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压升降过程中岩体渗透率变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1
1
作者 贺玉龙 杨立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5-419,共5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围压升降过程中砂岩和单裂隙花岗岩岩样渗透率的变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升降过程中,砂岩和单裂隙花岗岩的渗透率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呈负指数规律减小,但单裂隙花岗岩的渗透率对有效应力的敏感程度远大于砂岩,而砂... 通过试验研究了围压升降过程中砂岩和单裂隙花岗岩岩样渗透率的变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升降过程中,砂岩和单裂隙花岗岩的渗透率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呈负指数规律减小,但单裂隙花岗岩的渗透率对有效应力的敏感程度远大于砂岩,而砂岩渗透率的恢复程度则远大于单裂隙花岗岩。在围压下降过程中,砂岩和单裂隙花岗岩渗透率的恢复均存在明显的应力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 围压升降过程 渗透率 应力滞后效应
下载PDF
常幅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的滞后及阻尼效应研究 被引量:60
2
作者 肖建清 冯夏庭 +1 位作者 丁德馨 蒋复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77-1683,共7页
通过花岗岩常幅循环加载试验,分析岩石的非线弹性滞后特性。卸载阶段,应变相位滞后于应力相位,加载阶段,应变相位可能滞后、相等或超前于应力相位。研究结果表明,加卸载中阻尼效应的差异引起变形曲线的畸形,变形-时间曲线变成一条上宽... 通过花岗岩常幅循环加载试验,分析岩石的非线弹性滞后特性。卸载阶段,应变相位滞后于应力相位,加载阶段,应变相位可能滞后、相等或超前于应力相位。研究结果表明,加卸载中阻尼效应的差异引起变形曲线的畸形,变形-时间曲线变成一条上宽下窄的非正弦曲线,而塑性变形的累积使平均应变水平线逐渐上移,因此出现应变相位超前于应力相位的现象。基于应变相位与应力相位的关系,探讨滞回圈可能存在的形态,若应变相位始终滞后于应力相位,滞回圈呈椭圆形;若加载段中应变相位超前于应力相位,则呈新月形;若既有滞后又有相等和超前的情形,则呈长茄形。将岩石视为黏弹塑性材料,讨论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的计算方法,给出两者的修正计算式。利用试验数据分析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动弹性模量的演化与应力水平密切相关,成线性或倒S型发展规律;而阻尼比则取决于动弹性模量以及滞回圈面积的大小,演化曲线呈U形或L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循环加载 滞后效应 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下载PDF
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与类型划分--基于投入规模和创新效率的分析 被引量:59
3
作者 刘汉初 樊杰 周侃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0-924,共15页
科技创新是转型期中国区域发展格局重塑的新兴驱动力,对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加大科技资源投入规模,更应该注重提升科技综合效率。本文立足投入产出视角,构建科技创新效率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利用阿尔蒙... 科技创新是转型期中国区域发展格局重塑的新兴驱动力,对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加大科技资源投入规模,更应该注重提升科技综合效率。本文立足投入产出视角,构建科技创新效率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利用阿尔蒙法分布滞后模型引入科技创新的滞后效应,并采用可变规模报酬VRS模型,评估中国30个省域单元的科技创新有效的累计投入规模和创新效率,揭示创新效率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规律,根据投入规模和创新效率两个维度划分出科技创新发展类型区。结果表明:(1)中国科技创新投入规模呈现出"沿海—内陆"的极大差距,区域间科技创新投入差距已经大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中国科技创新效率总体水平偏低,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异明显,高效率单元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科技创新效率在区域层面上总体呈现由东向西梯度递减规律。(3)科技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耦合程度较高,创新效率依次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一般发展区到欠发达地区逐渐降低。(4)中国省域单元可划分为科技创新引领区、科技创新突破区、科技创新提升区、科技创新赶超区4种科技创新发展的类型区,并根据当前各类型区科技创新的优势及问题,提出了提高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效率 发展格局 滞后效应 DEA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响应及其空间特征 被引量:56
4
作者 丁明军 张镱锂 +2 位作者 刘林山 王兆锋 杨续超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7-512,共6页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卫星的NDVI数据(时间分辨率旬,空间分辨率8 km×8 km),结合同时期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基于时滞互相关方法和GIS工具,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时滞响应及其空间特征。结果如下:①除高...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卫星的NDVI数据(时间分辨率旬,空间分辨率8 km×8 km),结合同时期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基于时滞互相关方法和GIS工具,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时滞响应及其空间特征。结果如下:①除高寒荒漠、森林外,青藏高原植被NDVI与同期旬均温和旬降水相关性均呈高度正相关。其中,中等覆盖度的植被受水、热影响表现更为强烈。②青藏高原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有滞后效应,且滞后水平存在空间差异,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北冀)和高原南部植被对降水、和温度的响应比较迟缓,而高原中、东部地区植被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比较敏感。③不同植被类型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程度也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是草甸、草原、灌丛、高寒垫状植被、荒漠,最后是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NDVI 水热条件 滞后效应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岩溶隧道掌子面突水机制及岩墙安全厚度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郭佳奇 乔春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5-111,共7页
从断裂力学角度分析高压岩溶水作用下裂隙扩展机理,认为自然营造力作用下水力劈裂多属压剪破坏模式。运用断裂力学和水力学理论分析隧道掌子面突水滞后效应和扩径效应,指出:裂纹扩展跳跃性在宏观上表现为隧道掌子面突水的滞后性;掌子面... 从断裂力学角度分析高压岩溶水作用下裂隙扩展机理,认为自然营造力作用下水力劈裂多属压剪破坏模式。运用断裂力学和水力学理论分析隧道掌子面突水滞后效应和扩径效应,指出:裂纹扩展跳跃性在宏观上表现为隧道掌子面突水的滞后性;掌子面突水通道最终形成需经过多个阶段,其最终尺寸受岩溶水压力、掌子面岩体质量等因素控制。认为隧道掌子面突水是由于开挖扰动降低了水压劈裂的临界水压力造成的。据此观点,建立基于临界水压力的掌子面岩墙安全厚度计算公式。以宜万线云雾山隧道为例,计算得到岩墙最小安全厚度与施工中普遍采用预留厚度较为一致,说明此方法较为合理,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掌子面突水 滞后效应 扩径效应 岩墙安全厚度
下载PDF
低O_2含量条件下煤自燃产物生成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周福宝 邵和 +2 位作者 李金海 张晞 史波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812,共5页
针对采空区自燃带、巷道高冒区、封闭火区等自燃危险区域内O2体积分数φ(O2)低于矿内大气中O2含量的实际情况,开展了φ(O2)分别为21%,17%,13%,9%,5.8%的煤自燃试验,分析了氧化产物CO,C2H4,CO2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氧化产物的生成随φ(O2... 针对采空区自燃带、巷道高冒区、封闭火区等自燃危险区域内O2体积分数φ(O2)低于矿内大气中O2含量的实际情况,开展了φ(O2)分别为21%,17%,13%,9%,5.8%的煤自燃试验,分析了氧化产物CO,C2H4,CO2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氧化产物的生成随φ(O2)的降低总体呈现"滞后效应":氧化产物生成的初始温度滞后;相同温度时氧化产物的生成量减小.由于滞后效应的存在,如按正常O2含量条件下测定的煤自燃特性预测自燃进程,会造成延迟预报或误报,因此,采用实际O2含量测定煤的自燃特性更符合现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低O2含量 氧化产物 滞后效应
原文传递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s 被引量:28
7
作者 JU YiWen JIANG BO +3 位作者 HOU QuanLin TAN YongJie WANG GuiLiang XIAO WenJia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88-94,共7页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xture of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s produced by various formational mechanism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rimary coals,thus resulting in major differences amo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xture of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s produced by various formational mechanism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rimary coals,thus resulting in major differences amo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s of these coals. We have studied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 of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s by the use of isothermal adsorption/desorption experiments un-der equilibrium moisture condition. Experiments of isothermal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methane or multi-component gases have indicated that,the adsorption curves of coals with a low degree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conform to the type of isothermal adsorption curve described by the Langmuir equation; the methane adsorption curves of coals with strong tectonic deformation cannot be de-scribed by the Langmuir equation.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 of methane and multi-compo-nent gases in the deformed coals is not consistent with primary coals,which form an effect of hys-teresis in different kinds of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s. With the change of pore structure of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s at reservoir condition,the added adsorbed CH4 in the experiments is desorbed on the pore surface of coals during the pressure reduction process. Thu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d-sorption volume in the process of desorbing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adsorbing. Because of the defor-mation,structural change,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adsorption potential field of coals,it is essential to form a new kind of isothermal adsorption curve and the hysteresis effect of the desorp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变形 吸附作用 解析作用 物理性质
原文传递
50年来秦岭金钱河流域水文特征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5
8
作者 白红英 侯钦磊 +2 位作者 马新萍 章杰 袁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29-1235,共7页
运用集中度和集中期、Kendall秩相关系数、R/S分析法、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模型及其他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金钱河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年际、季节及月尺度上径流变化的趋势并预测了未来趋势,用集中期指标反映了径流对降水响应的... 运用集中度和集中期、Kendall秩相关系数、R/S分析法、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模型及其他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金钱河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年际、季节及月尺度上径流变化的趋势并预测了未来趋势,用集中期指标反映了径流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效应,并定量分析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50 a来径流量呈现出显著的递减趋势(p〈0.05),递减率为34.33 m3(/s 10a),Hurst指数H=0.669〉0.5,表明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变化趋势与现在相同;1-12月各月径流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流域内径流对降水的响应存在滞后效应,50 a径流对降水平均每年滞后23.6 d,且滞后天数具有明显上升趋势。50 a来径流系数呈极显著减小趋势,降水量转化为径流的部分在逐年减少,被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的部分增加;径流发生突变后比突变前径流系数降低了35.2%。50 a来降水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率为53.4%,高于人类活动影响率46.6%,是导致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为次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河流域 径流 集中度 集中期 径流系数 滞后 水文效应
下载PDF
串联电池组双向全桥SOC均衡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0
9
作者 孙金磊 逯仁贵 +2 位作者 魏国 郭尧 朱春波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1,共6页
针对电池制造工艺和使用环境不同所引起的单体间电量不均衡问题,结合双向开关电源理论提出了一种集中式能量转移型单体-整组双向电池均衡方案,根据电池组内单体剩余电量(state of charge,SOC)在电池组内部进行电量双向转移,采用反馈电... 针对电池制造工艺和使用环境不同所引起的单体间电量不均衡问题,结合双向开关电源理论提出了一种集中式能量转移型单体-整组双向电池均衡方案,根据电池组内单体剩余电量(state of charge,SOC)在电池组内部进行电量双向转移,采用反馈电路保证均衡电流恒定。通过实验获得电池单体开路电压的滞回特性曲线,并结合充电和放电状态下SOC与开路电压对应关系估计各电池单体SOC,以SOC一致作为均衡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均衡器均衡电流达到3A,可以满足电池系统均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均衡 均衡策略 双向全桥 剩余电量 滞回特性
下载PDF
西北地区NDVI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响应及其空间特征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翀 任志远 袁鑫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56-2361,共6页
利用西北地区1982年-2006年日均温与降水数据和GIMMS-NDVI数据,以时滞互相关法为基础,通过生态区划和植被类型两个层面分析了水热条件的季向变化同半月NDVI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植被覆盖较好且海拔较低的山地区以及河流... 利用西北地区1982年-2006年日均温与降水数据和GIMMS-NDVI数据,以时滞互相关法为基础,通过生态区划和植被类型两个层面分析了水热条件的季向变化同半月NDVI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植被覆盖较好且海拔较低的山地区以及河流沿线的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响应也较快,而盆地以及海拔较高的高原或山地区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且响应时间较长,初步判定是水热条件好的区域相关程度高且响应迅速,相反水热条件差的区域相关程度低且响应迟缓。进一步以西北地区生态地理区划分析西北地区水热状况对NDVI变化的影响,得出≥10℃积温和降水量大的地区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程度较大且响应快,相反则相关程度较小且响应慢,并且在半月均温和半月平均降水的共同作用下影响半月NDVI平均值的变化;②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植被NDVI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针叶林、灌丛和草原、草甸和草本沼泽、阔叶林与荒漠植被,即由东、西分别向荒漠植被,相关性逐渐减小。某一类型的植被的生长对气温的要求高,则这类植被与气温的相关程度高且响应快,相反植被的生长对气温的要求低,则这类植被与气温的相关程度则低且响应慢,对于降水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水热条件 滞后效应 相关性 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过热合金熔体的几种物性滞后效应 被引量:14
11
作者 耿兴国 陈光 傅恒志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9-551,共3页
过热处理的合金熔体会使熔体结构状态发生不可逆变化。这种不可逆变化与合金熔体中结构不均匀性有关 ,即熔体过热处理引起非均匀形核中心数量的不可逆变化 ,导致熔体粘滞性 η和溶质扩散系数DL
关键词 合金熔体 物性滞后效应 不可逆过程 过热度 过热处理 粘滞性 溶质扩散系数
下载PDF
水平轴风力机翼型动态失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12
作者 胡丹梅 李佳 闫海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6-111,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二维翼型NACA23012在非定常流动中的动态失速进行研究,分析翼型在振荡周期内升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俯仰运动的关键参数对翼型动态失速迟滞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振荡翼型的升力系数峰值大于静止翼...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二维翼型NACA23012在非定常流动中的动态失速进行研究,分析翼型在振荡周期内升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俯仰运动的关键参数对翼型动态失速迟滞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振荡翼型的升力系数峰值大于静止翼型的升力系数峰值,使得风力机的实际输出功率大于理论计算值;平均攻角越大,临界失速攻角越大,升力系数峰值越大;振幅及衰减频率的增加均使得动态失速迟滞效应增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用模拟的方法分析振荡翼型的气动特性参数的变化趋势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翼型 动态失速 迟滞效应
下载PDF
基于定点谐波平衡法的铁心磁滞与损耗特性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赵小军 崔灿 +3 位作者 李琳 赵志刚 刘刚 李慧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8,共9页
利用叠片铁心模型进行正弦励磁和直流偏磁励磁下的实验,得到相应的磁滞回线和铁心损耗。在基于B-H-M的磁场本构关系中引入定点磁阻率νFP,解决了数值计算中传统磁阻率ν的不连续性问题。利用基于损耗函数的磁滞模型模拟无偏磁和有偏磁... 利用叠片铁心模型进行正弦励磁和直流偏磁励磁下的实验,得到相应的磁滞回线和铁心损耗。在基于B-H-M的磁场本构关系中引入定点磁阻率νFP,解决了数值计算中传统磁阻率ν的不连续性问题。利用基于损耗函数的磁滞模型模拟无偏磁和有偏磁条件下铁心的磁滞效应。将定点技术与损耗函数磁滞模型相结合,并应用于谐波平衡有限元计算,在考虑磁滞效应的基础上,对绕组励磁电流和铁心内的非线性磁场进行计算。基于计算结果,得到了各种励磁条件下铁心内不同区域的磁滞特性和损耗特性,分析了不同励磁形式对铁心磁滞特性和损耗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偏磁 损耗函数 定点磁阻率 磁滞效应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滑坡变形动态建模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晓 唐辉明 刘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371-2378,共8页
滑坡是一个确定-不确定的动态系统,其变形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演化特征。为了克服传统分析方法在处理系统不确定性方面的不足,将集对分析法(SPA)引入岩土变形监测分析领域,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提出了滑坡变形动态预测模型,给出了基于... 滑坡是一个确定-不确定的动态系统,其变形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演化特征。为了克服传统分析方法在处理系统不确定性方面的不足,将集对分析法(SPA)引入岩土变形监测分析领域,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提出了滑坡变形动态预测模型,给出了基于概率论的最优预测算法,提出并证明了集对论中最大同一度在等势条件下存在极限解,据此提出位移势的概念。在位移势的基础上,进行SPA二次建模,提出了基于SPA的滑坡变形与水库蓄水过程相关性动态分析模型。运用上述预测模型对新近发生的刘家沱滑坡进行变形监测定量分析,实践证明:最优预测值具有良好的短期预报精度;位移势能够表征系统当前状态下位移所能达到的最大潜力,可作为短期预测的上限值,其变化能够反映系统宏观层面上的演化特征,对滑坡演变加速预警具有指导意义;运用集对分析方法进行滑坡变形响应滞后效应的定量研究是一条可行的新思路,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该方法在岩土监测分析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预测 集对分析 层次分析 滞后效应 反演分析
下载PDF
钻柱黏滑振动特性仿真与产生机理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付蒙 李江红 +1 位作者 吴亚锋 李嫣然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7-472,共6页
针对钻探作业中产生的钻柱黏滑振动现象,研究了仿真环境下钻柱系统的黏滑振动特性与振动产生机理。基于振动理论,建立了井下钻进系统的双自由度弹性模型,提出了一种模拟钻头-岩石摩擦力矩的算法;构造了钻进系统结构图,模拟了钻柱黏滑振... 针对钻探作业中产生的钻柱黏滑振动现象,研究了仿真环境下钻柱系统的黏滑振动特性与振动产生机理。基于振动理论,建立了井下钻进系统的双自由度弹性模型,提出了一种模拟钻头-岩石摩擦力矩的算法;构造了钻进系统结构图,模拟了钻柱黏滑振动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极限环分析钻柱黏滑振动的产生机理;绘制钻井参数与振动幅值和周期的关系曲线,讨论了钻井参数对钻柱黏滑振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钻柱黏滑振动主要表现为钻头周期性地黏滞和滑动,属于一种由非线性摩擦力引起的自激振动;钻井参数的改变影响钻柱黏滑振动的剧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柱 黏滑振动 弹性模型 特性仿真 产生机理
下载PDF
土体冻融特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熙胤 张明义 +2 位作者 路建国 裴万胜 晏忠瑞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44-1657,共14页
冻土中水分迁移是导致土体冻胀的关键因素,而研究水分迁移及其驱动力的核心问题是要充分理解未冻水含量与温度、基质吸力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可充分体现土体在冻融过程中土水变化特征.长期以来,对土体冻融特征的研究采取的是与非... 冻土中水分迁移是导致土体冻胀的关键因素,而研究水分迁移及其驱动力的核心问题是要充分理解未冻水含量与温度、基质吸力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可充分体现土体在冻融过程中土水变化特征.长期以来,对土体冻融特征的研究采取的是与非饱和土力学中的土水特征类比的方法进行,结果也证明了二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冻土中因冰-水相界面作用产生基质吸力与融土中水-气相界面作用产生基质吸力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而由于相变等其他作用产生的冻融滞后效应与融土中孔隙"墨水瓶效应"等引起的滞后效应机理也有区别.针对这些机理性的不同,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才能真正揭示土体的冻融特征.通过对目前土体冻融特征方面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的归纳总结,笔者认为今后在这方面还需深入开展如下研究:建立适合各类土壤冻融特征的一般预测模型,使得在缺少数据条件下能快速获取所需土样的冻融特征;研究土体在冻融和干湿变化过程中存在的类似性及区别,对冻融过程中存在的滞后效应机理给出合理的解释;提升冻融特征变量的测试技术水平,研发高精度的相关仪器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过程 土水特征 未冻水含量 基质势 滞后效应
下载PDF
土壤蒸发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夏卫生 刘贤赵 雷廷武 《灌溉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19,32,共4页
利用室内土柱实验对二种土壤 (轻壤土 (安塞 )和重壤土 (武功 ) )的蒸发速率进行了数学模拟。若忽略滞后作用时 ,模拟结果误差较大 ;而考虑土壤水分再分布的滞后作用后 。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蒸发速率 滞后作用 土壤蒸发 动力学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河川径流特征及其对降水的滞后效应 被引量:17
18
作者 崔步礼 李小雁 +2 位作者 李岳坦 马育军 伊万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7-253,共7页
以青海湖流域的布哈河为例,采用变差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指标,对青海湖流域内径流量、降水量在年代、年际、季节等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并用集中期来反映河川径流对降水的滞后效应。结果显示,河川径流年内主要集中在6—10月,特别是7... 以青海湖流域的布哈河为例,采用变差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指标,对青海湖流域内径流量、降水量在年代、年际、季节等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并用集中期来反映河川径流对降水的滞后效应。结果显示,河川径流年内主要集中在6—10月,特别是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特别是7月;径流量与降水量存在极大的相关性(r=0.746>0.443=α0.001(47)),径流对降水具有滞后效应,多年平均滞后时间为20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降水 滞后效应 集中期 集中度 青海湖流域
原文传递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系数统一模型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培玺 刘仁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5-77,116,共3页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的研究虽已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但目前仍未形成统一认识。为了更准确地描述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通过保持围压不变、改变流体压力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低渗透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的研究虽已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但目前仍未形成统一认识。为了更准确地描述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通过保持围压不变、改变流体压力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低渗透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按照岩石压缩系数的定义方法,提出了渗透率应力敏感系数的概念,在综合考虑孔隙结构、有效压力及滞后效应等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分形理论,建立了应力敏感系数的统一模型。结果表明,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增加呈阶梯状减小,且与孔隙结构及有效应力加压方式有关;渗透率应力敏感系数可以定量表征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的敏感程度,其值越大说明储层敏感性越强;所建模型考虑了岩石内部孔隙结构、外部有效应力变化及滞后效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可以全面表征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并预测不同孔隙结构岩石的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应力敏感性 孔隙结构 统一模型 滞后效应
下载PDF
10年来锡林郭勒盟草原植被长势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于海达 杨秀春 +3 位作者 徐斌 金云翔 高添 李金亚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0-279,共10页
对草原植被长势变化的监测,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的分析,对生态环境治理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50m的MODIS-NDVI数据,构建草原植被长势指数(MGI),分析了16天间隔的植被长势变化及其与降水、气温的相关性和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性。得... 对草原植被长势变化的监测,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的分析,对生态环境治理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50m的MODIS-NDVI数据,构建草原植被长势指数(MGI),分析了16天间隔的植被长势变化及其与降水、气温的相关性和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性。得到锡盟3种草原类型区2001-2010年草原长势变化情况,及降水、气温在草原生长不同阶段对草原长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空间上长势东部变化好于中部与西部,北部好于南部;时间上2003年长势最好、2001年长势最差。(2)锡盟内3种草原类型区MGI均与降水关系明显,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降水对温性草原区长势变化的影响最大。(3)在草原生长的不同阶段,影响因子不同,前期与后期主要受气温影响,中期主要受降水影响,草原生长对降水存在明显的滞后,一般在32-48天,同时指出草原植被在不同时间段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盟 长势 气象因子 滞后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