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9篇文章
< 1 2 2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237
1
作者 张淑月 朱君宇 +2 位作者 彭延增 孙娜 张瑞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观察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开腹手术患者 6 0例 ,ASAⅠ~Ⅱ级。按照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组 30例 ,行常规手术 ,术中肛温 34.2~ 35 .5℃ ;保暖组 30例 ,术中注意保暖 ,室内温度维持在 2 8~ 30... 目的 :观察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开腹手术患者 6 0例 ,ASAⅠ~Ⅱ级。按照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组 30例 ,行常规手术 ,术中肛温 34.2~ 35 .5℃ ;保暖组 30例 ,术中注意保暖 ,室内温度维持在 2 8~ 30℃ ,使用电子液体加温仪输液及输血 ,冲洗液用水温浴箱加温至 37℃ ,术中肛温 35 .6~ 36 .5℃。观察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血压、心率、肛温、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尿量、引流量、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结果 :与保温组相比 ,常规组患者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清醒延迟 ,引流量增多 ,寒颤、躁动发生率高。结论 :术中低体温使术后氧耗增加 ,术后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增多。术中应监测体温 ,输液液体及冲洗液应加温 ,注意保持手术间温度 ,以降低上述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手术中护理 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期
原文传递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进展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22
2
作者 邵肖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突出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概括了达成共识的临床基本治疗原则,指出近年来在临床诊治中存在的误区,介绍HIE神经保护措施研究的进展,提出尽管亚低温可能是目前治疗HIE最有前景的神...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突出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概括了达成共识的临床基本治疗原则,指出近年来在临床诊治中存在的误区,介绍HIE神经保护措施研究的进展,提出尽管亚低温可能是目前治疗HIE最有前景的神经保护措施,但它与其他神经保护措施联合治疗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治疗 亚低温
下载PDF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1
3
作者 张悦 夏玲 姜云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7期1556-1558,共3页
术中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体温在手术中的任何时间点〈36℃,称为术中低体温^[1]。据报道,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到50%~70%^[2]。虽然低体温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 术中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体温在手术中的任何时间点〈36℃,称为术中低体温^[1]。据报道,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到50%~70%^[2]。虽然低体温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3],但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引起术后寒战、增加切口感染率和心血管并发症、凝血功能异常、麻醉苏醒延迟等^[4],给患者的手术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低体温 护理
下载PDF
低温对麻醉犬血液动力学及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88
4
作者 蔡文训 董振明 +3 位作者 康荣田 韩建民 曹阳 刘金凤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 研究浅低温对麻醉犬血液动力学及流变学影响。方法 杂种犬 10只 ,采用物理降温方法 (腹腔大网膜及颈部、四肢大血管处用冰袋冷敷 ) ,使其直肠温度降至 35℃ ,然后复温 ,用日本光电RM 6 0 0 0八导生理记录仪分别测定降温及复温后... 目的 研究浅低温对麻醉犬血液动力学及流变学影响。方法 杂种犬 10只 ,采用物理降温方法 (腹腔大网膜及颈部、四肢大血管处用冰袋冷敷 ) ,使其直肠温度降至 35℃ ,然后复温 ,用日本光电RM 6 0 0 0八导生理记录仪分别测定降温及复温后血流动力学指标 :心输出量 (CO)、左室压(LVP)、左室舒张末压 (LVEDP)、左室收缩舒张最大速率 (±dp/dtmax)、心指数 (CI)、每搏量 (SV)、每搏量指数 (SVI)、左室每搏功指数 (LVSWI)、右室每搏功指数 (RVSWI)、肺循环阻力 (PVR)及体循环阻力 (SVR) ,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 (高切、低切 )值。结果 降温后HR、BP、MAP、CO、±dp/dtmax、CI、LVSWI、RVSWI均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SVR、血粘度 (高切、低切 )则明显升高 (P <0 .0 5 )。复温后 ,上述各项指标除血粘度仍升高 (P<0 .0 5 )外 ,均恢复至基础值 ;其它指标在实验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浅低温可引起心脏收缩功能下降 ,体肺循环血管阻力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血液动力学 麻醉 血液流变学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手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5
作者 陈蓓 王晓军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1期990-992,共3页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恒定的体温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保证。手术过程中常出现低体温,低体温是指非人工降温所致的在手术中的任何时间点体温〈36℃,是临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临床调查报告显示约50%~70%的手术患者...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恒定的体温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保证。手术过程中常出现低体温,低体温是指非人工降温所致的在手术中的任何时间点体温〈36℃,是临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临床调查报告显示约50%~70%的手术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尤其是长时间手术,老年人和儿童更易出现[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低体温 护理
下载PDF
预防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81
6
作者 张颖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6期1413-1415,共3页
针对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归纳了形成低体温的原因、危害,并对预防手术中低体温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作了重点综述。
关键词 手术 低体温 预防 护理进展
下载PDF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10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6
7
作者 肖颖彬 陈林 +9 位作者 王学锋 钟前进 刘梅 彭莉 陈劲进 陈柏成 刘兵 刘晓莉 胡卫 曾祥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探讨完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报告 1 0 32例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 997年 1 1月至2 0 0 0年 9月间 ,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建立同期左心房左心室引流和综合序贯排气技术 ,改善... 目的 探讨完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报告 1 0 32例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 997年 1 1月至2 0 0 0年 9月间 ,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建立同期左心房左心室引流和综合序贯排气技术 ,改善手术野显露 ,完善术中排气。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 1 0 32例 ,男 5 0 3例 ,女 5 2 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71 4例 ,心脏瓣膜病 31 8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为 2 .33% (2 4/1 0 32 )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率 2 .7% (1 9/71 4) ,心脏瓣膜病手术死亡率为 1 .6 % (5 /31 8)。全组无体循环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 ,可有效减轻低温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肺等脏器的损伤作用 ,有利于避免术中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浅低温
下载PDF
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苏醒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4
8
作者 刘玉 李玲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分析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探讨保温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保温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比较低体温发生率及术中应激、麻醉... 目的:分析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探讨保温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保温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比较低体温发生率及术中应激、麻醉复苏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寒战及躁动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血中肾上腺激素(AD)、去甲肾上腺激素(NE)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术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保温护理可以降低全身麻醉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程度,缩短麻醉恢复期,促进患者麻醉复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护理 低体温 术中应激 麻醉复苏
下载PDF
术中保温对胃肠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69
9
作者 赵颖 李荃 +2 位作者 韩芸 金苗苗 任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000-2003,2015,共5页
目的探究术中保温对胃肠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经医院行胃肠开腹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给予盖被保温,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 目的探究术中保温对胃肠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经医院行胃肠开腹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给予盖被保温,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用升温毯保温,观察两组失血量、输血量、液体输入量、手术时间和患者术前,术中30 min、60 min、90 min,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及凝血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低体温及SSI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失血量及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血红蛋白(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手术结束时,研究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凝血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研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SI发生率为4.00%(2/50)较对照组14.00%(7/5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8.00%(4/50)较对照组66.00%(33/5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开腹手术患者术中应用医用升温毯,可有效改善术中应激反应,显著降低围手术期低体温及S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 胃肠开腹手术 低体温 手术部位感染
原文传递
麻醉后恢复室期间全身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7
10
作者 孙亮 高倩 +4 位作者 王广 梁汉生 安海燕 何苗 冯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内全身麻醉(全麻)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PACU内的10 341例全麻患者资料。根据在PACU期间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采用倾向性评... 目的: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内全身麻醉(全麻)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PACU内的10 341例全麻患者资料。根据在PACU期间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年龄和性别后,纳入低体温组336例,非低体温组3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CU期间发生低体温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PACU内发生低体温339例,发生率3.3%。低体温组年龄(54.1±17.1)岁,男156例,女180例;非低体温组年龄(53.1±16.0)岁,男156例,女1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PACU期间非低体温组比较,低体温组患者体质指数(BMI)[(22.8±3.5)kg/m ^(2)比(24.7±4.2)kg/m^(2)]、基线体温[(36.3±0.5)℃比(36.5±0.5)℃]较低,麻醉时间[(4.4±1.6)h比(3.2±1.5)h]、手术时间[(3.1±1.4)h比(2.1±1.3)h]较长,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较多(均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大(L)( OR=5.361,95% CI:2.863~10.037, P<0.001)、俯卧位手术( OR=3.653,95% CI:2.104~6.342, P<0.001)、麻醉时间长(h)( OR=1.421,95% CI:1.227~1.646, P<0.001)、全身麻醉+神经阻滞( OR=1.708,95% CI:1.026~2.843, P=0.039)是PACU期间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BMI( OR=0.849,95% CI:0.801~0.900, 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PACU期间全麻患者低体温仍较常见,需给予足够的重视,识别高危患者,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麻醉后恢复室 低体温 危险因素 预防
原文传递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中心临床研究阶段性疗效分析 被引量:65
11
作者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中心协作组 邵肖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99-105,共7页
目的通过临床多中心研究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SH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04年11月30日、至今已经完成18个月随访的、不同程度的新生儿HIE患儿共187例进行阶段性疗效分析,随机分为SHC组(n=104)... 目的通过临床多中心研究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SH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04年11月30日、至今已经完成18个月随访的、不同程度的新生儿HIE患儿共187例进行阶段性疗效分析,随机分为SHC组(n=104)和常温组(n=83例)。SHC组生后6 h以内开始SHC联合全身轻度低温治疗,鼻咽部温度维持(34±0.2)℃,直肠温度维持在34.5℃以上;持续72 h,然后自然复温。常温组直肠温度维持在36-37.5℃。生后18个月进行神经发育评估,主要观察严重伤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患儿存在脑瘫或智力发育迟滞中的任何一项定义为严重伤残。智力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为:神经发育评估测试结果总DQ<70;脑瘫确认由康复科医生按照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根据粗大运动功能(GMF)进行脑瘫严重程度分级。结果 187例中共失访30例(16.0%), 其中SHC组和常温组的失访率分别为15.4%(16/104)和16.9%(14/83)(P>0.05),实际有效病例157例(SHC组88例, 常温组69例)。SHC组和常温组的病死和严重伤残的联合发生率分别为31.8%(28/88)和50.7%(35/69)(odds ratio:0. 45,95%CI:0.23-0.86,P=0.02);其中病死率分别为20.4%(18/88)和31.9%(22/69)(odds ratio:0.54,95%CI:0.26- 1.11,P=0.10);严重伤残率分别为14.3%(10/70)和27.7%(13/47)(odds ratio:0.43,95%CI:0.17~1.11,P=0.07)。进一步分析SHC对不同严重程度的HIE的治疗效果,在中度HIE息儿中,SHC组(n=33)病死和严重伤残的联合发生率为 24.2%(8/33),较对照组52.0%(13/25)显著降低,(odds ratio:0.29,95%CI:0.10~0.9,P=0.03);重度HIE患儿SHC组和常温组的病死和严重伤残的联合发生率分别为55.6%(20/36)和73.3%(22/30)(P=0.13)。结论 SHC联合全身轻度低温72 h,可以显著降低HIE新生儿严重伤残率,尤其是中度HIE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疗效
下载PDF
复合保温对全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4
12
作者 杨燕萍 沈梅芬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收集老年患者入手术室后、麻醉诱导后、麻醉30min、术中60 min、术中90 min、手术结束6...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收集老年患者入手术室后、麻醉诱导后、麻醉30min、术中60 min、术中90 min、手术结束6个时相点的鼻咽部体温(NPT)及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寒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NPT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老年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寒战及寒冷不适感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能够维持老年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有效遏制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保温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低体温 寒战 护理
下载PDF
术中保温护理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61
13
作者 王菊梅 杨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2期101-103,112,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护理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本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干预组(n=48)。对照组给予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中保温措施。监测2组术前...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护理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本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干预组(n=48)。对照组给予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中保温措施。监测2组术前、术中60 min和术后30 min的鼻咽温度、心率(HR)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并观察2组低体温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腹腔冲洗液量、入室后术前鼻咽温度、HR、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中出血量、麻醉清醒时间优于对照组,术中60 min、术后30 min鼻咽温度高于对照组,HR、SBP、DBP低于对照组,围术期低体温、苏醒期躁动和寒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列保温护理措施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有效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保温措施 预防 并发症 低体温
下载PDF
胸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9
14
作者 张倩 易杰 黄宇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 筛选胸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120例,性别不限,年龄23 ~ 83岁,体重43~ 92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预计手术时间>2h,术前核心体温36.0~ 37.5℃.入室后测量核心体温.术中鼻咽温度低于36℃定义为低... 目的 筛选胸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120例,性别不限,年龄23 ~ 83岁,体重43~ 92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预计手术时间>2h,术前核心体温36.0~ 37.5℃.入室后测量核心体温.术中鼻咽温度低于36℃定义为低体温.根据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各指标、术中液体总入量(含输血量)、麻醉时间和方式、手术时间和方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94例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低体温发生率为78.3%.体温最低为33.6℃.2组患者年龄、麻醉时间、液体总入量和入室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液体总入量>2 000 ml(OR值3.499,P<0.05)和入室体温较低(OR值0.074,P<0.05)是胸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液体总入量>2 000 ml和入室体温较低是胸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危险因素 胸外科手术 手术中并发症
原文传递
预保温在防治围手术期低体温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5
作者 宋瑞月 易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57-161,共5页
背景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预保温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保温方式,已经成为国外体温保护的推荐措施,然而在国内的临床研究和工作中并没有引起重视。目的对预保温在防治围手术期低体温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背景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预保温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保温方式,已经成为国外体温保护的推荐措施,然而在国内的临床研究和工作中并没有引起重视。目的对预保温在防治围手术期低体温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围手术期体温保护提供参考。内容概述预保温的理论基础及由来,总结预保温在当前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阐述包括预保温的设备、温度设置、保温时间等在内的研究进展。趋向预保温应在临床中得到更多应用,其策略的规范化和最优化需更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低体温 预保温
原文传递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围手术期低温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被引量:54
16
作者 白志明 刘振湘 +4 位作者 张冲 黄义 梁发 黎雄 吴万文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灌洗液温度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围手术期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探讨手术的有关安全因素.方法按使用不同温度灌洗液将患者分为室温组(21℃,n=40)和等温组(37℃,n=60).两组年龄、体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心脑... 目的比较不同灌洗液温度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围手术期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探讨手术的有关安全因素.方法按使用不同温度灌洗液将患者分为室温组(21℃,n=40)和等温组(37℃,n=60).两组年龄、体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心脑肺并发症比例及术中麻醉方式、灌洗液时间、灌洗液量、切除腺体重量和输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以灌洗时间为参数,动态观察患者在TURP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SaO2)及血渗透量浓度(Oms)的变化. 结果室温组患者于手术灌洗45 min后,MAP平均降低7.6 mm Hg(8~13mm Hg,1 mm Hg=0.133 kPa,F=1.334,P=0.262);心率平均减缓21.6次/min,P<0.001,18例(36%)伴有以期前收缩为主的心律失常.以体温36℃为临界值,平均降低0.75℃(0.9~0.6℃),P<0.01.等温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多出现于灌洗60 min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室温组高龄(≥75岁)患者17例,其中14例(82%)出现低温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温组高龄患者24例,亦有9例(38%)出现低体温.高龄作为单一因素与围手术期低温呈相关性(r=-0.417,P=0.002).大腺体(切除腺体重量≥25 g)亦与围手术期低温呈相关性(r=-0.633,P=0.001).结论TURP中灌洗液温度可致手术期低体温,高龄、大腺体及相应术时延长和麻醉等因素亦可引起低体温.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积极采用保温措施能减轻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灌洗液 围手术期 低体温 生命体征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高龄 结论 变化 因素
原文传递
低温 酸中毒与凝血机制障碍 被引量:51
17
作者 龚剑峰 朱维铭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6-98,共3页
凝血机制障碍是外科危重病人术中出血无法控制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低体温和机体代谢性酸中毒与创伤致凝血机制障碍密切相关,并与之相互促进,形成致死三联征,导致机体状况迅速恶化。正确认识严重创伤及外科大手术病人的上述病理生理改变,... 凝血机制障碍是外科危重病人术中出血无法控制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低体温和机体代谢性酸中毒与创伤致凝血机制障碍密切相关,并与之相互促进,形成致死三联征,导致机体状况迅速恶化。正确认识严重创伤及外科大手术病人的上述病理生理改变,是损伤控制性外科和损伤控制性复苏实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机制障碍 酸中毒 低体温 损伤控制性手术 损伤控制性复苏
原文传递
围术期低体温病人保温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8
作者 李理 黄文莉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9年第4期952-954,共3页
综述了手术病人低体温的原因以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并对各类保温护理措施加以比较,提出复合保温是防治病人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围术期 低体温 保温 护理
下载PDF
不同术中保温对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52
19
作者 张俊烁 褚忠华 +1 位作者 方喜 彭淮都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834-1836,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术中保温方法对胃肠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入选胃肠开腹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盖被保温,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充气加温毯保温。比较2组术前、手术开始30,60,90 ... 目的评价不同术中保温方法对胃肠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入选胃肠开腹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盖被保温,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充气加温毯保温。比较2组术前、手术开始30,60,90 min及术毕即刻的体温变化,低体温发生率,术前、手术开始30 min及术毕即刻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中、术后2,12 h及术后24 h的失血量、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手术过程中,试验组患者体温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vs67.0%)(P<0.05)。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APTT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失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0%vs 17.0%)(P<0.05)。结论用充气加温毯对胃肠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保温,可利于维持体温稳定,降低低体温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失血量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手术 充气保温 低体温 手术部位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选择性头部降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44
20
作者 周文浩 邵肖梅 +3 位作者 张旭东 陈超 秦梅 樊绍曾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 研究选择性头部降温对足月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c ischemicbraindamage ,HIBD)治疗的安全性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 18例中重度窒息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11例 )和对照组 (7例 )。治疗组采用选择性头部... 目的 研究选择性头部降温对足月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c ischemicbraindamage ,HIBD)治疗的安全性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 18例中重度窒息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11例 )和对照组 (7例 )。治疗组采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 ,维持鼻咽温度为 (34 0± 0 2 )℃ ,持续 72h ;对照组不进行降温治疗。于生后 6 2~ 72h采血检测肌钙蛋白 T、β2 微球蛋白、D 二聚体 ,同时检测尿 β2 微球蛋白和脑脊液 (CSF)神经烯醇化酶 (NSE)等。于治疗前、生后 7~ 10d和生后 3个月进行常规 16导联EEG检测 ,并分别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NBNA)、婴幼儿发育量表 (CDCC)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价。结果 治疗组NSE为 (18 1± 2 1) μg/L ,对照组为 (2 4 6± 5 3) μg/L(t =2 0 4,P <0 0 5 ) ;治疗组患儿生后 2 8dNBNA为 (37± 2 )分 ,对照组为 (32± 3)分 (t =1 83,P <0 0 5 )。两组患儿血 β2 微球蛋白、肌钙蛋白 T、D 二聚体以及尿 β2 微球蛋白均明显升高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 >0 0 5 )。结论 初步研究显示 ,选择性头部降温对足月窒息新生儿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体温维持 34 5℃以上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人工低温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头部降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