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在“Rip Van Winkle”中塑造了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反清教的遁世者形象--瑞普,影响深远。而在林纾翻译的《李迫大梦》中,瑞普的形象发生变异,转变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遇仙访道者。文章结合形象学有关理论,从文本内部出发对原作和译...欧文在“Rip Van Winkle”中塑造了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反清教的遁世者形象--瑞普,影响深远。而在林纾翻译的《李迫大梦》中,瑞普的形象发生变异,转变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遇仙访道者。文章结合形象学有关理论,从文本内部出发对原作和译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瑞普形象在林纾译文中如何发生变异及其深层原因。展开更多
毛姆游记On a Chinese Screen自20世纪四十年代共被重译四次,但这四本译作在翻译风格、内容、方法上均有较大差异。从东方主义视角对该游记四个汉译本进行分析,旨在得出各个译本中所构建的中国形象有何特点。其中,胡仲持的注释本对原文...毛姆游记On a Chinese Screen自20世纪四十年代共被重译四次,但这四本译作在翻译风格、内容、方法上均有较大差异。从东方主义视角对该游记四个汉译本进行分析,旨在得出各个译本中所构建的中国形象有何特点。其中,胡仲持的注释本对原文进行删改,美化了中国形象;陈寿更的译文体现出了明显的东方主义色彩,丑化、妖魔化中国形象;唐建清的译本较为忠实,但是有很多误译部分,有抗拒和解殖民化的倾向;而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的译本则相对准确地再现了原文。展开更多
文摘欧文在“Rip Van Winkle”中塑造了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反清教的遁世者形象--瑞普,影响深远。而在林纾翻译的《李迫大梦》中,瑞普的形象发生变异,转变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遇仙访道者。文章结合形象学有关理论,从文本内部出发对原作和译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瑞普形象在林纾译文中如何发生变异及其深层原因。
文摘毛姆游记On a Chinese Screen自20世纪四十年代共被重译四次,但这四本译作在翻译风格、内容、方法上均有较大差异。从东方主义视角对该游记四个汉译本进行分析,旨在得出各个译本中所构建的中国形象有何特点。其中,胡仲持的注释本对原文进行删改,美化了中国形象;陈寿更的译文体现出了明显的东方主义色彩,丑化、妖魔化中国形象;唐建清的译本较为忠实,但是有很多误译部分,有抗拒和解殖民化的倾向;而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的译本则相对准确地再现了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