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库网箱和池塘养殖斑点叉尾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马玲巧 亓成龙 +1 位作者 曹静静 李大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2-537,共6页
为了解池塘和水库网箱两种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利用生化分析、物性分析方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别对斑点叉尾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系水力、质构特性及肌肉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为了解池塘和水库网箱两种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利用生化分析、物性分析方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别对斑点叉尾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系水力、质构特性及肌肉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池塘和水库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含肉率都在65%以上;池塘组的贮存损失和失水率(分别为1.73%和17.19%)显著低于水库网箱养殖组(分别为2.37%和27.16%),而冷冻渗出率(3.96%)显著高于水库网箱养殖组(3.35%);水库网箱养殖组的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8.78%和1.03%)均显著高于池塘组(分别为16.69%和0.90%),而粗脂肪含量(2.99%)显著低于池塘组(3.90%);两组矿物元素含量都比较丰富,水库网箱养殖组肌肉中钾、磷、钙、镁、锌和铁6种元素的含量(分别为3 951、2 325、110、312、5.15和4.94 mg/kg)均显著高于池塘组(分别为3 184、1 787、78.8、246、4.19和3.58 mg/kg);池塘组肌肉的凝聚性和回复性(分别为0.45和0.31)显著高于水库网箱养殖组(分别为0.38和0.24),而肌肉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分别为2 721、1 209和397 g)显著低于水库网箱养殖组(分别为4 552、1 738和578 g)。研究表明,池塘养殖的斑点叉尾肌肉具有较好的系水力,而水库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肌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矿物元素更丰富和肉质硬度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水库养殖 池塘养殖 营养成分 肌肉品质
下载PDF
斑点叉尾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及其特征 被引量:38
2
作者 陆剑锋 孟昌伟 +4 位作者 李进 宫子慧 林琳 叶应旺 姜绍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4-320,共7页
以斑点叉尾鱼骨酶解胶原多肽液和氯化钙为原料,螯合率为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制备胶原多肽螯合钙,并考察温度、pH、时间、多肽与钙的质量比对螯合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 以斑点叉尾鱼骨酶解胶原多肽液和氯化钙为原料,螯合率为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制备胶原多肽螯合钙,并考察温度、pH、时间、多肽与钙的质量比对螯合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螯合工艺条件为温度60℃、pH 5.4、时间1.5 h、质量比2∶1,此条件下,螯合率达82.53%。紫外吸收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的结果表明,骨胶原多肽与钙形成了螯合物,且其氨基酸组成符合典型的胶原样蛋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鱼骨 胶原多肽 螯合率
下载PDF
丁香酚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35
3
作者 匡刚桥 李萍 +1 位作者 郑曙明 魏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4-587,共4页
测定了不同浓度及不同药浴时间条件下丁香酚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的麻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丁香酚浓度从12.00mg/L升高至60.75mg/L,麻醉时间从119.34min±1.83min减少至4.01min±0.28min,复苏时间从1.52min... 测定了不同浓度及不同药浴时间条件下丁香酚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的麻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丁香酚浓度从12.00mg/L升高至60.75mg/L,麻醉时间从119.34min±1.83min减少至4.01min±0.28min,复苏时间从1.52min±0.01min延长至8.15min±0.04min,各浓度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药浴时间试验结果显示:12.00mg/L、18.00mg/L和27.00mg/L的丁香酚分别药浴60min、50min和20min,复苏率均为100%;40.50mg/L和60.75mg/L的丁香酚分别药浴45min和5min,复苏率为50%;60.75mg/L的丁香酚药浴10min时,其死亡率达60%。结果提示,丁香酚用于斑点叉尾鮰的人工操作时,应准确掌握好麻醉剂量和麻醉时间,避免麻醉过度造成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斑点叉尾鮰 麻醉 复苏时间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与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向建国 周进 金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5-358,共4页
对11尾斑点叉尾鮰的部分可量可数性状、生长特点、食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血细胞数目、肌肉成分和部分微量元素等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的红细胞数为2.16×106个/mm3,白细胞数为6 900个/mm3 ,鲜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5.7... 对11尾斑点叉尾鮰的部分可量可数性状、生长特点、食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血细胞数目、肌肉成分和部分微量元素等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的红细胞数为2.16×106个/mm3,白细胞数为6 900个/mm3 ,鲜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5.76%,粗脂肪含量为8.66%,水分含量为74.56%,微量元素中铁为1.76 mg/kg,锌为0.366 mg/kg,鲜样中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比为1.89?0.27?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生物学特性 生化特性 营养成分 微量元素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生长和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邵俊杰 张世勇 +4 位作者 朱昱璇 王明华 张美琴 陈校辉 边文冀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6-1263,共8页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特性,随机选取传统池塘(TP)、高密度循环水系统(HD-RAS)和水泥池塘(CP)养殖模式下的鲜活斑点叉尾,测定其生长状况,以及肌肉营养成分、颜色、持水力和质构特性。结果显示,TP和HDRA...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特性,随机选取传统池塘(TP)、高密度循环水系统(HD-RAS)和水泥池塘(CP)养殖模式下的鲜活斑点叉尾,测定其生长状况,以及肌肉营养成分、颜色、持水力和质构特性。结果显示,TP和HDRAS的斑点叉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CP;CP的肝体比(2.35%±0.22%)显著高于TP和HD-RAS;与TP相比,HD-RAS和CP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更低,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更高;HD-RAS肌肉的亮度值(L*)(58.18±3.56)、红度值(a*)(6.05±1.08)最高,CP最低,分别为48.15±6.04和4.81±0.84;传统池塘养殖的斑点叉尾熟肉率最低,离心损失、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最高,HD-RAS和CP之间差异不显著;HD-RAS和CP肌肉的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显著高于TP,但3处理组间的内聚性和回复性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相比,水泥池塘养殖模式易造成斑点叉尾生长减慢,而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并且在该养殖模式下肌肉具有更高的持水力、质构特性,同时呈现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高密度循环水养殖 生长性能 营养成分 肌肉品质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9
6
作者 黄小丽 吴春艳 +3 位作者 邓永强 汪开毓 耿毅 赵金全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38-742,共5页
应用无菌操作技术,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肝、肾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同时通过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由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肾、脾、肠、脑、鳃等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从患病鱼的肝... 应用无菌操作技术,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肝、肾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同时通过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由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肾、脾、肠、脑、鳃等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从患病鱼的肝、肾中分离到形态、大小一致的细菌,经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镜下可见患病叉尾鮰肝细胞严重空泡变性,部分区域肝细胞坏死、溶解,相互融合成溶解性坏死灶;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充血,充满大量红细胞,肾小囊扩张,肾间质严重出血,拟淋巴细胞及造血组织减少,大量含铁血黄素及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脾出血,淋巴细胞减少,大量含铁血黄素及红细胞浸润;肠黏膜下层和浆膜层水肿,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充血;脑浆膜和基质水肿;鳃小片毛细血管严重充血,基部细胞增生,呼吸上皮浮离,有的呼吸上皮细胞和柱细胞变性、坏死,使部分鳃小片腐离脱落。表明,维氏气单胞菌可引起斑点叉尾鮰多器官组织,特别是肝、肾、脾、脑、鳃等重要功能器官出现典型的病理变化并引起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维氏气单胞菌 病理观察
原文传递
钾法提取斑点叉尾鮰内脏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伟伟 陆剑锋 +3 位作者 焦道龙 林琳 翁世兵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2-46,共5页
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一种改进的钾法制备鱼油。钾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pH7.0、料液比1:1.5(g/ml)、水解温度65℃、水解时间35min、氯化钾用量4%和盐析时间10min,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2.09%,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 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一种改进的钾法制备鱼油。钾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pH7.0、料液比1:1.5(g/ml)、水解温度65℃、水解时间35min、氯化钾用量4%和盐析时间10min,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2.09%,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20.59%,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54.48%和15.18%。∑n-3/∑n-6的脂肪酸比值达到3.29,明显高于其他淡水鱼类。以上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内脏是生产鱼油的良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内脏 鱼油 提取 脂肪酸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暴发性海豚链球菌病的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余晓丽 陈明 +4 位作者 李超 李莉萍 雷爱莹 钟穆妮 梁万文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5-191,共7页
于2006-2007连续两年在广西横县、邕江及合浦等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中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为30%~100%。鱼的主要发病症状为:浮头、转圈、狂游,发病后期鱼的单边眼睛浑浊、... 于2006-2007连续两年在广西横县、邕江及合浦等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中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为30%~100%。鱼的主要发病症状为:浮头、转圈、狂游,发病后期鱼的单边眼睛浑浊、突出,且全身大面积弥漫性出血。作者先后从症状较为典型的斑点叉尾鱼心的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等部位取样,分离到7株代表性菌株(CMS003~CMS005、CMS009~CMS012)。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健康斑点叉尾鲴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鲴的症状相同。采用常规形态、生理生化及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特异性PCR诊断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7株细菌均为海豚链球菌。目前,海豚链球菌已成为广西斑点叉尾鲴网箱养殖的高致病性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鲴 海豚链球菌 细菌鉴定 16S RRNA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腹水症”病原的体外中药药敏试验 被引量:24
9
作者 曹良 李英伦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7,共3页
采用改良后的平皿内挖洞法,选择五倍子、黄芩、野菊等18种中草药对来源于患"腹水症"的斑点叉尾鮰肝脏的1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在此基础上,按照中兽医方剂配伍的特点初步筛选了9种中草药... 采用改良后的平皿内挖洞法,选择五倍子、黄芩、野菊等18种中草药对来源于患"腹水症"的斑点叉尾鮰肝脏的1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在此基础上,按照中兽医方剂配伍的特点初步筛选了9种中草药组成4个复方(A、B、C、D),并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五倍子、地锦草、大黄、乌梅、黄芩、紫花地丁较敏感,其中五倍子的抑菌效果较显著,抑菌圈直径大于20mm;4个复方均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复方A(五倍子、金银花、黄芩等)的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斑点叉尾鮰 细菌性败血症 嗜水气单胞菌 抑菌试验
下载PDF
饥饿对小规格斑点叉尾体重及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谭肖英 罗智 +3 位作者 王为民 熊邦喜 袁永超 樊启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5,共7页
将180尾初始体重为(41.9±0.5)g的斑点叉尾放养于18个室内容积为300L的水族箱中进行饥饿处理12周,每箱放10尾,每2周取样一次,研究长期饥饿胁迫下小规格斑点叉尾生长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变化,尤其是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变... 将180尾初始体重为(41.9±0.5)g的斑点叉尾放养于18个室内容积为300L的水族箱中进行饥饿处理12周,每箱放10尾,每2周取样一次,研究长期饥饿胁迫下小规格斑点叉尾生长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变化,尤其是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的体重、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和脂体比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饥饿过程中全鱼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前6周变化不显著(p>0.05),而6周后显著降低(p<0.05),脂肪、糖原和灰分含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肝脏中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随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上升(p<0.05),粗脂肪和糖原的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在12周的饥饿时间内,总的必需氨基酸所占的百分比变化不显著(p>0.05),而总的必需氨基酸和总的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显著增加(p<0.05);斑点叉尾肌肉中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6系列脂肪酸的百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总的n-3系列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n-3/n-6脂肪酸的比值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说明:小规格斑点叉尾在饥饿条件下优先动用机体的贮存性物质(脂肪和糖原)作为能源的供给物,而后才被迫动用组织或器官中的功能性物质蛋白质;长期饥饿胁迫下斑点叉尾优先保留必需氨基酸及EPA、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饥饿 生化组成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3种鲶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甄润英 陶秉春 +2 位作者 马俪珍 陈成勋 闫师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8-110,142,共4页
通过对斑点叉尾鮰、六须鲶、革胡子鲶肌肉的水分、总灰分、钙含量、粗蛋白和氨基酸构成、粗脂肪和脂肪酸构成等进行对比分析,为科学评估3种鲶鱼肌肉的营养品质提供基础数据。分析用样品取自鲶鱼背部肌肉,每种各测定25尾。结果显示,斑点... 通过对斑点叉尾鮰、六须鲶、革胡子鲶肌肉的水分、总灰分、钙含量、粗蛋白和氨基酸构成、粗脂肪和脂肪酸构成等进行对比分析,为科学评估3种鲶鱼肌肉的营养品质提供基础数据。分析用样品取自鲶鱼背部肌肉,每种各测定25尾。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六须鲶、革胡子鲶的水分含量分别为:75.5%,78.63%,71.86%,其中六须鲶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斑点叉尾鮰和革胡子鲶,肉质较为细嫩;它们的肌肉总灰分含量分别为:1.16%,1.17%,1.10%,钙含量分别为:1.30,1.24,0.92 mg/100 g,六须鲶与斑点叉尾鮰的总灰分与钙含量均显著高于革胡子鲶;3种鲶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分别是6.78%,4.95%,11.88%,均有极显著差异,革胡子鲶最高,六须鲶最低,且以革胡子鲶所含有的脂肪酸种类最多,脂肪酸总量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最高;粗蛋白含量分别是:18.29%,17.06%,17.02%,其中斑点叉尾鮰极显著高于六须鲶和革胡子鲶;3种鲶鱼蛋白的氨基酸构成均为18种,其中斑点叉尾鮰的必需氨基酸及风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评分最高。3种鲶鱼均是膳食中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盐的良好来源,与其他两种鲶鱼相比,斑点叉尾鮰更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学优点,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须鲶 斑点叉尾鮰 革胡子鲶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董桂芳 胡振雄 +3 位作者 黄峰 张志平 胡鑫 万祖德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3,共6页
通过8周的生长试验,研究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初始体重约4.5 g)的最适投喂频率。试验饲料为自制配合饲料,粗蛋白38%,总能19.0 kJ/g。设计了1~5次/d(M1-M5)5种投喂频率。结果表明:M2、M3、M4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M1和M5组... 通过8周的生长试验,研究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初始体重约4.5 g)的最适投喂频率。试验饲料为自制配合饲料,粗蛋白38%,总能19.0 kJ/g。设计了1~5次/d(M1-M5)5种投喂频率。结果表明:M2、M3、M4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M1和M5组(P<0.05),其中M4组最大。M3、M4、M5组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M1组(P<0.05),其中M3组最大。M2、M3、M4、M5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M1组(P<0.05),M3和M4组的蛋白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M1和M2组(P<0.05)。M3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M1和M2组(P<0.05),M2、M3、M4和M5组的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含量均显著高于M1组(P<0.05)。因此,本研究建议,斑点叉尾鮰幼鱼养殖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频率 饲料利用 鱼体组成 斑点叉尾鮰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套肠症的病原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金玉 杨五名 +1 位作者 李爱华 何广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4-831,共8页
本研究从2例垂死的患败血症并肠套叠的斑点叉尾鮰血液、肝脏及脑组织中分离到2种类型的致病性细菌菌株,经对细菌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攻毒实验证实它们确为斑点叉尾鮰... 本研究从2例垂死的患败血症并肠套叠的斑点叉尾鮰血液、肝脏及脑组织中分离到2种类型的致病性细菌菌株,经对细菌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攻毒实验证实它们确为斑点叉尾鮰病鱼的病原。根据药敏实验的结果,及时对病区斑点叉尾鮰进行治疗,连续用药3—5d,发病的叉尾鮰即停止死亡。根据研究结果,文章对斑点叉尾鮰肠套叠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嗜水气单胞菌 荧光假单胞菌 肠套叠
下载PDF
斑点鲶鱼的基因图谱及遗传标记选育研究(英文)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占江 冯纪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本文主要总结斑点鲶鱼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斑点鲶鱼和蓝色鲶鱼是杂交可育的两个近缘种 ,这一杂交体系不仅为数量性状的表型带来最大的变异 ,同时也为基因型的多样性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利用 AF L P、RAPD、微卫星顺序标记、EST以... 本文主要总结斑点鲶鱼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斑点鲶鱼和蓝色鲶鱼是杂交可育的两个近缘种 ,这一杂交体系不仅为数量性状的表型带来最大的变异 ,同时也为基因型的多样性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利用 AF L P、RAPD、微卫星顺序标记、EST以及 DNA单体多样性标记 ,以建立遗传连锁图。旨在克隆抗病基因、生长基因、抗逆基因、以及控制食物转化率、产肉率、收获率数量性状的基因。另外还对于适合于鲶鱼基因组研究的 DN A指纹技术进行了评估。并通过极端表型、基因型的分析鉴定出了与生长速度、食物转化率及抗病性有连锁的遗传标记。使用基因型分析、辐射细胞溶合及 BA C基因库 ,以建立斑点鲶鱼的遗传连锁图及物理图 ,并用基因薄膜技术、基因芯片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鲶鱼 基因组学 基因连锁 基因图谱 数量遗传定位 选育
下载PDF
饲料添加酵母培养物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免疫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雷宇杰 刘开放 +3 位作者 李峥 伦峰 汪成竹 黄荣静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2-57,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240尾体重为(12.52±0.42)g的健康幼鱼,驯养2周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4组试验鱼分别饲喂饲料中添加0%、0.5%、1...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240尾体重为(12.52±0.42)g的健康幼鱼,驯养2周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4组试验鱼分别饲喂饲料中添加0%、0.5%、1.0%、2.0%的酵母培养物试验饲料,连续投喂8周后测定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性能、体成分、表观消化率、血清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结果显示:与对照组A0相比,A1、A2、A3组可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幼鱼的增重率(P<0.05);A1、A2、A3组体蛋白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1、A2、A3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1、A2、A3组能显著提高血清中SOD、CAT和LYZ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MDA的含量(P<0.05);酵母培养物试验组可显著提高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丰度,降低致病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丰度(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够提高斑点叉尾鮰幼鱼的生长性能,提高体蛋白质蓄积和饲料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维持肠道菌群健康,以及增强斑点叉尾鮰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斑点叉尾鮰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免疫性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19
16
作者 田浪 温贵兰 +5 位作者 张升波 杨佰启 李昌红 徐丽 林汉卿 管国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203-3210,共8页
为鉴定一起致斑点叉尾鮰突然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GZTL2017,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动物回归试验、生化试验、16SrDNA序列分析、部分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进行鉴定。临... 为鉴定一起致斑点叉尾鮰突然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GZTL2017,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动物回归试验、生化试验、16SrDNA序列分析、部分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进行鉴定。临床解剖观察结果显示,患病斑点叉尾鮰呈现体表溃疡、鳍根部出血、烂腮、肠管充血等症状;分离菌在培养基中呈现表面湿润凸起、边缘光滑半透明、形态均一的乳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显示,分离菌为单个或成双存在、两端钝圆的短直阴性杆菌;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且氧化酶、V-P、赖氨酸脱氢酶等反应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硫化氢等反应阴性;16SrD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该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99%;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能检出气溶素基因(Aer)、黏附素基因(Aha)、外膜蛋白基因(OmpA)3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氧氟沙星等14种药物敏感;对诺氟沙星、新霉素、万古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麦迪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拉定等8种药物耐药,且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的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和2μg/mL。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维氏气单胞菌,为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维氏气单胞菌 细菌分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斑点叉尾鮰内脏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陆剑锋 林琳 +3 位作者 张伟伟 翁世兵 叶应旺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75-80,共6页
为提高鱼类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制备鱼油。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7.5、料液比1:1、加酶量35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0.5h,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0.94%;提取到... 为提高鱼类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制备鱼油。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7.5、料液比1:1、加酶量35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0.5h,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0.94%;提取到的鱼油(即粗鱼油)外观呈黄褐色,具有鱼腥味和轻微的酸败味,其过氧化值较低,而酸值相对较高;粗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9.42%,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61.76%和16.83%,∑n-3/∑n-6的脂肪酸比值达到3.63。表明斑点叉尾鮰内脏是生产鱼油的良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内脏 鱼油 水酶法
下载PDF
斑点叉尾肠套叠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5
18
作者 彭亚 刘杰 +4 位作者 胡大胜 黄艳华 黄钧 梁静真 曾桂忠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72,共6页
从患典型肠套叠症的濒死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分离到1株病原菌GX-1,经API 20NE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该菌株与温和气单胞菌NCIMB 12065株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9.8%。该菌株... 从患典型肠套叠症的濒死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分离到1株病原菌GX-1,经API 20NE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该菌株与温和气单胞菌NCIMB 12065株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9.8%。该菌株对健康斑点叉尾鱼种和成鱼均具有很强的致病力,人工感染发病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基本一致。药敏试验结果表明,GX-1对头孢拉定、先锋必等15种抗生素敏感,对苯唑青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鱼回) ( ictalurus punctatus) 肠套叠症 温和气单胞菌( AEROMONAS sobria)
下载PDF
我国斑点叉尾■养殖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被引量:15
19
作者 邬国民 李恒颂 +2 位作者 李大疆 胡隐昌 邓国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年第4期75-79,共5页
综述了斑点叉尾(Ictaluruspunctatus)的养殖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养殖
下载PDF
河南中牟地区斑点叉尾鮰突发性败血症病原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韬 王二龙 +5 位作者 汪开毓 朱琳 何洁 段靖 李亚军 贺扬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7,共5页
为鉴定近期河南中牟地区斑点叉尾鮰突发性败血症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濒死鱼中分离到3株致病菌并对其进行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理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特征相符,... 为鉴定近期河南中牟地区斑点叉尾鮰突发性败血症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濒死鱼中分离到3株致病菌并对其进行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理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特征相符,与Gen Bank中登录的A.veronii的gyr B基因同源性达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上均与A.veronii聚为一族。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显示,病鱼鳃、肝、肾、脾、肠等组织器官具有典型病理变化,人工感染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并能够从发病鱼组织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病原菌,以上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均为致病性A.veronii。药敏试验表明3株分离菌株均对氧氟沙星、氯霉素、多西环素3种药物敏感。本实验为中牟地区A.veronii的防治和自然感染A.veronii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斑点叉尾鮰 GYRB 病理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