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毛目纤毛虫的系统修订Ⅱ.尾柱亚目(纤毛动物门) 被引量:10
1
作者 施心路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1-371,共11页
对尾柱亚目Urostylina Jankowski,1979中的各科,属进行了重新修订。该亚目的特征为;腹面具典型的中腹棘毛或个体发生时出现中腹棘毛。修订后的尾柱亚目共4科19属:尾柱虫科Urostylidae左,右... 对尾柱亚目Urostylina Jankowski,1979中的各科,属进行了重新修订。该亚目的特征为;腹面具典型的中腹棘毛或个体发生时出现中腹棘毛。修订后的尾柱亚目共4科19属:尾柱虫科Urostylidae左,右缘棘毛多列或至少有一侧缘棘毛我,全列虫科Holostichidae左,右缘棘毛各一例,具典型中腹棘列毛或复合中腹棘毛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动物门 下毛目 尾柱亚目 纤毛图式 系统分类
下载PDF
鬃异源棘尾虫的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晓甜 李俐琼 +1 位作者 马洪钢 胡晓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2-90,共9页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鬃异源棘尾虫(Tetmemena pustulata(Müller,1786)Eigner,1999)漠河种群的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研究表明:本种群与其他种群在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特征方面十分吻合。无性生殖期间细...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鬃异源棘尾虫(Tetmemena pustulata(Müller,1786)Eigner,1999)漠河种群的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研究表明:本种群与其他种群在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特征方面十分吻合。无性生殖期间细胞发生学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如下:1)老口围带为前仔虫所继承,老波动膜仅在前部发生更新;2)后仔虫口原基为表层独立发生;3)老棘毛II/2、III/2与IV/3、IV/2、V/4分别参与前、后仔虫额-腹-横棘毛原基的构建;4)前、后仔虫额-腹-横棘毛原基I-VI以"1∶3∶3∶3∶4∶4"的方式分化形成棘毛;5)前、后仔虫的缘棘毛原基分别由老结构反分化形成;6)背触毛发生为尖毛虫模式,但2列背缘触毛原基源于右缘棘毛原基前端断裂。本研究为该种背缘触毛原基起源的首次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腹毛亚纲 散毛目 尖毛虫科 细胞发生
下载PDF
长江口地区五种腹毛类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
3
作者 张子慧 祝晓璇 姜佳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56-1562,共7页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采自长江口泥滩潮间带及河道的五种腹毛类纤毛虫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包括对两个国内新记录种仁川巴库虫Bakuella (Bakuella) incheonensis和希斯多利织毛虫Histriculus histrio提供了详细的活体特征和纤...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采自长江口泥滩潮间带及河道的五种腹毛类纤毛虫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包括对两个国内新记录种仁川巴库虫Bakuella (Bakuella) incheonensis和希斯多利织毛虫Histriculus histrio提供了详细的活体特征和纤毛图式信息,对红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rubra、黄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flava和冠突伪尾柱虫Pseudourostyla cristata进行了形态学重描述。五种腹毛类纤毛虫的长江口种群与国内外种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形态学差异:仁川巴库虫较韩国原始种群体型大,口围带小膜和额前棘毛数较多;希斯多利织毛虫与部分国外种群存在体长差异;红色伪角毛虫与青岛种群相比形态特征基本吻合但个体大小的波动范围较大;黄色伪角毛虫与湛江种群相比额棘毛数目较多;冠突伪尾柱虫较奥地利种群体型较小,与日本种群相比大核较多。该工作丰富了中国腹毛类纤毛虫多样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新记录种 形态研究 原生动物 腹毛亚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