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2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 被引量:1106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钱家鸣 吴开春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2-311,共20页
我国自1956年开始认识IBD之后,相继于1978年、1993年、2001年、2007年、2012年分别制定了中国IBD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这些共识意见的颁布和推广极大地规范了我国IBD的临床诊治行为并提高了治疗水平。
关键词 共识意见 炎症性肠病 治疗 诊断 北京 ibd 临床诊治
原文传递
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43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营养学组 +1 位作者 陈洁 龚四堂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01-507,共7页
近年来,我国儿童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显著升高。国内及国际对儿童IBD诊治的研究进展很快,IBD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和临床营养学组专家借鉴国外最新共识以及国内儿童IBD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在更新完善2... 近年来,我国儿童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显著升高。国内及国际对儿童IBD诊治的研究进展很快,IBD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和临床营养学组专家借鉴国外最新共识以及国内儿童IBD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在更新完善2010年儿童IBD诊断规范共识意见上增加治疗内容,形成新的诊治共识,为IBD患儿的临床管理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儿童 专家 治疗 诊断 ibd 临床营养学 中华医学会
原文传递
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 被引量:72
3
作者 欧阳钦 潘国宗 +4 位作者 温忠慧 万学红 胡仁伟 林三仁 胡品津 《胃肠病学》 2001年第1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ibd 诊断 治疗 规范化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毒株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德山 武志强 +4 位作者 陈冠春 王笑梅 谷守林 郝桂玉 尹训南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1年第6期3-7,共5页
从死亡率高达55%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鸡群的病例中分离到一株IBD强毒。该强毒可使人工发病鸡36小时发病,发病率100%,死亡率60%。剖检可见到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理变化,如肌肉、心脏、腺胃出血,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免... 从死亡率高达55%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鸡群的病例中分离到一株IBD强毒。该强毒可使人工发病鸡36小时发病,发病率100%,死亡率60%。剖检可见到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理变化,如肌肉、心脏、腺胃出血,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免疫保护性试验、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和电镜形态学观察均证明该分离物为IBD病毒。并排除了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从而表明,我国鸡群中存在不同于经典IBD病毒的超强毒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ibd 超强毒毒株
下载PDF
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处理共识意见(二) 被引量:47
5
作者 欧阳钦 Rakesh Tandon +9 位作者 KL Goh 潘国宗 KM Fock Claudio Fiocchi SK Lam 萧树东 张虎(翻译) 梁红亮(翻译) 王玉芳(翻译) 欧阳钦(审校) 《胃肠病学》 2006年第5期301-305,共5页
关键词 亚太地区 共识意见 炎症性肠病 Medline检索 治疗手段 研究文献 ibd 临床治疗 实践经验 专家经验
下载PDF
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 被引量:47
6
作者 李明松 +2 位作者 石汉平 杨桦 刘占举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8-15,共8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o bowei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ohn disease,CD),是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的非特异性、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近20余年,虽然全球对IBD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诊疗进...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o bowei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ohn disease,CD),是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的非特异性、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近20余年,虽然全球对IBD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诊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IBD的具体病因和确切的发生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也未发现能够治愈IBD的药物和方法。研究认为,IBD多见于西欧和北美地区,与西方的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IBD既往在中国罕见,但近20年来,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等明显改变,中国IBD的发病率快速增长,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增长最快,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疑难疾病之一,是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炎症性肠病 疑难疾病 饮食习惯 溃疡性结肠炎 ibd 临床诊疗 非特异性
原文传递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血清Ⅰ型病毒亚型毒株的分离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树根 黄生 +7 位作者 林志雄 林英华 毕英佐 黄均尧 关世荣 戴彩润 黄碧珠 曾家喜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1年第5期7-11,共5页
从广东地区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又发生 IBD 的18~39日龄肉用鸡群采集有肉眼病变的法氏囊组织制成悬液,经20%乙醚处理后,接种10日龄 SPF鸡胚、回归24日龄非免疫鸡和28日龄 IBD 免疫鸡,,分离获得了与 D_(7?)、TAD、BV、Luk... 从广东地区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又发生 IBD 的18~39日龄肉用鸡群采集有肉眼病变的法氏囊组织制成悬液,经20%乙醚处理后,接种10日龄 SPF鸡胚、回归24日龄非免疫鸡和28日龄 IBD 免疫鸡,,分离获得了与 D_(7?)、TAD、BV、Lukert 和 CJ 弱毒疫苗病毒抗原性不相同的6株 IBD 血清Ⅰ型病毒的亚型毒株(GF_(901)、GZ_(902)、GN_(903)、GS_(904)、GB_(905)和 GD_(906)。从肉用鸡群中分离刮 IBD 血清Ⅰ型病毒的亚型毒株,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d 病毒 亚型毒株 分离
下载PDF
长期应用尼古丁对恶唑酮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模型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9
8
作者 韩英 村田有志 +1 位作者 伊东重豪 栋方昭博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73-476,共4页
目的 分析和探讨长期应用尼古丁对恶唑酮 (OXZ)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的影响以及肠黏膜和脾细胞生成细胞因子的类型。方法 采用BALB/c小鼠 ,经直肠注入OXZ制成炎症性肠病(IBD)模型 ;皮下注射尼古丁 0 .5mg·kg-1·d-1,连续 3... 目的 分析和探讨长期应用尼古丁对恶唑酮 (OXZ)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的影响以及肠黏膜和脾细胞生成细胞因子的类型。方法 采用BALB/c小鼠 ,经直肠注入OXZ制成炎症性肠病(IBD)模型 ;皮下注射尼古丁 0 .5mg·kg-1·d-1,连续 3周。将小鼠处死后 ,取出大肠及脾脏。病理组织学观察大肠黏膜改变。采用ELISA法测定大肠黏膜及脾细胞产生的干扰素γ(IFN γ)和白介素 4(IL 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 (FACScan)分析脾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IL 4的表达。结果 尼古丁组的病理组织学计分显著低于OXZ组 (19.8比 2 3 .7,P <0 .0 2 )。与对照组比较 ,OXZ组大肠黏膜 [(185± 47)pg/ g比 (94± 14)pg/ g]和脾细胞生成的IL 4明显高于对照组 [(5 9± 12 )pg/ml比 (10± 1) pg/ml];与OXZ组比较 ,尼古丁组IL 4生成量更趋降低 [肠黏膜 :(15 7± 38) pg/ g比 (185± 47) pg/ g ,P <0 .0 5 ;脾细胞 :(5 0± 13) pg/ml比 (5 9± 12 ) pg/ml,P <0 .0 5 ]。OXZ组IFN γ/IL 4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黏膜 :1.10± 0 .37比 3 .40± 0 .35 ,P <0 .0 2 ;脾细胞 :2 .75± 1.90比 30 .70± 3 .90 ,P <0 .0 1) ,与尼古丁组差异无显著性 (黏膜 :1.10± 0 .37比 0 .78± 0 .14;脾细胞 :2 .75± 1.90比 0 .78± 0 .40 )。OXZ组 ,表达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炎症性肠病 恶唑酮 白介素-4 干扰素-Γ 肠疾病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机制 被引量:33
9
作者 白爱平 欧阳钦 《胃肠病学》 2005年第4期240-242,共3页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治疗作用 益生菌 溃疡性结肠炎 发病机制 菌群失调 细菌数量 微生态平衡 ibd
下载PDF
我国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35
10
作者 郑家驹 史肖华 郭志荣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4-345,共2页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下文简称溃结),其病因迄今仍不明确。了解IBD的流行病学可有助于确定IBD高危个体,重视IBD不断变化的人口学特征,以及解释IBD发病机制学说。一、IBD的流行病学分布疾病分布是以疾病的...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下文简称溃结),其病因迄今仍不明确。了解IBD的流行病学可有助于确定IBD高危个体,重视IBD不断变化的人口学特征,以及解释IBD发病机制学说。一、IBD的流行病学分布疾病分布是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地区、时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现象,是“描述流行病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剖。疾病分布受致病因素、环境因素及人群特征等的影响,是一个经常变动的过程。每种疾病均有其特异而有规律的人群现象,IBD也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分布 炎症性肠病 疾病分布 溃疡性结肠炎 描述流行病学 人群特征 致病因素 ibd
原文传递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血清亚型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朱爱国 李劲松 +1 位作者 陈溥言 蔡宝祥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2年第4期1-4,共4页
自内蒙古、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六省市的鸡群中分离到13个法氏囊病病毒(IBDV)株(NM、J_1、LQ、LD、ZC、SH、SJ、SY、SNT、SNY、SW、ZH 和 SZ 株),用这些毒株和标准强毒 DCA 株与3个 IBDV 血清Ⅰ型弱毒疫苗株(Lukert.B-2和 T... 自内蒙古、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六省市的鸡群中分离到13个法氏囊病病毒(IBDV)株(NM、J_1、LQ、LD、ZC、SH、SJ、SY、SNT、SNY、SW、ZH 和 SZ 株),用这些毒株和标准强毒 DCA 株与3个 IBDV 血清Ⅰ型弱毒疫苗株(Lukert.B-2和 TAD 株)分别接种豚鼠或家兔,制备针对各 IBDV 株的特异性高免血清.作微量交叉中和试验。中和试验结果证明,13个野毒株和 DCA 株均属 IBDV 血清Ⅰ型毒株。17株 IBDV 的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17个 IBDV 毒株之间的抗原 R 值为0.13~1.19,经统计学分析,可分为8个血清亚型、国内六省市分离到的13个 IBDV 株分属4个亚型,DCA 株和3个弱毒疫苗株属另外4个不同的亚型,这些结果不仅说明在我国流行的 IBDV 株间抗原性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也证明野毒株与引进的弱毒疫苗株之间抗原性也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可以证实 IBDV 血清亚型株在我国的存在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作者认为,今后研制和改进的 IBD 疫苗应由代表我国主要亚型的 IBD 毒株组成.将可能对国内流行的 IBDV 提供最大可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d ibdV 疫苗
下载PDF
细胞粘附分子与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18
12
作者 费保莹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9年第1期15-17,共3页
细胞粘附分子是一大类位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分子,在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其结构分类、在正常肠组织和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和调节、抗粘附分子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克隆病 溃疡性结肠炎 ibd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病人焦虑、抑郁状况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李雪娇 彭南海 +1 位作者 黄迎春 刘思彤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5年第9期3364-3367,共4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病人焦虑、抑郁状况及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应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2例家庭营养IBD病人进行调查。[结果]IBD病人焦虑发生率为47.06%,抑郁发生率为65...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病人焦虑、抑郁状况及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应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2例家庭营养IBD病人进行调查。[结果]IBD病人焦虑发生率为47.06%,抑郁发生率为65.69%,不同焦虑程度IBD病人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抑郁程度IBD病人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焦虑、抑郁状况的IBD病人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D病人抑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中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总分呈负相关(P<0.01),IBD病人焦虑评分与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IBD病人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其生存质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bacterial flora in normal and inflamed intestine: A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study in mice 被引量:27
14
作者 Alexander Swidsinski Vera Loening-Baucke +1 位作者 Herbert Lochs Laura P.Hal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131-1140,共10页
AIM: To studythe role of intestinal flora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METHODS: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was investigated in normal mice and in two models of murine colitis using fluorescenc... AIM: To studythe role of intestinal flora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METHODS: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was investigated in normal mice and in two models of murine colitis using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RESULTS: The murine small intestine was nearly bacteriafree. The normal colonic flora was organized in three distinct compartments (crypt, interlaced, and fecal), each with different bacterial compositions. Crypt bacteria were present in the cecum and proximal colon. The fecal compartment was composed of homogeneously mixed bacterial groups that directly contacted the colonic wall in the cecum but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proximal colonic wall by a dense interlaced layer. Beginning in the middle colon, a mucus gap of growing thickness physically separated all intestinal bacteria from contact with the epithelium. Colonic inflammation was accompanied with a depletion of bacteria within the fecal compartment, a reduced surface area in which feces had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colonic wall, increased thickness and spread of the mucus gap, and massive increases of bacteri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crypt and interlaced compartments. Adhesive and infiltrative bacteria were observed in inflamed colon only, with dominant Bacteroides species.CONCLUSION: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colons are functionally different organs with respect to the intestinal flora, representing a bioreactor and a Segregation device.The highly organized structure of the colonic flora, its specific arrangement in different colonic segments, and its specialized response to inflammatory stimuli indicate that the intestinal flora is an innate part of host immunity that is under complex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al flora ibd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IBD研究进展——20年文献总结 被引量:27
15
作者 薛林云 欧阳钦 +2 位作者 黄中华 周旋光 陈伟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该病过去在西方国家多见,而发展中国家发病率相对较低,然而近20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国IB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该病过去在西方国家多见,而发展中国家发病率相对较低,然而近20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国IB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对该病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此文通过分析近20年来中国IBD的研究现状,比较前后10年IBD相关研究差异,为IBD的进一步研究和诊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ibd 文献总结 肠道炎性疾病 慢性非特异性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 临床工作者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影像学特点及与常规结肠镜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文义 李德亮 王大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6期111-113,130,共4页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影像学特点及与常规结肠镜检查结果对比。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选择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138例IBD患者,其中克罗恩病98例,溃疡性结肠炎4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MSCTE影像学以及结肠镜检查资料,分...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影像学特点及与常规结肠镜检查结果对比。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选择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138例IBD患者,其中克罗恩病98例,溃疡性结肠炎4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MSCTE影像学以及结肠镜检查资料,分析MSCTE影像学特点并与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D患者MSCTE检查肠腔狭窄、多节段性病变、肠周脂肪间隙模糊、肠系膜血管增生以及瘘管形成或腹腔脓肿人数比例显著高于UC患者,结肠带消失显著低于UC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壁强化、肠壁增厚、肠周淋巴结增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E能诊断IBD结肠带消失等肠外病变、肠壁增厚以及肠壁强化,结肠镜无法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镜能诊断IBD卵石征与肠壁溃疡,MSCTE不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E诊断多节段病变敏感性显著高于结肠镜,多发炎性息肉敏感性显著低于结肠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腔狭窄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E能更好诊断IBD,优势在于肠外病变、肠壁增厚以及肠壁强化,以及对多节段病变诊断敏感性较高,结肠镜能更好诊断卵石征、肠壁溃疡以及多发炎性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MSCTE 结肠镜
下载PDF
法氏囊三肽囊素(Bursin)的研究Ⅰ.抗 Bursin 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22
17
作者 谌南辉 王萍 +4 位作者 王亚鸣 何后军 邓舜洲 邬向东 朱芝秀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40-45,共6页
以戊二醛法制备BursinKLH,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以PEG为融合剂,与SP2融合,用间接ELISA法筛选出与Bursin-BSA结合、不与BSA结合的2F9-4克隆株,经鉴定,抗体属性为IgM,K轻... 以戊二醛法制备BursinKLH,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以PEG为融合剂,与SP2融合,用间接ELISA法筛选出与Bursin-BSA结合、不与BSA结合的2F9-4克隆株,经鉴定,抗体属性为IgM,K轻链。水溶性Bursin可阻抑2F9-4对鸡法氏囊的反应,切片标本经PBS处理,反应性消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于法氏囊上获得特征性阳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氏囊 三肽囊素 单克隆抗体 鸡病 ibd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快速诊断试纸条的研制及特性测定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改平 李学伍 +2 位作者 杨艳艳 邓瑞广 李青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2,共4页
以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IBDV单克隆抗体为基础,成功的研制出IBDV快速诊断试纸条,试验结果表明IBD试纸与鸡的NDV、ALV、EDS 76、IBV、ILTV、MDV无交叉反应。IBD试纸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敏感性与琼扩试验相比,则提高了32 64倍,能... 以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IBDV单克隆抗体为基础,成功的研制出IBDV快速诊断试纸条,试验结果表明IBD试纸与鸡的NDV、ALV、EDS 76、IBV、ILTV、MDV无交叉反应。IBD试纸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敏感性与琼扩试验相比,则提高了32 64倍,能够识别不同的IBDV毒株包括强毒和弱毒。与ELISA的阳性符合率为100%。对于人工感染IBDV鸡,感染后36h在感染鸡的法氏囊即可检出IBDV,从检测到获得结果仅需要1 2min,IBD试纸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简单等特点,不需要任何专业技能和其他试剂,实现了鸡病诊断的一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诊断试纸条 研制技术 性能测定
下载PDF
鸡白细胞介素2(IL-2)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杨发龙 岳华 贾文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7-20,共4页
为研究鸡IL-2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3个方面的试验。①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鸡IL-2能明显提高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后HI水平、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ANAE+细胞百分数;②对雏鸡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 为研究鸡IL-2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3个方面的试验。①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鸡IL-2能明显提高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后HI水平、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ANAE+细胞百分数;②对雏鸡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IL-2与否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③人工感染法氏囊病的防治试验。在攻毒前后注射IL-2,均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研究结果表明,鸡IL-2可明显提高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与疫苗共同注射可作为佐剂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对法氏囊等病毒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细胞介素2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巨噬细胞 传染性法氏囊病 白细胞介素 免疫功能 雏鸡 鸡IL-2 腹腔巨噬细胞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噁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烜 欧阳钦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唑酮结肠炎的干预 ,探讨其是否通过Fas Fas配体 (FasL)途径促进细胞凋亡参与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经唑酮诱导成功的BALb/c小鼠 ,每组 6只 ,第 1组于灌肠后3d分离结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 (LPMC) ,并在体外用吡格列...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唑酮结肠炎的干预 ,探讨其是否通过Fas Fas配体 (FasL)途径促进细胞凋亡参与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经唑酮诱导成功的BALb/c小鼠 ,每组 6只 ,第 1组于灌肠后3d分离结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 (LPMC) ,并在体外用吡格列酮 (40 μmol/L)处理 2 4h ,采用annexin V FITC试验法分析凋亡细胞的百分率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及FasL表达 ;并没未处理的正常小鼠组。第 2组 (对照组 )和第 3组 (实验组 )于灌肠后 3d分别给予二甲基纤维素和吡格列酮 (2 0mg·kg-1·d-1)连续 7d ,结肠炎症的评价包括炎症活动指数 (DAI)、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改变及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 ,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IL) 4和IL 5。结果 正常小鼠和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LPMC凋亡率、Fas、FasL表达分别为 12 .89± 1.2 3、70 .6 3± 6 .2 4、8.5 9± 5 .4 7和 4 .2 5± 0 .84、6 2 .6 0±5 .85、2 3.75± 10 .2 3;经吡格列酮处理后 ,分别为 4 0 .5 8± 10 .32、83.98± 11.38、10 .0 4± 5 .2 1。对照组和实验组大体形态、组织学损伤、MPO值、IL 4、IL 5分别为 2 .5 0± 0 .5 5、8.83± 0 .75、3.81± 0 .17、2 16 .4 6± 34.32、10 2 .2 8± 2 5 .74和 0 .33± 0 .5 2、4 .0 0± 0 .6 3、1.2 5± 0 .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噁唑酮 小鼠 结肠炎 FAS配体 炎症性肠病 ib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