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梳型丙烯酰胺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缔合结构 被引量:3
1
作者 钟传蓉 饶明雨 何文琼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2-55,共4页
采用荧光探针研究了丙烯酰胺(AM)/4-乙烯苄基辛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VBPOE)/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梳型共聚物(PAVA)在水溶液中的疏水缔合微结构。结果发现,在纯水和盐水溶液中,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疏水微区的数量和非... 采用荧光探针研究了丙烯酰胺(AM)/4-乙烯苄基辛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VBPOE)/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梳型共聚物(PAVA)在水溶液中的疏水缔合微结构。结果发现,在纯水和盐水溶液中,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疏水微区的数量和非极性明显增加,但当PAVA浓度高于0.20 g/dL时,疏水微区的非极性趋于恒定,而且0.5 g/dLNaCl的加入对I1/I3值(I1/I3的变化可以表征疏水微区是否形成以及监测疏水缔合微区的变化)的影响极小,这证实了分子链在盐水中的构象仍然较伸展,使得PAVA在盐水中也能形成连续的缔合结构,从而赋予聚合物良好的抗盐和增粘性能。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缔合微结构的非极性变化不大,但其紧密度和数量增加,Ie/Im值持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型聚合物 缔合 荧光探针 疏水微区
下载PDF
NaCl对疏水缔合聚合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合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冯茹森 姜雪 +4 位作者 郭拥军 寇将 蒲迪 周洋 陈俊华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7-86,共10页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疏水缔合聚合物/sDBs复合体系的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对聚/表体系的作用模型各异,其在低NaCl浓度时,当SDBS浓度为0~100mg/L时,体系出现增黏,最大增黏率为566.5%,增黏幅度随着...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疏水缔合聚合物/sDBs复合体系的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对聚/表体系的作用模型各异,其在低NaCl浓度时,当SDBS浓度为0~100mg/L时,体系出现增黏,最大增黏率为566.5%,增黏幅度随着NaCI浓度增加而下降;而在高NaCl浓度时,体系同样出现增黏,增黏区间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流变测试、荧光光谱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不同NaCl浓度对聚/表相互作用的影响,发现NaCl的加入增强了聚/表相互作用,促进了聚/表混合聚集体的形成;同时发现NaCl的浓度影响着SDBS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流变性 荧光 疏水微区
原文传递
利用荧光探针研究聚甲基丙烯酰胺溶液中的疏水微区 被引量:6
3
作者 沈燕清 江鹏飞 吴世康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04-508,共5页
利用荧光探针研究聚甲基丙烯酰胺溶液中的疏水微区沈燕清,江鹏飞,吴世康(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荧光探针,疏水微区,聚甲基丙烯酰胺微多相体系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的注意,它不仅是由于长期来已经发... 利用荧光探针研究聚甲基丙烯酰胺溶液中的疏水微区沈燕清,江鹏飞,吴世康(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荧光探针,疏水微区,聚甲基丙烯酰胺微多相体系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的注意,它不仅是由于长期来已经发现:不同结构的微多相体系如胶束,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PMAAM 疏水微区 水溶液
下载PDF
带相反电荷疏水缔合聚合物之间协同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茹森 陈俊华 +3 位作者 郭拥军 周洋 蒲迪 唐昊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01-1207,共7页
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Na AA)/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16-DMAAC)的共聚物AP,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C16DMAAC的共聚物DP,并通过红外光谱与1H-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 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Na AA)/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16-DMAAC)的共聚物AP,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C16DMAAC的共聚物DP,并通过红外光谱与1H-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在10000 mg/L的Na Cl溶液中,将聚合物AP和DP混合后得到复合溶液,通过黏度、流变及荧光测试探究了2种带相反电荷聚合物之间的协同效应及机理.表观黏度测试表明,当AP与DP的质量比为7∶3时,复合溶液的表观黏度远高于AP和DP溶液的表观黏度,说明聚合物之间产生了显著的协同效应.当p H=6~8时,聚合物AP和DP溶液之间的协同效应较强.当聚合物浓度为2000 mg/L,Na Cl浓度为15000 mg/L时,AP和DP的表观黏度分别为19.9、4.2 m Pa·s,而复合溶液的表观黏度高达370.2 m Pa·s,表现出较强的抗盐性能.对比复合溶液与单一聚合物溶液的平台区模量(G0)和特征松弛时间(TR),发现复合溶液缔合点的密度和强度都高于单一聚合物溶液;对比复合溶液及单一聚合物溶液的I3/I1和Ie/Im值,发现复合溶液疏水微区数量高于单一聚合物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表观黏度 抗盐性 缔合点密度 缔合点强度 疏水微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