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0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基本特征 被引量:156
1
作者 罗平 张静 +4 位作者 刘伟 宋金民 周刚 孙萍 王道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50,共15页
中国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相继发现了陕中气田、轮南—塔河油田、塔中油气田、川东北大气区等大型油气田。这些发现揭示了非均质性强的碳酸盐岩储层,主要有4种类型:台缘生物礁(滩)、岩溶风化壳、白云岩和台内颗粒滩四大类储层。中国的... 中国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相继发现了陕中气田、轮南—塔河油田、塔中油气田、川东北大气区等大型油气田。这些发现揭示了非均质性强的碳酸盐岩储层,主要有4种类型:台缘生物礁(滩)、岩溶风化壳、白云岩和台内颗粒滩四大类储层。中国的台缘礁滩储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面积小的孤立状的塔礁(川东和川东北),另一类是连片分布似层状的台缘礁滩复合体。岩溶风化壳储层依岩溶成熟度和构造型式有三种,即克拉通内岩溶老年期的低幅度地貌层状白云岩储层,岩溶壮年期的高幅度地貌非均质裂缝-洞穴单元储层,以及断块掀斜翘倾的岩溶青年期独立岩溶储层。有油气前景的白云岩储层主要为三类:与蒸发台地相关的准同生白云岩,埋藏成岩作用白云岩和生物成因白云岩。台内颗粒滩主要有两类:即白云石化颗粒滩和裂缝性颗粒滩储层。中国的碳酸盐岩分布广,达300km2,四大类储层发育良好,除已发现油气的四大盆地外,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南方和羌塘地区古特提斯域碳酸盐岩沉积区将取得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储层 生物礁 颗粒滩 白云岩 岩溶风化壳
下载PDF
全球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及理论技术进展 被引量:140
2
作者 张光亚 马锋 +5 位作者 梁英波 赵喆 秦雁群 刘小兵 张可宝 客伟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6-1166,共11页
通过对全球861个深层油气田储量、产量分布及近10年来的勘探发现和开发实践进行分析,揭示了全球深层油气藏的分布领域及形成的基本地质特征,预测了深层油气勘探潜力、理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目前深层大油气田发现个数、总储量和... 通过对全球861个深层油气田储量、产量分布及近10年来的勘探发现和开发实践进行分析,揭示了全球深层油气藏的分布领域及形成的基本地质特征,预测了深层油气勘探潜力、理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目前深层大油气田发现个数、总储量和产量占全球比例总体上还较低,但近10年来的勘探发现展示了深层油气良好的发展前景。深层油气田主要发育在被动陆缘、前陆冲断带、克拉通区中下组合和裂谷盆地深层等领域。深层油气勘探及地质理论研究揭示深层油气的独特石油地质特征,其油气生烃特征突破了传统的油气消亡线,扩大了"油气窗"赋存范围;深部由于超压、深水重力流砂体沉积、碳酸盐岩生物礁发育、次生白云石化、裂缝发育和岩溶等多种作用而发育优质储层,突破了传统储层的"死亡线";盐岩发育及变形控制深层油气聚集及盐相关圈闭发育。未来,深部储层预测、超压预测、深层钻井、完井改造和测井技术发展将推动深层油气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油气藏 勘探领域 石油地质 勘探技术
下载PDF
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10
3
作者 赵靖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78-383,共6页
成藏年代学是当代石油地质学的一个前沿领域。 80年代以来 ,随着油藏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方法、同位素测年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新方法或新技术的引入 ,成藏年代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实现了由传统的间接向直接研究、宏观向微... 成藏年代学是当代石油地质学的一个前沿领域。 80年代以来 ,随着油藏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方法、同位素测年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新方法或新技术的引入 ,成藏年代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实现了由传统的间接向直接研究、宏观向微观研究 ,以及定性向定量 (或定期向定年 )研究的重要转变。间接研究与直接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 (或定期与定年 )研究相结合 ,已成为现代成藏年代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 ,这对于叠合盆地的成藏年代与成藏史研究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年代学 成藏史 流体包裹体 伊利石K/Ar测年 油藏地球化学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新技术及意义 被引量:92
4
作者 白斌 朱如凯 +3 位作者 吴松涛 崔景伟 苏玲 李婷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3期78-86,共9页
非常规油气致密储集体以纳米、微米孔喉为主,微观孔喉结构特征是决定其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立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标准,揭示油气形成因素、富集规律等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目前,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微观孔喉表征技术主要利用了纳米... 非常规油气致密储集体以纳米、微米孔喉为主,微观孔喉结构特征是决定其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立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标准,揭示油气形成因素、富集规律等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目前,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微观孔喉表征技术主要利用了纳米材料科学、物理化学以及分析化学等学科研究方法,通过二维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图像直接观测、气体吸附等间接数值测定以及X-CT三维数值重构模拟孔隙结构三类技术方法,在孔喉大小、形态、分布、三维连通性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提高了纳米级微观孔喉结构的表征精度。但孔喉结构特征表征技术仍在测试原理、多类型数据融合、多技术手段联合与实验前处理、多尺度特征表征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探索,该研究也将为准确评价有利致密储层发育区、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甜点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致密储层 微观孔喉 表征技术
下载PDF
测井饱和度解释模型发展及分析 被引量:79
5
作者 孙建孟 王克文 李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了认识目前测井饱和度解释模型的研究现状,为测井储集层评价时选择合理的饱和度解释模型提供基础性资料,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模型提出的理论背景,将饱和度解释模型分为经典Archie公式、考虑泥质影响的饱和度解释模型、... 为了认识目前测井饱和度解释模型的研究现状,为测井储集层评价时选择合理的饱和度解释模型提供基础性资料,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模型提出的理论背景,将饱和度解释模型分为经典Archie公式、考虑泥质影响的饱和度解释模型、考虑骨架及多重孔隙影响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和非均质条件下基于网络导电的通用饱和度解释模型。除基本的Archie模型以外,其他各类中均含有多种饱和度解释模型。其中考虑泥质影响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又进一步分为基于泥质等效体积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基于泥质阳离子交换能力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基于有效介质理论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建议今后从理论数值模拟、岩石物理实验、饱和度模型的提出、模型参数物理意义的解释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度模型 电阻率 泥质 裂缝 油气层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气地质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76
6
作者 邓荣敬 邓运华 +1 位作者 于水 侯读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5-762,共8页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该盆地50余年油气勘探开发主要成果及其主要地质资料,研究其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和油气富集规律。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是早白垩世开始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包括裂谷期和漂移期两个演化阶段,...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该盆地50余年油气勘探开发主要成果及其主要地质资料,研究其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和油气富集规律。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是早白垩世开始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包括裂谷期和漂移期两个演化阶段,盆地形成发育与冈瓦纳大陆裂解和南大西洋、赤道大西洋张开有关。始新世以来长期海退形成了现今的尼日尔三角洲,自下而上发育阿卡塔组、阿格巴达组和贝宁组3个岩性地层单元。三角洲前积推进过程中,在大陆边缘重力作用下,自北向南形成了尼日尔三角洲伸展构造区、底辟构造区和逆冲推覆构造区。深水区的大型底辟—逆冲构造圈闭和陆地—浅海伸展构造区的深层大型断块圈闭、断鼻构造圈闭、构造翼部大型的岩性圈闭是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今后寻找大油气田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勘探开发成果 石油地质 构造沉积带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试论中国近海两个坳陷带油气地质差异性 被引量:72
7
作者 邓运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中国近海辽阔的海域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历经40年的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限于技术、资料和研究深度,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近海诸盆地的类型、油气地质条件相似,属于大陆边缘的新生代断陷(裂谷)盆地。但是,对大量地震、钻井资料的... 中国近海辽阔的海域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历经40年的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限于技术、资料和研究深度,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近海诸盆地的类型、油气地质条件相似,属于大陆边缘的新生代断陷(裂谷)盆地。但是,对大量地震、钻井资料的分析表明,中国近海存在两个坳陷带,这两个坳陷带的构造位置、地温梯度、盆地类型、形成时期、沉积环境、油气地质条件、油气性质等明显不同。第一坳陷带包括渤海湾盆地、南黄海盆地、台北坳陷、珠一坳陷、珠三坳陷和北部湾盆地,是位于陆壳上的湖相断陷(裂谷)盆地,以生油为主。第二坳陷带包括浙东坳陷、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是陆—洋过渡壳上的海相坳陷盆地,以生气为主。第一坳陷带已经成为重要的产油区,预测第二坳陷带将会成为中国海上的大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坳陷带 盆地类型 沉积环境 油气藏
下载PDF
沉积盆地中金属成矿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66
8
作者 顾雪祥 章永梅 +6 位作者 李葆华 薛春纪 董树义 付绍洪 程文斌 刘丽 吴程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3-105,共23页
沉积盆地中与油气密切相关的金属矿床主要包括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砂页岩型铜-铀矿床、黑色页岩中的金属硫化物矿床、沉积岩容矿的金-锑-砷-汞-铊矿床等。金属矿床与(古)油气藏在空间上的密切共生/伴生关系,暗示了二者成因上... 沉积盆地中与油气密切相关的金属矿床主要包括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砂页岩型铜-铀矿床、黑色页岩中的金属硫化物矿床、沉积岩容矿的金-锑-砷-汞-铊矿床等。金属矿床与(古)油气藏在空间上的密切共生/伴生关系,暗示了二者成因上的有机联系。在许多MVT铅锌矿床和砂页岩型铜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原油及其衍生物形成于矿化前,它们为随后的金属成矿直接提供还原硫或充当硫酸盐还原反应的还原剂。在另一些情况下,某些低温热液金属矿床,特别是Au、As、Hg、Sb、Tl矿床与油气表现出同源、同运、同聚的耦合关系,金属成矿与油气成藏同时或近同时进行。与油气具不同耦合关系的金属矿床常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与成藏和/或成矿有关的盆地流体大致可分为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有机流体、以含金属盐水溶液为主的无机流体以及同时富含烃类和金属组分的有机成矿流体3类,盆地中的成矿、成藏作用及其耦合关系受控于这三类流体的演化过程。沉积盆地中金属矿床与油气藏空间上密切的共生/伴生关系以及成矿、成藏过程和机理的相似性,使金属与油气矿产资源的协同勘探和综合预测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床 油气藏 成藏-成矿耦合 盆地流体 沉积盆地
下载PDF
沉积盆地油气成藏期研究及成藏过程综合分析方法 被引量:52
9
作者 赵孟军 宋岩 +3 位作者 潘文庆 韩剑发 柳少波 秦胜飞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39-946,共8页
从油气成藏研究的发展阶段入手讨论了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的演变,早期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的有效配置,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来推断油成藏期次和过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油气成藏期的"正... 从油气成藏研究的发展阶段入手讨论了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的演变,早期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的有效配置,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来推断油成藏期次和过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油气成藏期的"正演"分析方法,如对构造演化史、圈闭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精细,相应地深化了油气成藏条件、期次和过程的认识;同时,依靠"成藏化石"记录方面的成藏期定量数据分析可以"示踪"油气成藏期次和过程,如具有封闭特征的记录了沉积盆地早期油气成藏条件和过程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具有开放特征的反映油气充注、演化过程的油气分异特征、储层沥青分析及自生矿物年代学研究等。并以克拉2气田成藏过程为例,提出了在油气分异特征、包裹体分析、储层沥青分析和成岩矿物年代学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沉积埋藏史、烃源岩热演化史以及各种成藏条件的有效匹配,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期次、过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 油气分异 包裹体 储层沥青 成岩矿物测年
下载PDF
碳酸盐成岩作用的研究前沿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被引量:51
10
作者 黄思静 王春梅 +3 位作者 黄培培 邹明亮 王庆东 郜晓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共10页
碳酸盐成岩作用在碳酸盐沉积学,尤其是在碳酸盐储层沉积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在以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1)白云岩烃类储层的几何学和岩石成因学,尤其涉及到对已有白云化模式的评论和重新认识等。(2)碳酸盐储层热液改造的构造控制... 碳酸盐成岩作用在碳酸盐沉积学,尤其是在碳酸盐储层沉积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在以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1)白云岩烃类储层的几何学和岩石成因学,尤其涉及到对已有白云化模式的评论和重新认识等。(2)碳酸盐储层热液改造的构造控制机理,涉及热液白云岩的成因及其对烃类储层的影响,尤其是深部热流体对碳酸盐成岩作用的影响。(3)对一些经典成岩理论的更新和对传统成岩理论的挑战,尤其是对混合水成岩作用带和对海水环境下的埋藏成岩作用的重新认识等。(4)锶同位素组成在海相碳酸盐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涉及对地质事件的跟踪研究、海相地层的等时对比、定年和成岩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的研究等。然而,碳酸盐成岩作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1)深埋条件下碳酸盐最为重要的溶解介质可能是作为硫酸盐还原作用产物的H2S和CO2,但并非是温度越高,碳酸盐越溶解,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反而有利于溶解,这就是所谓的倒退溶解模式。(2)碳酸盐溶解需要有温度的降低(即必须要有足够的负ΔT),这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其一是沿断层向上运移的流体,显示断层等构造作用在碳酸盐成岩研究中的重要性;二是构造抬升,显示与构造有关的埋藏历史在碳酸盐成岩研究中的重要性。(3)控制白云石锶含量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其晶体化学习性,锶在白云石中的较低的分配系数导致了白云岩普遍较低的锶含量,因此,我们不能仅利用白云岩的锶含量来判断白云化流体的性质,白云岩较低的锶含量也不能说明相应的白云化流体与海水无关。(4)与硫酸盐还原作用有关的SO42-的带出会诱发白云化作用或白云石的沉淀,而与硫酸盐溶解有关的SO42-的引入则会加速白云石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成岩作用 白云岩 烃类储层 倒退溶解模式 热流体 TSR/BSR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流体的跨层流动和天然气爆发式成藏 被引量:51
11
作者 刘树根 李国蓉 +5 位作者 李巨初 徐国盛 王国芝 徐国强 孙玮 雍自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0-699,共10页
川西前陆盆地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前陆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致密砂岩含气区。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等渗透层中的流体跨过须家河组三段、五段等不渗透层流入侏罗系自流井组、千佛岩组、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等渗透层,即发生... 川西前陆盆地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前陆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致密砂岩含气区。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等渗透层中的流体跨过须家河组三段、五段等不渗透层流入侏罗系自流井组、千佛岩组、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等渗透层,即发生了流体的跨层流动。流体的跨层流动一方面使侏罗系砂岩发生了受酸性水控制的次生溶蚀作用,从而改善了侏罗系的储集条件;另一方面为侏罗系形成天然气藏提供了气源条件。盆地天然气成藏具有烟囱效应、早聚晚藏和异常高压等特征。深盆气是天然气早期聚集在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主要是须二段和须四段)的基本形式,是后期天然气成藏的基础,本文称之为气库区。天然气藏形成是由地壳隆升作用致使早期聚集的气库区决口,引起流体跨层流动,天然气以速度快、规模大和范围窄的形式运移和聚集,本文称之为爆发式成藏。爆发式成藏形成了上三叠统晚期裂缝重组气藏和侏罗系气藏(并非都是次生气藏)两类气藏。早期天然气聚集和定位地区的确定和评价是今后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跨层流动 爆发式 成藏模式 致密砂岩 天然气 前陆盆地 四川盆地 川西前陆盆地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裂谷盆地火山活动与油气藏的形成 被引量:43
12
作者 金强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29,33,共4页
我国东部裂谷盆地主要生储油层系中常发育有基性浅成侵入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在火成岩发育区常见油气富集 ,并伴有非烃气藏。喷发在生油岩沉积环境中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可以改变有机质富集状况 ;侵入生油层的辉绿岩等可以使局... 我国东部裂谷盆地主要生储油层系中常发育有基性浅成侵入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在火成岩发育区常见油气富集 ,并伴有非烃气藏。喷发在生油岩沉积环境中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可以改变有机质富集状况 ;侵入生油层的辉绿岩等可以使局部具有特殊的油气生成能力 ;火山活动放出的二氧化碳等非烃气体可以直接形成气藏。研究发现 ,火成岩发育区的生油岩具有早熟和油气生成量特别大等特点 ;火成岩发育区一般是盆地内构造应力低值区 ,也是圈闭和油气藏集中发育区。此外 ,火成岩及相关油气藏具有储集空间发育、油气充注率高、油气保存条件好等优点。以东营凹陷等火成岩发育区为实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火成岩 火山活动 油气生成 成藏作用
下载PDF
花岗岩和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及其勘探潜力 被引量:50
13
作者 潘建国 郝芳 +2 位作者 张虎权 卫平生 张景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80-385,共6页
随着花岗岩油气藏和火山岩油气藏不断被发现,其油气来源和成藏模式也备受关注,近代研究表明,花岗岩和火山岩中有大量的烃可成为油气藏的物质基础。通过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的研究否定了油气倒灌成藏的模式,认为油和气只能是向上垂直运移... 随着花岗岩油气藏和火山岩油气藏不断被发现,其油气来源和成藏模式也备受关注,近代研究表明,花岗岩和火山岩中有大量的烃可成为油气藏的物质基础。通过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的研究否定了油气倒灌成藏的模式,认为油和气只能是向上垂直运移或侧向运移。通过研究花岗岩和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模式,指出大火成岩省、地幔柱与油气的关系表明盆地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可能是油气的主要来源,而花岗岩、火山岩的风化壳是油气成藏的最佳储集层,断裂则是其最主要的运移通道,花岗岩和火山岩油气藏将是未来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火山岩 油气藏 油气倒灌 地幔柱 中地壳 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制 被引量:43
14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3 位作者 任作伟 陈振岩 赵明 邱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2-530,共9页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型、火山岩盖层型和风化壳型,而与潜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拱张裂缝型、隐爆角砾岩型、原生裂缝型、蚀变破碎型和侧向隔挡型。本文评述了这些火成岩型油气藏的成藏机制,提出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火成岩油气藏综合成藏模型,以期这类油气藏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得到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火成岩 成藏机制 油气盆地 中国东部 火成岩油气藏 新生代盆地 含油气盆地 潜火山岩 隐爆角砾岩型
下载PDF
乌石凹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47
15
作者 杨海长 梁建设 胡望水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6,191-192,共6页
乌石凹陷是一个受南北两条控凹断裂控制的箕状断陷,7号断层控制东洼,南断北超,6号断层控制西洼,北断南超,东西洼之间是以堑背斜来转换两洼之间地势差的构造转换带。乌石凹陷发育两种具叠加特征的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和反转构造样式。... 乌石凹陷是一个受南北两条控凹断裂控制的箕状断陷,7号断层控制东洼,南断北超,6号断层控制西洼,北断南超,东西洼之间是以堑背斜来转换两洼之间地势差的构造转换带。乌石凹陷发育两种具叠加特征的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和反转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包括古新世长流期伸展,始新世流沙港期强伸展和渐新世涠洲期弱伸展,有半地堑型、堑垒型、复式(半)地堑型、正向断阶和反向断阶型等多种正断裂组合样式。反转构造样式集中体现在东洼中央反转构造带,且东西两侧反转特征差异明显。乌石凹陷的构造活动控制了凹陷烃源岩的分布,圈闭的形成和类型以及油气的运移聚集,在已发现的自源封闭型和它源开放型两类油气藏中,它源开放型油气藏的成藏与断裂活动更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凹断裂 伸展构造样式 反转构造样式 油气藏 断裂活动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塔北隆起中西部地区古岩溶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46
16
作者 张朝军 贾承造 +2 位作者 李本亮 罗秀羽 刘云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3-269,共7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和英买力地区的奥陶系古岩溶非常发育,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和地质认识的深入开始引起重视。研究认为,古岩溶是塔北中西部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沿塔北隆起南翼呈宽幅带状连片分布,与轮南凸起一起构成... 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和英买力地区的奥陶系古岩溶非常发育,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和地质认识的深入开始引起重视。研究认为,古岩溶是塔北中西部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沿塔北隆起南翼呈宽幅带状连片分布,与轮南凸起一起构成一套大型复合古岩溶储集体系。奥陶系岩溶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有隆升作用、层间平行不整合、断裂系统、岩石物理性质和高能相区等,平面上可以划分出隆控岩溶区、层控-断控岩溶区及局限岩溶区,多种成因的岩溶彼此之间可以复合叠置。此外,该区古岩溶具有分期多次发育的特点,主要期次有四个: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燕山等,并存在多期叠置的特征。塔北隆起中西部地区具备形成大型古岩溶油气藏的条件,塔北复合古岩溶体系有望整体连片含油,沿中上奥陶统碎屑岩尖灭线两侧是寻找大规模古岩溶油气藏群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北隆起 英买力 哈拉哈塘 古岩溶 油气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44
17
作者 张云霞 陈纯芳 +2 位作者 宋艳波 陶冶 李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77,共5页
通过碳同位素分析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只存在一套有效烃源岩,即延长组长4+5—长8厚度较大的深灰色、灰黑色湖泊相泥页岩,其主体分布在庆阳、正宁、直罗、吴旗、盐池及环县地区的范围内,又以长7沉积期沉... 通过碳同位素分析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只存在一套有效烃源岩,即延长组长4+5—长8厚度较大的深灰色、灰黑色湖泊相泥页岩,其主体分布在庆阳、正宁、直罗、吴旗、盐池及环县地区的范围内,又以长7沉积期沉积的暗色泥岩为研究区最有利的烃源岩,提供了包括自身储集层以及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直罗组储集层的油气。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地层平缓,陕北斜坡倾角一般小于1°,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比较严重,砂体连通性差,缺乏裂缝系统作为垂向运移通道,其油气运移的距离较短,油气主要聚集在湖相生油坳陷或邻区。因此,勘探重点应放在距离延长组烃源岩较近的岩性圈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气运移 岩性圈闭 烃源岩 储集层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夏口断层封闭性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模式 被引量:37
18
作者 高先志 杜玉民 张宝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6-78,共3页
惠民凹陷西部的临南洼陷是该凹陷的主要生烃中心 ,其南侧的夏口断层的封闭性控制了临南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和油气藏分布。影响夏口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是其活动性、断面特征和断移地层的泥地比 ,通过夏口断层的断面形态成图和断层泥涂... 惠民凹陷西部的临南洼陷是该凹陷的主要生烃中心 ,其南侧的夏口断层的封闭性控制了临南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和油气藏分布。影响夏口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是其活动性、断面特征和断移地层的泥地比 ,通过夏口断层的断面形态成图和断层泥涂抹系数计算 ,定量评价其封闭能力 ,认为其东段、西段封闭性好于中段 ,东段封闭性又好于西段。据此认为 ,位于该断层西段的临南油田油气藏的形成有赖于断面阻隔了油气继续向临南斜坡运移 ,而位于该断层中段的曲堤油田的形成是因为断面不封闭 ,成为来自临南洼陷的油气运移至断层上盘断块圈闭成藏的输导通道。图 4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油气藏分布 断层封闭性 惠民凹陷 夏口断层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油气四中心耦合成藏过程 被引量:42
19
作者 刘树根 秦川 +5 位作者 孙玮 王国芝 徐国盛 袁海锋 张长俊 张志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9-888,共10页
四川盆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时代老、埋藏深,天然气藏形成经历了生气中心(古油藏和未成藏石油的富集区)-储气中心(古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保气中心(现今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的变换过程。生气中心是储... 四川盆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时代老、埋藏深,天然气藏形成经历了生气中心(古油藏和未成藏石油的富集区)-储气中心(古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保气中心(现今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的变换过程。生气中心是储气中心的主要"气源"、储气中心是现今保气中心的主要"气源"。生气中心的形成受控于烃源岩所在部位的生烃中心(烃源灶)。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藏的形成是在多期构造作用控制下由油气的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决定的。油气能否成藏和保存下来的关键取决于烃源是否丰富和保存条件是否较佳,即具有源盖联合控烃控藏的特征。生烃中心受控于盆地的原型格局,形成后其空间位置即无变动性;而其余三中心受构造作用的控制而变动性较易和较大。因此,"三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威远-资阳震旦系灯影组气田的成藏过程是典型的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短距离(30km)移位的耦合关系;川东南丁山-林滩场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的形成及破坏过程是典型的缺乏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成藏过程 震旦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南堡凹陷第三系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34
20
作者 董月霞 周海民 夏文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1,49,共4页
南堡凹陷第三系依成因层序界面及区域构造活动 ,可划分出 7个超层序 ,与渤海湾其他盆地相比 ,仅缺失第 2超层序。每一超层序一般是一个完整的生、储组合 ,中部层序组的深湖泥岩为好 -较好的生油岩 ,下部层序组的楔状粗粒沉积体系是良好... 南堡凹陷第三系依成因层序界面及区域构造活动 ,可划分出 7个超层序 ,与渤海湾其他盆地相比 ,仅缺失第 2超层序。每一超层序一般是一个完整的生、储组合 ,中部层序组的深湖泥岩为好 -较好的生油岩 ,下部层序组的楔状粗粒沉积体系是良好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第三系 层序地层 油气成藏 生油岩 储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