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病因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特点及指标观察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于飞
朱崇晖
-
机构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2期9-11,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感染、急性白血病、病理产科3种不同病因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特点及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硫酸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D-二聚体(D-D)阳性率在不同病因DIC中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2006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住院的71例以感染、急性白血病、病理产科为基础病的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3种不同病因DIC患者临床出血程度、休克、重要器官损害、微血管溶血表现及PLT、PT、APTT、Fg、TT、3P试验、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 3组患者在出血程度、休克发生率、重要器官损害发生率、疗效、病死率、APTT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LT、PT、Fg、TT、3P试验、D-二聚体阳性率方面,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与急性白血病组、病理产科组在出血程度、重要器官损害发生率、疗效、病死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组与感染组、病理产科组在休克发生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白血病组和感染组在APTT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理产科相关DIC和急性白血病相关DIC临床出血重,器官损害较少,预后较好。感染相关DIC出现休克、器官损害多见,疗效、预后差、病死率高。
-
关键词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临床特点
观察指标
-
Keywords
Acute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dicators observation
-
分类号
R554.8
[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
-
题名课程“三度”建设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艾琳
-
机构
三亚学院管理学院
-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52期134-135,共2页
-
基金
2019年度三亚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教学专项研究项目“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三度’建设体系构建”(syxyylbkkc02-03)。
-
文摘
三亚学院推出的课程“三度”建设,包括课程的饱和度、深度以及学业紧张度。课程的饱和度和深度的建设需要任课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涵养,加强对于讲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实践,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利用课余时间与企业深度接触,这样,才有可能完成学得有用的教学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
-
关键词
课程“三度”建设
指标和观测点
标准对标
教学改革
-
Keywords
the"three-dimensional"course construction
indicators and observation points
standard benchmarking
teaching reform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计算机动漫技术展现中医诊治机理探讨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海莉
-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
出处
《河南中医》
2014年第11期2104-2106,共3页
-
基金
河南省社科联
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编号:SKL-2012-1103)
-
文摘
中医不能象现代医学那样,向病家展现疾病发生发展的状态和疾病的实质变化,依中医学的理论和术语解释病情对方听不懂,甚至误认为中医说不清。其实不是说不清,是中医循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从事诊治活动的本质不为现代人所知、所理解。中医事业的发展需要向社会展现中医诊治的机理,完成这个任务的希望在于借助现代计算机动漫技术。笔者提出这个问题,意在引起中医同仁和计算机动漫专业人员的关注,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必将为中医文化的社会化开创一条新路,这是值得思考和实践,而且关系到中医事业前途的大问题。
-
关键词
中医诊治机理
计算机动漫技术
司外揣内
意会
-
Keywords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chanism
computer animation technology
indicating interior by observing exterior
image thinking
-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