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assessment of extranodal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被引量:20
1
作者 Li, Lan Shi, Yong-Hong +6 位作者 Guo, Zhi-Juan Qiu, Tian Guo, Lei Yang, Hong-Ying Zhang, Xun Zhao, Xin-Ming Su, Q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0期2504-2519,共16页
AIM: To establish a model for prognosis assessment of extranodal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FDC) sarcoma.METHODS: Nine lesions were examined by routine and molecular approaches.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from the new... AIM: To establish a model for prognosis assessment of extranodal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FDC) sarcoma.METHODS: Nine lesions were examined by routine and molecular approaches.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from the new cases and 97 reported cases were analyzed for their prognostic values.RESULTS: The current lesions were found in f ive male and four female patients,located mainly in the head and neck area and averaging 7.2 cm in size.Six patients had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and three remained free of disease.The 106 patients (male/female ratio,1.1:1) were aged from 9 to 82 years (median,44 years).The tumor sizes ranged from 1.5 to 21 cm (mean,7.4 cm).Abdominal/pelvic region was affected most frequently (43%).Surgical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100 patients,followed by radiation and/or chemotherapy in 35 of them.Follow-up data were available in 91 cases,covering a period of 3-324 mo (mean,27 mo;median,19 mo).Of the informative cases,38 (42%) had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and 12 (13%) died of the disease.These tumors were classif ied histologically into lowand high-grade lesions.A size ≥ 5 cm (P = 0.003),highgrade histology (P = 0.046) and a mitotic count ≥ 5/10 HPF (P = 0.013) were associated with tumor recurrence.The lesions were def ined as low-,intermediateand high-risk tumors,and their recurrence rates were 16%,46% and 73%,and their mortality rates 0%,4% and 45%,respectively.CONCLUSION: Extranodal FDC tumors behave like soft tissue sarcomas.Their clinical outcomes are variable and can b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ir sizes and gra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nodal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Prognosis assessment Histologic grade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situ hybridization Mutation detection
下载PDF
GPC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延峰 李南阳 +5 位作者 任雅玲 薛秀斌 李林臣 曹蕾春 贾儒渊 于小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3期366-368,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PHC患者、7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其它原因致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类患者的血清GPC3和AFP水平和PHC患者的肝组织标本... 目的观察和分析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PHC患者、7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其它原因致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类患者的血清GPC3和AFP水平和PHC患者的肝组织标本中的GPC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肝破裂患者的血清GPC3水平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的血清GPC3水平显著低于PHC患者(P<0.05);应用血清GPC3和AFP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度为90%,显著高于单独应用血清GPC3检测或血清AFP检测(P<0.05);肿瘤组织的GPC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旁组织的GPC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具有不同Edmondson病理分级或TMN临床分期的PHC患者的肝组织GPC3表达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HC患者的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GPC3均呈现高表达状态,其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患者病情的进展具有相关性,应用血清GPC3和AFP水平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 甲胎蛋白 免疫组化 肿瘤标志物 血清学检测
下载PDF
免疫组化法检测美国青蛙组织中的蛙虹彩病毒 被引量:9
3
作者 谢简 李正秋 +1 位作者 张奇亚 李文鑫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8-443,共6页
分不同时间 ,收集经人工感染了蛙病毒的样蛙 ,取其心、肺、肾、肠、脾、肝六种组织 ,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分别在感染了病毒 3d、9d、1 1d后的幼蛙这六种组织中 ,由表及里观察到了深色的阳性信号 ,从而测定了病毒在入侵组... 分不同时间 ,收集经人工感染了蛙病毒的样蛙 ,取其心、肺、肾、肠、脾、肝六种组织 ,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分别在感染了病毒 3d、9d、1 1d后的幼蛙这六种组织中 ,由表及里观察到了深色的阳性信号 ,从而测定了病毒在入侵组织中的存在部位。其中 ,肺和肠组织中阳性信号最强 ,呈灶性分布 ,其余四种组织中的阳性信号则呈散在分布。在未注射病毒的幼蛙阴性对照组六种组织中没有检测到阳性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法 检测 美国青蛙 组织 蛙虹彩病毒
下载PDF
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检测雏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孟琼华 程安春 +7 位作者 汪铭书 陈孝跃 周毅 刘维平 朱德康 刘菲 黄诚 宋涌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14,共5页
应用鹅源血清 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 RA的 Ig G,建立了检测雏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 (Indirect Immunoperoxidase Staining,IIS) ,该法与大肠杆菌 (O1 、O8、O79、O1 38)、鸭沙门氏菌、... 应用鹅源血清 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 RA的 Ig G,建立了检测雏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 (Indirect Immunoperoxidase Staining,IIS) ,该法与大肠杆菌 (O1 、O8、O79、O1 38)、鸭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 (5∶ A)感染发病和死亡雏鹅组织不出现阳性反应而与 RA感染发病死亡雏鹅组织出现特异性阳性反应。 RA人工发病死亡雏鹅可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回肠、直肠、肺脏、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检测到 RA抗原 ,RA抗原分布于细胞胞浆、组织间隙和血液 ,检测 RA人工感染病例与 RA肝脏分离符合率为 10 0 % ,检测临床可疑病例的血清 1型 RA的阳性率 (92 .96 % )比细菌分离率 (75 .12 % )高。该法具有特异、直观和敏感的特点 ,可用于雏鹅 RA人工感染和临床感染的诊断、检测及 RA感染雏鹅后抗原定位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鹅 鸭疫里默氏杆菌 间接免疫 酶组织化学 检测
下载PDF
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学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超 张楠 +4 位作者 陈凯丽 王硕 张擎 成洪聚 相龙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4期3982-3985,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CD34、CD117、DOG-1、SMA、Demsin及S-100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免疫标记物联合检测在其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65例术后证实为胃... 目的通过分析CD34、CD117、DOG-1、SMA、Demsin及S-100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免疫标记物联合检测在其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65例术后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样本,6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瘤体内CD34、CD117、DOG-1、SMA、Demsin及S-100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相关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情况与肿瘤大小、位置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瘤体内CD34、CD117、DOG-1、SMA、Demsin及S-100的阳性率分别为89.2%、98.5%、96.9%、35.4%、20.0%、16.9%。CD34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位置和危险度分级之间有相关(P<0.05),CD117、DOG-1、SMA、Demsin和S-100的表达与各项指标之间无相关,Demsin的表达与性别差异有相关(P=0.018)。结论CD34、CD117及DOG-1在瘤体内的表达具有较高的阳性率,CD117和DOG-1是两种可以辅助CD34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指标,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明确胃肠道间质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 病理学 联合检测
下载PDF
BRCA1、Ki67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科 梅金红 +1 位作者 蔡勇 王立超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0期1582-1586,共5页
目的探讨BRCA1、Ki67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r2为2+以上(包含2+)的肿瘤蜡块做进一步检测,FISH检测出阳性表达的肿瘤蜡块定义为Her2最终阳性表达,并依据... 目的探讨BRCA1、Ki67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r2为2+以上(包含2+)的肿瘤蜡块做进一步检测,FISH检测出阳性表达的肿瘤蜡块定义为Her2最终阳性表达,并依据《2013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的标准》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分子分型,依据分子分型将乳腺癌分为五类Luminal A型,Luminal B like型,Luminal B样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各分型分别选取20例,总共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入选病例的肿瘤组织进行BRCA1及Ki67蛋白的检测。结果 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Luminal A型组,Luminal B like型组,Luminal B样型组,Her2过表达型组,基底细胞样型组中差异具有明显显著性(P<0.05);BRCA1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距乳头距离、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状态、Her2状态均无关(P均>0.1);Ki67高指数表达率在Luminal A型组,Luminal B like型组,Luminal B样型组,Her2过表达型组,基底细胞样型组中差异具有明显显著性(P<0.05);年龄组≤59岁的Ki67高指数表达率较年龄组≥60岁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ER/PR阴性组和Her2阳性组的Ki67高指数表达率较ER/PR阳性组和Her2阴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1);Ki67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距乳头距离、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P均>0.1);BRCA1与Ki67在各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BRCA1和Ki67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有一定的预测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BRCA1 KI67 免疫组织化学 FISH检测
下载PDF
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及免疫组化鉴定 被引量:7
7
作者 董世山 乔健 +3 位作者 赵立红 孙茂红 张建军 田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9-102,共4页
应用组织贴块法、贴块配合差速贴壁法成功培养不同日龄鸡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一般需 4~ 7d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长出 ,再经 5~ 1 0 d长成细胞单层。鸡日龄越小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越旺盛。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呈梭形、三角形 ... 应用组织贴块法、贴块配合差速贴壁法成功培养不同日龄鸡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一般需 4~ 7d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长出 ,再经 5~ 1 0 d长成细胞单层。鸡日龄越小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越旺盛。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呈梭形、三角形 ,圆形核位于中央 ,胞浆丰富致密。用兔抗鸡α- actin多克隆抗体为一抗做免疫组化染色 ,平滑肌细胞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平滑肌 细胞培养 免疫组化 鉴定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胸腹腔积液细胞蜡块在肿瘤来源诊断及肺腺癌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梁飞 姜敏 +4 位作者 德真一 王超 刁兆杰 任晓军 朱敏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积液细胞蜡块技术在明确肿瘤来源及在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住院并送检胸腹腔积液的312例患者中细胞量较多的104例制作细胞蜡块,并进行常规H... 目的探讨胸腹腔积液细胞蜡块技术在明确肿瘤来源及在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住院并送检胸腹腔积液的312例患者中细胞量较多的104例制作细胞蜡块,并进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检测。结果104例患者中,通过细胞蜡块方法明确查见肿瘤细胞81例,此81例患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一步明确肿瘤组织来源者72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27份肺腺癌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显示12例有EGFR基因突变。结论胸腹腔积液细胞蜡块技术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有助于明确诊断肿瘤性质及组织来源,也能成功进行肿瘤基因突变检测,为患者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腹腔积液 细胞蜡块 免疫组织化学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绵羊肺炎支原体免疫组织化学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建华 黄海碧 +6 位作者 王晓晖 白帆 史晓娜 高媛 王力强 侯丽娜 郝永清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以病理组织学观察为基础,建立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的间接免疫组织化学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以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血清为一抗,分别以家兔抗山羊Ig G-HRP和家兔抗山羊Ig G-FITC为二抗,对绵羊肺炎支原体阳性肺组织切片及阴性对照组切片进行H... 以病理组织学观察为基础,建立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的间接免疫组织化学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以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血清为一抗,分别以家兔抗山羊Ig G-HRP和家兔抗山羊Ig G-FITC为二抗,对绵羊肺炎支原体阳性肺组织切片及阴性对照组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并优化染色条件,以确保组织切片在最佳的条件下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试验所建立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PCR方法对病样的检出率相符,且高于传统的分离培养法。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间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可用于对临床病例的组织样本检测,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可靠性,可直观地观察和探究该病原在机体内的定位、动态分布以及致病机理,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免疫荧光 免疫组织化学 检测
原文传递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七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海建 陈小岩 郑智勇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 EM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05至2015年福建省立医院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7例EMC,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查,并随访及复... 目的探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 EM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05至2015年福建省立医院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7例EMC,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查,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例女性和6例男性,年龄21~50岁(中位年龄36岁),肿块最大径2.5~15.0 cm(平均8.4 cm)。肿块分别位于:左颈、右肩、左股骨、右上臂、腹腔、左股骨、右股骨。除例3表现为疼痛和酸胀,例5表现为腹痛外,其余5例均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病理组织学上,本组7例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组织学表现相似,低倍镜下,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间质见大量黏液样基质。肿瘤细胞排列呈片状、巢状、簇状或星网状。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卵圆形、上皮样、横纹肌样(或浆细胞样)。胞质少到中等,胞质淡染,部分胞质丰富,嗜酸性,可见胞质内空泡或胞质内嗜酸性包涵体。核分裂象少见(一般〈2/10 HPF),可见坏死。肿瘤浸润周围横纹肌及脂肪组织。其中1例表现为上皮型,2例肿瘤富于细胞(富于细胞型),细胞丰富,生长活跃,细胞呈上皮样,胞质丰富,染色质增粗,核质比增高,核分裂象多见,核仁清晰可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呈波形蛋白(7/7)及INI1(7/7)阳性,少数呈广谱细胞角蛋白(2/7)、p63(3/7)、CD99(3/7)、S–100蛋白(1/7)及突触素(2/7)阳性,Ki–67阳性指数10%~40%。α–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myoD1、CD34和CD117均阴性。5例(5/7)检测到EWSR1基因信号。例5未检测到MDM2基因扩增信号。例6和7未检测到SSX–SYT融合基因信号。结论EMC属于罕见恶性间叶源性肿瘤,确诊主要依靠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必要时分子病理学检查有帮助。临床及病理均需与骨旁软骨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融合
原文传递
淋巴瘤CD3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结果判读规范 被引量:4
11
作者 CD30阳性淋巴瘤病理专家组 李小秋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8-234,共7页
CD30可在多种淋巴瘤中表达,其中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CH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最为常见。近年来,靶向CD30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维布妥昔单抗已获批应用于复发/难治性CHL和... CD30可在多种淋巴瘤中表达,其中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CH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最为常见。近年来,靶向CD30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维布妥昔单抗已获批应用于复发/难治性CHL和ALCL患者的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然而,该靶向治疗药物能否使其他类型淋巴瘤患者获益目前尚不明确,精确评估CD30表达水平对此类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试验和个体化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CD30检测仍主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检测流程及结果判读标准。本文通过分析CD30的检测现状,联合多中心研究探索CD3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流程及结果判读方法,并结合文献和专家经验,最终达成淋巴瘤CD3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结果判读共识,希望能有助于淋巴瘤CD30表达的规范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CD30 免疫组织化学 检测规范 判读标准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8、9在乳牙牙本质中的表达及含量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珺 葛丽华 +2 位作者 宿颖 刘瑶 杨东梅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具有胶原降解作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2、8、9在乳牙牙本质中的表达及分布,并检测其在乳牙牙本质中的相对含量。方法选取因滞留拔除的无龋乳牙125颗,5颗固定、脱钙、切片后进行MMP-2、8、9免疫组... 目的观察具有胶原降解作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2、8、9在乳牙牙本质中的表达及分布,并检测其在乳牙牙本质中的相对含量。方法选取因滞留拔除的无龋乳牙125颗,5颗固定、脱钙、切片后进行MMP-2、8、9免疫组化染色;120颗去除牙釉质、牙骨质和牙髓,制备成牙本质粉。用酶联免疫试剂盒分别测定脱矿上清液和酶提取上清液中的MMP-2、8、9的含量。结果 MMP-2、8、9在乳牙冠部牙本质全层均呈阳性表达。MMP-2、8、9在脱矿上清液中的含量分别为324.5±34.0μg/L,29.3±1.2μg/L和11.9±3.2μg/L;在酶提取上清液中的含量分别为325.9±19.9μg/L,31.1±0.9μg/L和8.5±1.5μg/L。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8、9存在于乳牙冠部牙本质中。其中MMP-2的含量最多,其次为MMP-8,MMP-9的含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乳牙 免疫组化 定量检测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间接免疫酶染色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海军 程安春 +1 位作者 汪铭书 陈孝跃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9-373,共5页
以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免疫兔制备兔抗DHV-Ⅰ抗体,建立了检测石蜡组织切片中DHV-Ⅰ抗原的间接免疫酶染色(indirect immunoperoxidase staining,IIS)方法,并对DHV-Ⅰ强毒人工感染死亡或濒死雏鸭的各个组织器官... 以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免疫兔制备兔抗DHV-Ⅰ抗体,建立了检测石蜡组织切片中DHV-Ⅰ抗原的间接免疫酶染色(indirect immunoperoxidase staining,IIS)方法,并对DHV-Ⅰ强毒人工感染死亡或濒死雏鸭的各个组织器官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IIS与DHV-Ⅰ感染死亡或濒死雏鸭的肝等呈现阳性反应,与鸭瘟病毒、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发病和死亡雏鸭的肝以及健康雏鸭的肝呈现阴性反应。感染DHV-Ⅰ死亡或濒死雏鸭的肝、脾、肾、心、胸腺、腔上囊、胰腺、十二指肠、盲肠、空肠、回肠、直肠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呈阳性或强阳性,DHV-Ⅰ抗原主要分布于感染细胞的细胞质。该IIS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DHV-Ⅰ在感染雏鸭组织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DHV-Ⅰ感染雏鸭的实验室诊断、甲醛固定组织的回顾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检测 鸭肝炎病毒 抗原定位
下载PDF
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势赫 支春春 +5 位作者 叶胜兵 魏雪 夏秋媛 石群立 鲍炜 沈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胸腺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 目的探讨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胸腺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9例胸腺原发MALT淋巴瘤患者年龄35~72岁(平均50岁),男性2例,女性7例。5例患者体检发现纵隔占位,2例表现为胸痛、咳嗽及四肢面部浮肿等症状。4例患者既往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镜下肿瘤主要由小到中等的淋巴细胞样细胞构成,弥漫浸润生长,其内见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囊腔内可见胆固醇结晶沉积,瘤细胞侵犯囊壁及胸腺小体而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免疫表型:9例肿瘤细胞均表达B细胞标志物(CD20、CD79α、Pax-5),基因重排均显示单克隆性B细胞增生,FISH检测未见MALT1基因断裂。结论胸腺MALT淋巴瘤较少见,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多数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单一形态的瘤细胞结合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可明确诊断,警惕漏诊或过诊。手术完整切除后密切随访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MALT淋巴瘤 淋巴上皮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检测
下载PDF
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活检+免疫组化对提高子宫内膜炎的检出率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宋科 李剑飞 +4 位作者 付玲玲 何婷婷 阿孜古丽·买买提艾江 夏依旦·罗合曼江 张新圆 《系统医学》 2024年第9期175-179,共5页
目的观察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活检联合免疫组化检查用于子宫内膜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结合其症状、体征、病史等考虑可能为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 目的观察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活检联合免疫组化检查用于子宫内膜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结合其症状、体征、病史等考虑可能为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以及子宫内膜活检与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将宫腔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活检与免疫组化检查单独、结合使用对子宫内膜炎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150例疑似子宫内膜炎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99例,子宫内膜炎检出率为66.00%。子宫内膜活检、免疫组化检查单独及联合对子宫内膜炎的检出率分别为58.67%(88/150)、66.67%(100/150)、73.33%(110/150),联合检出率高于单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2,P=0.027)。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活检、免疫组化检查单独及联合对子宫内膜炎的灵敏度分别82.83%(82/99)、89.90%(89/99)、96.97%(96/99),联合检出灵敏度高于子宫内膜活检、免疫组化检查单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1,P=0.004)。子宫内膜活检、免疫组化检查单独及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炎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75、0.687、0.734,联合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高。结论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活检结合免疫组化检查,对子宫内膜炎的检出率高于二者单用,可提高子宫内膜炎检出率,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炎 宫腔镜 子宫内膜活检 免疫组化 检出率
下载PDF
58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病理诊断分析
16
作者 张益清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骨髓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8例PMF患者的骨髓活检、网银染色、免疫组织化学、JAK2 V617F、CALR 9号外显子、MPL 10号外显子及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PM...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骨髓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8例PMF患者的骨髓活检、网银染色、免疫组织化学、JAK2 V617F、CALR 9号外显子、MPL 10号外显子及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PMF患者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容量在40%~90VOL%之间,15.5%(9/58)为PMF前期。79.3%(46/58)为PMF期。5.2%(3/58)为PMF伴骨硬化期。免疫组化证实粒系、红系及巨核三系分布情况,分子检测JAK2 V617F、CALR 9号外显子及MPL 10号外显子,70.7%(41/58)突变阳性。结论骨髓活检病理中以PMF期常见,鉴于PMF前期与ET及CML较难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相关基因检测综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免疫组化 分子检测 骨髓活检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ESM-1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倪婧 吴正升 +4 位作者 吴强 张素梅 周青 汪渊 夏瑞祥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 研究ESM 1和VEGF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例 4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和 10例正常淋巴结中ESM 1和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ESM 1和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 82 9%和 6 ... 目的 研究ESM 1和VEGF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例 4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和 10例正常淋巴结中ESM 1和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ESM 1和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 82 9%和 6 5 9% ,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ESM 1和VEGF可能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可作为潜在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瘤组织 ESM-1 VEGF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细胞蜡块和分子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18
作者 董燕 金晓燕 胡慧娣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65-270,共6页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制备细胞蜡块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优势,并阐述其与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相结合在实现个体精准化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胸腔积液细胞学涂片及细胞蜡块的HE形态,评价细胞蜡块免疫组化的特点,并对80...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制备细胞蜡块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优势,并阐述其与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相结合在实现个体精准化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胸腔积液细胞学涂片及细胞蜡块的HE形态,评价细胞蜡块免疫组化的特点,并对80例标本行荧光定量微滴式数字PCR及二代测序NGS。结果与传统细胞学涂片及液基细胞学相比,胸水细胞蜡块细胞数量增多且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免疫组化以CK7,NapsinA,TTF-1阳性最多见,提示肿瘤原发灶多为肺来源。常规细胞学组和细胞蜡块组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7%、75%、87%和99%、87%、99%。常规细胞学组与细胞蜡块组两种诊断方法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269)。常规细胞学和细胞蜡块诊断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46%(37/80)患者胸水细胞蜡块行ddPCR及NGS分子检测出现基因突变,主要为EGFR、PD-L1、KRAS和TP53等,其中EGFR突变率分别约为34%。27%(7/26)患者PD-L1免疫组化结果示阳性。结论细胞蜡块技术在胸腔积液良恶性诊断及鉴别来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基因检测提供了有价值的标本,并且提高了晚期癌症患者临床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细胞蜡块技术 免疫组化 分子检测
下载PDF
P53和ras癌基因表达产物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卫华 冯玉荣 刘定军 《河北医学》 CAS 2002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 :为了研究p5 3和ras癌基因表达产物 (p5 3蛋白和ras蛋白 )在胃癌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 :对 2 2例浅性胃炎 ,2 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 ,30例早期胃癌标本进行p5 3和p2 1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在浅性胃炎中两种蛋白均为阴性 ;重度不... 目的 :为了研究p5 3和ras癌基因表达产物 (p5 3蛋白和ras蛋白 )在胃癌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 :对 2 2例浅性胃炎 ,2 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 ,30例早期胃癌标本进行p5 3和p2 1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在浅性胃炎中两种蛋白均为阴性 ;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中两种蛋白阳性率非常接近 ,其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均高于浅表性胃炎 ,差异性显著 ,(P <0 .0 5 )p5 3和p2 1蛋白联合检测阳性率 ,在重度不典型增生 (76 .0 % )和早期胃癌 (70 .0 % )中 ,均高于两组中p5 3蛋白单项阳性率 (40 .0 %和 36 .7% ) ,和两组中p5 3和p2 1蛋白同时阳性率 (2 4 .0 %和 2 6 .7% ) ,其差异性均显著 (P <0 .0 5 )。结论 :重度不典型增生在p5 3和ras基因表达水平上接近早期胃癌 ,二种基因表达产物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表达 RAS基因表达 胃癌 免疫组化 诊断
下载PDF
乳腺癌免疫组化检测在乳腺癌患者诊治中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小川 谢小军 +2 位作者 任宏 耿勇 张卫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9期5694-5696,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测在乳腺癌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的68例经过空心穿刺活检并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R、PR、P53、Bcl-2,全部采用CEF化疗方案治疗3个月后手术治疗,再运用...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测在乳腺癌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的68例经过空心穿刺活检并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R、PR、P53、Bcl-2,全部采用CEF化疗方案治疗3个月后手术治疗,再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以上指标的阳性表达率情况。结果:ER、PR化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Bcl-2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ER、PR的阴性和阳性和疗效情况无明显差异性,而P53、Bcl-2的阴性和阳性表达和化疗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组化检测中ER、PR对乳腺癌化疗前后无明显差异性,而化疗可通过抑制P53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增值并通过升高Bcl-2表达来调整肿瘤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化检测 临床诊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