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翻译方法新视野——翻译是互文意境中的篇章连贯重构 |
钟书能
李英垣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7
|
|
2
|
北京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研究 |
杨芳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 |
16
|
|
3
|
语力概念与意义表征 |
刘龙根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0
|
|
4
|
言语行为与制度的生成 |
韦森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5
|
汉英翻译中的礼貌等值 |
孙志祥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6
|
译入语中信息量的调控和源语会话含义的再现——论商品宣传材料汉英翻译中言外之力的对等 |
仝一旻
王慧莉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3
|
|
7
|
从交际主体的双向认知互动看语用失误的本质 |
么孝颖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8
|
汉语礼貌称谓在语用翻译中的得与失 |
叶小宝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1 |
5
|
|
9
|
意向语义与情态意义 |
孙淑芳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0
|
法律论证的语用逻辑重构 |
徐梦醒
张斌峰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11
|
礼貌的语用分析 |
赵晨辉
|
《宿州学院学报》
|
2005 |
7
|
|
12
|
语义歧义与语用歧义 |
迟宇风
|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4
|
|
13
|
敬称、谦称在汉译英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等值 |
叶小宝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2 |
3
|
|
14
|
汉语反问句加强“施为用意”浅析 |
李捷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5
|
从“言有所为”到“译有所为”——英汉话语标记语的目的等效研究 |
孙炳文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6
|
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 |
贾敏
|
《海外英语》
|
2011 |
5
|
|
17
|
话语施效行为初探 |
林静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18
|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学术背景与形成脉络 |
郑红莲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
2019 |
3
|
|
19
|
话题的语用功能 |
郑燕梅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5 |
3
|
|
20
|
即时语用推理中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困境与对策 |
李怀奎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