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克莫司软膏透皮一致性的体外Franz扩散池测定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刚 付晓婷 +5 位作者 潘静茹 刘宗银 曹慧敏 朱召贞 宋敏 杭太俊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26-2133,共8页
目的:比较试验和参比0.1%他克莫司软膏透皮作用的一致性。方法:采用离体巴马香猪皮肤为体外透皮试验材料,分别以生理盐水-乙醇(1∶1)、pH 5.8磷酸盐缓冲溶液-乙醇(1∶1),pH 7.4磷酸盐缓冲溶液-乙醇(1∶1)为接收介质,改良Franz扩散池测... 目的:比较试验和参比0.1%他克莫司软膏透皮作用的一致性。方法:采用离体巴马香猪皮肤为体外透皮试验材料,分别以生理盐水-乙醇(1∶1)、pH 5.8磷酸盐缓冲溶液-乙醇(1∶1),pH 7.4磷酸盐缓冲溶液-乙醇(1∶1)为接收介质,改良Franz扩散池测定他克莫司软膏的渗透吸收规律,以LCMS/MS法分别测定接收液中药物的吸收总量和猪皮中药物的残留量随时间的变化行为,评价试验和参比软膏的透皮一致性。结果:0.1%他克莫司软膏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经离体巴马香猪皮在3种不同释放介质中12h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0.796±0.035)和(0.791±0.049)μg·cm^-2、(0.737±0.022)和(0.728±0.022)μg·cm^-2、(0.843±0.031)和(0.796±0.015)μg·cm^-2;12 h的单位面积药物残留量分别为4.64和4.94μg·cm^-2、4.79和4.75μg·cm^-2、5.04和5.05μg·cm^-2;在3种不同的释放介质中,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释放率比值的90%置信区间落在FDA一致性规定的75%~133.33%限度范围内,最大吸收速率(Jmax,μg·cm^-2·h-1)平均值比率的90%置信区间和12 h的单位面积渗透总量(Atotal,μg·cm^-2)平均值比率的90%置信区间均在欧盟一致性规定的80.00%~125.00%限度区间。结论:0.1%他克莫司软膏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在3种不同的释放介质中透皮渗透程度和速率均符合外用制剂的一致性要求,皮内药物残留特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软膏 体外透皮吸收 仿制药一致性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素香 闫冉 +1 位作者 石森林 葛卫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1-577,共7页
目的制备桂枝茯苓透皮贴剂。方法以压敏胶和促渗剂种类、溶剂种类和用量、载药量为影响因素,贴剂外观、成型性、黏附性、提取物分散性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再考察芍药苷、肉桂酸、丹皮酚在大鼠皮肤上的稳态渗透速率。结... 目的制备桂枝茯苓透皮贴剂。方法以压敏胶和促渗剂种类、溶剂种类和用量、载药量为影响因素,贴剂外观、成型性、黏附性、提取物分散性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再考察芍药苷、肉桂酸、丹皮酚在大鼠皮肤上的稳态渗透速率。结果最佳条件为Duro-Tak 87-2677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基质),提取物与丙二醇(溶剂)比例1∶0.5,促渗剂3%氮酮,载药量为20%,所得透皮贴剂具有理想的初黏力和持黏力。3种成分平均透皮速率分别为34.32、1.684、72.90μg/(cm^2·h),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26.81、1.523、111.8μg/(cm^2·h),其体外经皮渗透曲线均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制备工艺简便稳定,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 制备 芍药苷 肉桂酸 丹皮酚 体外经皮渗透 单因素试验
下载PDF
含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的秋水仙碱醇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亚楠 王满 +2 位作者 王璐璐 鞠建明 张振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655-3660,共6页
目的制备并优化含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的秋水仙碱醇质体,并考察其作为秋水仙碱经皮给药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注入超声法制备含TPGS秋水仙碱醇质体,微柱离心法测定包封率,并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优化该... 目的制备并优化含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的秋水仙碱醇质体,并考察其作为秋水仙碱经皮给药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注入超声法制备含TPGS秋水仙碱醇质体,微柱离心法测定包封率,并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优化该醇质体处方,并考察其理化性质;采用Franz扩散装置比较含TPGS秋水仙碱醇质体与普通秋水仙碱醇质体、秋水仙碱30%乙醇溶液的透皮性能。结果优化的含TPGS秋水仙碱醇质体处方为秋水仙碱20 mg、大豆磷脂350 mg、TPGS 50 mg、乙醇体积分数为36.44%。按优化后处方制得的含TPGS秋水仙碱醇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74.71±2.18)%,粒径为(89.6±3.5)nm,多分散指数为0.201±0.008,Zeta电位为(-34.6±2.7)mV。体外透皮实验中普通秋水仙碱醇质体的累积渗透药量为(64.49±5.61)μg/cm^2,稳态透皮速率为(2.84±0.23)μg/(cm^2.h),皮内滞留量为(128.22±11.64)μg/cm^2;而含TPGS秋水仙碱醇质体的累积渗透药量为(91.36±7.11)μg/cm^2,稳态透皮速率为(4.73±0.38)μg/(cm^2.h),皮内滞留量为(182.84±14.37)μg/cm^2,均明显高于普通秋水仙碱醇质体。结论含TPGS秋水仙碱醇质体包封率高,促进秋水仙碱透皮吸收效果明显,有望成为秋水仙碱经皮给药的新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 醇质体 均匀设计 体外透皮
原文传递
马钱子碱传递体的体外透皮与促渗性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玉 陈军 +1 位作者 方芸 董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009-3015,共7页
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和传递体,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表征,并比较其体外透皮性质。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和传递体,考察其粒径、包封率和变形性等药剂学性质;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比较不同处方的... 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和传递体,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表征,并比较其体外透皮性质。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和传递体,考察其粒径、包封率和变形性等药剂学性质;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比较不同处方的脂质体和传递体的体外透皮性质。结果显示,马钱子碱脂质载体的粒径在100~150nm,粒径分布比较均一;马钱子碱复合磷脂传递体较大豆磷脂传递体的包封率有显著提高;复合磷脂传递体的变形性分别是大豆磷脂(SPC)脂质体和传递体的2.09,1.76倍,马钱子碱复合磷脂传递体的稳态透皮速率分别是SPC脂质体和传递体的3.43,1.41倍;马钱子碱与复合磷脂空白传递体的物理混合物组的稳态透皮速率是溶液组的2.20倍,复合磷脂浓度对空白传递体的促渗效果有影响。与脂质体相比,传递体可以提高马钱子碱的透皮速率,而复合磷脂技术可以改善传递体膜结构的相形为,进一步提高传递体的变形性和透皮速率;空白传递体对马钱子碱的透皮吸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传递体 复合磷脂 体外透皮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处方优化及其体外透皮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郑娟 沈成英 +6 位作者 庞建云 徐方楚 廖卫波 胡春晓 徐平华 韩晋 袁海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3232-3238,共7页
为研制丹参酮Ⅱ_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an Ⅱ_A-NLC),并进行体外透皮研究。该文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Tan Ⅱ_ANLC,运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Franze扩散池法评价Tan Ⅱ_A-NLC体外透皮性能。结果显示,以... 为研制丹参酮Ⅱ_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an Ⅱ_A-NLC),并进行体外透皮研究。该文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Tan Ⅱ_ANLC,运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Franze扩散池法评价Tan Ⅱ_A-NLC体外透皮性能。结果显示,以最优处方:脂药比为88、固液脂质比为2、稳定剂用量为1%,制得的Tan Ⅱ_A-NLC粒径为(182±14)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90 6±0.024 5,Zeta电位(-27.8±5.4)m V,包封率(EE)为86.44%±9.26%,载药量(DL)为0.98%±0.18%;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结果显示Tan Ⅱ_A-NLC的24 h药物累积透皮量低于溶液,但其在表皮中的滞留量是溶液的3.18倍。TanⅡ_A-NLC可有效提高Tan Ⅱ_A在表皮层的滞留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BOX-BEHNKEN设计 体外透皮 皮肤滞留量
原文传递
复方小儿湿疹微乳的制备及经皮渗透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涂瑶生 李绍林 +1 位作者 孙冬梅 张建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39-1945,共7页
目的以中药复方小儿湿疹方有效部位为模型药物,制备治疗小儿湿疹的经皮给药复方微乳。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微乳组分,并以药物体外经皮渗透速率进一步优化微乳处方。结果优选的复方小儿湿疹微乳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 目的以中药复方小儿湿疹方有效部位为模型药物,制备治疗小儿湿疹的经皮给药复方微乳。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微乳组分,并以药物体外经皮渗透速率进一步优化微乳处方。结果优选的复方小儿湿疹微乳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Cremophor EL-丙三醇-水(6.5∶29.25∶29.25∶35),平均粒径为(24.54±0.22)nm,Zeta电位为(26.5±0.2)mV;黄连生物碱、丹皮酚稳态透皮速率(Js)分别为114.70、74.09μg/(cm2.h),比原湿疹洗剂的Js分别提高了17和10倍。结论复方小儿湿疹微乳性状均一、澄清透明,质量稳定,透皮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小儿湿疹微乳 黄连总生物碱 丹皮酚 复方微乳 伪三元相图 体外经皮渗透
原文传递
冬青油环糊精包合物乳膏的制备及初步质量评价
7
作者 陈浩 李颖滔 +2 位作者 蔡延渠 张尚师 李苑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分别制备了冬青油的α-、β-、γ-环糊精(CD)包合物,再分别制成乳膏,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冬青油α-、β-、γ-CD包合物乳膏的体外经皮渗透和释放特性。结果显示,在冬青油的3种包合物中,γ-CD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率最... 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分别制备了冬青油的α-、β-、γ-环糊精(CD)包合物,再分别制成乳膏,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冬青油α-、β-、γ-CD包合物乳膏的体外经皮渗透和释放特性。结果显示,在冬青油的3种包合物中,γ-CD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率最高,分别为(88.53±0.72)%和(98.21±0.80)%。并且,在冬青油的3种包合物乳膏中,γ-CD包合物乳膏的体外透皮速率和释放速率也最大;其体外释放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与市售复方水杨酸甲酯乳膏相比,制备的冬青油α-、β-、γ-CD包合物乳膏的体外经皮渗透和释放速度均较慢,但对皮肤无明显刺激性。研究结果显示,冬青油γ-CD包合物乳膏的外观性状良好,质量稳定,无皮肤刺激性且对慢性湿疹模型大鼠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油 环糊精 包合物 乳膏 体外经皮渗透 体外释放 皮肤刺激性
原文传递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体外透皮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孟洋 李蒙 +4 位作者 王增明 张慧 高静 王汀 郑爱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比较试验和参比制剂2.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透皮作用的一致性。方法:以大鼠和巴马香猪的皮肤作为透皮渗透的材料,选用立式改良Franz扩散池测定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渗透吸收规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接收液中药物的吸收总量和猪... 目的:比较试验和参比制剂2.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透皮作用的一致性。方法:以大鼠和巴马香猪的皮肤作为透皮渗透的材料,选用立式改良Franz扩散池测定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渗透吸收规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接收液中药物的吸收总量和猪皮中药物的滞留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试验与参比制剂在鼠皮及巴马香猪皮这两种不同透皮材料中5 h利多卡因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0.380±0.019)和(0.351±0.017)mg·cm^(-2),(0.228±0.012)和(0.217±0.023)mg·cm^(-2);丙胺卡因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0.422±0.022)和(0.382±0.029)mg·cm^(-2),(0.263±0.015)和(0.238±0.008)mg·cm^(-2);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在巴马香猪皮中5h的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的皮内滞留量分别为(2.021±0.094)和(1.999±0.118)mg·cm^(-2),(2.240±0.115)和(2.208±0.053)mg·cm^(-2);试验和参比制剂的体外释放比较的结果均符合FDA(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和欧盟的指导原则。结论:2.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试验与参比制剂的透皮渗透程度和速率均符合外用制剂的一致性要求,且在猪皮内药物滞留特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高效液相色谱 体外透皮吸收 FRANZ扩散池
原文传递
米诺地尔搽剂体外透皮一致性研究
9
作者 吕晨羲 游蓉丽 +6 位作者 刘艳之 罗钢 杨戎 沈悦 孙艳玉 陆洋 李建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0-1037,共8页
目的:比较5%米诺地尔搽剂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透皮作用的一致性。方法:以巴马香猪皮肤作为透皮渗透的材料,选用立式改良Franz扩散池测定米诺地尔搽剂的渗透规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别测定接收液中药物的渗透总量和猪皮... 目的:比较5%米诺地尔搽剂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透皮作用的一致性。方法:以巴马香猪皮肤作为透皮渗透的材料,选用立式改良Franz扩散池测定米诺地尔搽剂的渗透规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别测定接收液中药物的渗透总量和猪皮中药物的滞留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巴马香猪皮肤中24 h米诺地尔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49 721±29 707) ng·cm^(–2)和(45 372±23 755) ng·cm^(–2);平均渗透速率分别为(2 352±1 309) ng·cm^(–2)·h^(–1)和(2 182±1 080) ng·cm^(–2)·h^(–1);皮肤滞留量分别为(218 276±137 675) ng·g^(–1)和(188 040±49 523) ng·g^(–1);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在累积渗透量约为总透过量一半时(12 h)的平均渗透速率分别为(2 172±1 330) ng·cm^(–2)·h^(–1)和(1 947±1 037) ng·cm^(–2)·h^(–1)。结论:5%米诺地尔搽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透皮渗透程度和速率符合外用制剂的一致性要求,且在猪皮内药物滞留特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地尔搽剂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体外透皮 FRANZ扩散池
原文传递
皮肤局部用聚合物成膜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Ⅰ.成膜机制、组成、评价方法、体外释放和透皮渗透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柏佳倩 马晋隆 +2 位作者 王健 倪睿 黄乐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4-571,共8页
皮肤疾病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但传统的皮肤局部给药剂型存在保留时间短、给药频率高、患者顺应性差等局限性。聚合物成膜系统(film-forming system,FFS)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皮肤局部外用药物传递系统,以溶液或半固体形式直接施用... 皮肤疾病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但传统的皮肤局部给药剂型存在保留时间短、给药频率高、患者顺应性差等局限性。聚合物成膜系统(film-forming system,FFS)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皮肤局部外用药物传递系统,以溶液或半固体形式直接施用于皮肤上,随溶剂挥发后可在原位形成透明的聚合物薄膜。该薄膜作为药物储库,其中的药物可持续地渗透进皮肤,发挥长效作用。聚合物FFS可减少给药频次,提高患者顺应性,在皮肤局部给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聚合物FFS的成膜机制和组成,总结了考察所形成的薄膜特性及体外释药和渗透行为的体外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聚合物成膜系统 药物储库 长效 体外释放 透皮渗透
原文传递
川芎超微细粉和普通细粉在通窍活血巴布剂中透皮释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伟 唐明 +1 位作者 于爽 孙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10期854-856,共3页
目的对比测定以川芎超微细粉制成的巴布剂和以川芎普通细粉制成的巴布剂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离体兔皮释药速率。方法使用药物透皮扩散实验仪,以阿魏酸为指标成分,检测两种巴布剂样品中阿魏酸20 h内透过离体兔皮释药情况。结果川芎超微细粉... 目的对比测定以川芎超微细粉制成的巴布剂和以川芎普通细粉制成的巴布剂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离体兔皮释药速率。方法使用药物透皮扩散实验仪,以阿魏酸为指标成分,检测两种巴布剂样品中阿魏酸20 h内透过离体兔皮释药情况。结果川芎超微细粉样品巴布剂1~4 h为快速透皮释药阶段,4 h内累计透皮释药可达到42.57%;4~20 h为平稳缓慢透皮释药过程,20 h累计可达到58.26%。川芎普通细粉样品巴布剂4 h内累计透皮释药为24.67%,20 h为44.28%,且整个透皮释药均表现为平稳缓慢的过程。川芎超微细粉样品巴布剂比川芎普通细粉样品巴布剂累计透皮释药高出近15%。结论以川芎药物细粉作为该巴布剂的填充剂,超微细粉样品巴布剂比普通细粉样品巴布剂透皮释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超微细粉 川芎普通细粉 阿魏酸 体外透皮释药
下载PDF
异补骨脂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庞建云 刘肖 +7 位作者 申宝德 沈成英 连王权 刘娟 胡春晓 钟芮娜 许润春 袁海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473-2478,共6页
为增加异补骨脂素的皮肤透过量及滞留量,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该文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异补骨脂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IPRN-NLC),以包封率、载药量及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处方。采用Franze扩散池法考察IPRN-NLC的体外透... 为增加异补骨脂素的皮肤透过量及滞留量,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该文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异补骨脂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IPRN-NLC),以包封率、载药量及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处方。采用Franze扩散池法考察IPRN-NLC的体外透皮。结果表明,最优处方固液脂质比为7∶3,药脂比1∶30,表面活性剂1%,制备的IPRN-NLC平均包封率为(90.25±0.73)%,平均载药量为(1.56±0.27)%,平均粒径为(305±1.57)nm;体外透皮实验显示IPRN-NLC提高了IPRN的皮肤透过量,且皮肤滞留量是IPRN(水)溶液的3倍。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的IPRN-NLC提高了IPRN的皮肤透过量及滞留量,在经皮给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补骨脂素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体外透皮 皮肤滞留量
原文传递
二棕榈酰羟基脯氨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及其凝胶的制备与体外透皮研究
13
作者 余楚钦 汤文静 +3 位作者 张碧婷 刘柔佳 周飞容 卫心茹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108-2117,共10页
目的制备二棕榈酰羟基脯氨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dipalmitoylhydroxyproline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DPHP-NLC)及其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效果。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DPHP-NLC,以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 目的制备二棕榈酰羟基脯氨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dipalmitoylhydroxyproline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DPHP-NLC)及其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效果。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DPHP-NLC,以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Zeta电位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处方工艺对DPHP-NLC制备的影响,运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进一步筛选最优处方,并将DPHP-NLC制备成凝胶(DPHP-NLC-gel)。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DPHP-NLC及DPHP-NLC-gel的体外透皮性能。结果按照最优处方制备的DPHP-NLC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112.0±1.8)nm,PDI为(0.258±0.005),包封率为(97.66±0.56)%。DPHP-NLC和DPHP-NLC-gel在24 h时体外透皮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24)分别为(102.36±6.10)和(84.22±3.72)μg·cm^(-2),24 h单位面积滞留量分别为(90.60±6.99)和(60.50±3.95)μg·cm^(-2)。DPHP-NLC和DPHP-NLC-gel体外经皮渗透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的DPHP-NLC粒径较小,包封率高,提高了DPHP的皮肤透过量及滞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棕榈酰羟基脯氨酸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响应面优化 体外透皮
原文传递
马齿苋总黄酮微乳的制备及经皮渗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丹霞 赖东梅 +2 位作者 江美芳 谢峥伟 黄华轼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21期17-20,共4页
目的:以马齿苋总黄酮为模型药物,制备治疗湿疹的经皮给药中药有效组分微乳。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微乳组分,并以药物体外经皮渗透速率进一步优化微乳处方。结果:优选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Cremophor EL-丙三醇-水(... 目的:以马齿苋总黄酮为模型药物,制备治疗湿疹的经皮给药中药有效组分微乳。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微乳组分,并以药物体外经皮渗透速率进一步优化微乳处方。结果:优选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Cremophor EL-丙三醇-水(6.5:29.25:29.25:35),平均粒径为24.54nm;马齿苋总黄酮稳态透皮速率为114.70μg·cm-2·h-1,比原湿疹搽剂的透皮速率提高了17倍。结论:马齿苋总黄酮微乳性状均一,澄清透明,质量稳定,透皮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总黄酮 有效组分微乳 伪三元相图 体外经皮渗透
下载PDF
酮洛芬贴剂的体外经皮渗透性考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龙伟 孙英华 +2 位作者 王金兰 李真宝 王齐放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16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制备酮洛芬压敏胶分散型贴剂并考察其体外经皮的渗透性。方法将药物及促渗剂溶解于压敏胶中搅拌均匀,涂布制备压敏胶分散型贴剂,采用卧式双室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以24 h累积透过量Q_(24)、渗透速率J_S及滞后时间t_(lag)(h... 目的制备酮洛芬压敏胶分散型贴剂并考察其体外经皮的渗透性。方法将药物及促渗剂溶解于压敏胶中搅拌均匀,涂布制备压敏胶分散型贴剂,采用卧式双室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以24 h累积透过量Q_(24)、渗透速率J_S及滞后时间t_(lag)(h)为指标筛选载药量及促渗剂的种类和用量。结果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结果表明,肉豆蔻酸异丙酯具有最强的促渗透能力,当其用量的质量分数为2.5%时,Q_(24)、J_S及t_(lag)均与参比贴一致(P>0.05),而其他3种渗透剂与其联用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载药量质量分数为2.5%、加入质量分数2.5%肉豆蔻酸异丙酯作为促渗剂制备贴剂,其经皮渗透性与参比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压敏胶分散型贴剂 体外经皮渗透性 酮洛芬 透皮促渗剂:兔皮
下载PDF
维生素C葡萄糖苷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和评价
16
作者 李华东 胡艳萍 +2 位作者 李佳欣 廖朗坤 邱玉琴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 优化维生素C葡萄糖苷可溶性微针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吸湿性、机械强度、基底柔性筛选微针基质材料,采用两步法制备维生素C葡萄糖苷可溶性微针。以荧光素钠为模型药物筛选背衬溶剂,通过质构仪测定微针的硬度... 目的 优化维生素C葡萄糖苷可溶性微针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吸湿性、机械强度、基底柔性筛选微针基质材料,采用两步法制备维生素C葡萄糖苷可溶性微针。以荧光素钠为模型药物筛选背衬溶剂,通过质构仪测定微针的硬度,结合模拟皮肤穿刺实验和台盼蓝染色法考察微针的皮肤穿刺能力。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评价载药微针的体外经皮渗透性。结果 PVP K90微针机械强度最高,且基底具有一定柔性,因此优选20%PVP K90作为微针基质溶液。当背衬溶剂为乙醇时,针尖药物利用率较高。载药微针的机械强度较高,能够刺穿大鼠角质层。体外透皮试验表明,与水溶液透皮相比,微针能使维生素C葡萄糖苷的8 h累积透过量提高3倍。结论 可溶性微针能够促进维生素C葡萄糖苷的体外经皮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微针 维生素C葡萄糖苷 吸湿性 机械强度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