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添加剂硒和谷胱甘肽对微囊藻毒素胁迫下罗非鱼肝脏去毒相关基因诱导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琳 梁旭方 +4 位作者 陈晓艳 李光照 刘秀霞 胡永乐 姚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9,共5页
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饲料添加剂硒(Se)和谷胱甘肽(GSH)对淡水养殖鱼类肝脏微囊藻毒素胁迫下去毒分子机理的影响,实验杂交罗非鱼一组喂食含0.15 mg/kg Se的富硒酵母粉饲料,一组喂食含普通酵母粉的饲料,喂食一个月以上;实验尼罗罗非鱼一组喂... 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饲料添加剂硒(Se)和谷胱甘肽(GSH)对淡水养殖鱼类肝脏微囊藻毒素胁迫下去毒分子机理的影响,实验杂交罗非鱼一组喂食含0.15 mg/kg Se的富硒酵母粉饲料,一组喂食含普通酵母粉的饲料,喂食一个月以上;实验尼罗罗非鱼一组喂食含1 g/kg GSH的饲料,一组喂食普通饲料,两组均饱食10 d.所有实验组再均分两组,一组腹腔注射磷酸缓冲液(PBS),一组按体质量注射腹腔注射50μg/kg微囊藻毒素-LR(MC-LR),24 h后分离肝脏组织.以β-肌动蛋白作为外参照,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Se和GSH分别对罗非鱼肝脏去毒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诱导改变.结果表明,未喂食Se的实验组,杂交罗非鱼肝脏alpho-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GST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腹腔注射50μg/kg MC-LR 24 h后,均较PBS组有诱导趋势;Se+MC-LR组sGSTA和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较Se+PBS组略低,可能与添加剂的低剂量添加相关.喂食GSH的实验组,尼罗罗非鱼腹腔注射MC-LR组,肝脏sGSTA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PBS组有诱导趋势;Se+MC-LR组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Se+PBS组有升高趋势,而sGSTA和rho-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GSTR)基因mRNA表达水平则轻微降低.本实验首次从基因表达水平比较研究了Se和GSH对罗非鱼微囊藻毒素压力情况下,肝脏去毒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变化,为Se和GSH饲料添加剂在鱼类饲料中的合理添加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微囊藻毒素 活体诱导表达 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罗非鱼
下载PDF
体内诱导抗原技术筛选病原菌体内诱导抗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洁(综述) 赵飞骏(审校)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3年第3期69-76,共8页
体内诱导基因是病原菌在宿主体内能够表达而体外培养时却不能表达的功能基因,其对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和致病具有重要意义。体内诱导抗原技术(in vivo induced antigen technology,IVIAT)已广泛应用于筛选病原体体内诱导基因,相较于... 体内诱导基因是病原菌在宿主体内能够表达而体外培养时却不能表达的功能基因,其对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和致病具有重要意义。体内诱导抗原技术(in vivo induced antigen technology,IVIAT)已广泛应用于筛选病原体体内诱导基因,相较于其他用于筛选体内诱导基因的技术,IVIAT具有无需动物模型、检测病原菌在不同感染阶段产生的抗原等独特优势。IVIAT鉴定出的体内诱导抗原对病原体在宿主中的毒力、代谢及存活具有重要意义。现就IVIAT的原理、IVIAT筛选出的人类疾病相关病原菌的体内诱导抗原及其功能研究等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诱导抗原技术 体内诱导基因 体内诱导抗原 细菌毒力基因 基因组表达文库
原文传递
罗非鱼微囊藻毒素去毒相关基因克隆与活体表达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琳 梁旭方 +2 位作者 廖婉琴 雷腊梅 韩博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798,共11页
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olubl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催化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加合去毒代谢过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为sGST的去毒反应提供GSH,解偶联蛋白2(U... 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olubl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催化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加合去毒代谢过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为sGST的去毒反应提供GSH,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则可抑制微囊藻毒素诱发活性氧导致的肝细胞凋亡。本研究从罗非鱼肝脏通过简并引物克隆sGST、GPX与UCP2基因cDNA核心序列,并应用5’RACE和3’RACE技术分别扩增罗非鱼肝脏sGST基因cDNA序列5’末端和3’末端序列而获得其cDNA全序列。罗非鱼肝脏sGST基因cDNA全序列长861 bp,其中5’非翻译区(5-’UTR)为25 bp,3’非翻译区(3-’UTR)为167 bp,开放阅读框(ORF)为669 bp,编码222个氨基酸,包含脊椎动物完整sGST的2个功能域:N-末端功能域(GSH结合位点)和C-末端功能域(底物结合位点)。罗非鱼sGST与真鲷、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斑马鱼同源性较高,达到64.3%—78.5%,而与人、大鼠、小鼠、牛、猪、鸡差异较大,氨基酸同源性为48.2%—55.9%。罗非鱼肝脏GPX、UCP2基因cDNA核心序列长280 bp、776 bp,分别编码92、258个氨基酸。罗非鱼GPX与条石鲷、虹鳟、斑马鱼、人、大鼠、小鼠、牛、猪GPX同源性均较高,达到69.6%—85.9%。罗非鱼UCP2与真鲷、斑马鱼、鲤鱼、欧洲白鲑(Leuciscus cephalus)、草鱼、人、大鼠、小鼠UCP2同源性更高,达到71.8%—93.8%。通过对罗非鱼(5—8 g)活体腹腔注射亚致死量MC-LR(50μg/kg bwt),发现微囊藻毒素对罗非鱼肝脏sGST基因表达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注射微囊藻毒素24h后sGST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80%。注射微囊藻毒素24h后,虽然罗非鱼肝脏GPX与UCP2基因mRNA表达水平亦出现明显的升高趋势,但两者均未出现显著性的变化(p>0.05)。本研究从基因表达调控的角度证实,罗非鱼肝脏sGST在微囊藻毒素去毒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也说明罗非鱼肝脏GPX、UCP2基因可能在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解偶联蛋白2 分子克隆 活体诱导表达 微囊藻毒素
下载PDF
日本沼虾mu型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瞿春梅 梁旭方 +2 位作者 张进 何珊 沈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利用简并引物从日本沼虾肝脏克隆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片段获得其sGST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序列长299bp,编码99个氨基酸。日本沼虾sGST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小鼠(Mus musculus)、... 利用简并引物从日本沼虾肝脏克隆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片段获得其sGST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序列长299bp,编码99个氨基酸。日本沼虾sGST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扇头蜱(Rhipicephalus appendiculatus)、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微小牛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和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mu型sGST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60%左右,表明所克隆的日本沼虾sGST亦属于mu型sGST。通过对日本沼虾活体浸泡MC-LR,发现微囊藻毒素对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表达没有显著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 克隆 微囊藻毒素 活体诱导表达
下载PDF
应用患者恢复期血清初步筛选猪链球菌体内诱导表达抗原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洁 黎庶 +3 位作者 丛延广 陈志瑾 熊坤 胡福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3-578,共6页
目的利用患者恢复期血清对中国猪链球菌2型05ZY/H33强毒株体内诱导表达抗原进行初步筛选,并对建立的05ZY/H33菌株基因组表达文库及体内诱导表达抗原筛选平台的可行性进行初步验证。方法提取05ZY/H33菌基因组DNA,由Sau3AⅠ不完全酶切后回... 目的利用患者恢复期血清对中国猪链球菌2型05ZY/H33强毒株体内诱导表达抗原进行初步筛选,并对建立的05ZY/H33菌株基因组表达文库及体内诱导表达抗原筛选平台的可行性进行初步验证。方法提取05ZY/H33菌基因组DNA,由Sau3AⅠ不完全酶切后回收0.5~3kbDNA片段,插入经其同尾酶BamHⅠ酶切及去磷酸化处理的pET-30a/b/c表达载体系统,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构建05ZY/H33菌株基因组表达文库。将收集的患者恢复期血清等体积混合,经体外培养的05ZY/H33和BL21(DE3)全细胞及细菌超声裂解物吸附处理后,获得吸收血清。用此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法筛选IPTG诱导的基因组表达文库,寻找05ZY/H33强毒株的体内诱导表达抗原。结果 05ZY/H33强毒株的基因组文库构建共得到3.2×104个重组子,重组阳性率达95%。随机挑选文库中的2000个重组子运用吸附处理后的患者恢复期血清对其进行体内诱导抗原的初步筛选,共筛到5个阳性克隆,经测序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5个克隆子包含了05ZY/H33基因组的7个开放阅读框(ORF),其编码产物均参与细菌新陈代谢、复制增殖及损伤修复等重要的生命活动,极有可能为05ZY/H33强致病株的体内诱导抗原。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运用中国猪链球菌2型05ZY/H33强毒株患者恢复期血清进行菌株体内诱导表达抗原筛选的技术平台,为05ZY/H33菌株体内诱导抗原的系统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体内诱导表达抗原 基因表达文库
下载PDF
致病菌体内诱导基因的功能分析——体内表达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史兆兴 王恒 苏国富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1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病原菌体内诱导的基因在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体内表达技术是一类很有前景的研究体内诱导基因的技术。本文介绍了体内表达技术的基本原理、类型以及在致病菌体内诱导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致病菌 体内诱导基因 体内表达技术 毒力
下载PDF
病原微生物的体内诱导基因及相关研究方法简介 被引量:1
7
作者 黎庶 胡福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0-354,共5页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宿主体内环境,病原微生物入侵宿主后常会调整自身基因表达,启动一系列在体外环境生存时非必需蛋白质的表达以确保其在宿主体内的存活、增殖甚至致病。这类仅在病原微生物进入宿主体内后才被诱导表达而在体外生长时不表...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宿主体内环境,病原微生物入侵宿主后常会调整自身基因表达,启动一系列在体外环境生存时非必需蛋白质的表达以确保其在宿主体内的存活、增殖甚至致病。这类仅在病原微生物进入宿主体内后才被诱导表达而在体外生长时不表达的独特基因称为体内诱导基因(in vivo induced gene,ivi gene)。大量研究表明,ivi gene往往与病原菌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和致病密切相关,是抗菌药物、诊断试剂及疫苗设计及研究的良好靶标。为找寻和鉴定病原菌的ivi gene,人们成功发展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依赖动物模型的信号标签突变技术(signature-tagged mutagenesis,STM)、体内表达技术(in vivo expres-sion technology,IVET)、差异荧光诱导技术(differential fluorescence induction,DFI)及不依赖感染动物模型的体内诱导抗原技术(in vivo induced antigen technology,IVIAT)等。本综述即针对ivi gene及其相关研究方法的原理、运用和优缺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诱导基因 信号标签突变技术 体内表达技术 差异荧光诱导技术 体内诱导抗原技术
下载PDF
利用IVIAT技术初步筛选伤寒沙门菌的体内诱导基因 被引量:6
8
作者 胡勇 丛延广 +1 位作者 王刚 胡福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0-502,506,共4页
目的利用体内诱生抗原筛选技术初步筛选伤寒沙门菌的体内诱导基因。方法首先将3个伤寒病人恢复期的血清等体积混合,用体外培养的伤寒沙门菌全菌体、超声裂解产物及加热变性裂解产物充分吸收处理。然后采用pET-30a/b/c表达载体系统构建... 目的利用体内诱生抗原筛选技术初步筛选伤寒沙门菌的体内诱导基因。方法首先将3个伤寒病人恢复期的血清等体积混合,用体外培养的伤寒沙门菌全菌体、超声裂解产物及加热变性裂解产物充分吸收处理。然后采用pET-30a/b/c表达载体系统构建伤寒沙门菌Ty2菌株的基因组表达文库,并以吸收后的血清为探针,筛选伤寒沙门菌基因组表达文库。结果从5000个克隆中获得5个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测序和序列检索分析表明,涉及6个开放阅读框。结论本实验利用IVIAT筛选体内诱导基因的各个程序是正确的,并初步筛选到伤寒沙门菌的体内诱导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诱生抗原筛选技术 伤寒沙门菌 表达文库 毒力
下载PDF
痢疾菌体内诱导基因表达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兆兴 王恒樑 +5 位作者 冯尔玲 姚潇 廖翔 黄留玉 苏国富 黄翠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2-433,共2页
目的构建筛选痢疾菌福氏2a体内诱导基因的融合基因表达文库。方法以自杀载体pGP704为骨架,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了用于筛选体内诱导基因的载体pGP-cat。把痢疾菌福氏2a基因组DNA的随机酶切片段0.6-1kb亚克隆到pGPca... 目的构建筛选痢疾菌福氏2a体内诱导基因的融合基因表达文库。方法以自杀载体pGP704为骨架,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了用于筛选体内诱导基因的载体pGP-cat。把痢疾菌福氏2a基因组DNA的随机酶切片段0.6-1kb亚克隆到pGPcat载体报告基因上游的BglⅡ位点,构建了融合基因文库。结果与痢疾菌福氏2a2457T结合转移后,获得融合基因表达文库。以氯霉素为选择标记,经过体外初步筛选,得到3.2%的具有氯霉素抗性的菌株。结论构建的融合基因表达文库适用于筛选福氏2a痢疾菌的体内诱导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体内诱导基因 融合基因表达文库 福氏2a痢疾菌
下载PDF
Ⅱ型猪链球菌体内诱导基因表达文库的构建
10
作者 王芳 冉雪琴 王嘉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03,共3页
为构建用于筛选Ⅱ型猪链球菌体内诱导基因的融合基因表达文库。采用自杀载体pGP704为骨架,将无启动子的cat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克隆到自杀载体pGP704上,构建报告质粒pGPT04-cat将Ⅱ型猪链球菌基因组DNA的500~1000bp酶切片段克隆到报告质... 为构建用于筛选Ⅱ型猪链球菌体内诱导基因的融合基因表达文库。采用自杀载体pGP704为骨架,将无启动子的cat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克隆到自杀载体pGP704上,构建报告质粒pGPT04-cat将Ⅱ型猪链球菌基因组DNA的500~1000bp酶切片段克隆到报告质粒pGP704-cat中cat基因的上游,转化受体菌获得融合基因文库;将文库质粒电转化Ⅱ型猪链球菌,得到融合基因表达文库。结果表明:构建的融合基因表达文库以氯霉素作为选择标记,经体外培养,获得2%的菌株具有氯霉素抗性,融合基因表达文库存在可以启动cat基因表达的启动子序列,cat基因在体外可以表达。构建的融合基因表达文库可以用于Ⅱ型猪链球菌体内诱导基因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猪链球菌 体内诱导基因 融合基因表达文库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体内启动子诱捕文库的构建与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孟江萍 尹一兵 +5 位作者 袁军 张雪梅 黄远帅 蓝锴 王虹 涂植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9-152,共4页
构建肺炎链球菌体内启动子诱捕文库(promoter-trap library),用于筛选肺炎链球菌体内诱导的基因。以穿梭质粒pEVP3为骨架,将无启动子的galU基因作为体内报告基因定向克隆到pEVP3上,与无启动子的体外报告基因lacZ基因融合,构建用... 构建肺炎链球菌体内启动子诱捕文库(promoter-trap library),用于筛选肺炎链球菌体内诱导的基因。以穿梭质粒pEVP3为骨架,将无启动子的galU基因作为体内报告基因定向克隆到pEVP3上,与无启动子的体外报告基因lacZ基因融合,构建用于筛选体内诱导基因的载体pEVP3-galU;再把肺炎链球菌基因组DNA的随机酶切片段(200-500bp)克隆到此载体galU基因上游的BglⅡ位点,构建了启动子诱捕文库,并转化肺炎链球菌galU缺陷菌株,获得相应的菌株库。文库大约覆盖基因组全长的5倍,插入率达到90%以上,保持了较高的复杂性。对得到的约450000个肺炎链球菌转化子进行体内、外初步分析,那些从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并在X-gal平板上为白色的菌落表明galU报告基因上游含仅在体内表达的启动子,提示所构建的启动子诱捕文库可用于筛选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诱导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体内诱导基因 启动子诱捕文库 体内表达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