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2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研究 被引量:222
1
作者 季书涵 朱英明 张鑫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90,共18页
本文将产业集聚因素纳入资源错配理论研究框架,构建了包含集聚因素的资源错配改善效果模型。进一步将资源错配程度细分,计算了排除集聚因素影响的分行业资源错配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72%的行业资本配置不足,69%的行业劳动力配置过剩... 本文将产业集聚因素纳入资源错配理论研究框架,构建了包含集聚因素的资源错配改善效果模型。进一步将资源错配程度细分,计算了排除集聚因素影响的分行业资源错配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72%的行业资本配置不足,69%的行业劳动力配置过剩;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本配置普遍过剩,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资本配置普遍不足,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力配置存在明显缺口。产业集聚的改善效果主要通过产业集聚形成的降低资本门槛和优化劳动力结构来获得,能够在资本配置过度和劳动力配置不足时改善资源错配,弹性作用分别为0.0737和0.1460;但在资本配置不足和劳动力配置过度时加剧资源错配,弹性作用分别为0.0568和0.0292。资本门槛和劳动力结构通过与产业集聚的协同作用,对资本配置不足和劳动力配置过度产生积极作用,强化并补足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本文通过分地区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集聚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改善效果更好,集聚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改善范围更广,这为优化中国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平衡地区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错配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6
2
作者 吴学花 杨蕙馨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6-43,共8页
文章利用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等指标,对中国20个二位数制造业门类的集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其中5个门类进行了细化研究,得出结论:中国部分制造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中性,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但一些规模经济和... 文章利用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等指标,对中国20个二位数制造业门类的集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其中5个门类进行了细化研究,得出结论:中国部分制造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中性,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但一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强、在国外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行业的集聚性还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 集中度
原文传递
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 被引量:139
3
作者 贺灿飞 潘峰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共13页
本文综述了产业地理集中、产业地理集聚以及产业集群的测量与辨识方法。传统的测量产业地理集中方法包括集中系数、变差系数、赫芬代尔系数、赫希曼-赫芬代尔系数、信息熵、锡尔系数以及基尼系数等,这些系数测量产业总体地理集中程度,... 本文综述了产业地理集中、产业地理集聚以及产业集群的测量与辨识方法。传统的测量产业地理集中方法包括集中系数、变差系数、赫芬代尔系数、赫希曼-赫芬代尔系数、信息熵、锡尔系数以及基尼系数等,这些系数测量产业总体地理集中程度,没有考虑企业规模分布对产业地理集中的影响。基于企业区位选择模型,经济学家发展了测量产业地理集聚的指数,控制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对产业地理集中的影响。无论地理集中指数还是地理集聚系数都以行政单元为基础,仅描述单一空间尺度上的产业区位模式。Ripley的K函数通过计算某个企业一定距离内的邻居企业个数来测量产业的地理集聚程度,可同时反映产业在不同空间尺度的集聚程度。相互联系的一群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构成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辨识不仅要测量产业间联系,也要考虑产业地理临近性。区位商和标准化区位商法、空间相关与产业联系法、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以及基于投入产出关系的图谱分析方法等可以用来作为辨识区域产业集群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地理集中 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本地化产业集聚与企业生产率的互动效应 被引量:149
4
作者 苏丹妮 盛斌 +1 位作者 邵朝对 陈帅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0-115,共16页
本文将国际生产体系下的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内生产体系下的本地化产业集群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阐述了全球价值链、产业集聚与企业生产率的互动机制,并在全方位测度企业GVC指标包括分工地位、上游环节参与度、下游环节参与度的基础上对2... 本文将国际生产体系下的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内生产体系下的本地化产业集群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阐述了全球价值链、产业集聚与企业生产率的互动机制,并在全方位测度企业GVC指标包括分工地位、上游环节参与度、下游环节参与度的基础上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GVC分工地位越高的企业生产率亦越高,但通过阻滞资源互通与能力互仿“双壁垒”而实施的战略隔绝弱化了本地化聚集经济对企业生产率的正向溢出。从GVC不同嵌入方式来看,GVC上游环节参与度越高的企业与本地产业集群的空间关联度越弱,而GVC下游环节参与度越高的企业与本地产业集群的空间关联度越强。深入分析集聚三种空间外溢渠道后发现,主要通过劳动力蓄水池和知识技术溢出,企业不同GVC嵌入方式与产业集聚呈现了异质性的生产率互动效应,形成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上游嵌入者-下游嵌入者”与国内生产体系互动的二元分割结构,而中间投入共享并未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业集聚 生产率互动效应 生产体系二元分割
原文传递
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 被引量:81
5
作者 顾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本文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方法,从知识流动、产业集聚、空间集聚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知识流动重在分析知识在系统要素之间的流动,是要素间互动的重要方式;产业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由关联企业专业化协作形成产... 本文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方法,从知识流动、产业集聚、空间集聚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知识流动重在分析知识在系统要素之间的流动,是要素间互动的重要方式;产业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由关联企业专业化协作形成产业簇群的机制;空间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创新活动空间推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知识流动 产业集聚 产业簇群 空间集聚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水平及效应——来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03
6
作者 陈晓峰 陈昭锋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57,共9页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指数,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两者协同集聚的演进关系及其各类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生...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指数,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两者协同集聚的演进关系及其各类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本身都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对彼此都会形成一定的阻力作用,滞后一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当期制造业集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专业化水平及产业优化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尚不明显。据此,提出有效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集聚效应
下载PDF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能否促进空间协调——基于285个城市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95
7
作者 张虎 韩爱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50,共12页
产业空间协调发展兼有产业关联与空间关联的特征,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具有实现产业协调与区域协调的二重协调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03-2016年的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验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所带... 产业空间协调发展兼有产业关联与空间关联的特征,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具有实现产业协调与区域协调的二重协调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03-2016年的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验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所带来的空间协调发展问题。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年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区间,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较低,67.37%的城市处于濒临失调衰退区间与勉强协调发展区间;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正向溢出作用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的作用机制具有非线性特征,对本地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先弱化后增强的作用,但对相邻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虹吸效应。因此,建议增强产业与空间的系统性,强化产业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的资源配置能力,发挥产业耦合协调作用促进空间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协调 集聚转移
下载PDF
基于产业集聚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 被引量:90
8
作者 周明 李宗植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1,28,共8页
对经典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并将高技术产业集聚下知识溢出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引入该函数,以1998—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从产业集... 对经典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并将高技术产业集聚下知识溢出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引入该函数,以1998—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高技术产业知识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省域内的产业集聚因素和省际间的知识溢出显著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技术生产函数 产业集聚 空间面板
原文传递
制度创新与产业集聚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邱成利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0-103,共4页
产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现象,产业集聚形成是企业寻求交易成本的降低,因制度创新而导致交易成本的降低将为产业集聚形成提供了深层次的保障。本文探讨了制度创新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并指出为了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区域经... 产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现象,产业集聚形成是企业寻求交易成本的降低,因制度创新而导致交易成本的降低将为产业集聚形成提供了深层次的保障。本文探讨了制度创新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并指出为了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有利于产业集聚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创新,形成互补配套的制度结构,并注意弥补制度供给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创新 产业聚集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交易成本
下载PDF
技术创新、空间集聚与区域碳生产率 被引量:75
10
作者 林善浪 张作雄 刘国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45,共10页
本文采用我国1997-2009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对区域碳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生产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往往可以更好地解释我国区... 本文采用我国1997-2009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对区域碳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生产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往往可以更好地解释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空间变化;在影响因素方面,我国区域碳生产率主要受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制造业的集聚不经济和产业结构低下是当前阻碍我国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从时间趋势上看,技术创新对提高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作用在逐步增强,但在不同区域表现有所不同。因此,仅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提高碳生产率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必须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促成产业空间合理布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业集聚 碳生产率 空间面板模型
下载PDF
上海大都市区软件产业空间集聚与郊区化 被引量:75
11
作者 毕秀晶 汪明峰 +1 位作者 李健 宁越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82-1694,共13页
随着信息经济发展壮大,软件产业日益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引擎,其空间区位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不断加深。文章以上海市软件企业名录为数据基础,运用GIS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上海大都市区软件产业的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随着信息经济发展壮大,软件产业日益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引擎,其空间区位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不断加深。文章以上海市软件企业名录为数据基础,运用GIS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上海大都市区软件产业的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2年及2008年上海软件产业空间分布的集聚化特征明显,但产业集聚中心位置发生了从中心城区转向郊区的偏移。6年间,软件企业的空间格局呈现出"大都市区尺度上的扩散以及园区尺度的再集聚"的时空特征。不同类型企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的特征不同,以嵌入式软件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呈现出向远郊区扩散的特征。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上,负二项回归的结果表明交通通达性、政府政策影响下的科技园区建设、产业历史基础对软件企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内外资企业区位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发现,交通通达性、自然环境及办公楼条件对外资企业区位影响较大,内资企业对政府政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产业 集聚化 郊区化 负二项回归 上海
原文传递
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被引量:75
12
作者 肖建辉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81,共16页
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点是物流系统化程度高、技术先进、产业和产品结构合理、内生动力强。可用单位GDP的社会物流成本、单位物流成本的物流增加值、物流服务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绿色发展等指标评价物流业发展质量。粤港澳大湾区物... 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点是物流系统化程度高、技术先进、产业和产品结构合理、内生动力强。可用单位GDP的社会物流成本、单位物流成本的物流增加值、物流服务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绿色发展等指标评价物流业发展质量。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发展质量虽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物流业发展质量偏低表现为物流的成本高,服务水平、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较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等,其原因在于技术创新不足,第三产业欠发达且发展不均衡,物流产业组织集聚程度相对较低,物流技术应用不足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物流一体化程度不高,物流组织管理技术不强,铁路物流发展滞后和海关效率低下等。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物流发展质量,要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强化技术创新,深化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物流产业集聚,培养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物流龙头企业,加强物流技术推广和应用,加速物流一体化进程,用技术推动物流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创新,提升全球供应链的组织技术,深化铁路物流系统改革,加大海关改革力度,发展绿色物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物流产业 高质量发展 产业集聚 全球供应链 技术创新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空间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69
13
作者 邓宏兵 刘芬 庄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9-292,共4页
旅游产业集聚与集群是联系密切而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组概念,旅游产业集聚是集群形成的前提,但旅游产业集聚不一定形成集群,影响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和集群发展的因素较多。选择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代尔系数等指标,以相关数据为依据,... 旅游产业集聚与集群是联系密切而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组概念,旅游产业集聚是集群形成的前提,但旅游产业集聚不一定形成集群,影响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和集群发展的因素较多。选择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代尔系数等指标,以相关数据为依据,探讨了中国旅游业的空间集聚问题,指出中国旅游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中分布与分散相结合的集聚特征。分析了中国旅游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我国旅游业集群化发展是非常必要而且有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空间集聚 旅游业集群
下载PDF
工业集聚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因果关系和决定因素——中国城市的空间计量经济联立方程分析 被引量:66
14
作者 柯善咨 姚德龙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14,共12页
本文根据集聚经济的微观机制、工业集聚和城市生产率的内生性,以及邻近城市间的外部性构建了空间计量联立方程,并利用2005年数据对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工业集聚和劳动生产率进行了截面分析。3SLS估计表明我国工业的相对集聚和劳动生产率互... 本文根据集聚经济的微观机制、工业集聚和城市生产率的内生性,以及邻近城市间的外部性构建了空间计量联立方程,并利用2005年数据对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工业集聚和劳动生产率进行了截面分析。3SLS估计表明我国工业的相对集聚和劳动生产率互为因果、互相强化,工业集聚和生产率在相邻城市间有明显的空间粘滞性和连续性。工业集聚的多变量估计还表明我国城市就业的空间密度过高,其拥挤效应导致生产率降低。本文最后简要讨论了研究结果相关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集聚 城市劳动生产率 空间计量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研究: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68
15
作者 王伟新 向云 祁春节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103,共7页
水果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相比其他农业产业,水果产业地理集聚有其特殊性,应该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研究分析了1978—2011年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显著,不同作物间存... 水果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相比其他农业产业,水果产业地理集聚有其特殊性,应该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研究分析了1978—2011年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显著,不同作物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其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但近年来重又出现集中趋势;中国多数省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明显,西部地区是我国水果产业的主要聚集区,且这一集聚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影响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禀赋条件、技术、制度与经济等,相较于其他农业产业,自然禀赋条件、劳动力成本以及交通运输成本对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产业 地理集聚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人才集聚与三次产业集聚关系研究 被引量:66
16
作者 曹威麟 姚静静 +1 位作者 余玲玲 刘志迎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2-179,共8页
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究竟如何相互影响,这是产业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非常关注并力求实证的一个重要命题。文章首先将区位商理论引入这一命题的研究之中,运用近十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别测算出人才及三次产业的集聚水平并... 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究竟如何相互影响,这是产业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非常关注并力求实证的一个重要命题。文章首先将区位商理论引入这一命题的研究之中,运用近十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别测算出人才及三次产业的集聚水平并对其相关关系进行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就人才集聚与三次产业集聚和发展存在何种关系,展开进一步研究并得到三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集聚 产业集聚 三次产业 区位商 相关关系
原文传递
制造业聚集、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绩效——以我国医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0
17
作者 张昕 李廉水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5-43,89,共10页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制造业生产行为聚集所产生的各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这些溢出包括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多样化溢出和空间溢出。对我国医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对两类制造业的区域创...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制造业生产行为聚集所产生的各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这些溢出包括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多样化溢出和空间溢出。对我国医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对两类制造业的区域创新存在积极影响;多样化溢出对医药制造业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为正,对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影响为负。实证结果表明,各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间差异和国家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聚集 知识溢出 创新绩效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演进态势及其特征分析——基于1988~2005年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4
18
作者 杨洪焦 孙林岩 高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66,共12页
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聚集度γi系数对我国18个制造行业1988-2005年的聚集度进行了精确测定,并考察了各制造行业聚集地的变化态势。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制造业聚集度的整体水平较高,产业聚集现象十分明显,特别是自然... 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聚集度γi系数对我国18个制造行业1988-2005年的聚集度进行了精确测定,并考察了各制造行业聚集地的变化态势。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制造业聚集度的整体水平较高,产业聚集现象十分明显,特别是自然资源依赖度高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1988-2005年我国制造业的平均聚集度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从增长速度上看,呈现出U型曲线特征。制造业聚集地的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5省市,中西部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并呈强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聚集 演进态势
原文传递
科技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4
19
作者 赵青霞 夏传信 施建军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4-62,共9页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与科技人才集聚形成正向的交互效应,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人...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与科技人才集聚形成正向的交互效应,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人才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更大,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协同集聚的效应则显著为负,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科技人才集聚的对数值超过0.2543时,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总效应为正,低于0.2543时,产业协同集聚则对区域创新起着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集聚 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
下载PDF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20
作者 申玉铭 吴康 任旺兵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94-1507,共1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服务业中重要一支的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推动我国大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体现城市经济职能的主要方面。本文在对产业集聚和服务业区位等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主要研究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服务业中重要一支的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推动我国大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体现城市经济职能的主要方面。本文在对产业集聚和服务业区位等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尽梳理。总体来看,围绕着区域和大都市内两个尺度,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同时尚存在一些不足:①偏重于空间集聚的格局研究,对其演变过程研究相对薄弱;②空间集聚的机理研究稍显不足,缺乏规律的总结;③研究方法上大多将制造业集聚的测度模型移植到生产性服务业,其适用性和针对性尚需进一步探讨。今后应围绕"测度辨识—格局过程—作用机理",运用定性、定量与空间分析综合集成的方法,继续深化和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地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业 集聚 大都市区 空间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