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违法行为信息公开中的隐私权保护——重庆高考“加分门”事件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8
1
作者 许莲丽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9-144,共6页
重庆高考"加分门"事件中,公开违法变更民族身份行为的相关信息自不待言,但公开31名造假考生的名单则必将侵犯考生的隐私权。尽管违法行为的信息是"公共信息",但个人对其中的个人信息依然享有隐私权。在公开违法行... 重庆高考"加分门"事件中,公开违法变更民族身份行为的相关信息自不待言,但公开31名造假考生的名单则必将侵犯考生的隐私权。尽管违法行为的信息是"公共信息",但个人对其中的个人信息依然享有隐私权。在公开违法行为信息的同时也应保护个人隐私。通过区分处理,将其中涉及的足以识别个人身份的个人信息加以隐匿、删除,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公开违法行为的信息,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又可以顺应国际潮流,保护个人隐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行为 信息公开 隐私权
原文传递
民事责任能威慑证券市场违法行为吗——基于证券代表人诉讼判决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文鸣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0-112,共13页
“执法重要假说”和“法条重要假说”是近年来法律与金融研究的热点。随着证券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和新《证券法》的颁布,多层次代表人诉讼和金融司法专业化改革在“纸面上”提升了民事责任的强度,但司法裁判能否在边际上提升对违法行... “执法重要假说”和“法条重要假说”是近年来法律与金融研究的热点。随着证券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和新《证券法》的颁布,多层次代表人诉讼和金融司法专业化改革在“纸面上”提升了民事责任的强度,但司法裁判能否在边际上提升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力仍存在不确定性。利用首份证券代表人诉讼判决带来的外生冲击检验上述假说,通过事件研究法发现违法上市公司的股票组合在“五洋案”一审判决后获得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且其超额收益率与上市公司所在省(市)的司法环境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该研究为“执法重要假说”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对于落实证券违法零容忍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责任 代表人诉讼 事件研究法 司法判决 准自然实验 证券市场 违法行为
下载PDF
中性行为的法理学考察 被引量:4
3
作者 丁以升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13,共9页
中性行为是处于法律调整范围之外的行为,它们既没有得到法律的允许,也没有受到法律的禁止。中性行为的成因在于法律的谦抑性、法律的抽象性和法律的不周延性。在人的行为中,除法律行为之外的所有行为都属于中性行为。中性行为的归责原则... 中性行为是处于法律调整范围之外的行为,它们既没有得到法律的允许,也没有受到法律的禁止。中性行为的成因在于法律的谦抑性、法律的抽象性和法律的不周延性。在人的行为中,除法律行为之外的所有行为都属于中性行为。中性行为的归责原则是:凡属私人的权利行为,法不禁止即自由;凡属政府的权力行为,法允许才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行为 合法行为 违法行为 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
下载PDF
以“去非法化”为重点系统应对国际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问题——论野生动植物犯罪及相关贸易的全球形势和中国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柏海 曾以禹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85,118,共9页
通过观察野生动植物犯罪及相关贸易的全球形势,阐述野生动植物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剖析其产生的根源和造成的危害,分析CITES、ICCWC和美国《雷斯法案》《欧盟木材法规》等现行机制,评估打击全球野生动植物犯罪及相关贸易对中国的影响,认... 通过观察野生动植物犯罪及相关贸易的全球形势,阐述野生动植物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剖析其产生的根源和造成的危害,分析CITES、ICCWC和美国《雷斯法案》《欧盟木材法规》等现行机制,评估打击全球野生动植物犯罪及相关贸易对中国的影响,认为中国应该以"去非法化"为重点,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犯罪 非法采伐 雷斯法案 欧盟木材法规 CITES ICCWC
下载PDF
过失犯的行为不法与注意义务的功能分析
5
作者 柏浪涛 《中外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040,共20页
传统的过失论认为,“避免结果发生”这种规范是行为规范,因此判断行为不法不需要注意义务。然而,该规范仅表达结果不法,不具有行为指引功能和自由保障功能,不能塑成行为规范。唯有确立注意义务的规范,才能塑成过失犯的行为规范。基于此... 传统的过失论认为,“避免结果发生”这种规范是行为规范,因此判断行为不法不需要注意义务。然而,该规范仅表达结果不法,不具有行为指引功能和自由保障功能,不能塑成行为规范。唯有确立注意义务的规范,才能塑成过失犯的行为规范。基于此,“实质危险”不能代替注意义务。“法不容许的危险”也不能代替注意义务,其不是论证依据,仅是论证结论。结果不法从属于行为不法。针对行为不法的注意义务与针对结果不法的注意义务存在区别。前者针对抽象危险,后者针对具体危险及其结果。不能因为过失行为的抽象危险缺乏可罚性而否定其不法性。注意能力只是不法评价的前提条件,仅能决定注意义务是否失效,而不能决定注意义务的有无。产生注意义务的实质根据不是利益衡量,而是风险管辖。信赖原则是注意义务的分配规则,而不是预见可能性的判断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犯 行为不法 注意义务 行为规范 法不容许的危险
原文传递
行人过街等待忍耐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林威 《西部学刊》 2024年第6期55-58,共4页
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忽略行人的需求,降低了行人过街的等待忍耐程度,致使行人过街违法行为高发。以开封市内重点路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设计调查问卷和构建二元Logit模型,对影响行人过街的因素、行人过街行为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从... 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忽略行人的需求,降低了行人过街的等待忍耐程度,致使行人过街违法行为高发。以开封市内重点路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设计调查问卷和构建二元Logit模型,对影响行人过街的因素、行人过街行为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从加强行人过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合理的惩戒措施、强化教育引导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达到提高行人过街等待忍耐程度、改善交叉口通行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过街忍耐程度 行人过街行为特性 LOGIT模型 违法行为
下载PDF
人体器官移植中犯罪行为的刑法应对 被引量:1
7
作者 渠澄 《医学与法学》 2023年第1期16-23,共8页
关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中罪名适用的争议,提出“组织”不限于以得到供体承诺的平和方式,只要行为人带着促成供体出卖器官的目的实施组织行为,即可认定为既遂,此外应将其与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的适用关系理解为想象竞合。针对“人体器... 关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中罪名适用的争议,提出“组织”不限于以得到供体承诺的平和方式,只要行为人带着促成供体出卖器官的目的实施组织行为,即可认定为既遂,此外应将其与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的适用关系理解为想象竞合。针对“人体器官”界定不明、完全禁止未成年人、无决策能力成年人活体器官捐献的弊端、死亡认定标准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将角膜纳入人体器官的范畴,在一定条件下允许未成年人、无决策能力成年人活体器官捐献,并提出应由二元死亡认定模式逐步过渡到脑死亡一元认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器官 非法移植 犯罪行为 刑法应对
下载PDF
论地方性法规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界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科任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2-88,共7页
新《行政处罚法》第12条第3款创制了“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权”,在已经制定上位法的行政管理领域扩大了地方性法规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这一权限扩张到何种程度,关键在于如何界定第12条第3款中的“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为... 新《行政处罚法》第12条第3款创制了“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权”,在已经制定上位法的行政管理领域扩大了地方性法规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这一权限扩张到何种程度,关键在于如何界定第12条第3款中的“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为提升地方治理的有效性,对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权条款的解释可采取宽松立场,将违法行为的范围扩大至有碍于实现上位法立法宗旨的行为,而不局限于上位法已经具体规定的违法行为,既符合上位法的精神,又给地方留下广阔的立法空间。为防止这一权力被滥用而不当减损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地方仍须注意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限度,现实中可以从合目的性、必要性、均衡性三个维度对拟补充设定的行政处罚进行适当性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法规 违法行为 补充设定行政处罚 权力界限
下载PDF
舆论监督与名誉权保护
9
作者 郑文兵 《黄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9-61,共3页
协调舆论监督与名誉权保护的关键在于准确界定新闻侵权责任的构成。新闻侵权责任在主、客观要件及侵权责任主体上均有其特殊性。
关键词 名誉权 新闻侵权责任 客观要件 舆论监督 界定 主体 保护 确界 准确 特殊性
下载PDF
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条款的语义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睿 舒瑶芝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年第3期43-49,共7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七十条正式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用以防止个人信息被公开或者被贩卖等不法行为,维护不特定多数人的正当利益。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条款由违法行为、所涉法益和诉权主体三部分组成。就违法行为而言,违...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七十条正式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用以防止个人信息被公开或者被贩卖等不法行为,维护不特定多数人的正当利益。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条款由违法行为、所涉法益和诉权主体三部分组成。就违法行为而言,违法主体是个人信息处理者,违法行为需根据法条规定进行类型化分析;就所涉法益而言,必须是侵犯不特定多数人的合法权益,才能被纳入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范围;就诉权主体而言,现行法律只授权检察机关、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和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可以提起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排除了行政机关和个人的公益诉权。准确理解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对于维护不特定多数人正当权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 违法行为 诉权主体
下载PDF
人体器官移植违法行为犯罪化研究
11
作者 刘青一 彭辅顺 刘宪林 《中国卫生法制》 2009年第4期28-31,共4页
人体器官移植违法行为呈高发态势,某些人体器官移植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符合犯罪本质属性,应当将其犯罪化认定。目前,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对此类行为的规制和惩罚尚呈空白状态,刑法有必要对这些新型犯罪进行规制,并将其分别置于... 人体器官移植违法行为呈高发态势,某些人体器官移植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符合犯罪本质属性,应当将其犯罪化认定。目前,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对此类行为的规制和惩罚尚呈空白状态,刑法有必要对这些新型犯罪进行规制,并将其分别置于刑法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器官移植 违法行为 犯罪化
原文传递
侵害名誉权构成要件的法理实践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7-40,共4页
司法实践中侵害名誉权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它同肖像权、荣誉权是区别很大的不同概念。结合具体的案例,从法理角度来讲,侵害名誉权的四个构成要件为:行为人有违法行为、有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 司法实践中侵害名誉权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它同肖像权、荣誉权是区别很大的不同概念。结合具体的案例,从法理角度来讲,侵害名誉权的四个构成要件为:行为人有违法行为、有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誉权 构成要件 违法行为 损害事实 因果关系 过错
下载PDF
审判人员违法行为检察建议制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国鹏 徐德臣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9-34,共6页
审判人员违法行为检察建议系民事诉讼法新增的检察监督方式,弥补了民事审判检察监督制度的巨大空白,但存在着"可操作性不强"的通病,应当从明晰监督对象和健全监督程序两个方面予以完善。在监督对象方面,一是审判人员,包括审... 审判人员违法行为检察建议系民事诉讼法新增的检察监督方式,弥补了民事审判检察监督制度的巨大空白,但存在着"可操作性不强"的通病,应当从明晰监督对象和健全监督程序两个方面予以完善。在监督对象方面,一是审判人员,包括审理本案的人员、辅助人员以及领导人员;二是民事审判程序,包括诉讼程序和非讼程序;三是违法行为,主要包括程序违法行为,也包括部分实体违法行为。在监督程序方面,应当设立人民法院的纠错程序,完善人民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的程序和权力制衡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程序 审判人员 违法行为 检察建议
下载PDF
合法行为的规范体系问题——以民法学为考察领域
14
作者 常鹏翱 《财经法学》 2015年第3期39-50,共12页
着眼于具体事实意义上的法律事实,无法妥当解释行为在民法中的归类安排,只有将视角转换到规范的构成要件,才能理顺行为的体系架构。在合法与违法区分的基点上,合法行为尽管与违法行为是逻辑上的两极,但它实际是行为体系的基础面,两者在... 着眼于具体事实意义上的法律事实,无法妥当解释行为在民法中的归类安排,只有将视角转换到规范的构成要件,才能理顺行为的体系架构。在合法与违法区分的基点上,合法行为尽管与违法行为是逻辑上的两极,但它实际是行为体系的基础面,两者在具体行为上完全可能衔接或者重叠。这一形式区分但实质关联的规范关系,同样适用于合法行为的下级行为之间。当然,无论行为规范在运用中的组合形态如何,均无从偏离它们各异的实质,这才是行为体系架构的根本。本文对合法行为规范体系的讨论,采用了规范分析的模式,但这不是纯粹的概念逻辑游戏,它在法律运用方面的实益相当明显。最直观的莫过于通过厘定不同行为规范之间的差异,把握各自不同的运作机制,明确要件与效果之间的关联,避免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出现张冠李戴的错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行为 违法行为 规范体系 法律事实 构成要件
下载PDF
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附带司法审查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立深 《法治社会》 2021年第4期38-52,共15页
大量的行政诉讼案例表明,法院通过司法复原的方式审查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也同时审查了相对人行为的合法性或违法性,这是行政诉讼法学值得关注的新司法问题。关注相对人违法行为附带司法审查的限度和强度,应该注意相对人违法行为是否以... 大量的行政诉讼案例表明,法院通过司法复原的方式审查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也同时审查了相对人行为的合法性或违法性,这是行政诉讼法学值得关注的新司法问题。关注相对人违法行为附带司法审查的限度和强度,应该注意相对人违法行为是否以及如何被法院审查的。行政诉讼审查实质是一种"双重行为"审查。一方面直接审查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另一方面间接审查相对人行为的合法或违法。"双重行为"审查可能导致法庭审查实际上背离了行政诉讼制度设立的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目的,但是距离相对人权益保护的立法宗旨更近一步了。行政诉讼对相对人违法行为的审查也是一种综合审查,既包括事实审查和法律审查,也包括实质审查和裁量审查,但是其既不是形式审查也不是全面司法审查,也不是对相对人违法构成要件的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相对人 违法行为 司法审查
下载PDF
完善婚姻家庭法的法律责任制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艳梅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4-56,共3页
婚姻法的法律责任制度过于笼统、原则 ,是婚姻家庭领域大量违法行为禁而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婚姻法的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缺陷 ,必须完善婚姻家庭法的法律责任立法 ,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多种法律责任形式的。
关键词 行政处罚 民事责任 婚姻家庭 违法行为 法律责任 婚姻法 立法 法律责任形式
下载PDF
由幼儿教师虐童案件频发引起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党颖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8-10,共3页
随着"虐童"事件的频繁发生,看到目前我国幼儿教育违法现象面临的现状,研究探索引起"虐童"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提出可行性对策:健全儿童保护法律制度,遏制"虐童"思想的萌生;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幼儿教... 随着"虐童"事件的频繁发生,看到目前我国幼儿教育违法现象面临的现状,研究探索引起"虐童"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提出可行性对策:健全儿童保护法律制度,遏制"虐童"思想的萌生;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利用幼儿教师职业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的法制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童 违法行为 幼儿教育 合法权益
下载PDF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的既遂标准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敦宁 赵雅彬 《保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3-48,共6页
关于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的既遂标准,学界存在多种不同观点,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也不够明确,需要合理确定。犯罪既遂的一般标准是"构成要件齐备说"。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属于行为犯,应当以实行行为的完成为既遂标准... 关于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的既遂标准,学界存在多种不同观点,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也不够明确,需要合理确定。犯罪既遂的一般标准是"构成要件齐备说"。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属于行为犯,应当以实行行为的完成为既遂标准。具体的完成标志就是:行为人挖掘到了古文化遗址的文化层,或者挖掘到了古墓葬的内部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掘 古文化遗址 古墓葬 既遂标准 实行行为
下载PDF
基于行为分析的犯罪现场分析与现场重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丽琼 邵伟 郑伟进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2期55-63,共9页
刑事侦查人员对犯罪现场的感知是通过结果和各种痕迹物证来推断犯罪行为的发生。犯罪行为分析在案件现场中的核心地位,是我们研究其价值的所在。现场重构是在现场分析的基础上对现场理性认识的客观真实再现。犯罪现场的分析与重构是对... 刑事侦查人员对犯罪现场的感知是通过结果和各种痕迹物证来推断犯罪行为的发生。犯罪行为分析在案件现场中的核心地位,是我们研究其价值的所在。现场重构是在现场分析的基础上对现场理性认识的客观真实再现。犯罪现场的分析与重构是对传统刑事侦查理论体系的深化和丰富,它继承了传统刑事侦查理论体系中的合理内容,剔除了原有的现场分析中的主观成分,有利于在实际侦查工作中对现场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划分与界定,对我们在新时期信息化和大数据背景下构建"智慧刑侦"工作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分析 犯罪行为 现场重构 理论研究
下载PDF
不当得利行为认定及赔偿探讨
20
作者 宋才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79-82,共4页
不当得利是指在法律上没有根据而获得的利益,它实质上是使他人受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不正当行为。必须依法确认敲诈勒索与不当得利的本质区别。不当得利人理应将其所得利益还给受损失的人,凡恶意“不当得利”的应予赔偿,非法占有他... 不当得利是指在法律上没有根据而获得的利益,它实质上是使他人受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不正当行为。必须依法确认敲诈勒索与不当得利的本质区别。不当得利人理应将其所得利益还给受损失的人,凡恶意“不当得利”的应予赔偿,非法占有他人或国家遗忘物的构成侵占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当得利行为 非法占有 侵权行为 遗忘物 侵占罪 法律认定 构成要件 民法 刑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