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制甲醇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应用实践
1
作者 任威力 王振东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9期137-139,共3页
针对兖州煤业榆林能化有限公司甲醇厂在煤制甲醇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量大、传统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时工艺能耗大、成本高以及中水利用率低等技术难题,通过技术研究根据当前煤制甲醇废水处理现状,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提出IMC污水处... 针对兖州煤业榆林能化有限公司甲醇厂在煤制甲醇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量大、传统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时工艺能耗大、成本高以及中水利用率低等技术难题,通过技术研究根据当前煤制甲醇废水处理现状,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提出IMC污水处理工艺,并采用双膜法深度处理循环水系统进行污水排放。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污水处理系统优化后污水排放量由原来的187 t/h减少至32 t/h,污水循环利用率提高了92.4%,污水处理费用减少了107.9万元/年,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厂 污水处理 imc工艺 废水回收
下载PDF
洗衣机控制面板IMC三合一工艺
2
作者 邱正强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1期27-29,共3页
洗衣机控制面板是洗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IMC三合一工艺直接注塑覆膜在塑胶显示面板的背后,减少了二次贴合光学胶及人工费用,而且面板显示效果更佳。
关键词 imc 注塑覆膜 压合工艺
下载PDF
U-GAS粉煤流化床煤气化废水设计及运行实例 被引量:6
3
作者 章保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6年第1期51-54,58,共5页
针对某化工厂排放的U-GAS粉煤流化床煤气化废水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的特点,采用了预处理-IMC生化处理-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给出了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阐述了工程设计技术特点。该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BOD5、... 针对某化工厂排放的U-GAS粉煤流化床煤气化废水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的特点,采用了预处理-IMC生化处理-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给出了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阐述了工程设计技术特点。该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BOD5、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00、280、180 mg/L的条件下,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AS粉煤流化床 煤气化废水 隔油沉淀 气浮 imc工艺 臭氧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
下载PDF
IMC工艺在煤化工废水处理上的应用
4
作者 杨俞 刘艳军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61-64,I0004,共5页
现代煤化工是一个高耗水行业,并产生大量废水。其废水COD、氨氮、酚类等浓度高,是当前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IMC是一种多段短程硝化与反硝化工艺技术,具有抗冲击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处理煤化工废水。陕西... 现代煤化工是一个高耗水行业,并产生大量废水。其废水COD、氨氮、酚类等浓度高,是当前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IMC是一种多段短程硝化与反硝化工艺技术,具有抗冲击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处理煤化工废水。陕西某项目煤化工废水处理基于IMC的工艺特性并优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IMC工艺对COD的去除率大于95%,BOD的去除率约为97%,氨氮的去除率大于99%,总氮的去除率大于96%,保证煤化工废水出水质达标排放,处理后产物为CO_(2)和N_(2),不产生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废水 废水处理 imc工艺 短程硝化与反硝化
下载PDF
高阶惯性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牛培峰 林宇 张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90-1294,共5页
热力系统中的热工过程大多属于高阶惯性系统。高阶惯性系统是一类多容、变化缓慢的动态系统,对此类系统采用一般的常规反馈控制方法是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的。本文应用IMC系统特性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原理,并参照滞后系统Smith... 热力系统中的热工过程大多属于高阶惯性系统。高阶惯性系统是一类多容、变化缓慢的动态系统,对此类系统采用一般的常规反馈控制方法是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的。本文应用IMC系统特性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原理,并参照滞后系统Smith预估控制的方法,提出了控制高阶惯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新方法,仿真研究及现场实际运行均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喷性系统 imc 自适应控制 热工过程
下载PDF
煤制甲醇工艺的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杰 《山西化工》 2018年第5期222-224,共3页
简单介绍了目前企业上采用的一些工艺,包括SBR工艺、IMC工艺以及预处理-A/O-BAF工艺的特点及应用效果,对煤制甲醇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关键词 煤制甲醇 废水 SBR工艺 imc工艺 A/O工艺
下载PDF
Robust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time delay processes with peak of maximum sensitivity criteria 被引量:5
7
作者 Mohammad Shamsuzzoh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3777-3786,共10页
The motivation of this work is to obtain single PI/PID tuning formula for different types of processes with enhanced disturbance rejection performance. The proposed tuning formula consistently gives better performance... The motivation of this work is to obtain single PI/PID tuning formula for different types of processes with enhanced disturbance rejection performance. The proposed tuning formula consistently gives better performance in comparison to several well-known methods at the same degree of robustness for stable, integrating and unstable processes.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closed-loop time constant(τc), a guideline is provided over a broad range of time-delay/time-constant ratios on the basis of the peak of maximum sensitivity(Ms). An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for the uncertainty margin with the different process parameters for the robust controller design. It gives the guideline of the Ms-value settings for the PI controller designs based on the process parameters uncertainty. Furthermore, a relationship has been developed between Ms-value and uncertainty margin with the different process parameters(k, τ and θ). Simulation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for the broad class of processes and the controllers are tuned to have the same degree of robustness by measuring the maximum sensitivity, Ms, in order to obtain a reasonable compari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ID controller tuning internal model control(imc method unstable delay process integrating delay process disturbance rejection
下载PDF
过程控制系统的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兴春 李兴高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6,70,共4页
随着对过程控制系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反馈控制策略难以适应不同工况下被控对象动态特性的改变。提出了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策略,研究了前馈控制器在物理上不可实现情况下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具体操作步骤。在过程控制系统中应用的仿... 随着对过程控制系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反馈控制策略难以适应不同工况下被控对象动态特性的改变。提出了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策略,研究了前馈控制器在物理上不可实现情况下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具体操作步骤。在过程控制系统中应用的仿真结果表明:前馈-反馈复合控制能够将可测扰动在影响系统输出前得以补偿;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能均优于传统反馈控制。解决了扰动通道时滞小于主控通道时,前馈控制器在物理上不可实现的技术难题,对过程控制系统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控制 时滞 前馈控制 复合控制器 imc控制
下载PDF
基于IMC厚度判定的PCBA焊接缺陷探讨
9
作者 王源 《电子质量》 2022年第5期59-63,共5页
该文从软钎焊IMC形成机理出发,以电子装联焊接过程中形成的合金层(IMC)厚度为判定依据,梳理了各类焊接缺陷。通过机理分析和对照标准,给出了各类缺陷的定义、成因。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列举了避免与减少缺陷的工艺... 该文从软钎焊IMC形成机理出发,以电子装联焊接过程中形成的合金层(IMC)厚度为判定依据,梳理了各类焊接缺陷。通过机理分析和对照标准,给出了各类缺陷的定义、成因。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列举了避免与减少缺陷的工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装联软钎焊 imc 虚焊 冷焊 检测方法 工艺改善
下载PDF
浮选矿浆液位过程的IMC-PID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华 陈夕松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6-40,共5页
浮选过程是选矿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其液位要求严格控制以保证金属回收率.采用一种基于内模控制(IMC)设计的PID控制器(IMC-PID)来实现选矿浮选矿浆液位的自动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整定参数少、鲁棒性强等优点.介绍了IMC-PID的基本原理和设... 浮选过程是选矿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其液位要求严格控制以保证金属回收率.采用一种基于内模控制(IMC)设计的PID控制器(IMC-PID)来实现选矿浮选矿浆液位的自动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整定参数少、鲁棒性强等优点.介绍了IMC-PID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步骤,给出了液位控制系统的具体实现.应用表明,基于IMC-PID的浮选液位控制系统提高了浮选的金属回收率,保证了精矿品位,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液位过程 一阶惯性时滞(FODT) imc-PID
下载PDF
四角调平系统在IMC工艺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秋书 段君艳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63-366,共4页
介绍了IMC复合材料制品的工艺流程及四角调平控制系统在该工艺中的应用。IMC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生产工艺对压机的控制精度、调平精度和调平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IMC工艺的要求,设计了高速四角调平系统、压机控制系统和抽真... 介绍了IMC复合材料制品的工艺流程及四角调平控制系统在该工艺中的应用。IMC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生产工艺对压机的控制精度、调平精度和调平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IMC工艺的要求,设计了高速四角调平系统、压机控制系统和抽真空系统。调平系统的核心控制采用美国DELTA 8轴运动控制器,实现了四轴同步控制和四轴力控,满足了IMC工艺的高速调平、微开模和倾斜注射等功能要求。高速调平满足了压制过程中滑块的倾斜和振动,微开模的控制精度决定了膜内喷涂的效果,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设备投入使用后,系统运行平稳,实现了最初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c工艺 四角控制系统 四轴同步控制 DELTA 倾斜注射
下载PDF
间歇多循环工艺在煤化工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究
12
作者 刘晓宁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第23期126-127,共2页
随着新能源产品要求不断提高,煤化工行业几年来发展迅速。本文针对煤化工行业的污水处理,详细介绍了IMC工艺的原理和技术特点,最终可知IMC对煤化工废水的处理十分高效和稳定,具有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简便的特点,可广泛适用于... 随着新能源产品要求不断提高,煤化工行业几年来发展迅速。本文针对煤化工行业的污水处理,详细介绍了IMC工艺的原理和技术特点,最终可知IMC对煤化工废水的处理十分高效和稳定,具有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简便的特点,可广泛适用于煤化工行业废水的处理,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一份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污水 imc工艺 探究
下载PDF
一类不稳定过程的模糊增益调度内模PID控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涂刚 王立峰 侯明冬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01-2304,2307,共5页
针对一阶时延不稳定过程(FODUP)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增益调度内模PID(IMC-PID)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设计不稳定时延过程的IMC-PID控制器,并通过模糊系统的输出在线整定滤波器参数λ,使得参数λ在系统的鲁棒性和响应速度之间取... 针对一阶时延不稳定过程(FODUP)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增益调度内模PID(IMC-PID)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设计不稳定时延过程的IMC-PID控制器,并通过模糊系统的输出在线整定滤波器参数λ,使得参数λ在系统的鲁棒性和响应速度之间取得一个合适的折中选择;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使得FODUP系统的目标值跟踪特性和干扰抑制特性及鲁棒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PID 模糊增益调度 不稳定过程
下载PDF
一种具有稳定积分时滞过程的Smith预估器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亚朋 马小平 +1 位作者 魏晓彬 周谷鸣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0-32,35,共4页
针对一阶的稳定和积分时滞系统,基于传统的预估器结构,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mith预估器方案。通过等效变换原理将Smith预估器结构简化为内模控制结构,并利用内模控制原理设计控制器,使得控制性能得到了较好改善,并且扩大了Smith预估器的应... 针对一阶的稳定和积分时滞系统,基于传统的预估器结构,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mith预估器方案。通过等效变换原理将Smith预估器结构简化为内模控制结构,并利用内模控制原理设计控制器,使得控制性能得到了较好改善,并且扩大了Smith预估器的应用范围,使其在高阶滞后系统中也可以显示出良好的控制性能。另外,提出一种简单的参数调节方法,不但使得需要整定的参数大大减少,提高了效率,同时优化了计算过程。对多个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证实了该设计方法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与鲁棒性,而且该方法易于实现,在工程应用领域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ITH预估器 内模控制 时滞 积分过程
下载PDF
串级控制系统闭环辨识及PID参数整定 被引量:31
15
作者 林巍 王亚刚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8,共8页
针对工业过程中的串级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闭环频域建模方法。该法通过对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的分析,获得主、副对象的频率响应特性,在其重要频域内,辨识出系统的2个串联的含有稳定极点的二阶加时滞模型。根据该建... 针对工业过程中的串级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闭环频域建模方法。该法通过对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的分析,获得主、副对象的频率响应特性,在其重要频域内,辨识出系统的2个串联的含有稳定极点的二阶加时滞模型。根据该建模方法,给出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PID参数整定方法。最后,在西门子过程控制半实物平台上,我们对工业过程中的非线性、高阶时滞对象~自然循环锅炉的过热蒸汽出口温度一烟气含氧量串级控制系统进行模型辨识,并整定控制器参数。扰动测试的结果表明。构建的串级系统模型拟合度较高,整定出的控制器具有较好的跟踪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识 串级控制系统 内模控制 过程控制
下载PDF
内模控制器的一种简单设计 被引量:12
16
作者 谭功全 陈永会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02年第1期11-12,15,共3页
本文从内模控制的结构出发,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控制器设计思路,并进行了参数整定的探索。分析发现,该控制器具有常规PID的优点,能够在大纯滞后和反向过程中很好的工作,可以推广应用于一般工业过程。
关键词 内模控制器 纯滞后 反向过程 参数整定 PID控制 过程控制 设计
下载PDF
多变量时滞过程的解耦内模控制及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娟 潘立登 曹柳林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3-317,共5页
针对工业过程中常见的多变量时滞输入输出系统,基于内模控制结构提出了一种解析解耦内模控制器矩阵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设计的内模控制器同时具有解耦器和控制器的作用。其优点是能够实现标称系统输出响应之间的近似或完全解耦,且用遗传... 针对工业过程中常见的多变量时滞输入输出系统,基于内模控制结构提出了一种解析解耦内模控制器矩阵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设计的内模控制器同时具有解耦器和控制器的作用。其优点是能够实现标称系统输出响应之间的近似或完全解耦,且用遗传算法对于解析模型进行降阶或近似处理,从而简化了推导解耦控制器矩阵的运算量;并可以通过调整内模控制器的滤波器时间常数来补偿被控过程的模型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控制品质下降。用该方法对国产200 MW火电机组带汽—汽换换热器的多变量强耦合再热汽温控制系统进行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在过程模型和过程失配时显示了较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控制 遗传算法 解耦控制 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下载PDF
A New Tuning Method for Two-Degree-of-Freedom Internal Model Control under Parametric Uncertainty 被引量:9
18
作者 Juwari Purwo sutikno Badhrulhisham Abdul aziz +1 位作者 Chin Sim yee Rosbi Mamat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030-1037,共8页
Internal model control (IMC) yields very good performance for set point tracking, but gives sluggish response for disturbance rejection problem. A two-degree-of-freedom IMC (2DOF-IMC) has been developed to overcom... Internal model control (IMC) yields very good performance for set point tracking, but gives sluggish response for disturbance rejection problem. A two-degree-of-freedom IMC (2DOF-IMC) has been developed to overcome the weakness. However, the setting of parameter becomes a complicated matter if there is an uncertainty model. 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s a new tuning method for the controller. The proposed tuning method consists of three steps. Firstly, the worst case of the model uncertainty is determined. Secondly, the parameter of set point con- troller using maximum peak (Mp) criteria is specified, and finally, the parameter of th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 troller using gain margin (GM) criteria is obtain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denoted as Mp-GM tuning method. The effectiveness of Mp-GM tuning method h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IMC-controller tuning program (IMCTUNE) as bench mark. The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have been done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n a number of first order plus dead time (FOPDT) and higher order processes. The FOPDT process tested includes processes with controllability ratio in the range 0.7 to 2.5. The higher processes include second order with underdarnped and third order with nonminimum phase processes. Although the two of higher order processes are considered as difficult processes, the proposed Mp-GM tuning method are able to obtain the good controller parameter even under process uncertain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ing 2DOF-imc model uncertainty dead time process Mp-GM tuning imcTUNE
下载PDF
火电厂主汽温内模控制(IMC)的仿真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平 张甲丞 徐春梅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78,共3页
火电厂主汽温的内模控制(IMC)仿真试验研究表明:在没有加限幅器之前其控制效果要远远优于PID控制,但是其控制量过大,难以在实际中应用。通过限幅器可把控制量限制在可实现范围内,其控制效果虽然变差,但仍比PID控制好得多。由此可见,将IM... 火电厂主汽温的内模控制(IMC)仿真试验研究表明:在没有加限幅器之前其控制效果要远远优于PID控制,但是其控制量过大,难以在实际中应用。通过限幅器可把控制量限制在可实现范围内,其控制效果虽然变差,但仍比PID控制好得多。由此可见,将IMC控制用于火电厂主汽温控制的开发研究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工程 电站自动化 主汽温过程 PID控制 imc控制
原文传递
退火工艺对Au-20Sn钎料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韦小凤 王日初 +2 位作者 彭超群 冯艳 王小锋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109,共5页
采用叠轧-合金化法制备Au-20Sn钎料,研究合金化退火工艺对Au-20Sn钎料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Au/Sn界面在叠轧过程中形成AuSn4,AuSn2和AuSn三个金属间化合物(IMC)层。在200℃退火时,IMC层的厚度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当退火... 采用叠轧-合金化法制备Au-20Sn钎料,研究合金化退火工艺对Au-20Sn钎料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Au/Sn界面在叠轧过程中形成AuSn4,AuSn2和AuSn三个金属间化合物(IMC)层。在200℃退火时,IMC层的厚度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当退火时间延长至48 h时,IMC层发生转变,Au-20Sn钎料最终形成由ζ相(含Sn 10%~18.5%,原子分数)和δ(AuSn)相组成的均质合金。在250℃退火时,Au/Sn界面扩散速度增大,退火6 h后Au-20Sn钎料组织完全转变成ζ相+δ(AuSn)相。在270℃退火时,IMC层熔化,反应界面转变成为固-液界面,Au-20Sn钎料组织转变为脆性的(ζ'+δ)共晶组织。综合Au-20Sn钎料的性能和生产要求,得到优先退火工艺为250℃退火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20Sn钎料 叠轧-合金化法 界面反应 金属间化合物(im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