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9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 被引量:572
1
作者 李实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13,共10页
中国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不仅是新发展阶段的一个愿景,而且被确立为一个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本文首先阐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目标。共... 中国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不仅是新发展阶段的一个愿景,而且被确立为一个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本文首先阐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目标。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但不是经济上的平均主义,推进共同富裕不能采取激进的分配方式。共同富裕的长期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本文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当前的发展基础,认为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面临发展水平不高、收入和财产差距过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偏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等一系列挑战。为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速度。最后本文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的建议,应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方面着手,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公共服务
原文传递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被引量:364
2
作者 李扬 殷剑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26,共13页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储蓄倾向等两个方面对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它实际上呈逐步下降趋...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储蓄倾向等两个方面对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它实际上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部门获得的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和再分配收入均有所下降;企业储蓄率呈现缓缓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在于其主要支出——对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利息支出长期被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政府储蓄率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低位徘徊之后,于2000年以后急剧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同时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也在不断提高。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为了实现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运行应全面转向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为重点的轨道上。为达此目的,加速财政政策向公共财政转型,增加公共支出和对居民的福利支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对劳动者的支付水平,应成为今后我国宏观调控的长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率 资金流量表 收入分配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 被引量:347
3
作者 黄倩 李政 熊德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0-101,共12页
基于2011~2015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并从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双重视角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减缓贫困的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体上有利于贫困减缓,其中,账户覆盖率、个人支付和小... 基于2011~2015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并从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双重视角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减缓贫困的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体上有利于贫困减缓,其中,账户覆盖率、个人支付和小微信贷的作用较为显著;相较于富裕群体,贫困群体能够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获益更多,这意味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改善了居民内部的收入不均等。进一步研究发现,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的改善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减贫的重要机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包容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贫困减缓 收入分配 包容性增长
下载PDF
中国的消费不振与收入分配:理论和数据 被引量:263
4
作者 朱国林 范建勇 严燕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2-80,共9页
本文根据消费理论的最新发展对收入分配与总需求关系的认识 ,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建立了一个用于解释中国消费不振的理论框架 ,并较好地说明了其它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一些消费特征。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消费 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 总消费 穆斯格雷夫 储蓄倾向 消费不振现象 收入再分配政策
原文传递
促进共同富裕的内涵、战略目标与政策措施 被引量:321
5
作者 张来明 李建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33,共18页
促进共同富裕,不仅要推进收入分配公平,而且要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机会均等,促进健康公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资源普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当前促进共同富裕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收入分配差距大、收... 促进共同富裕,不仅要推进收入分配公平,而且要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机会均等,促进健康公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资源普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当前促进共同富裕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收入分配差距大、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机会均等仍有待提高,健康水平及健康机会的公平性有待改善,精神文明与文化普惠发展还存在短板等。未来还面临来自经济转型发展、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技术进步、财富差距扩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中西方文明冲突、社会诉求多元化和社会矛盾多样化、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化等多方面挑战。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坚持先富带动后富、坚持适度差距、坚持消除两极分化、坚持共建共享、坚持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确立阶段性发展目标,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公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机会均等、健康公平、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资源普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下载PDF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 被引量:258
6
作者 李实 罗楚亮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近几年来有关中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估计问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存在高估的问题,其理由是城乡之间的生活费用的差异没有在估计时加以考虑;有人认为存在低估的问题,其理由是城镇居民的一部分隐性补贴没有加以计算。本文将在充分... 近几年来有关中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估计问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存在高估的问题,其理由是城乡之间的生活费用的差异没有在估计时加以考虑;有人认为存在低估的问题,其理由是城镇居民的一部分隐性补贴没有加以计算。本文将在充分考虑城乡之间的生活费用的差异和各类隐性补贴后,对当前城乡之间以及全国收入差距加以重新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差距 生活费用 隐性补贴 收入分配
原文传递
普惠金融、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推进效率和公平的政策框架选择 被引量:296
7
作者 李建军 韩珣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148,共20页
本文从县域和省际两个层面,采用OLS最小二乘法和DID双重差分法检验了普惠金融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初期,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这种效应仅在集中连片特困区显著,受资源倾向性配置的效率损失、农贷的"精英俘获&qu... 本文从县域和省际两个层面,采用OLS最小二乘法和DID双重差分法检验了普惠金融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初期,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这种效应仅在集中连片特困区显著,受资源倾向性配置的效率损失、农贷的"精英俘获"以及金融知识匮乏的影响,银行服务包容性的提高没有反映出明显的益贫性;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中介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程度较强的地区,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对金融资本扭曲配置行为加以约束,纠正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负面效应;银行、保险等正规金融机构忽视弱势群体的资源配置结构是导致包容性金融体系无法实现减贫的根源。因此,兼顾广泛包容、特定配比和商业可持续的制度框架才能扭转正规金融机构现有效率和公平皆损的局面;构建信息化普惠金融体系,能够克服正规金融机构高门槛、服务成本高以及逆向选择等问题,成为对社会帕累托最优的政策框架选择,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减缓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收入分配 贫困减缓 政策框架
原文传递
企业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244
8
作者 肖土盛 孙瑞琦 +1 位作者 袁淳 孙健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0-234,共15页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视角探究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视角探究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渠道与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生产技术升级将引致高技能劳动的需求并挤出部分低技能劳动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进而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还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有助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研究有助于揭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收入分配等的影响,为扎实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人力资本结构 劳动收入份额 收入分配
原文传递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43
9
作者 李建军 彭俞超 马思超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52,共16页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基于对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的概念辨析,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广泛的包容性、特定化配比程度与商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基于对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的概念辨析,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广泛的包容性、特定化配比程度与商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采用2009—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标准差,东部地区的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平均将提高5.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平均将下降10%。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通信基础设施更差、民营经济更多的地区更显著,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缓解作用在通信基础设施更差或农业GDP占比更高的地区更强。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要考虑地区的条件差异而因地施策,从而更好地兼顾公平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二元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被引量:206
10
作者 李绍荣 耿莹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8-126,共9页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税收结构下,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和财产税类份额的增加会扩大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市场收入的分配差距,而特定目的税类和行为税类份额的增加则会缩小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收...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税收结构下,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和财产税类份额的增加会扩大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市场收入的分配差距,而特定目的税类和行为税类份额的增加则会缩小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时,所得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份额的增加会提高经济的总体规模,而财产税类和特定目的税类份额的增加则会降低经济的总体规模。这说明在现阶段的中国经济中,有必要对所得税类和财产税类进行结构和职能两方面改革,使这两种税能够体现社会公平的税收职能。单纯地从税收结构的数量调整上讲,目前应提高所得税类的税收份额,并降低财产税类(即房地产税)的税收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税收结构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税收制度 税种
原文传递
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吗?——基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 被引量:196
11
作者 杨汝岱 朱诗娥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6-58,共13页
理论研究发现,当收入分配呈正态分布且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水平呈倒"U"型关系时,缩小收入差距能提高总消费需求。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分别于1995年和2002年进行的城乡家庭与个人调查的微观数据,考察我... 理论研究发现,当收入分配呈正态分布且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水平呈倒"U"型关系时,缩小收入差距能提高总消费需求。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分别于1995年和2002年进行的城乡家庭与个人调查的微观数据,考察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表明,相对于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缩小收入差距并不仅仅是社会公平与公正问题,而且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持续增长,同时实现"公平"与"效率"两大目标。此外,1995年和2002年的对比分析表明,教育与医疗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低收入者的教育与医疗状况几乎没有改善,中等收入阶层则由于需要将大量新增收入用于教育与医疗投资,其他消费相对减少,教育与医疗体制的改革有待反思和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际消费倾向 收入分配 总消费 倒“U”型关系
原文传递
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回到库兹涅茨假说 被引量:152
12
作者 尹恒 龚六堂 邹恒甫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2,共6页
本文运用一个政治经济模型,研究在财政支出同时具有生产性和消费性,同时进入总生产函数和代表性个人的效用函数时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在经济均衡时,增长率与税率呈倒U型关系。随着税率增加,经济增长率先升... 本文运用一个政治经济模型,研究在财政支出同时具有生产性和消费性,同时进入总生产函数和代表性个人的效用函数时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在经济均衡时,增长率与税率呈倒U型关系。随着税率增加,经济增长率先升后降;在政治均衡时,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实际资本税率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不平等 库兹涅茨假说 经济增长率 经济模型 财政支出 效用函数 生产函数 经济均衡 实际资本 消费性 生产性 代表性 分析表 税率 政治 U型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 被引量:157
13
作者 何立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0-80,91,共12页
在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下,可以通过调整养老保险的缴费率或养老金计发办法来影响参保人一生中的养老金纯受益,从而实现代际间和代际内的收入再分配。本文利用中国国家统计局2002年的城市住户调查数据,分别估计城镇参保职工在1997年养老保... 在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下,可以通过调整养老保险的缴费率或养老金计发办法来影响参保人一生中的养老金纯受益,从而实现代际间和代际内的收入再分配。本文利用中国国家统计局2002年的城市住户调查数据,分别估计城镇参保职工在1997年养老保险制度和2005年最新养老保险制度下的终生养老金纯受益,并以此从代际间和代际内的角度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表明:在1997年的改革方案下改革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逆向收入转移效果得到改善;但在2005年改革方案下,2002年时40岁以上的群体中存在较明显的逆向收入转移倾向。另一方面,从代际分配来看,1997年改革方案的代际不平衡大于2005年改革方案;在2005年改革方案下各代人的养老金纯受益都有所提高,但这是以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率和养老金计发办法不变,养老财政收支能维持平衡以及参保人在整个工作期间按规定缴费为前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改革 收入分配 代际不平衡
原文传递
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 被引量:98
14
作者 尹恒 龚六堂 邹恒甫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3-91,共9页
本文全面介绍了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最新发展。当代收入分配理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化。在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 ,本文重点介绍了理论上发展得比较充分的政治经济机制 ,以及教育—... 本文全面介绍了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最新发展。当代收入分配理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化。在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 ,本文重点介绍了理论上发展得比较充分的政治经济机制 ,以及教育—生育决策、社会稳定性和市场规模等机制 ;在收入分配的动态演化方面 ,本文介绍了内生收入分配格局的人力资本机制、工资机制、利率机制 ,考察了技术变化、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动态演化的关系及Lucas的偏好扰动理论。本文还介绍了收入分配福利评价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理论 发展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福利评价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个人收入流动性研究 被引量:152
15
作者 尹恒 李实 邓曲恒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0-43,共14页
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两次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对城镇个人收入的流动性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在1998—2002年间中国城镇个人的收入流动性比1991—1995年间显著下降。这种下降是全局性的,即不... 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两次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对城镇个人收入的流动性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在1998—2002年间中国城镇个人的收入流动性比1991—1995年间显著下降。这种下降是全局性的,即不同特征人群的收入流动性都呈现出同步下降的趋势。1991—1995年间出现的较高的收入流动性,其结果是低文化程度者、退休人员和集体企业职工等人群迅速沉入收入分布的底层,而金融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人群迅速升至收入分布的顶层。而1998—2002年期间,收入流动性的降低使得收入阶层的分化趋于稳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流动 收入分配 不平等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1978—2004) 被引量:138
16
作者 胡鞍钢 胡琳琳 常志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5-115,共11页
1978年以来,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尽管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减贫却出现了放缓的趋势,并出现了一些新的贫困型态。增长质量下降与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的贫困人口受益比重下降以... 1978年以来,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尽管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减贫却出现了放缓的趋势,并出现了一些新的贫困型态。增长质量下降与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的贫困人口受益比重下降以及获取收入机会的减少,是中国减贫放缓的重要原因。中国应该构建新的减贫战略,内容包括调整国家贫困线,实施有利于减少贫困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重视弱势群体社会参与机会的增加,提高贫困人口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减少贫困 国家贫困线 增长质量 收入分配
原文传递
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37
17
作者 罗楚亮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130,共12页
本文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分位回归分析方法讨论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与收入条件分布之间的关联形式。本文的基本结论表明,在收入条件分布较高的分位点上,所对应的教育收益率相对较低,即教育收益率... 本文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分位回归分析方法讨论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与收入条件分布之间的关联形式。本文的基本结论表明,在收入条件分布较高的分位点上,所对应的教育收益率相对较低,即教育收益率随着收入等级的提高而下降;另一方面,收入函数中引入不同类型的控制变量将会影响到平均的教育收益率估计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育收益率的分布特征。就方法论来说,分位回归分析可能为教育收益率估计中如何剔除能力因素所造成的偏差提供了一种解决办法;就政策意义而言,本文的结论表明,教育扩展可能更有利于低收入人口的收入的增长。当然,在施加不同类型控制变量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就业特征对于教育收益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不仅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具有分割特性,也可能意味着就业或职业获得成为收入差距扩张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收益率 分位回归 收入分布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 被引量:141
18
作者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8,共6页
党的十七大把十六大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修订为人均GDP翻两番,即以个人人均收入水平目标达到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以及中等收入者占多数为条件。从这个目标出发,改善收入分配既是当务之... 党的十七大把十六大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修订为人均GDP翻两番,即以个人人均收入水平目标达到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以及中等收入者占多数为条件。从这个目标出发,改善收入分配既是当务之急,又是发展阶段所决定的长期任务。面对收入差距扩大的挑战,防止陷入"低中等收入陷阱",应加强就业与公平效率的统一,以推动公平再分配的切入点,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改善收入分配,超越现实面对的"低中等收入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 分配 低中等收入陷阱
原文传递
收入流动性和收入分配: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35
19
作者 章奇 米建伟 黄季焜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3-138,共16页
如果在收入分配分析时考虑了收入流动性因素,收入分配问题可能就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严重,因为今天的穷人可能成为明天的富人。我们利用中国农村的调研数据,发现最穷的25%的农村居民收入地位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在增加,而中等收入农民的... 如果在收入分配分析时考虑了收入流动性因素,收入分配问题可能就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严重,因为今天的穷人可能成为明天的富人。我们利用中国农村的调研数据,发现最穷的25%的农村居民收入地位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在增加,而中等收入农民的向上收入流动性却逐步陷入停滞。我们还把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变化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一直停留在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的那部分人的收入的变化,另一部分是向上流动到富人阶层或向下流动到穷人阶层的那部分人的收入的变化,发现收入流动性的变动对收入差距变化的作用是在不断上升的。最后,我们利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可能影响收入流动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家庭抚养人口、人力资本禀赋和土地转包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分解
原文传递
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1
20
作者 尹志超 甘犁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9-140,共12页
基于CHNS数据,本文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对我国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的工资差异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在1989年到1997年样本中,公共部门的工资比非公共部门低2.90%,但是在2000年到2006年样本中,公共部门的工资显著高于非公共部门,工资... 基于CHNS数据,本文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对我国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的工资差异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在1989年到1997年样本中,公共部门的工资比非公共部门低2.90%,但是在2000年到2006年样本中,公共部门的工资显著高于非公共部门,工资差异达到13.48%,而且差异呈扩大趋势。研究还发现不同的公共部门之间工资也存在较大差异:国有事业单位工资显著高于政府机关,差异达到8.22%。此外,公共部门教育、经验的回报低于非公共部门,工资的性别差异小于非公共部门。本文揭示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体系的新特征,同时也为未来收入分配体系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部门 非公共部门 工资差异 收入分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