92.65%,细菌性感染占7.18%。结论≤5岁儿童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人群。应鼓励和促进对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将诊断结果报告至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有病原学诊断结果的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的信息可作为全国临床就诊的食源性感染腹泻病病人的参考信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流行病学 监测 食源性疾病
原文传递
广东省2004-2006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73
4
作者 郭汝宁 郑慧贞 《华南预防医学》 2007年第6期18-21,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监测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广东省2004—2006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东省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198... 目的了解广东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监测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广东省2004—2006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东省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198522例,年发病率的范围为64.0/10万~91.8/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46.13%。8—9月开始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逐渐增加,2004—2005年的12月下旬出现发病高峰,2006年发病高峰提前到11月中旬。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地级市有江门、珠海、中山、阳江、广州等市。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12.7%,其中轮状病毒在实验室诊断病例中占34.5%。3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8起,主要为诺如病毒(5起)引起。结论广东省2004—2006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和托幼儿童,秋冬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好发季节,各地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报告严重不均,轮状病毒可能是影响其他感染性腹泻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小儿感染性腹泻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4
5
作者 胡玲 王宝香 +1 位作者 梅红 赵玉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237-224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儿科门诊诊治的98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统计分析临床症状、粪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患儿均表现为腹泻、粪便性状异常,伴有发热42.24...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儿科门诊诊治的98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统计分析临床症状、粪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患儿均表现为腹泻、粪便性状异常,伴有发热42.24%、恶心呕吐21.63%、腹痛51.33%、脱水4.59%。粪便性状以稀水便、黏液便为主;共检出61例病原菌占6.22%,以沙门菌属31.15%、志贺菌属24.59%、弧菌属18.03%为主;2种主要沙门菌属病原菌对氨曲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耐药性0.00%~12.50%,福氏志贺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耐药性0.00%~8.33%,副溶血弧菌除氨苄西林外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低0.00%~2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不均一耐药性。结论本地区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病原菌谱复杂,以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弧菌属为主,且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较大,应结合粪便、病原学检查结果等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抑制耐药性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患儿 临床特征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于国慧 董方 +4 位作者 甄景慧 刘锡清 许宏 宋文琪 徐樨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对2008年肠道门诊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腹泻病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对2008年肠道门诊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腹泻病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301份粪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4种70株(有1份同时检出2种细菌),检出率为22.9%(69/301)、其中男孩检出48例,女孩21例,男女检出比为2.29∶1;2岁以下患儿检出56例(81.2%)。检出沙门菌32株(45.7%),志贺菌13株(18.6%),致泻性大肠杆菌6株(8.6%),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27.1%)。13株志贺菌中检出B群9株(69.2%),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6株发生于<1岁组婴儿。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61.3%、92.3%)、复方新诺明(16.1%、61.5%)、环丙沙星(9.7%、30.8%)、头孢曲松(16.1%、23.1%)。301份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30份,其中同时粪便培养阳性者10份。结论 2008年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以沙门菌为主,志贺菌属中以B群为主要流行株,两者的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多重耐药仍以志贺菌明显,沙门菌的耐药率有所上升;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的比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耐药性 轮状病毒 儿童
下载PDF
2010—2015年广东省深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分析 被引量:44
7
作者 张振 李媛 +4 位作者 路滟 江敏 张海龙 梅树江 谢旭 《疾病监测》 CAS 2017年第10期836-841,共6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2010—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数据,探讨下一步监测思路。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分别收集2010—2015年深圳市其他感染...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2010—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数据,探讨下一步监测思路。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分别收集2010—2015年深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资料,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同期聚集性疫情和病原谱哨点监测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2010—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年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50.00/10万左右,但2013年高达383.44/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病例以轮状病毒腹泻为主,占69.16%,细菌性腹泻占14.22%,未标注病原类型占16.44%。细菌性腹泻在6—9月高发,病毒性腹泻一般10月至次年2月为高峰。感染性腹泻病例均以≤5岁儿童为主,占87.43%。病原谱哨点监测显示,病毒性腹泻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细菌性腹泻以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阳性检出率与疫情月份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诺如病毒是导致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高峰,托幼机构和中小学占90.76%。结论深圳市现有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体系可充分掌握就诊病例及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但在社区非就诊病例监测和疾病负担评估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 病原学监测 防控策略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1
8
作者 何丽菊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在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鉴别诊断中血清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的诊断意义,为早期鉴别诊断小儿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155例急性... [目的]探讨在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鉴别诊断中血清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的诊断意义,为早期鉴别诊断小儿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155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痢疾组35例,轮状病毒肠炎组93例,大肠埃希菌肠炎组27例。另外选取医院同时期40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对照,分别进行血常规及血清SAA、CRP水平检测,并分析其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意义。[结果]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SAA、CRP水平、外周血WBC、N%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血清SAA、CRP水平细菌性痢疾组>大肠埃希菌肠炎组>轮状病毒肠炎组(P<0.05),外周血WBC计数、N%细菌性痢疾组、大肠埃希菌肠炎组明显高于轮状病毒肠炎组(P<0.05),WBC计数、N%细菌性痢疾组与大肠埃希菌肠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性痢疾组SAA、CRP异常率较高,SAA、CRP对细菌性腹泻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及特异度高于WBC计数、N%(P<0.05)。[结论]血清SAA、CRP、外周血WBC计数、N%在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早期诊断鉴别方面有重要意义,SAA、CRP对细菌性腹泻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高于WBC计数、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例 感染性腹泻
原文传递
2009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马莉 高永军 +1 位作者 王子军 冉陆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7期658-661,665,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2009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和病原学信息,提出改善建议,为更好的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9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对... 目的了解我国2009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和病原学信息,提出改善建议,为更好的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9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对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共报告655 965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其中≤5岁儿童分别占报告总病例的50.38%和死亡病例的70.0%。实验室确诊病例占报告病例数的5.04%,其中病毒性感染占92.79%,细菌性感染占6.92%。结论≤5岁的散居儿童应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重点监测人群。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中约有95%为临床诊断病例。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诊断率及病原学诊断结果的报告率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他感染性腹泻 监测 病原学 中国
原文传递
2010-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9
10
作者 封会茹 曲梅 +8 位作者 耿荣 秦萌 余红 尉秀霞 赵伟 邢洪光 杨军勇 董晓根 赵建忠 《疾病监测》 CAS 2013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的病原构成、流行特征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监测病原谱变迁趋势,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4-10月丰台区4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的病原构成、流行特征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监测病原谱变迁趋势,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4-10月丰台区4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87-2008、WS 271-2007和WS 289-2008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常见肠道致病菌检测,并对病原菌的时间分布、人群分布、血清型别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按美国CLSI(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对近期分离的140株致病菌做了药敏测定。结果从收集到的1108份标本中共分离到357株致病菌,阳性率为32.22%。阳性菌中居首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占50.98%,其次为沙门菌,占18.49%。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是高峰。不同年龄组之间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性别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和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分别为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宋内志贺菌、山夫登堡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各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多数检出菌对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敏感性较高。结论丰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为主,病原谱已发生变迁,各种病原菌耐药性不同,应加强主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感染性腹泻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因素分析及预防管理措施 被引量:39
11
作者 曹献云 李岩 +2 位作者 剧松丽 宋菲 徐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5-677,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为感染性腹泻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11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因素,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感...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为感染性腹泻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11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因素,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性腹泻患儿感染病原体中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分别占57.63%、37.29%、3.39%、1.69%;<1、1~3、4~7、≥8岁感染性腹泻患儿分别占36.44%、31.36%、23.73%、8.47%;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各季节患病构成比分别占34.75%、18.64%、15.25%、31.36%;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发病因素与居住农村,父母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儿童无饭前、便后洗手,喝生水、无勤剪指甲、无剩饭菜加热等习惯有关。结论感染性腹泻患儿具有低年龄及冬春季多发、以细菌及病毒感染为主的特点,儿童父母文化程度低、儿童自身及家庭卫生差是引起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病的主要因素,应对卫生较差的农村儿童加强相关卫生宣教,以预防感染性腹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感染性腹泻 发病因素 预防管理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7
12
作者 曹萍 于成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2-64,67,共4页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小培菲康)对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120例急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时期来进行健康查体的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将患者分为2组:其...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小培菲康)对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120例急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时期来进行健康查体的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小培菲康组60例(小培菲康1 g/次,3次/d),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比较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小培菲康组治疗有效率100.00%,对照组有效率96.67%,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5)。2组患者的腹泻、呕吐和发热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脱水症状的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小培菲康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B/E值较低,肠杆菌计数较高(P<0.05);治疗后,小培菲康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B/E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肠杆菌计数显著下降(P<0.05),小培菲康组患者肠杆菌、B/E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前小培菲康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内毒素、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治疗后的内毒素、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中小培菲康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 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以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和免疫调节作用而发挥作用,促进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肠道菌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2011-2014年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及病原分析 被引量:37
13
作者 薛鸣 林君芬 +4 位作者 徐校平 吴晨 鲁琴宝 丁哲渊 吴昊澄 《疾病监测》 CAS 2016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掌握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及肠道病原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数据及有病原学报告的个案资料,以X11方法进行发病及病原数据的季节因子提取,并进行发病与病原的季节因子的关联分析。结... 目的掌握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及肠道病原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数据及有病原学报告的个案资料,以X11方法进行发病及病原数据的季节因子提取,并进行发病与病原的季节因子的关联分析。结果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存在夏季和冬季两个发病高峰,≤3岁组幼儿发病占所有病例比例约为50%;≤4岁组幼儿的发病高峰位于冬季,≥15岁组人群发病高峰在夏季,其余人群发病高峰不明显;报告的病原主要为轮状病毒(94.82%),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发病高峰在冬季,其他病原的高峰出现在夏秋季;≤7岁组儿童发病季节模式与轮状病毒季节模式一致,≥9岁组人群发病模式与细菌类病原季节模式一致。结论≤3岁组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病原谱及发病季节模式不同,应根据其不同特征分类进行防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病 肠道病原 季节因子 关联性
原文传递
感染性腹泻疾病负担及其病原谱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4
作者 梁丹 车荣飞 +3 位作者 石倩萍 黎聪荣 景艺 柯昌文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51-1654,共4页
腹泻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造成全球约76万儿童死亡。腹泻病虽是一种常见疾病,却是引起全球<5岁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感染性腹泻作为腹泻病病因学的一个分类,其发病率高、流行面广,是危害... 腹泻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造成全球约76万儿童死亡。腹泻病虽是一种常见疾病,却是引起全球<5岁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感染性腹泻作为腹泻病病因学的一个分类,其发病率高、流行面广,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引起急性肠道传染病的致泻病原体主要是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克雷伯菌、副溶血弧菌、沙门菌、肠弯曲菌、气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其中大部分的疾病负担源自于病毒性腹泻,而轮状病毒腹泻病是病毒性腹泻疾病负担的主要贡献者,我国约60%以上因胃肠炎住院的6~24月龄的婴幼儿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本文针对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和病原谱变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了解感染性腹泻对社会、家庭、患者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完善相关预防措施,减轻疾病负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病 感染性腹泻 疾病负担 病原谱
原文传递
湖南省农村改厕对控制肠道传染病和蠕虫感染效果评价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杨云 李爱斌 +6 位作者 文正葵 聂红专 谭开庭 章世清 周诗云 姚正才 鄢有富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湖南省农村改厕对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感染效果。 方法 按不同地理方位及不同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类型分别选择6个县作为观察点,采用检测粪大肠菌值、寄生虫虫卵沉降率、人群问卷和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改厕村和未改厕村的... 目的 探讨湖南省农村改厕对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感染效果。 方法 按不同地理方位及不同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类型分别选择6个县作为观察点,采用检测粪大肠菌值、寄生虫虫卵沉降率、人群问卷和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改厕村和未改厕村的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寄生虫感染、蔬菜虫卵残留检测及卫生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双瓮、三格和沼气式三种类型处理设施处理的粪液,其粪大肠菌值达标率分别为95 .0 %、93 .5 %和91.7% ,寄生虫卵沉降率分别为90 .0 %、90 .3 %和87.5 % ,改厕村的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比未改厕村低67.0 %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低5 8.3 % ,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低5 6.3 %。改厕组与对照组的蔬菜样品中,蠕虫卵检出率分别为11.3 1%和2 0 .5 1%。改厕村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农民对粪便与疾病、改厕与防病等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等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明显高于未改厕村。 结论 改厕后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对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和寄生虫感染均有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农村改厕对农民的卫生知识、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有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无害化 肠道传染病 感染性腹泻 寄生虫感染 蔬菜 干预 健康教育
下载PDF
2009~2011年北京市腹泻儿童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新 王全意 +6 位作者 曲梅 刘桂荣 钱海坤 李锡太 刘元 李洁 黎新宇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28-730,742,共4页
目的了解2009~2011年北京市感染性腹泻患儿中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通过北京市肠道门诊监测系统采集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同时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北京市2009~... 目的了解2009~2011年北京市感染性腹泻患儿中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通过北京市肠道门诊监测系统采集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同时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北京市2009~2011年腹泻患儿粪便中共分离沙门菌53株,分为16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阿贡纳沙门菌分别占32.08%、18.87%和13.21%。53株沙门菌株中男、女检出比为1.94︰1,1~岁占39.62%,2~岁占28.30%。53株沙门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为96.23%,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94.34%,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92.45%。结论北京市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以1~2岁为主,男性儿童较高发。病原菌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耐药分析显示致儿童腹泻沙门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环丙沙星仍较为敏感,已出现的环丙沙星耐药株为鼠伤寒沙门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属 感染性腹泻 儿童 流行病学特征 耐药性
原文传递
2012年5—12月上海市感染性腹泻细菌和病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黎健 肖文佳 +4 位作者 胡家瑜 吴寰宇 薛莹 潘浩 何懿 《疾病监测》 CAS 2014年第11期880-883,共4页
目的了解2012年5—12月上海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随机抽取6所不同级别医院,对在其肠道门诊就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按一定的抽样间隔进行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结果从1001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 目的了解2012年5—12月上海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随机抽取6所不同级别医院,对在其肠道门诊就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按一定的抽样间隔进行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结果从1001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阳性465例,检出率为46.45%。检出细菌7种、病毒5种。细菌检出率为12.09%,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61例)、沙门菌(35例)。病毒检出率为32.07%,主要为诺如病毒(262例)、轮状病毒(40例)。阳性例数呈较明显的夏季高峰和秋冬季高峰。465例阳性病例的平均年龄为(44.20±17.56)岁,病原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阳性组中有腹痛和发热症状的构成比均高于病毒阳性组,有呕吐和恶心症状的构成比均低于病毒阳性组;细菌阳性组发病前5天有聚餐史和外出史的构成比均高于病毒阳性组,二组有宠物接触史的比例均高于阴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地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季节高峰较为明显,应针对各病原检出率的差异在不同季节开展相应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谱 流行病学 监测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0
18
作者 朱娟 刘志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4期1492-1494,1498,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1例溃疡性结肠患儿(结肠炎组)、30例慢性感染性腹泻病患儿(慢性腹泻组)和30例...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1例溃疡性结肠患儿(结肠炎组)、30例慢性感染性腹泻病患儿(慢性腹泻组)和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PCT、CRP、TNF-α、NO和SOD水平。结果结肠炎组血清PCT、CRP、TNF-α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SOD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其中PCT、CRP和TNF-α水平慢性腹泻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度和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儿血清PCT、CRP、TNF-α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儿(P均<0.05),SOD水平则明显低于轻中度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儿(P均<0.05)。结论血清PCT、CRP、TNF-α、NO、SOD水平可能成为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活动及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其中NO、SOD水平有助于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感染性腹泻 儿童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下载PDF
2005-2008年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魏跃红 李美霞 +2 位作者 罗雷 康燕 杨智聪 《华南预防医学》 2009年第4期18-21,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5-2008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8年广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55081例... 目的了解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5-2008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8年广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55081例,年发病率介于108.83/10万~152.78/10万之间,呈逐年上升趋势。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64.49%。10-12月为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地区为南沙、黄埔、花都、越秀和番禺。实验室诊断病例中,8789例有明确病原体信息,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6.0%,其中轮状病毒、腺病毒及两者合并感染分别占实验室诊断病例的75.49%、10.83%和13.49%。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7起,6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结论广州市2005-200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于0~5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好发季节,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且存在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交叉感染。降低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率是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 轮状病毒
原文传递
2003-2007年西安市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晓宇 吴守芝 +1 位作者 李一航 王春娟 《疾病监测》 CAS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了解并掌握西安市腹泻病的发生、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细菌性病原分布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3-2007年对西安市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中就诊的急性腹泻病患者,用肛拭子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4... 目的了解并掌握西安市腹泻病的发生、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细菌性病原分布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3-2007年对西安市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中就诊的急性腹泻病患者,用肛拭子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4种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SS、EMB、中国蓝平板)作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以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验。结果从1310份粪便标本中,检出各种病原菌90株,检出率6.87%。其中志贺菌占85.56%,还有沙门菌、大肠埃希菌等。结论2003-2007年检出的阳性菌群中未发现霍乱弧菌,主要以志贺菌为主,初步揭示了西安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菌 志贺菌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