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说“横帐” 被引量:7
1
作者 都兴智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7,108,共6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辽代"横帐"相关问题进行了重新探讨和论述,赞同"横帐"的"横"原义就是纵横之"横"的说法。同时对《辽史.百官志》中"御帐东向,遥辇九帐南向,皇族三父帐北向"...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辽代"横帐"相关问题进行了重新探讨和论述,赞同"横帐"的"横"原义就是纵横之"横"的说法。同时对《辽史.百官志》中"御帐东向,遥辇九帐南向,皇族三父帐北向"的记载做出了新的解释。有辽一代,横帐具体所指的皇族成员范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最早的横帐很可能就是指太祖子孙,太祖当了皇帝后,将四帐皇族皆升为横帐。石刻资料证明,大约在兴宗时或道宗执政前期,二院皇族也被纳入横帐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帐 辽代 皇族
原文传递
重建与展示:宋代皇室书画收藏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方红 《艺术探索》 2023年第1期27-32,共6页
宋初朝廷的文治政策促进了当时文化艺术的发展。基于维护、巩固文化传承中心地位的需求,宋代皇室一方面扩大内府收藏,重建国家文化中心;另一方面借助保护、整理、鉴赏、展示、著录、赏赐等文化活动引导书画收藏观念的发展。宋代皇室通... 宋初朝廷的文治政策促进了当时文化艺术的发展。基于维护、巩固文化传承中心地位的需求,宋代皇室一方面扩大内府收藏,重建国家文化中心;另一方面借助保护、整理、鉴赏、展示、著录、赏赐等文化活动引导书画收藏观念的发展。宋代皇室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向士大夫阶层表明,其是历代书画的合法传承者和正统阐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皇室 书画收藏 文化权力
下载PDF
再论清代皇室之乳保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欣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118,共9页
清代皇室乳母、保母属宫廷仆妇群体,是宫廷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性别视角再研究清代皇室之乳保,详细辨析乳母、保母称谓及职责的不同;阐释了皇室乳保与皇子女之间存在的稳固的亲情关系和伦理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乳保群体在宫廷中身份... 清代皇室乳母、保母属宫廷仆妇群体,是宫廷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性别视角再研究清代皇室之乳保,详细辨析乳母、保母称谓及职责的不同;阐释了皇室乳保与皇子女之间存在的稳固的亲情关系和伦理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乳保群体在宫廷中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她们充分利用这种特殊身份,突破自身的性别和阶级局限,提升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发展起以女性为核心的家族体系。在为自己家族带来"特权"的同时,乳保群体也对清代皇族的家事和国事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室 乳母 保母 宫廷史
下载PDF
金代皇室教育 被引量:3
4
作者 兰婷 王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0-23,共4页
金代作为十二世纪初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其教育吸收汉民族教育模式,同时又极具民族特色。除了建有正规的汉、女真两大学校教育系统外,还有非正规的皇室教育形式,即对皇太子、皇子及皇室宗亲子弟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教育将皇族宗... 金代作为十二世纪初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其教育吸收汉民族教育模式,同时又极具民族特色。除了建有正规的汉、女真两大学校教育系统外,还有非正规的皇室教育形式,即对皇太子、皇子及皇室宗亲子弟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教育将皇族宗室子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之人,以巩固女真政权。本文从金代太子师保傅教育,皇室教育方式、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对金代皇室教育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皇族 宗室 教育
下载PDF
王莽篡政过程中的西汉宗室王侯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斌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宗室王侯作为西汉统治阶层的重要成员,曾对维护汉政权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外戚势力的崛起,双方在政坛上展开角逐,他们的关系成为影响西汉中后期政局变化的重要因素。王莽在夺权过程中对刘姓王侯采取了兴灭继绝、经济收买、翦除... 宗室王侯作为西汉统治阶层的重要成员,曾对维护汉政权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外戚势力的崛起,双方在政坛上展开角逐,他们的关系成为影响西汉中后期政局变化的重要因素。王莽在夺权过程中对刘姓王侯采取了兴灭继绝、经济收买、翦除政敌、军事镇压等手段进行笼络和控制,宗室与王莽的关系也由合作终至依附,但最后仍不免覆灭。分封的王侯与中央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矛盾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宗室王侯 外戚 王莽
下载PDF
清代皇室命名习俗演变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文君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7,30,共8页
清朝皇帝的命名,入关前具有鲜明的满族特色。从康熙开始,随着儒家文化的影响,开始学习汉族的习惯,但还保留一些满族的特征。到了乾隆朝以后,满族习染汉俗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皇帝的名字也与汉族命名方法趋同。本文通过对清代皇室命名方法... 清朝皇帝的命名,入关前具有鲜明的满族特色。从康熙开始,随着儒家文化的影响,开始学习汉族的习惯,但还保留一些满族的特征。到了乾隆朝以后,满族习染汉俗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皇帝的名字也与汉族命名方法趋同。本文通过对清代皇室命名方法发展演变的考察,试图揭示出其变化背后的社会风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皇帝 命名 宗室 文化
下载PDF
蒙古帝国时期皇室的收继婚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蕊蕊 侯亚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2-54,共3页
蒙古帝国时期皇室流行收继婚,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侄子收继婶母等三种形式,这种婚姻形态是对早期蒙古文化的继承,尔后,在蒙古社会中还继续延续,同时也辐射到中原汉族,并逐步得到汉族的认同,具有重大的文化传承功能。
关键词 蒙古帝国时期 皇室 收继婚
下载PDF
两晋宗室管理制度的历史渊源试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兴成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8-67,共10页
两晋宗室管理制度历史渊源有三:一为秦制,一为汉制,一为魏制。晋代专职管理机构宗正、关涉机构大鸿胪、太常的设置远承嬴秦。两晋宗正以有封爵者任职,宗室属籍范围在皇帝袒免亲以内,设置宗师,对宗室王公田宅做出限制性规定,这些主要是... 两晋宗室管理制度历史渊源有三:一为秦制,一为汉制,一为魏制。晋代专职管理机构宗正、关涉机构大鸿胪、太常的设置远承嬴秦。两晋宗正以有封爵者任职,宗室属籍范围在皇帝袒免亲以内,设置宗师,对宗室王公田宅做出限制性规定,这些主要是承袭西汉制度。两晋宗王等宗室成员车驾制度主要沿袭东汉制度。晋代宗正人选兼以庶姓一定程度上受曹魏制度影响,西晋严格禁止宗室成员私买禁物,主要承袭曹魏之制。晋世宗王置妾八人的规定亦系沿循曹魏咸熙元年制度而来。凡此均可看出两晋宗室管理制度兼采嬴秦汉魏之制,同时亦受到儒家经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代 皇族 管理 秦制 汉魏旧制
下载PDF
试论北魏皇室在洛阳佛教复兴中的作用
9
作者 连飞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北魏洛阳佛教的复兴与北魏皇室的扶持密切相关,皇室在经济、政治、人员参与等方面的积极扶持是其得以复兴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 北魏 洛阳 皇室 佛教 复兴
下载PDF
明清时期科举家族研究:现状与趋势
10
作者 孙书平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31-136,共6页
近10年来明清时期科举家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其进行系统总结有利于深化该课题研究。通过对该时期发表的论文、著作进行系统搜集和分类归纳发现:该课题研究在专题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个案研究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但在研究中也存在诸... 近10年来明清时期科举家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其进行系统总结有利于深化该课题研究。通过对该时期发表的论文、著作进行系统搜集和分类归纳发现:该课题研究在专题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个案研究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但在研究中也存在诸如地域研究不平衡和重名门望族家族研究而轻视非名门望族研究家族、名门望族研究中重明星研究而轻视家族内部其他成员研究等不平衡性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拓宽研究广度,同时还需要向纵深方面挖掘,促进明清时期的科举家族研究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科举家族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论南朝刘宋帝室的文学风格
11
作者 邹建雄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92-95,共4页
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原本俚俗的南朝刘宋帝室从刘裕开始即进行了从武至文的转变。从整体而言,刘宋帝室的文学风格有着"丽秀"和"苍劲"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对玄言诗文学风格的反拔,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是,刘宋... 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原本俚俗的南朝刘宋帝室从刘裕开始即进行了从武至文的转变。从整体而言,刘宋帝室的文学风格有着"丽秀"和"苍劲"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对玄言诗文学风格的反拔,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是,刘宋帝室尚未能把"丽秀"与"苍劲"两个方面巧妙地熔为一炉,这影响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刘宋帝室 文学风格 丽秀 苍劲
下载PDF
清代江南科举世家的典范式崛起——以吴县潘氏为例
12
作者 李贵连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3,共4页
江南素为人文渊薮之地,清代科举世家之现犹如雨后春笋。吴县潘氏祖籍安徽,清初以业鹾迁徙至苏。经过数百年由儒贾立身,到专力举业的晋身之阶取换,在乾隆时期崛起为吴中著名科第艺文之家。潘氏子弟兰茁其芽,秀彩竞发,对清代中后期政治、... 江南素为人文渊薮之地,清代科举世家之现犹如雨后春笋。吴县潘氏祖籍安徽,清初以业鹾迁徙至苏。经过数百年由儒贾立身,到专力举业的晋身之阶取换,在乾隆时期崛起为吴中著名科第艺文之家。潘氏子弟兰茁其芽,秀彩竞发,对清代中后期政治、社会、文学、文化及学术影响深巨。通过梳理吴县潘氏世系及其崛起的天命人为因素,将家族崛起置于清代中后期历史文化发展演变的景深中,探究家族文化与文学典范性成长的动力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南 科举世家
下载PDF
中国古代经筵概论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8,共7页
经筵可以定义为"古代帝王为研读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但在历史应用上有本意和引伸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唐,在宋代形成制度。历代经筵制度的具体内涵、性质不尽相同。经筵既是一种帝王教育制度,又是一... 经筵可以定义为"古代帝王为研读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但在历史应用上有本意和引伸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唐,在宋代形成制度。历代经筵制度的具体内涵、性质不尽相同。经筵既是一种帝王教育制度,又是一种对君主专制体制有所制约的政治制度,还是一种文化礼仪形式,是各王朝崇儒重道文教政策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筵 视学 皇储教育 帝王教育
下载PDF
辽代党争探论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国庆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3,共7页
辽代前期,为争夺皇位,以耶律倍为首的太子党及其绪余与以耶律德光为首的大元帅党、以述律太后为核心的后党及其绪余先后进行了两次党争,文争武斗,互有胜负;辽代中后期,围绕皇权与后权的几次党争,主要发生在后族两房(大父房和少父房)朋... 辽代前期,为争夺皇位,以耶律倍为首的太子党及其绪余与以耶律德光为首的大元帅党、以述律太后为核心的后党及其绪余先后进行了两次党争,文争武斗,互有胜负;辽代中后期,围绕皇权与后权的几次党争,主要发生在后族两房(大父房和少父房)朋党之间,以及在后党支持下的耶律乙辛权臣党与耶律氵睿太子党之间,此伏彼起,接连不断。与其他王朝党争不同的是,辽代党争独具特色:大都发生在契丹统治集团内部的两姓皇族与后族之间;契丹民族传统的选汗制度———“世选制”影响下的皇位继承制,是诱发辽代党争的主要原因。辽代朋党之间为各自之私利,互相攻伐,不择手段,形成严重内耗,对辽代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契丹皇族 契丹后族 党争 特色 危害
下载PDF
宗庙与政治:武则天时期太庙体制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永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2-158,共7页
太庙作为中国古代都城内部承担国家祭祀功能的重要建筑空间,具有王朝建立与政权传承的象征意义。武则天改唐为周,常驻洛阳,为使洛阳具备完整的都城功能,她一方面提升洛阳为神都,另一方面开始对王朝的太庙体制进行调整。武则天时期太庙... 太庙作为中国古代都城内部承担国家祭祀功能的重要建筑空间,具有王朝建立与政权传承的象征意义。武则天改唐为周,常驻洛阳,为使洛阳具备完整的都城功能,她一方面提升洛阳为神都,另一方面开始对王朝的太庙体制进行调整。武则天时期太庙体制的调整,是以承认位于长安的李氏太庙所承载的李唐政权传承意义为前提的,因为她一直未取消李氏宗庙,仅以降低李氏宗庙规格、提高武氏宗庙规格,并在洛阳与长安均建立武氏太庙的方式显示周唐政权的更替,从而形成了武周时期特殊的"双太庙"体制。李氏宗庙的保留构成了李唐朝臣支持武氏政权的心理底线。武则天对太庙体制的调整与武周政局演变有着密切互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太庙体制 长安 洛阳
原文传递
宋代经筵制度探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龚延明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2期48-57,共10页
宋代自太宗后,无一朝不开经筵。经筵制度,在宋代被定为"皇朝家法",其可视为特殊的对皇帝的再教育制度。经筵制度源于西汉,经筵官侍读则始置于唐,唐末五代废弛,宋复经筵制度,较为健全。宋代经筵官设,可分前后两个阶段,"... 宋代自太宗后,无一朝不开经筵。经筵制度,在宋代被定为"皇朝家法",其可视为特殊的对皇帝的再教育制度。经筵制度源于西汉,经筵官侍读则始置于唐,唐末五代废弛,宋复经筵制度,较为健全。宋代经筵官设,可分前后两个阶段,"元丰改制"后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多为兼职。之所以出现经筵官以兼官为主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经筵官身为"帝师",必须由学问好、有声望、有地位的名儒硕士(多为进士出身)担任;二是皇帝将经筵授课视为一条了解外部和咨询时政的渠道,因此相对独立于相权的台谏官,就常成为经筵兼官;三是经筵官又是权相暗箱操控、打探皇帝信息动态的难得孔道,如秦桧就通过除授言路官必兼筵官的权术,使其亲信成为经筵官。因此,宋代台谏官多兼经筵官,这也反映出经筵官之除授,成为了宋代皇权与相权明争暗斗之地。结合宋代经筵讲读的时间、内容、场所和方式,纵向考察两宋经筵制度,亦可看出其为宋代文治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宋朝家法 经筵制度
下载PDF
论明代商人对皇木的采办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志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皇木采办是明代社会的重要内容,商人是明代皇木采办的重要力量。商人对皇木的采办开始于正德年间。商办采木出现的主要原因有补救官办采木的弊端,繁荣的市场为商办采木准备了市场条件等。商人从官府领取一定的经费后自行招募人力,进行... 皇木采办是明代社会的重要内容,商人是明代皇木采办的重要力量。商人对皇木的采办开始于正德年间。商办采木出现的主要原因有补救官办采木的弊端,繁荣的市场为商办采木准备了市场条件等。商人从官府领取一定的经费后自行招募人力,进行采办。采木过程包括勘查和砍伐。由于采木地区的恶劣条件以及商办采木本身的弊端使得商办采木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的。商办采木实质上是一种加于商人的封建徭役。它给当时的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皇木 商办采木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明代王亲政策的政治寓意与伦理困境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恩荣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65,共10页
王亲,即王府亲戚。明代的王亲政策,是在藩禁日严、王亲的平民化与人数日增的背景下展开的。对王亲的优礼,意在有限度地广亲亲之恩,范围极为有限。授官限于王妃父与世子妃父;优免差役限于王妃父、将军夫人父之家;优礼考核与致仕限于布政... 王亲,即王府亲戚。明代的王亲政策,是在藩禁日严、王亲的平民化与人数日增的背景下展开的。对王亲的优礼,意在有限度地广亲亲之恩,范围极为有限。授官限于王妃父与世子妃父;优免差役限于王妃父、将军夫人父之家;优礼考核与致仕限于布政使身份的王亲。但优礼的程度与爵位尊卑、血脉疏近成正比,符合伦理常情。对王亲的禁制,意在最大限度地制藩,如王亲不任京官,王亲居官者禁与缔姻宗室同城,王亲禁掌兵权等。王亲禁制的范围,经历了从悉禁所有宗室之亲及其族属到仅禁亲王、郡王爵级的王亲及其"同祖亲枝",即从宽泛到更精确地定位于潜在威胁皇权的王亲群体,合于情理,达到了限王亲而制宗藩的目的,但也陷入了愈亲者禁之愈严、愈疏者禁之愈阔的伦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王亲 宗室 京官 选官 优免
原文传递
共和制下的皇室机关——民国时期清室盛京内务府存续考论
19
作者 刘灿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138,共16页
1907年东北改行省制,彰显陪都体制尊崇地位的盛京内务府被纳入行省公署体系,受旗务司辖制。民国成立后,盛京内务府作为专办清室事务的“皇室机关”留存,却不断被中央政府和奉天当局限制事权,迭经改组仅余办事处建置。为扭转遥控不力的局... 1907年东北改行省制,彰显陪都体制尊崇地位的盛京内务府被纳入行省公署体系,受旗务司辖制。民国成立后,盛京内务府作为专办清室事务的“皇室机关”留存,却不断被中央政府和奉天当局限制事权,迭经改组仅余办事处建置。为扭转遥控不力的局面,清室于1915年派人赴奉整顿官员贪渎、旗兵困顿等积弊;至1924年更重设内务府大臣,以便提拨奉天皇产经费供“小朝廷”使用,这是清王朝吏治乱象的延续。在民国政府于经济层面严格管控、人事层面让渡微小权力的优待限度下,清室对东北社会的影响被削弱,国家主权得到维护,但同时也折射出民初的政局动荡与国力空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京内务府 内务府办事处 逊清皇室 民国政府 奉天当局
原文传递
《金史·宗室表》再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晓伟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9,142,共16页
本文对《金史·宗室表》取资金朝谱牒说提出质疑,指出该表是以皇帝诸子传序文为蓝本再辅之列传正文补充成篇,其性质是拼织而成的二手文献。元人纂修《金史》,增损《祖宗实录》和《太祖实录》相关内容,在今本《世纪》中将两种祖先传... 本文对《金史·宗室表》取资金朝谱牒说提出质疑,指出该表是以皇帝诸子传序文为蓝本再辅之列传正文补充成篇,其性质是拼织而成的二手文献。元人纂修《金史》,增损《祖宗实录》和《太祖实录》相关内容,在今本《世纪》中将两种祖先传说内容杂糅到一起,致使各种文本叠加,造成"阿古乃""保活里"属于金朝宗室,据此编入《宗室表》。在既定历史认知的前提下,元朝史官通过史料的摘录、编织、整合而成的文献,被后世奉为"经典"。唯有破除对元修《宗室表》的迷信,回归金朝官修文献本身讨论金朝宗室问题,才是正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史·宗室表》 《世纪》 始祖函普 阿古乃 保活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