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容性制度与长期经济增长——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国家兴衰理论评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增刚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30,共10页
针对国家(地区)间贫富差距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真知灼见。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贫困和繁荣的根源》一书中通过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分析了国家失败的根源在于攫取性制度,而国家成功的必要条件为包容性制... 针对国家(地区)间贫富差距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真知灼见。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贫困和繁荣的根源》一书中通过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分析了国家失败的根源在于攫取性制度,而国家成功的必要条件为包容性制度。在攫取性制度下,经济增长可能会实现,但是不能够持续,只有包容性制度才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文章认为,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理论是对寻租理论和分利集团理论的发展,但是他们都只能够解释国家贫困的根源,而不能够给出国家繁荣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制度 攫取性制度 寻租 分利集团 国家兴衰理论
原文传递
包容性制度、汲取性制度和繁荣的可持续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范世涛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0,73,共10页
文章旨在介绍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为解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而提出的制度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中,通过政治权力这一纽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间的依存关系得到清晰的呈现。其中,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支持使繁荣可以长期持续,而汲... 文章旨在介绍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为解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而提出的制度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中,通过政治权力这一纽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间的依存关系得到清晰的呈现。其中,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支持使繁荣可以长期持续,而汲取性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支持却使很多国家长期停留在贫困落后的状态。当代中国仍苦于政治改革相对落后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文章介绍的框架不仅有助于思考中国问题的成因,而且对整体配合推进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制度 汲取性制度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原文传递
包容性制度能改善农村公共治理吗?——基于农业税改革与村庄农田水利投入关系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志会 张露 张俊飚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3-126,共14页
包容性制度变革已成为农村乃至整个国家发展制度的主流趋势与重要构件。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1995~2017年村庄层面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估计农业税改革对村庄农田水利投入的影响,考察包容性制度与农村公共治理之... 包容性制度变革已成为农村乃至整个国家发展制度的主流趋势与重要构件。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1995~2017年村庄层面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估计农业税改革对村庄农田水利投入的影响,考察包容性制度与农村公共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对作用机制开展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以农业税改革为代表的包容性制度变革未能有效激励村庄农田水利投资。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税改革后,农田水利治理缺乏政府权威的组织与协调,导致包容制度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在农业税改革后推行的“一事一议”制度因缺乏政府权威参与,造成农田水利治理陷入集体行动困境;同时农业税改革后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重复博弈关系不再,也引致基层政府在农田水利供给上出现卸责等相机决策。本文认为,要破解农村公共治理困境,不仅需要建立包容性制度来激活市场和民间组织,而且需要增强政府及其代理机构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制度 农业税改革 农村公共治理 农田水利
原文传递
制度影响繁荣的因果评估与制度变迁的动态博弈分析--202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主要经济理论贡献述评
4
作者 李宝良 郭其友 郑文智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8-152,共15页
达伦•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A•罗宾逊三位经济学家因对“制度如何形成和影响繁荣的研究”荣获202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通过实证设计和理论建模方法,将制度决定论的研究推向新阶段。一方面,他们利用殖民地的历史自然实验... 达伦•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A•罗宾逊三位经济学家因对“制度如何形成和影响繁荣的研究”荣获202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通过实证设计和理论建模方法,将制度决定论的研究推向新阶段。一方面,他们利用殖民地的历史自然实验,选取殖民定居者死亡率作为工具变量对实证研究进行准实验设计,解决制度影响繁荣因果评估中的制度内生性难题,并通过对现代世界财富逆转现象的分析,揭示了制度对繁荣的因果性影响;另一方面,他们构建动态博弈理论框架推进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突显承诺在解决社会冲突的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对国家兴衰和纷繁复杂的制度变迁现象做出不同的阐释。他们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制度及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解。当然,他们的研究也存在诸多局限。虽然他们回应了实证研究中对工具变量排他性假设和数据可靠性的质疑,但其工具变量的排他性假设依然存有争议;另外,他们对制度变迁研究潜在地假设制度之间存在单向层级结构,对制度体系之间的耦合缺乏考虑;等等。虽然他们在给定地理、文化等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证明了制度的影响,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其他因素对经济发展没有影响。因此,政策制定者在援引他们的研究时,必须避免以单一的制度因素解释复杂经济系统的所有现象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伦•阿西莫格鲁 西蒙•约翰逊 詹姆斯•A.罗宾逊 准实验设计 新制度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包容性制度
原文传递
政治平等、联盟和经济绩效 被引量:3
5
作者 姚洋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3-404,共22页
非西式民主政体的经济绩效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本文给出的解释是,执政者的执政联盟决定政体的政治和经济包容性,而包容性决定经济表现。一个稳定的执政联盟必须具备两个性质,一个是抗入侵性,即能够抵御来自联盟外部的侵扰,另一个是抗分裂... 非西式民主政体的经济绩效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本文给出的解释是,执政者的执政联盟决定政体的政治和经济包容性,而包容性决定经济表现。一个稳定的执政联盟必须具备两个性质,一个是抗入侵性,即能够抵御来自联盟外部的侵扰,另一个是抗分裂性,即能够防止内部的分裂。在允许通过附加补偿获取政治支持的环境里,一个联盟具备抗分裂性,当且仅当执政联盟满足条件E时,即任意两个成员群体都拥有相对于第三个群体(包括执政者)的比较平等的政治权力。当社会中有更多群体满足条件E时,执政联盟就将变得更具包容性,社会产出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民主政体 包容性制度 中性政府
原文传递
包容性制度与我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2
6
作者 任璐璐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第1期4-5,42,共3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大,面临着产能过剩、投资不足、产业升级缓慢等各项严峻的挑战。在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包容性的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的经济制度,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关键词 包容性制度 经济增长 攫取性制度
下载PDF
包容性制度、攫取性制度与长期经济增长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征征 陈资灿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1-35,共5页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把制度划分为攫取性制度和包容性制度,认为只有包容性制度才能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攫取性制度能够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但是不具有可持续性。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基本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事实,然而也...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把制度划分为攫取性制度和包容性制度,认为只有包容性制度才能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攫取性制度能够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但是不具有可持续性。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基本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事实,然而也存在一定缺陷。制度特征固然重要,制度运行和维护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制度 攫取性制度 产权制度
下载PDF
国家主导下的民族主义动员:国内制度与大众参与 被引量:1
8
作者 查雯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6-153,160,共18页
民族主义运动往往在获得大众支持后,才开始对一国政治或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然而,针对民族主义运动的研究却经常将研究重点放在政治精英身上,而非大众参与者。回答的问题多是:精英为何发动民族主义运动?一个较少被触及的问题是:在什... 民族主义运动往往在获得大众支持后,才开始对一国政治或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然而,针对民族主义运动的研究却经常将研究重点放在政治精英身上,而非大众参与者。回答的问题多是:精英为何发动民族主义运动?一个较少被触及的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大众会选择参与国家领导下的民族主义运动?对此,作者提出一个基于大众的、理性主义的解释,认为国家领导下的民族主义运动旨在鼓励公民做出自我牺牲,从而增加国家控制下的人力、物力资源。面对政治精英的号召,个人依据自身的物质利益做出选择。当个人认为自己是国内制度的受益者时,其响应国家号召、忍受短期经济困难的意愿加强。在宏观层面上,当国内制度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包容性制度"时,国家领导的民族主义动员更容易取得成功。相反,当国内制度是有利于少数人的"排他性制度"时,国家领导的民族主义动员将面临更大阻力。作者通过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德国两国政府开展的民族主义动员,对这一理论设想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动员 大众工具论 制度激励 包容性制度 排他性制度
原文传递
瑞典的新法团主义与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安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69,共7页
战后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沿着新法团主义路径建设包容性福利国家体制,创造了融合经济增长与国民福祉的综合性发展。瑞典经验表明,要实现稳定的社会经济转型,包容性制度设置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倡导协商共识的政治过程、组织有序的社会... 战后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沿着新法团主义路径建设包容性福利国家体制,创造了融合经济增长与国民福祉的综合性发展。瑞典经验表明,要实现稳定的社会经济转型,包容性制度设置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倡导协商共识的政治过程、组织有序的社会团体、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积极有效的充分就业政策,以及包容性社会保护措施。新法团主义体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政治社会的弹性.可以为我国社会转型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典 新法团主义 包容性制度 综合性发展
下载PDF
演化视角下亚当·斯密经济发展理论的重构
10
作者 戴玲 张卫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1-16,共6页
斯密的经济发展学说内涵丰富。"回到亚当·斯密",重新思索斯密的发展学说对于理解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重构了斯密的经济发展学说,认为其发展理论是以制度、劳动分工、资本积... 斯密的经济发展学说内涵丰富。"回到亚当·斯密",重新思索斯密的发展学说对于理解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重构了斯密的经济发展学说,认为其发展理论是以制度、劳动分工、资本积累三者螺旋式协同演化为基础的动态有机演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 资本积累 包容性制度 协同演化
下载PDF
汲取与包容性治理视角下的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乡村发展
11
作者 王晨跃 田莉 王雨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土地发展权转移是通过土地增值收益的再分配来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政策。然而,地方政府对该政策的实施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从汲取与包容性治理视角出发,采用案例比较法,分别以德州与成都为典型案例,分析不同地方治理路径下发展权转移对乡... 土地发展权转移是通过土地增值收益的再分配来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政策。然而,地方政府对该政策的实施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从汲取与包容性治理视角出发,采用案例比较法,分别以德州与成都为典型案例,分析不同地方治理路径下发展权转移对乡村发展的差异化影响。在汲取性管制路径下,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为导向,主导发展权转移并垄断了土地交易,指标进城却并未引入资本下乡,最终造成农民权益受损。而在包容性治理路径下,地方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发挥村民的自主性,明晰产权、搭建交易平台并维护市场运行,乡村凭借土地资源撬动城市资本下乡,并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土地增值收益的多主体共享。以土地发展权转移助推乡村发展,更应注重治理路径选择,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全面确权,并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显化土地发展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土地发展权转移 汲取与包容性制度
下载PDF
包容性制度、海外市场与企业家创新——19世纪末英国技术衰落的政治经济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琪轩 蒋佶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60,共10页
19世纪末,英国出现了相对衰落。无论在新兴产业还是夕阳产业,英国企业家对新兴技术均持消极态度,不愿将新技术应用到生产中。本研究探讨这一现象的制度根源。本文试图展示:英国的制度缺陷使其难以维系庞大的海外市场。在帝国体系内,英... 19世纪末,英国出现了相对衰落。无论在新兴产业还是夕阳产业,英国企业家对新兴技术均持消极态度,不愿将新技术应用到生产中。本研究探讨这一现象的制度根源。本文试图展示:英国的制度缺陷使其难以维系庞大的海外市场。在帝国体系内,英国的制度缺乏包容性,难以将殖民地的臣民吸纳为公民,致使殖民地离心力不断增长,帝国市场逐渐坍塌;在世界政治中,英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缺乏国际制度建设,难以约束新兴大国,使各大国间出现了以邻为壑的经济竞争。随着欧洲与美国市场纷纷关闭、殖民地相继独立,英国海外市场不断萎缩,英国企业家投资和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大大降低。这样的转变削弱了英国技术变迁的动力,也削弱了英国作为世界霸权的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制度 英国企业家 技术衰落 海外市场
下载PDF
警惕现代经济分析中嵌入的非历史倾向——以阿西莫格鲁等人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富强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0,共11页
现代经济学者倾向于运用当前流行的理论和思维解释历史现象,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它用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竞争市场和多元政治体制解释国家的兴盛和社会繁荣,但这种简单化的历史重构具有明显... 现代经济学者倾向于运用当前流行的理论和思维解释历史现象,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它用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竞争市场和多元政治体制解释国家的兴盛和社会繁荣,但这种简单化的历史重构具有明显的非历史取向,从而内含着严重缺陷。从这一角度看,该书的问题表现为:一是简单地在社会的繁荣与贫困同制度的包容性间画等号,将面临一系列的历史和现实挑战;二是以现代社会"普世"价值的民主政治解释和审视人类历史,犯了绝对主义错误;三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有效市场和制度变迁理论解释经济发展史,犯了"先射箭后画靶"的错误;四是基于实践界定"有效集权"等概念犯了同义反复和社会达尔文主义错误;五是以偶然因素解释"有效集权"的成因,实际是一种非历史取向的态度;六是过于夸大民主制度这一单一因素对国家兴衰的作用,陷入"见树不见林"的视觉盲点;七是以囿于现代主流经济学信条的事后性分析指导社会实践,会导致"南橘北枳"的结果;八是以攫取性制度揭示无序式经济增长,但对"无序"的内涵存在片面性理解;九是根本问题在于囿于特定的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犯了逻辑实证主义错误。事实上,阿西莫格鲁等人强调的包容性制度,与其说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不如说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与其说是社会经济繁荣程度的决定因素,不如说主要是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基础。非历史取向很大程度上也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特征,而这根基于其自然主义和科学主义思维之中。因此,必须认清这种非历史取向,才能科学审视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思维和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制度 新自由主义 非历史取向 方法论
原文传递
普惠性幼儿教育机构发展现状及其分析:非营利组织的视角 被引量:21
14
作者 吕苹 付欣悦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1,共5页
厘清普惠性幼儿教育机构的组织属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看,普惠性幼儿教育机构属于典型的非营利机构。鉴于普惠性幼儿教育机构盈利有限,政府的扶持非常重要。考虑到此类机构的非营利组织属性,政府应该从落实责... 厘清普惠性幼儿教育机构的组织属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看,普惠性幼儿教育机构属于典型的非营利机构。鉴于普惠性幼儿教育机构盈利有限,政府的扶持非常重要。考虑到此类机构的非营利组织属性,政府应该从落实责任和创新管理思路入手,联合社区力量,共同促进普惠性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普惠性幼儿教育机构 公益性 社区参与
原文传递
普惠化制度安排、选择性直接支持与企业研发绩效--政府参与的异质性创新治理效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庆江 王彦萌 兰珊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7,共10页
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及企业所在城市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考察普惠化制度安排和选择性直接支持对企业研发绩效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创新治理效应。研究发现:(1)与选择性直接支持相比,普惠化制度安排能够更精... 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及企业所在城市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考察普惠化制度安排和选择性直接支持对企业研发绩效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创新治理效应。研究发现:(1)与选择性直接支持相比,普惠化制度安排能够更精准地促进企业高质量研发产出,且其创新促进作用更持久;(2)政府参与创新的两种方式对企业高质量研发产出存在协同促进作用;(3)普惠化制度安排能够缓解不完善的市场化环境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负面影响,而选择性直接支持的创新促进作用在较高的市场化水平下才能充分实现;(4)普惠化制度安排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研发绩效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选择性直接支持的政策效果在成长期企业中更显著。政府应在进一步优化现有选择性、差异化直接支持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功能性、普惠化的制度安排推动国家创新治理体系完善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参与 普惠化制度安排 选择性直接支持 研发绩效 异质性创新治理效应
原文传递
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水平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荷花 李明贤 《当代经济管理》 2012年第9期86-90,共5页
从内部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构建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水平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并对其权重大小进行排序。发现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水平影响因素的特点是影响因素是多元的、不断变化的、且影响程... 从内部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构建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水平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并对其权重大小进行排序。发现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水平影响因素的特点是影响因素是多元的、不断变化的、且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得出内部因素是影响机构支农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外部因素是次重要因素的结论。进而从提高机构自身的支农能力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提升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 支农水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政府扶持政策对农村减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荷花 欧阳佳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92-95,共4页
文章以湖南省25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以农户自身能力、普惠金融机构发展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政府扶持政策对我国农村减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扶持政策对农村减贫效果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农户自身能... 文章以湖南省25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以农户自身能力、普惠金融机构发展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政府扶持政策对我国农村减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扶持政策对农村减贫效果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农户自身能力、普惠金融机构发展两条中介路径的间接影响显著。通过比较两条中介路径系数发现,以普惠金融机构发展为中介的路径可以更有效提升农村减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扶持政策 农村减贫效果 普惠金融机构
下载PDF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一个美国学者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维克多.倪 王玉君 《社会学评论》 2016年第3期3-10,共8页
从我自身成长为制度变迁和中国经济发展研究者的经历出发,我开始反思经济社会学及其在理解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强国崛起中的作用。市场转型理论建立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经典文献等"巨人的肩膀"之上,考查的是大型社会结构以及这些结... 从我自身成长为制度变迁和中国经济发展研究者的经历出发,我开始反思经济社会学及其在理解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强国崛起中的作用。市场转型理论建立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经典文献等"巨人的肩膀"之上,考查的是大型社会结构以及这些结构能够持久存在和变化的前因后果。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家结构的起源,并聚焦于能为理解国家社会主义提供分析框架的国家理论。然后通过对汲取性和包容性的政治制度的比较,我们试图解释:为什么在中国既没有休克疗法也没有政权更替,但中国却作为全球经济大国崛起并且出现了新兴的市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国家理论 市场转型理论 汲取性和包容性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福建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市场竞争问题研究
19
作者 林文 许德翔 +2 位作者 陈王盈 张东昱 王艳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4-39,共6页
从普惠金融角度分析福建农村金融机构,认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中存在运营成本高、获利能力有限、金融机构风险大、缺乏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监管效率低、监管评级脱实向虚等问题。提出依靠配套政策、降低运营成本、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加... 从普惠金融角度分析福建农村金融机构,认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中存在运营成本高、获利能力有限、金融机构风险大、缺乏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监管效率低、监管评级脱实向虚等问题。提出依靠配套政策、降低运营成本、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加强金融监管、改进监管评级等建议,以期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普惠金融在福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普惠金融机构 市场竞争 农村金融
下载PDF
中美博弈对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竺彩华 刘让群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共14页
中美规则博弈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发展利益、发展模式和发展主导权之争。由于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因此从战略上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显而易见。而今天的规则博弈又高度涉及彼此国内制度,中国也绝不会放弃自身发展权和发展道路的选择... 中美规则博弈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发展利益、发展模式和发展主导权之争。由于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因此从战略上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显而易见。而今天的规则博弈又高度涉及彼此国内制度,中国也绝不会放弃自身发展权和发展道路的选择,因此中美规则博弈将在较长时间处于非合作博弈状态。从双方博弈筹码来看,美国在科技领域占优,中国在国内政治稳定性上占优,双方在国内市场规模上基本持平,但时间有利中国。双方非合作博弈的外化表现就是围绕“非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位”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方向上的根本分歧、在美国主导的区域和双边规则中的强排他性和“去中国化”以及通过各种污名化直接发难中国体制。中美非合作博弈对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更趋碎片化、世界可能形成两种导向的规则体系、区域化规则体系将成为主导模式。对中国来说,在不可能改变美国的情况下,最好的战略选择就是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础上,以更加包容的制度平衡方式化解美国排他性制度制衡方式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登政府 非合作博弈 国际经贸规则体系 排他性制度制衡 包容性制度平衡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