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8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46
1
作者 陈春林 马奔 +5 位作者 方艺川 刘萍 王锦江 张玉洁 何燕 刘佩鸣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3-136,T00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TAE)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Seldinger技术对 1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 ,行经皮双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术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技术明确出血部位后灌注抗生素 (头孢噻...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TAE)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Seldinger技术对 1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 ,行经皮双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术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技术明确出血部位后灌注抗生素 (头孢噻甲羧肟 ) ,并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1) 1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 ,经TAE治疗后一次性止血成功 ,止血时间3~ 10min ,平均时间 (6 1± 3 6 )min ,手术时间 30~ 5 0min ,平均 (4 1 8± 6 4)min ;(2 )应用DSA发现 ,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 ,表现为宫腔内弥漫性、局灶性出血或单侧子宫动脉分支出血 ;(3)随访 2~ 6 0个月 ,14例患者均恢复规律月经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具有止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治疗 产后出血 子宫 髂内动脉 吸收性明胶海绵 TAE
原文传递
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在1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4
2
作者 蒋艳敏 刘慧姝 陈昆山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索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41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纳入研究。13例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 目的探索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41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纳入研究。13例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双髂内动脉球囊置管+术中取胎后球囊扩张),作为研究组;另28例患者没有接受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作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X^2检验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是否子宫切除、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1429±875)ml,输血量为(920±438)ml,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4600±2090)ml和(3600±122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840和10.251,P均=0.000)。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问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45)min与(284±44)min,t=5.850,P=0.000;(6.7±1.3)d与(8.2±2.2)d,t=2.272,P=0.029]。但研究组子宫切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1/13与89%(25/28),X^2=0.181,P=0.670]。对照组中需要二次开腹手术者2例,发生肺水肿1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下肢静脉栓塞1例,同时并发肺水肿及肾功能损害1例;研究组中无一例发生以上并发症。结论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可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胎盘 侵入性 髂动脉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267例主髂动脉闭塞的手术治疗经验 被引量:35
3
作者 吴庆华 陈忠 +3 位作者 唐小斌 罗小云 张煜亚 杨培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2-834,共3页
目的 探讨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下腹主动脉闭塞及髂动脉闭塞的手术方式选择及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 7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 6 7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行腹主动脉 髂 (股 )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145例 ,... 目的 探讨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下腹主动脉闭塞及髂动脉闭塞的手术方式选择及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 7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 6 7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行腹主动脉 髂 (股 )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145例 ,髂动脉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40例 ,股动脉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45例 ,腋动脉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37例。总有效率为 96 5 % ,围手术期病死率为 3 5 %。2 6 7例中 178例得到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5年 9个月 ,人工血管通畅率为 82 0 %。结论 符合正常血液动力学手术的主要术式是腹主动脉 (双 )髂、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对于年老、体弱者 ,特别是全身一般状况较差 ,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应采用腋动脉 (双 )髂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或股动脉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腹主动脉 髂动脉 人工血管
原文传递
高胆固醇血症兔动脉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在体、离体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晏沐阳 段云友 +2 位作者 曹铁生 张乐宁 马进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0期622-624,共3页
目的 评价高胆固醇血症 (HC)兔髂外动脉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EID)在体、离体检测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 雄性大耳白兔 3组 36只 ,每组 12只 ,Ⅰ组为正常兔 ,Ⅱ组为HC 2周兔 ,Ⅲ组为HC8周 (动脉粥样硬化 )兔 ,分别用超声和离体动脉环... 目的 评价高胆固醇血症 (HC)兔髂外动脉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EID)在体、离体检测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 雄性大耳白兔 3组 36只 ,每组 12只 ,Ⅰ组为正常兔 ,Ⅱ组为HC 2周兔 ,Ⅲ组为HC8周 (动脉粥样硬化 )兔 ,分别用超声和离体动脉环平滑肌舒张功能检测方法评价HC兔骼外动脉EID ,同时在体评价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D)。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均发现HC 8周兔髂外动脉EID损害 ,有良好的相关性 (r =0 .86 ,P <0 .0 0 1)。HC 2周兔EID功能无异常 ,(11.96± 4.36vs 9.6 0± 3 .46 ,P >0 .0 5 ) ,EDD功能已有损害 (5 .90± 4.39vs 9.5 8± 4.5 5 ,P <0 .5 5 )。EID功能损害较EDD损害出现晚。结论 持续HC导致动脉EID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高胆固醇血症 髂动脉
原文传递
内膜下再通术治疗外周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京雨 于建 +2 位作者 张强 刘涛 徐力扬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79-1383,共5页
目的探讨内膜下再通技术(SIR)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病变的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使用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18例患者的20处外周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闭塞病变分别位于下肢动脉(髂股动脉14处、膝以下动脉4处)和左锁骨下动脉(2处)。内膜下... 目的探讨内膜下再通技术(SIR)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病变的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使用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18例患者的20处外周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闭塞病变分别位于下肢动脉(髂股动脉14处、膝以下动脉4处)和左锁骨下动脉(2处)。内膜下再通的基本操作步骤:血管造影后导管抵近闭塞动脉近端,使用直径0.035 in(1 in=2.54 cm)的 TERUMO 超滑导丝,穿通动脉内膜后在闭塞段动脉内膜下腔中前行,通过闭塞段后重入动脉真腔。建立闭塞段动脉内膜下通道后使用球囊扩张成形。除膝以下动脉和1处髂动脉之外,均在开通的内膜下通道起始部或全程置放自膨式支架。结果 15例患者的17处病变内膜下再通治疗获得成功,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动脉穿孔、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栓塞等并发症。3例技术失败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失败原因分别是导丝不能重入内膜真腔和内膜下腔,扩张成形不满意。结论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外周动脉闭塞病变可行性强、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技术相对简便;在治疗比较复杂的动脉闭塞病变时是传统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的重要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髂动脉 锁骨下动脉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中晚期宫颈癌的介入治疗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汪国祥 黄如兵 +1 位作者 严晓星 张锡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3例中晚期宫颈癌 ( b 期 13例 , a- b期 2 3例 , a期 7例 )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 10 7次 ,观察并评定其近期疗效。结果 :近期有效率为 72 .1% ,其中 2例 b 期经 2次介...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3例中晚期宫颈癌 ( b 期 13例 , a- b期 2 3例 , a期 7例 )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 10 7次 ,观察并评定其近期疗效。结果 :近期有效率为 72 .1% ,其中 2例 b 期经 2次介入治疗后癌细胞消失 ,无需治疗 ,另 2 5例行宫颈癌根治术 ,断端无癌细胞 ,淋巴结转移阳性者 3例。结论 :介入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它能缩小原发病灶 ,提高手术切除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介入治疗 髂内动脉 化疗栓塞
下载PDF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忠 王盛 +9 位作者 唐小斌 吴章敏 刘晖 寇镭 李庆 何楠 张征 贾云峰 杨耀国 吴庆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46-448,467,共4页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方法和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患者161例,其中4例行单纯髂动脉球囊扩张,157例患者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207枚,其中累及腹主动脉...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方法和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患者161例,其中4例行单纯髂动脉球囊扩张,157例患者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207枚,其中累及腹主动脉末端的10例患者采用对吻技术行支架植入。结果:16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踝臂指数(ABI)由术前的0.46±0.28提高至0.89±0.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急性血栓形成2例,穿刺部位血肿4例,肺部感染2例,脑梗死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62%,随访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91.8%,二期通畅率为100%。结论:主髂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有良好的效果,部分复杂病变使用杂交技术可以提高成功率及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髂动脉 腔内成形术 支架 血管疾病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重度产后出血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高同锁 王学静 +1 位作者 贾广志 王泽鑫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4-8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重度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重度产后出血患者22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髂内动脉、双侧子宫动脉插管,经造影证实后注入...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重度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重度产后出血患者22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髂内动脉、双侧子宫动脉插管,经造影证实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阻断血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髂内动脉栓塞术。结果22例重度产后出血患者均栓塞成功,双侧子宫动脉栓塞16例,髂内动脉栓塞8例,均有效止血,无1例复发及发生严重并发症,并保留了子宫和卵巢生理功能。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重度产后出血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快速、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产后出血 子宫动脉 髂内动脉
下载PDF
下肢缺血的腔内治疗现状 被引量:11
9
作者 苑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4,共4页
髂动脉狭窄闭塞的腔内治疗应用最多,成功率最高,技术最普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在股腘动脉狭窄闭塞治疗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开发阶段。尽管股浅动脉腔内治疗的中远期通畅率低于手术转流,但其具有微创性和可重复的优势。腘动脉... 髂动脉狭窄闭塞的腔内治疗应用最多,成功率最高,技术最普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在股腘动脉狭窄闭塞治疗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开发阶段。尽管股浅动脉腔内治疗的中远期通畅率低于手术转流,但其具有微创性和可重复的优势。腘动脉狭窄的治疗应采取谨慎态度。对小腿动脉狭窄闭塞的中远期疗效还缺少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但因其可解决部分患者糖尿病足长期不愈的痛苦,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 股浅动脉 胭动脉 小腿动脉 狭窄闭塞 腔内治疗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主髂动脉闭塞症血管重建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13
10
作者 罗小云 吴庆华 陈忠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分析解剖位和非解剖位术式对动脉硬化性主髂动脉闭塞的手术疗效、围手术期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动脉硬化性主髂动脉闭塞症行主髂动脉重建术的382例患者的30 d围手术期疗效、死亡和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 目的分析解剖位和非解剖位术式对动脉硬化性主髂动脉闭塞的手术疗效、围手术期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动脉硬化性主髂动脉闭塞症行主髂动脉重建术的382例患者的30 d围手术期疗效、死亡和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共126名患者纳入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手术有效率的影响因素有溃疡坏死(OR 0.13,95%CI 0.33-0.36, P=0.005)、是否同期远端血管重建(OR 11.29,95%CI 1.25-102.53,P=0.012);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为13.5%,危险因素有年龄(OR 37.13,95%CI 3.29-48.53,P=0.003)、肾功能异常(OR 5.71, 95%CI 1.25-25.02,P=0.024)、Goldman心脏风险(OR 26.83,95%CI 4.85-49.54,P=0.001)、术式选择(OR 0.03,95%CI 0.002-0.34,P=0.005);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 65.56, 95%CI 4.88-87.64,P=0.002)、Goldman心脏风险(OR 23.86,95%CI 3.90-45.99,P=0.032)、术式选择(OR 0.02,95%CI 0.001-0.262,P=0.005)。结论年龄70岁以上、中度以上Goldman心脏风险、肾功能异常是围手术期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于这些高危患者需考虑采用解剖外术式以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Logistic模型 血管外科手术 髂动脉 腹主动脉
原文传递
42例介入治疗髂动脉和股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肖亮 徐克 +1 位作者 张曦彤 李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于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髂动脉和(或)股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患者分别采用经导管溶栓、导丝开通、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支架置入术等方法进行介入治疗,随访2年,对...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于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髂动脉和(或)股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患者分别采用经导管溶栓、导丝开通、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支架置入术等方法进行介入治疗,随访2年,对介入治疗前后Rutherford评分进行双尾法配对Wilcoxon检验,踝肱指数(ABI)进行双尾法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中,首次开通成功率97.6%(41/42),2次开通成功率100%(42/42)。溶栓治疗26例,机械开通31例,PTA33例,支架置入31例(60枚)。术中未出现血管破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Rutherford评分由治疗前中位数4.0分降至治疗后中位数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887,p〈0.01);踝肱指数由治疗前0.34±0.14增加至0.65±0.1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24,P〈0.01)。术后1年初次开通率92.8%(39/42),2次开通率100.0%(42/42);术后2年初次开通率71.4%(30/42),2次开通率97.6%(41/42)。结论介入治疗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创伤小、疗效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放射学 介入性 髂动脉 股动脉
原文传递
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开通的技术体会和中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玉斌 吴丹明 +4 位作者 王成刚 易威 贾琪 孙雨莘 张立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开通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抓捕导丝、预创建抓捕空间等技术经腔内开通后置入血管内支架治疗髂动脉闭塞性病变34例,并回顾分析其髂动脉闭塞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远期通畅率... 目的探讨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开通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抓捕导丝、预创建抓捕空间等技术经腔内开通后置入血管内支架治疗髂动脉闭塞性病变34例,并回顾分析其髂动脉闭塞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远期通畅率。结果技术成功率100%,除髂动脉破裂1例(2.94%)外,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0±0.14增至术后7d的0.81±0.13(t=2.67,P=0.02)。随访3~42个月,平均(19.32±2.22)个月;7例发生再狭窄,3例闭塞,经PTA和/或置入内支架解除。患者术后6个月,1,2,3年一期通畅率和辅助一期通畅率按随访顺序依次为86.27%,74.40%,61.81%,52.98%和96.43%,92.57%,85.96%,85.96%。二期通畅率4个随访期均为100%。术后6个月,1,2,3年的肢体一期通畅率及辅助一期通畅率依次为88.41%,77.53%,65.79%,57.56%和96.97%,93.51%,87.27%和87.27%。二期通畅率均为100%。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抓捕导丝、预创建抓捕空间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提高髂动脉闭塞段开通的成功率;腔内治疗中远期通畅性的维持需要严密随访和对再狭窄、闭塞的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学 髂动脉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罗蒙瑶 李和江(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易导致突发难治性大出血,近年来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PPP,减少了剖宫产术中出血量,降低了子宫切除率。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球囊阻断术和动脉栓塞术,其中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能有效预防和减少PP... 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易导致突发难治性大出血,近年来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PPP,减少了剖宫产术中出血量,降低了子宫切除率。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球囊阻断术和动脉栓塞术,其中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能有效预防和减少PPP剖宫产术中出血,将抢救性治疗转变为预防性治疗。国内外研究持续探索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应用于PPP剖宫产术中的手术方式、球囊阻断时机、单次球囊阻断时间等。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在产科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效果,但该技术单独应用于穿透性胎盘植入病例时作用有限,其并发症主要包括血栓形成和栓塞、血管损伤、辐射的影响、缺损再灌注损伤等。综述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在PPP剖宫产术中的具体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髂动脉 产后出血 球囊阻断 凶险性前置胎盘
下载PDF
髂总动脉球囊闭塞断流术下行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兰芬 黄波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6期1496-1497,共2页
目的总结双侧髂总动脉球囊闭塞断流术下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5例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前进行评估,并制订对策。结果应用双侧髂总动脉球囊闭塞断流术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手术均顺... 目的总结双侧髂总动脉球囊闭塞断流术下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5例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前进行评估,并制订对策。结果应用双侧髂总动脉球囊闭塞断流术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手术均顺利,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母婴安全。结论双侧髂总动脉球囊闭塞断流术是新开展的手术,掌握相关护理技术,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髂总动脉 球囊闭塞断流 护理
下载PDF
旁路搭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晓曦 王深明 +3 位作者 黄灿之 黄雪玲 吴壮宏 林勇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30-432,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旁路搭桥手术治疗下肢严重动脉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血管作动脉旁路搭桥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缺血 2 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 7例 ,女 7例。年龄 58 6岁± 1 5 1岁。动脉闭塞分别位于近肾腹主动脉 ...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旁路搭桥手术治疗下肢严重动脉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血管作动脉旁路搭桥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缺血 2 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 7例 ,女 7例。年龄 58 6岁± 1 5 1岁。动脉闭塞分别位于近肾腹主动脉 双髂动脉 (1例 ) ,腹主动脉 双髂动脉 (1例 ) ,髂动脉 (9例 ) ,股动脉 (9例 ) ,股 动脉 (4例 )。经术后平均 2年 7月的随访 ,截肢率为 1 6 6% ,移植血管栓塞率为 2 5% ,通畅率为 58 3%。结论 下肢动脉闭塞时 ,采用人工血管行动脉旁路搭桥术是重建患肢血液循环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学 人工血管 髂动脉 股动脉
下载PDF
带髂内分支支架的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伴双髂动脉瘤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晓强 桑宏飞 +4 位作者 孟庆友 段鹏飞 钱爱民 戎建杰 李文东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带髂内分支支架的腔内隔绝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伴双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例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腹主动脉瘤均为肾下型... 目的探讨带髂内分支支架的腔内隔绝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伴双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例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腹主动脉瘤均为肾下型;髂动脉瘤仅累及髂总动脉8例,累及髂内动脉开口处2例。手术先置入带髂内分支的髂动脉带膜支架,再置入腹主动脉瘤的分叉型带膜支架。结果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无死亡。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患者腹部搏动性肿块均消失,均未出现臀部、骶尾部坏死,无明显性功能障碍,1例出现臀部的轻度间歇性跛行。8例术后3个月行腹主、双髂动脉彩超检查,未见明显内瘘,移植的髂内分支支架血流通畅。3例术后6个月行腹主、双髂动脉CTA检查,未见Ⅰ型、Ⅲ型内瘘,髂内分支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带髂内分支支架的腔内隔绝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伴双髂动脉瘤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有效地保留一侧髂内动脉,减少或避免因髂内动脉封闭而带来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修复 腹主-髂动脉瘤 髂动脉 髂动脉分支支架
下载PDF
腔内治疗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齐加新 邹萍 +5 位作者 金星 张十一 袁海 张精勇 黄俊荣 张蕾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7-601,共5页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技术要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主髂动脉硬化闭塞患者113例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34例,年龄45岁~81(平均62.5)岁。TASCA型42例(37.17%),B型39例(34.51%),C型患者13例(11.50%),D型患者19例(16....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技术要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主髂动脉硬化闭塞患者113例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34例,年龄45岁~81(平均62.5)岁。TASCA型42例(37.17%),B型39例(34.51%),C型患者13例(11.50%),D型患者19例(16.81%)。腔内治疗经股动脉或肱动脉入路,采用通过闭塞段、球囊扩张、支架放置及股总动脉内膜剥脱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07例患者主髂动脉闭塞病变获开通,开通率为94.7%。68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9例中度改善,。平均随访(26±2.3)个月(6~54个月),术后6个月,1,2年的初次通畅率分别为82.76%,76.21%,67.66%,术后6个月,1,2年的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2.31%,81.67%,73.62%。结论对于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腔内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 主动脉 髂动脉 血管腔内治疗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195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谷涌泉 齐立行 +6 位作者 张建 郭连瑞 俞恒锡 李学锋 陈兵 佟铸 武欣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 分析主髂动脉闭塞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5例患者的资料,根据闭塞的部位不同分为5种类型.Ⅰ型:单髂动脉闭塞,108例(55.4%);Ⅱ型:双髂动脉闭塞,47例(24.1%);Ⅲ型:单纯腹主... 目的 分析主髂动脉闭塞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5例患者的资料,根据闭塞的部位不同分为5种类型.Ⅰ型:单髂动脉闭塞,108例(55.4%);Ⅱ型:双髂动脉闭塞,47例(24.1%);Ⅲ型:单纯腹主动脉闭塞,6例(3.1%);Ⅳ型:腹主动脉和双髂动脉闭塞,18例(9.2%);Ⅴ型:近肾主髂动脉闭塞16例(8.2%).主要采用动脉旁路移植、动脉腔内治疗、杂交技术(腔内介入与旁路移植混合使用)、腹腔镜下主髂动脉重建等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对比疗效的差异.结果 所有类型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各型患者间歇性跛行的距离均得到改善.静息痛除Ⅱ型中除1例患者减轻外,均症状消失.溃疡面缩小:Ⅰ型3例(60%)、Ⅱ型3例(50%)、Ⅳ型3例(100%)、Ⅴ型3例(75%);足趾坏疽者变化者少,Ⅰ型5例、Ⅱ型3例、Ⅳ型4例均仅为1例脱落,Ⅲ型和Ⅴ型各1例均没有变化.Ⅰ型中有3例术中髂动脉破裂出血,均行及时处理(2.8%).随访(36.5±6.0)个月.Ⅰ-Ⅴ型随访的例数分别为98例(92.5%)、42例(89.4%)、6例(100%)、16例(88.9%)和15例(93.8%).Ⅰ型症状复发17例(17.3%):4例因同侧股腘动脉人工血管内膜增生基础上的血栓形成引起,4例与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血管桥再狭窄或者闭塞有关,9例因支架再狭窄或闭塞导致(9.8%),4例截肢(4.1%).足部溃疡和坏疽均愈合.Ⅱ型死亡3例(7.1%).复发13条肢体(15.5%):支架再狭窄或者闭塞5条(总计57条,8.8%),人工血管闭塞8例,膝上截肢1条肢体、膝下截肢3条肢体,截肢率为4.8%,其余4例经过人工血管切开取栓和吻合口处理,血管通畅.Ⅲ型无死亡,截肢1例为术后6个月行膝上截肢(8.3%).Ⅳ型死亡1例(6.3%),复发3例,1例为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外科学 髂动脉
原文传递
髂内动脉球囊临时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福忠 徐金霞 刘瑜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7年第9期708-710,共3页
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于剖宫产术前先行经皮两侧髂内动脉置入球囊治疗的1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剖宫产术中在胎儿娩出后用生理盐水充盈球囊临时阻断两侧的髂内动脉,之后产科医生行胎盘剥离及子宫缝合.剖宫产... 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于剖宫产术前先行经皮两侧髂内动脉置入球囊治疗的1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剖宫产术中在胎儿娩出后用生理盐水充盈球囊临时阻断两侧的髂内动脉,之后产科医生行胎盘剥离及子宫缝合.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1 146 ml,无切除子宫者,无盆腔脏器坏死或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髂内动脉球囊临时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能明显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和降低出血速度,有利于手术视野的清晰,能让产科医师从容地进行胎盘剥离、子宫的缝合,保留子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超声检查 介入性 球囊阻断 髂动脉
原文传递
结扎大鼠髂总动脉对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宇杰 薛景凤 +2 位作者 刘豫安 王艳辉 王春民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研究结扎大鼠髂总动脉后对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为临床缺血性神经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结扎实验大鼠髂总动脉 ,采用MS 30 2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在术后不同时间测量双侧坐骨神经 胫神经传导速度 ,同体对照研究大鼠坐骨神... 目的 :研究结扎大鼠髂总动脉后对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为临床缺血性神经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结扎实验大鼠髂总动脉 ,采用MS 30 2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在术后不同时间测量双侧坐骨神经 胫神经传导速度 ,同体对照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缺血后其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缺血侧神经传导速度于术后明显减慢 ,至术后 48h减慢最为显著 ,以后随侧支循环的建立逐渐恢复 ,术后 2 8d接近正常侧传导速度。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局部缺血亦可导致其传导速度减慢 ,神经血供逐渐恢复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髂动脉 坐骨神经 局部缺血 神经传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