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治疗对中度脑外伤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戴建明 谭美娟 黄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4期250-251,共2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中度脑外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中度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各4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伤后1d、3d、5d时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评价其预后。结果...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中度脑外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中度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各4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伤后1d、3d、5d时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评价其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在1d、3d、5d时血清IL-6、TNF-α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预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61,P=0.007)。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中度脑外伤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可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脑外伤 继发性脑损伤 炎症
下载PDF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超早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史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3期326-330,共5页
目的研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超早期多机制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伤后4~10h内全... 目的研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超早期多机制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伤后4~10h内全麻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超早期亚低温治疗方案,包括伤后3h内冰毯降温,并持续至术后48h,同时持续静脉点滴金尔伦4-7d(2.4ms/d);术中用15℃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硬膜腔及血肿腔,使脑表温度低至32℃-35℃。术后选择性头部冰帽或颈部大血管表面放置冰块降温等。比较术后颅内压的变化、预后评价及对血清NSE、MBP、S-10013蛋白含量及脑脊液AB水平影响。结果术后24h、48h、72h及1周,观察组颅内压分别为(20.2±1.6)、(16.5±2.9)、(16.5±1.7)、(12.8±3.5)mmHg(1mmHg=0.133kPa),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7±1.9)、(22.8±2.0)、(21.6±1.8)、(17.8±4.3)mmHg;术后1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对照组术后24h、48h、72h、96h脑脊液A13水平明显高于术前,观察组在同时间点的脑脊液AB水平则低于术前;T1~T4时脑脊液A13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观察组NSE、MBP及S-10013均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优于单一开颅治疗,可通过降脑耗氧量、减轻炎症反应、抑制钙超载等多种机制综合发挥脑保护作用,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瓣开颅术 超早期 亚低温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下载PDF
温州地区开展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雷远丽 卢颖如 +13 位作者 陈寿权 李章平 李惠萍 许华清 孙来芳 尤荣开 陈新国 阮战伟 刘晓 金细众 陈朴 徐良志 黄增峰 吴小明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8年第5期304-309,共6页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推广亚低温治疗(HT)对心肺复苏(CPR)后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温州地区成立1家推广示范基地及10家推广基地,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记录所有患者亚低温治疗相关信息,比较推广期间3年患者IC...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推广亚低温治疗(HT)对心肺复苏(CPR)后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温州地区成立1家推广示范基地及10家推广基地,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记录所有患者亚低温治疗相关信息,比较推广期间3年患者ICU出院存活率、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及严重致残率。结果推广期间共对133例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推广第1年、第2年、第3年分别为28、46、59例。推广第1年、第2年、第3年达到目标体温时间[8.0(3.0,18.8)、10.0(4.8,20.0)、6.0(2.0,12.0)h]、药物使用率[17(60.7%)、43(93.5%)、42(71.2%)]及肌松剂使用率[0(0%)、1(2.2%)、13(2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0.475,P=0.005;χ~2=12.250,P=0.002;χ~2=17.647,P <0.001)。推广期间ICU出院存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致残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3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37,P=0.281;χ~2=0.308,P=0.857)。推广3年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2,P=0.002),且推广第3年较第1年及第2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更高[16 (27.1%)、1 (3.6%)、3(6.5%),P均<0.017]。结论规范化的HT能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昏迷 亚低温 目标体温管理 心脏骤停
原文传递
ts—SV40LT抗原转基因干细胞增殖活性的温度调控机制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涂悦 刘晓智 张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7-561,共5页
目的 研究温度敏感性猿猴病毒40大T抗原(ts-SV40LT)转基因干细胞增殖活性的温度调控机制,为实现脑创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期间实施干细胞移植奠定基础.方法 用含ts-SV40LT抗原的表达质粒转染人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PCR方法 ... 目的 研究温度敏感性猿猴病毒40大T抗原(ts-SV40LT)转基因干细胞增殖活性的温度调控机制,为实现脑创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期间实施干细胞移植奠定基础.方法 用含ts-SV40LT抗原的表达质粒转染人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PCR方法 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效率,将其分别置于亚低温(33℃)和正常体温(37℃)下培养,细胞免疫荧光方法 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活性,PCR-ELISA端粒酶检测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周期素D1(Cyclin D1)、CyclinE、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CDK4、CDK6、P16和P21的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方法 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R结果 显示ts-SV40LT抗原的基因片段被成功整合入干细胞,该细胞株在33℃条件下增殖生长旺盛,端粒酶活性高,Cyclin D1、CyclinE、CDK2、CDK4、CDK6均高表达,P16和P21低表达,同时高表达nestin,不表达NSE和GFAP;在37℃条件下细胞增殖缓慢甚至停滞,端粒酶活性低,Cyclin D1、CyclinE、CDK2、CDK4、CDK6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33℃条件,P16和P21则相反,与此同时nestin表达强度明显下降,NSE和GFAP表达水平上升.结论 通过ts-SV40LT抗原基因的有效转染可实现干细胞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增殖调控,为在亚低温条件下实现干细胞移植救治颅脑创伤患者提供了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颅脑创伤 低温疗法 分化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体温管理证据汇总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毅峰 杨继平 +1 位作者 袁浩 吴娟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1,共6页
目的检索并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体温管理相关证据,为临床进行规范化的术中低温治疗及复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ICO程式结构化临床问题,确定“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体温管理”为研究问题,检索中国指南网,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 目的检索并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体温管理相关证据,为临床进行规范化的术中低温治疗及复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ICO程式结构化临床问题,确定“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体温管理”为研究问题,检索中国指南网,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国际指南图书馆,英格兰学院间指南网,Up To Date,BMJ-Best Practice,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医脉通指南网。采用AGREEⅡ、AMSTAR 2、GRADE评价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指南3篇,证据汇总2篇,系统评价7篇,最终提取17条证据,总结出15条审查指标,包括术前评估,预保温,体温监测,浅/中/深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的降温和复温速率、目标值、温度梯度,复苏时的体温管理等具体内容。结论建议医务人员结合自身经验、临床情景及患者的意愿应用证据,并及时对证据进行更新,以期临床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体温管理,确保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体外循环技术 低温治疗 体温管理 循证实践
下载PDF
颅脑创伤患者目标温度管理护理实践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5
6
作者 荀静 祁静 +3 位作者 周梦良 薛阳阳 王珂 孙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73,88,共5页
目的评价与总结对颅脑创伤患者行目标温度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操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 目的评价与总结对颅脑创伤患者行目标温度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操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颅脑创伤患者目标温度管理的所有文献,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指南3篇、系统评价6篇、专家共识2篇,最终总结出包括评估、目标温度的选择、干预时间、干预措施、监测技术、并发症预防等6个方面的20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对颅脑创伤患者目标温度管理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可指导临床实践,充分考虑患者现实情况,或可降低颅脑创伤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目标温度管理 低温治疗 控制常温 发热 循证护理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HIE患儿脑部生理和神经系统发育的改善作用
7
作者 余静 薛伟 李亚萍 《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信阳市中心医院儿科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70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7例),并根据治疗开始时间分为...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信阳市中心医院儿科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70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7例),并根据治疗开始时间分为发病<6 h和发病≥6 h。比较两组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SID)评分。结果治疗3天后,疾病程度为轻度的两组HIE患儿aEEG评分及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和重度HIE患儿aEEG评分及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开始时间<6 h的中度和重度HIE患儿aEEG评分及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开始时间≥6 h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开始时间<6 h MD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开始时间≥6 h的患儿,并且相同时间段内,观察组M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内治疗开始时间<6 h和≥6 h的P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的最佳治疗开始时间为发病6 h以内,且采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HIE患儿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脑部生理和神经系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亚低温治疗 治疗时间 AEEG NSE
下载PDF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treatment
8
作者 Julie R McSwain Maria Yared +1 位作者 John Wesley Doty Sylvia H Wilson 《World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5年第3期58-65,共8页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core temperature below 36.0 ℃, transpires due to disruption of thermoregulationby anesthesia coupled with cold exposure to procedural surroundings and cleansing agents. Although most public...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core temperature below 36.0 ℃, transpires due to disruption of thermoregulationby anesthesia coupled with cold exposure to procedural surroundings and cleansing agents. Although most publications have focused on thermoregulation disruption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neuraxial anesthesia may also cause significant hypothermia. The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are multiple and include patient discomfort, shivering, platelet dysfunction, coagulopathy, and increased vasoconstriction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wound infection. Furthermore, postoperative cardiac events occur at a higher rate; although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is is due to increased oxygen consumption or norepinephrine levels. Hypothermia may also affect pharmacokinetics and prolong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s and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In order to combat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many preven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examined. Active and passive cutaneous warming are likely the most common and aim to both warm and prevent heat loss; many consider active warming a standard of care for surgeries over one hour. Intravenous nutrients have also been examined to boost metabolic heat production. Additionally, pharmacologic agents that induce vasoconstriction have been studied with the goal of minimizing heat loss. Despite these multipl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hypothermia continues to be a problem and a common consequence of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This literature review presents the most recent evidence on the disruption of temperature regulation by anesthesia and perioperative environment, the consequences of hypothermia, and the methods for hypothermia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temperature regulation hypothermia prevention hypothermia hypothermia treatment INTRAOPERATIVE CARE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宏泉 何新 +1 位作者 许庆林 欧阳松茂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了解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对24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进行亚低温治疗的亚低温组有12例,未进行亚低温治疗的常温组有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情况。结果:血气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对24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进行亚低温治疗的亚低温组有12例,未进行亚低温治疗的常温组有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情况。结果: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PO2、PCO2与常温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静态顺应性、平台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亚低温组动态顺应性、呼吸道阻力、气道峰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有效的抑制肺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机体代谢情况,对肺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治疗 心肺复苏 肺功能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低温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红生 王志萍 曾因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45-248,284,共5页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导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对SAH后CVS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红细胞分解产物、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分子机...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导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对SAH后CVS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红细胞分解产物、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分子机制在其发病起关键作用。目前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尚无确切治疗方法,近年来人们尝试应用低温治疗脑血管痉挛,现就SAH后CVS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低温对于CVS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低温治疗
原文传递
亚低温联合人工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群亮 谢荣厚 +1 位作者 刘晓智 张赛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试验联合应用亚低温与人工脑脊液置换技术治疗颅内感染的可行性,寻找颅内感染的最佳治疗途径。【方法】筛选119例开放伤或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在常规抗菌素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亚低温、人工脑脊液置换和亚低温联合人工脑脊液置... 【目的】试验联合应用亚低温与人工脑脊液置换技术治疗颅内感染的可行性,寻找颅内感染的最佳治疗途径。【方法】筛选119例开放伤或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在常规抗菌素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亚低温、人工脑脊液置换和亚低温联合人工脑脊液置换处理,对比脑脊液和外周血白细胞数,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亚低温联合人工脑脊液置换处理组患者脑脊液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感染控制时间明显少于单纯亚低温处理组和单纯人工脑脊液置换组。【结论】亚低温联合人工脑脊液置换技术治疗颅内感染较接受传统治疗和单项治疗患者感染控制效果好,住院时间缩短,在颅内感染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低温疗法 人工脑脊液置换
下载PDF
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春来 宁勇 尚景瑞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山东总队医院神经重症单元2015-06至2020-06收治的52例神经外科重症(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常规治疗的26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结合低温治疗的26例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山东总队医院神经重症单元2015-06至2020-06收治的52例神经外科重症(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常规治疗的26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结合低温治疗的2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内皮素-1及颅内压监测数值,比较同一时期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第3、5、7、14天血浆内皮素-1值[(124.6±10.2)、(91.7±8.4)、(66.2±5.5)、(45.4±4.6)ng/L],均低于对照组[(130.4±8.7)、(99.6±10.6)、(72.8±9.8)、(52.0±6.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3、5、7、14天颅内压[(18.0±3.2)、(15.5±4.3)、(14.5±3.2)、(13.0±3.5)mmHg],均低于对照组[(19.8±4.0)、(18.4±4.6)、(17.5±3.7)、(16.2±3.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个月GOS评分,观察组为(4.12±0.99)分,对照组为(3.54±1.07)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1,P<0.01);伤后3个月ADL评分观察组为(80.19±32.91)分,对照组为(63.85±36.78)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98,P<0.01)。结论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治疗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血浆内皮素-1
下载PDF
颈部快速诱导脑部低温对 CPR 兔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盐 林兆奋 +2 位作者 管军 张浙 刁孟元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1-366,I0001,共7页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 CPR)同时即刻降温与常规复苏和复苏后降温治疗对复苏成功率、存活率、神经系统功能等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采用4 min室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常温复苏( normothermia theat, NT)组:...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 CPR)同时即刻降温与常规复苏和复苏后降温治疗对复苏成功率、存活率、神经系统功能等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采用4 min室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常温复苏( normothermia theat, NT)组:常规致颤复苏,不行降温干预。复苏中降温( intra-arrest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IATH)组:于CPR同时启动颈部快速降温,目标脑温为34℃,以后维持目标脑温至自主循环恢复( ROSC )后4 h。复苏后1 h降温( post -arrest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PATH )组:于CPR后1 h 启动颈部快速降温,目标脑温为34℃,余同IATH组。观察复苏成功率,4 h内脑温、肛温、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变化,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S)评分。结果 IATH组有7只、NT组和PATH组分别有4只和5只复苏成功;在诱发室颤4 min后,各组肛温、脑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4 min CPR,IATH组、NT组、PATH组脑温分别为(37.4±0.7)℃、(38.2±0.3)℃、(38.1±0.5)℃,IATH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肛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PR 4 min内,IATH 组舒张压从5.2 mm Hg升至32.0 mm Hg,而NT组从5.7 mm Hg增高至22.0 mm Hg,PATH组从5.4 mm Hg增高至21.0 mm Hg(P<0.05);复苏期间各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ATH组48 h存活率明显高于NT组(P<0.05)。复苏后24 h NDS评分各组均较差,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颈部降温组的评分还是好于NT组。结论在CPR同时早期选择颈部降温不仅能降低脑温还能提高复苏时舒张压,进而提升复苏时的冠状动脉灌注压,提高CPR成功率和48 h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脑复苏 低温性治疗 诱导低温
下载PDF
自噬在家兔心肺复苏后低温治疗脑保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盐 林兆奋 +2 位作者 管军 张浙 刁孟元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14-1119,I0010,共7页
目的探讨自噬在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保护机制中对凋亡影响的研究。方法96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Sham)组、复苏对照(NT)组、低温治疗(PATH)组及自噬抑制剂LY294002(LY294002)组。除Sham组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即... 目的探讨自噬在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保护机制中对凋亡影响的研究。方法96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Sham)组、复苏对照(NT)组、低温治疗(PATH)组及自噬抑制剂LY294002(LY294002)组。除Sham组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4、9、24h组,除Sham组为6只家兔外,另3组各时间点均为10只。模型采用经右心室致颤4min后复苏模型,PATH组在ROSC后立即予低温干预,目标温度34℃,维持4h;LY294002组用兔脑立体定位仪在复苏前20min给予脑室内注射溶解于二甲亚砜的LY294002(1.4mg/kg),并在复苏后予低温治疗。应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脑组织Bcl-2、Caspase-9、Caspase-3以及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结果①NT组ROSC后9、24.hBel-2、Caspase-9、Caspase-3、LC3-Ⅱ和Beclin-1表达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5),且NT组24h较9h明显增加(P〈0.05);②PATH组ROSC后9、24hBcl-2、Caspase-9、Caspase-3较NT组相应时间点减少(P〈0.05),LC3-Ⅱ和Beclin-1较NT组相应时间点增加(P〈0.05);③LY294002组ROSC后9、24h Bcl-2、Caspase-9、Caspase-3较PATH组相应时间点增加(P〈0.05),LC3-Ⅱ和Beelin-1较PATH组相应时间点减少(P〈0.05)。结论低温治疗通过抑制凋亡减轻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是增加自噬调节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脑复苏 低温治疗 凋亡 自噬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谭翠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1期1813-1815,共3页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22例,根据对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实施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亚低温组。对照组常规治疗,亚低温组亚低温治疗,...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22例,根据对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实施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亚低温组。对照组常规治疗,亚低温组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24、72h,亚低温组心率优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收缩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亚低温组ALT、AST、BUN、Cr、PT、TT等指标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亚低温组存活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存活率(7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实施亚低温治疗,能够提升患儿身体机能,降低患儿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度窒息 亚低温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目标温度管理在脓毒症救治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湘民 刘明珠 王爱民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18年第5期268-271,共4页
脓毒症作为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之一,其致死主要原因是产生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休克、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脓毒症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每年全球新增数百万脓毒症患者,死亡率达到25%-30%,而脓毒性休克死亡率则高达50%... 脓毒症作为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之一,其致死主要原因是产生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休克、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脓毒症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每年全球新增数百万脓毒症患者,死亡率达到25%-30%,而脓毒性休克死亡率则高达50%,持续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负担。快速而有效的治疗以预防和减缓疾病的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脓毒症死亡率的关键措施。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界对于脓毒症的治疗能力也不断在完善,一系列实验证明,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脓毒症的整体发病率,成为极具前景与潜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目标温度管理 亚低温治疗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桂秀 陈颖 凌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4期38-39,42,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入院后均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控制颅内压、抗感染、静脉营养神经和...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入院后均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控制颅内压、抗感染、静脉营养神经和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如有手术指征者及时予手术治疗。亚低温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伤后或术后6 h予以亚低温治疗3~5 d。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血清Nogo-A蛋白和MB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亚低温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亚低温组GC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97,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GCS评分,促进患者意识恢复,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清Nogo-A蛋白和MBP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Nogo—A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泽璇 陈漫玲 林佩珠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亚低温治疗能顺利进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亚低温治疗能顺利进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的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护理
下载PDF
急诊危重患者应用早期亚低温治疗的研究
19
作者 关红 苏建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A0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究急诊危重患者应用早期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从该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选取76例重型颅脑损伤急诊危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究急诊危重患者应用早期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从该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选取76例重型颅脑损伤急诊危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比对照组有明显下降,人组织型纤溶酶元激活剂比对照组有明显上升。观察组动脉血氧水平、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颈内静脉血氧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能够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危重患者的高凝状态,降低脑氧代谢,促进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危重患者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下载PDF
不同启始时间头部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高热降温效果比较
20
作者 刘金枝 王霞 +1 位作者 杨燕 陈勤 《现代临床护理》 2005年第6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启始时间头部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LCI)合并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方法将154例中枢性高热LCI病人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4组,A组34例,为高热后≤3 h行头部低温降温;B组35例,为高热后4-6 h行头部低温降温;C组45例,为7-9 h行头部... 目的观察不同启始时间头部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LCI)合并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方法将154例中枢性高热LCI病人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4组,A组34例,为高热后≤3 h行头部低温降温;B组35例,为高热后4-6 h行头部低温降温;C组45例,为7-9 h行头部低温降温;D组40例,为10-12 h行头部低温降温。结果 4组比较,头部低温治疗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3 d体温恢复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体温再发率以A、B两组最低(均P<0.05),生存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以A、B两组效果最佳(均P<0.05),肺部感染以 C、D发生率为高(均P<0.05)。结论 LCI中枢高热者6 h内应用头部低温治疗可达到治疗及降温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枢性高热 低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