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西部燕山期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1
作者 贾承造 魏国齐 李本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5,共7页
中国中西部地区燕山期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首先表现在白垩系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甚至第三系直接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其次,中西部地区各盆地均具有燕山期的古构造;再次,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发... 中国中西部地区燕山期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首先表现在白垩系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甚至第三系直接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其次,中西部地区各盆地均具有燕山期的古构造;再次,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发生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在羌塘盆地和拉萨地块沉积了一套红色磨拉石建造,白垩系与侏罗系形成明显的角度不整合。燕山期构造运动的特征为:区域性构造抬升,盆地沉积范围收缩,构造变形相对较为微弱;在造山带前缘普遍发育大套的砂砾岩粗粒沉积;以及造山带内部局部地区的岩浆活动。燕山期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的意义主要是①加速烃源岩热演化作用,致使中、西部地区发育的晚古生界和上三叠统—早中侏罗统两套主要的煤系烃源岩,分别在燕山晚期进入生、排烃高峰期,或开始生烃;②燕山期古构造与烃源岩生、排烃适时配置,有利于油气早期聚集成藏;③经喜山期构造运动对油气重新调整后,在邻近燕山期古油(气)藏的新圈闭中利于重新聚集成藏,形成次生油气藏;④燕山期的构造抬升,以低水位体系域沉积的粗粒碎屑物质形成良好的储集砂体,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运动 生烃期 储集层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塔中隆起石炭系油气成藏期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邓良全 刘胜 杨海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3-26,共4页
利用油(气)水界面的形成与演化、高压物性资料及根据塔中4油田、塔中6凝析气田石炭系油气特征,对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石炭系油气藏进行了油气运聚成藏期次研究。认为,塔中隆起目前所发现的石炭系油藏形成于古生代末期,中生代调整... 利用油(气)水界面的形成与演化、高压物性资料及根据塔中4油田、塔中6凝析气田石炭系油气特征,对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石炭系油气藏进行了油气运聚成藏期次研究。认为,塔中隆起目前所发现的石炭系油藏形成于古生代末期,中生代调整,新生代再形成;凝析气藏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油气生成 油气运移 油水界面 成藏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热动力演化史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任战利 祁凯 +6 位作者 李进步 霍小菊 崔军平 杨鹏 王琨 陈占军 杨桂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0-1042,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表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存在构造热事件及深部热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盆地南部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及地温梯度高。不同层位烃源岩在盆地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热异常明显。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以及...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表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存在构造热事件及深部热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盆地南部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及地温梯度高。不同层位烃源岩在盆地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热异常明显。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以及盆地深部热动力演化史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热事件及形成的热异常使烃源岩生烃量明显增加,是盆地油气富集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层位烃源岩在早白垩世大规模生油、生气及成藏,主要受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的深部热动力学过程及构造热事件控制。古生界和中生界不同层位的油气田分布主要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及储层控制。从烃源岩发育层系及热演化程度来看,盆地南部延长组7段致密油、页岩油热演化程度高,分布面积广,勘探潜力巨大;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全盆地大面积分布,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深层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层系具有形成大气田的条件,需要进一步明确烃源岩生烃潜力;深层中-新元古界值得进一步勘探,关键是明确规模断陷分布及烃源岩的生烃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量 热异常 构造热事件 岩石圈厚度 热动力 成藏期 油气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烃源岩生气评价 被引量:23
4
作者 徐立恒 卢双舫 +3 位作者 陈践发 李吉君 马广宇 李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6-852,共7页
采用开放和限定两种模拟实验体系,根据生烃动力学和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计算了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烃源岩中泥岩和煤的生气动力学参数及甲烷的碳同位素分馏参数;结合盆地的热史及埋藏史,定量评价了烃源岩生气过程及甲烷碳同位素的演化情况... 采用开放和限定两种模拟实验体系,根据生烃动力学和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计算了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烃源岩中泥岩和煤的生气动力学参数及甲烷的碳同位素分馏参数;结合盆地的热史及埋藏史,定量评价了烃源岩生气过程及甲烷碳同位素的演化情况。沙河子组泥岩和煤的生气门限深度分别为2 100m和1 750m,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分别为0.7%和0.6%;沙河子组泥岩和煤于登娄库组沉积时期开始生气,在泉头组到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为生气高峰期,累计生气量分别为201.37×1011m3和88.39×1011m3,平均生气强度分别为250×108m3/km2和100×108m3/km2。徐深1井营城组天然气藏中平均甲烷碳同位素值介于煤成甲烷、泥岩成甲烷的累积碳同位素值之间,与泥岩成甲烷的累积碳同位素值较为接近,反映出该气藏与沙河子组煤系地层(泥岩及煤)具有亲缘性,且泥岩的贡献大于煤,气藏属于长期聚集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沙河子组 煤成甲烷 烃源岩 生气期 碳同位素值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不同区带油气成藏期差异性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2
5
作者 蒋有录 房磊 +1 位作者 谈玉明 慕小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21-1331,共11页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富油气凹陷,利用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和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对凹陷内不同区带、不同层系油气藏的形成时期及差异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两期成藏:第一期为古近纪东营组沉积后期至抬升初期,第二...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富油气凹陷,利用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和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对凹陷内不同区带、不同层系油气藏的形成时期及差异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两期成藏:第一期为古近纪东营组沉积后期至抬升初期,第二期为新近纪明化镇组沉积末期,其中第一期为主成藏期。不同区带、不同层系油气充注成藏时期存在明显差异:第一期成藏范围广泛,在全区均有分布,第二期成藏则主要分布于近生烃凹陷区;中浅部层系多为第一期单期成藏,深部层系多为两期成藏,第二成藏期主要分布于深部主力生烃层系中。不同区带及不同层系成藏的差异性主要受控于烃源岩主生排烃期断层活动性和高成熟烃源岩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生烃史 油气成藏期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海相叠合盆地构造演化与油裂解气晚期成藏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民 贾承造 +4 位作者 王文广 李鹏 李建忠 吴晓智 张永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7-291,共15页
海相叠合盆地蕴含丰富的油裂解气资源,其晚期成藏过程经历了早期古油藏成藏与晚期油裂解成气阶段,受构造演化控制作用明显。探索构造演化与晚期油裂解气成藏的关系,对油裂解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构造演化与晚期... 海相叠合盆地蕴含丰富的油裂解气资源,其晚期成藏过程经历了早期古油藏成藏与晚期油裂解成气阶段,受构造演化控制作用明显。探索构造演化与晚期油裂解气成藏的关系,对油裂解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构造演化与晚期油裂解气成藏关系为研究实例,通过分析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研究古老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原始油气聚集、原油裂解与天然气晚期成藏关系。蜀南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存在3次生烃期和2次生烃停滞期,筇竹寺组烃源岩在加里东期和海西期发生的沉积埋藏和抬升剥蚀事件出现了2次生烃和2次停滞,印支期和燕山期上覆巨厚沉积地层使得筇竹寺组烃源岩持续生烃;龙王庙组古油藏内原油存在一次油裂解生气过程,印支期后三叠系埋藏深度足够大并激发了龙王庙组古油藏内原油的裂解成气,持续到燕山晚期,提供充足的气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海相叠合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油气基础地质条件的发育;2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古老烃源生烃过程;3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古构造发育、古油藏聚集与保存;4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古油藏的原油裂解与晚期聚集成藏;5建立了古老海相烃源层系晚期油裂解气成藏的研究思路,以期对同类古油藏研究起到借鉴作用,扩大油裂解气藏勘探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叠合盆地 构造演化 古油藏 油裂解气 晚期成藏 生烃期 生烃停滞期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主要生烃期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培 蒋有录 +1 位作者 郝建光 郭富欣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74-1483,共10页
基于烃源岩热演化及生烃期、断层活动差异性及其定量评价等综合分析,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生烃期断层活动差异性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力烃源岩大量生烃的新近纪至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差异类型可分为早盛... 基于烃源岩热演化及生烃期、断层活动差异性及其定量评价等综合分析,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生烃期断层活动差异性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力烃源岩大量生烃的新近纪至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差异类型可分为早盛晚衰型、渐盛转衰型、渐衰转盛型、早衰晚盛型、稳定活动型五种,差异系数(FDC)能较好地反映断层活动差异与新近系油气富集的关系。综合明化镇期断层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将断层控油级别分为Ⅰ、Ⅱ、Ⅲ类,其中断层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相对较大的Ⅰ、Ⅱ类断层控制的有利圈闭油气较为富集;而断层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较小的Ⅲ类断层控制的圈闭油气富集程度差,断层活动速率控制油气运移规模,差异系数控制油气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 油气富集 生烃期 新近系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生烃史与油气成藏期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华 李振升 +2 位作者 蒋有录 徐昊清 王鑫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37-1546,共10页
为深入认识渤海湾盆地潍北凹陷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和油气分布,利用IES-PetroMod盆地模拟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对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的生烃史和油气藏形成时间与期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发育孔二段上、中、下3套烃源岩,存在北... 为深入认识渤海湾盆地潍北凹陷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和油气分布,利用IES-PetroMod盆地模拟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对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的生烃史和油气藏形成时间与期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发育孔二段上、中、下3套烃源岩,存在北部深洼区和东南部2个沉降中心,以北部深洼区为主体,具有2次生烃过程:沙四段沉积中期至沙河街期构造运动为第一次生烃,生烃中心以北部洼陷带为主,且3套烃源岩均已进入成熟生烃阶段,生烃持续时间长,生烃贡献量大;后期东营期构造运动的剥蚀使得生烃作用基本停滞,仅在晚期沉降量大于剥蚀量的西北部地区于馆陶中后期存在二次生烃。该区已发现的油气藏具有明显的2期成藏特征:沙四中期至沙河街期构造运动是油气的第一期充注,研究区大部分的油气藏形成于该时期,受各项地质条件的限制,分布在保存条件较好的灶户鼻状带;馆陶中后期至今为第二期充注,仅在二次生烃区及其附近形成油气聚集,是寻找深部天然气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生烃 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生烃史 潍北凹陷
原文传递
川西坳陷T_3x^(1~2)油气成藏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世华 李汶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21,共3页
以烃源岩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为基础,结合实钻资料,首先确立了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一、须二段含油气系统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生烃阶段和排烃阶段,再利用计算的不同生排烃阶段的生、排烃量,砂岩、泥岩孔隙度变化和油... 以烃源岩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为基础,结合实钻资料,首先确立了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一、须二段含油气系统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生烃阶段和排烃阶段,再利用计算的不同生排烃阶段的生、排烃量,砂岩、泥岩孔隙度变化和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最终认为不同地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都为晚三叠世中期,从而为确定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一、须二段含油气系统圈闭的有利时期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生烃 排烃 主要成藏期
下载PDF
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烃源岩显微组分剖析及其生烃模式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贤庆 马安来 +2 位作者 熊波 包建平 钟宁宁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1-35,共5页
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研究了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及其生烃模式。该盆地烃源岩富镜质组,贫腐泥组,但西山窑组下部烃源岩相对富集壳质组和腐泥组。壳质组和腐泥组含量与组成决定了烃源岩生烃特点和潜力。三塘... 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研究了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及其生烃模式。该盆地烃源岩富镜质组,贫腐泥组,但西山窑组下部烃源岩相对富集壳质组和腐泥组。壳质组和腐泥组含量与组成决定了烃源岩生烃特点和潜力。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煤成油生成模式明显不同于吐哈盆地,其生油门限Ro为0.5%,是由孢子体和角质体为主要组分贡献成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油 微组分 侏罗系 盆地 烃源岩 生烃
下载PDF
延吉盆地白垩系未熟油的生成与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子辉 霍秋立 刘世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11,25,共5页
吉林省延吉盆地白垩系未熟油目前主要见于德新凹陷大拉子组,埋深小于1000m,与同盆地的成熟油相比,芳烃和沥青质含量相似,而饱和烃含量低、非烃含量高,组分碳同位素轻(小于-30‰),C2920S/(20S+20R)值小... 吉林省延吉盆地白垩系未熟油目前主要见于德新凹陷大拉子组,埋深小于1000m,与同盆地的成熟油相比,芳烃和沥青质含量相似,而饱和烃含量低、非烃含量高,组分碳同位素轻(小于-30‰),C2920S/(20S+20R)值小于0.35,C29ββ/(ββ+αα)值小于0.25,烃转化率相近或略低。认为该盆地未熟油生成阶段的Ro值为0.3%~0.6%。建立了未熟油的生油模式。根据油源对比,德新凹陷未熟油主要来源于大三段和大一段油源岩。从原油γ蜡烷含量推断,未熟油源岩可能形成于咸水—半咸水环境;据原油∑C27甾烷/∑C29甾烷的值判断,未熟油的湖相生物贡献多于成熟油。盆地的未熟油重点勘探地区应是东部的德新凹陷和清茶馆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未熟油 盆地 油气生成
下载PDF
离柳矿区柳林区山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煤层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文忠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2年第4期22-25,31,共5页
离柳矿区位于山西省西部河东煤田中段,分为离石和柳林两个区,总面积1640km2,其中柳林区面积1340km2。柳林区是我国目前中阶煤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区。为确定柳林区山西组煤层的生烃时间和煤层气成藏期次,采用包裹体测试技术对该区... 离柳矿区位于山西省西部河东煤田中段,分为离石和柳林两个区,总面积1640km2,其中柳林区面积1340km2。柳林区是我国目前中阶煤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区。为确定柳林区山西组煤层的生烃时间和煤层气成藏期次,采用包裹体测试技术对该区山西组主力煤层顶板、夹矸及煤岩方解石脉中的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利用包裹体测试分析结果,结合地层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综合分析认为:中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是柳林区山西组煤层气的主要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柳矿区 山西组 流体包裹体 生烃时间 成藏期
下载PDF
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柳广弟 张仲培 +2 位作者 陈文学 陈文礼 林社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1,共3页
通过对焉耆盆地烃源岩的生烃史、油气成熟度、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储集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 ,综合分析盆地的成藏期次。焉耆盆地八道湾组烃源岩的两次主要生、排烃作用发生在侏罗纪末期和早第三纪 ,白垩纪为生烃停止期 ;三... 通过对焉耆盆地烃源岩的生烃史、油气成熟度、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储集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 ,综合分析盆地的成藏期次。焉耆盆地八道湾组烃源岩的两次主要生、排烃作用发生在侏罗纪末期和早第三纪 ,白垩纪为生烃停止期 ;三工河组砂岩溶蚀孔隙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主要为 10 1~ 13 0℃ ,与侏罗纪晚期三工河组储集层温度相当 ,表明这些包裹体主要是侏罗纪晚期以压溶和溶蚀作用为主的晚成岩作用阶段形成的。储集层自生伊利石的K/Ar同位素年龄分布主要为 170~ 14 0Ma和 12 0~ 10 0Ma ,第一期反映侏罗纪晚期的成藏作用 ,第二期与白垩纪油气藏的破坏作用有关。三工河组原油、八道湾组原油的αααC2 9甾烷 2 0S/ (2 0S + 2 0R)比值平均为 0 .49和 0 .45 ,C2 9甾烷 ββ/ (αα + ββ)比值平均为 0 .46和 0 .40 ,表明原油生成和成藏时烃源岩的Ro 值约为 0 .7%~ 1.0 % ,与生烃凹陷八道湾组烃源岩在侏罗纪末的成熟度相当 ;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为 -5 1.80‰~ -4 1.5 3‰ ,成熟度比原油更低 ,形成时间更早。综合分析认为 ,焉耆盆地曾发生两期成藏作用 ,第一期是侏罗系埋深最大的侏罗纪晚期 ,为主要成藏期 ;第二期是侏罗系二次埋藏的第三纪。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八道湾组 烃源岩 生烃史 油气成藏期次
下载PDF
西湖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划分 被引量:16
14
作者 于仲坤 丁飞 赵洪 《上海国土资源》 2018年第4期75-78,共4页
西湖凹陷是目前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油气运聚单元始终未进行系统的划分,限制了区域成藏研究及勘探目标的优选。本文从油气运移动力角度系统分析西湖凹陷油气富集分布规律及原因,以该凹陷大量生排烃期的构造活动演化为基础,... 西湖凹陷是目前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油气运聚单元始终未进行系统的划分,限制了区域成藏研究及勘探目标的优选。本文从油气运移动力角度系统分析西湖凹陷油气富集分布规律及原因,以该凹陷大量生排烃期的构造活动演化为基础,恢复关键成藏时刻对应的构造特征与沉积,计算出柳浪组沉积末期流体势,明确了该时期流体势场的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现为由凹陷中心向斜坡逐渐降低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将西湖凹陷划分9个油气运聚单元。本文研究的运聚单元中Ⅰ、Ⅱ、Ⅲ、Ⅴ、Ⅵ是较好的油气聚集单元,具有利于油气长期运移聚集的条件,是未来西湖凹陷勘探的主要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 西湖凹陷 构造演化 沉积特征 油气运聚 流体势 生排烃期
下载PDF
中国克拉通盆地油气成藏特点和勘探思路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3,共6页
克拉通(内)盆地是重要的含油气领域。中国的克拉通破碎性强,经历了多次开合构造旋回并受到晚新生代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决定了该类盆地油气藏一般有多期多源生烃、晚期定型或成藏的特点,形成原生、准原生和次生油藏的复杂空间组合。其... 克拉通(内)盆地是重要的含油气领域。中国的克拉通破碎性强,经历了多次开合构造旋回并受到晚新生代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决定了该类盆地油气藏一般有多期多源生烃、晚期定型或成藏的特点,形成原生、准原生和次生油藏的复杂空间组合。其主要成藏控制因素为生烃坳陷、古隆起和古斜坡、不整合和岩溶作用、断裂和裂缝系统、后期保存状况等。适于该类盆地的勘探思路为:确定有效烃源岩,强调古隆起和晚期改造的不同作用,强调对次生储集空间的研究,明确岩性油气藏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地位,自觉地从次生油气藏向近源层逼近,同时还必须形成与之配套的技术工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盆地 油气勘探 多期生烃 多期成藏 油气藏改造 海相油气
下载PDF
新庄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成藏规律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志刚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4期29-31,共3页
新庄油田构造破碎、含油宽度窄、面积小、原油粘度高、水油体积比大,系典型的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根据成藏要素及空间、成藏作用及时间等匹配关系研究,对该油田的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庄储层砂体以扇状或指状从凹陷边... 新庄油田构造破碎、含油宽度窄、面积小、原油粘度高、水油体积比大,系典型的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根据成藏要素及空间、成藏作用及时间等匹配关系研究,对该油田的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庄储层砂体以扇状或指状从凹陷边缘伸入生、盖区,与生、盖层大面积接触,为油气运移、聚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油气主要来自其南部深凹区的核三段烃源岩,在廖庄末期达到生排烃高峰;鼻状构造形成的圈闭不晚于油气的主要生成期;由于断层的活动,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遇高孔渗砂层沿砂层继续侧向运移,断层形成遮挡在高部位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庄油田 复杂小断块 稠油 成藏规律 生排烃期 圈闭形成
下载PDF
文留油气田断面优势运移通道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波 孙照勇 +3 位作者 姜鹏 舒光虎 李艳萍 张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292-295,共4页
文留油气田构造活动强烈,主要发育伸展性同生正断层,二、三级断裂的发育是盆地内成熟油气垂向运移的主干通道,油气的富集与生长断层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应用断裂控藏的思路重新认识断裂与油气运移之间的关系,分带、分类型研究文留油气田... 文留油气田构造活动强烈,主要发育伸展性同生正断层,二、三级断裂的发育是盆地内成熟油气垂向运移的主干通道,油气的富集与生长断层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应用断裂控藏的思路重新认识断裂与油气运移之间的关系,分带、分类型研究文留油气田生长断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整体评价文留油气田的油气勘探潜力,寻找新的含油气富集区块。文中通过断层活动速率及热模拟生烃史等技术,研究阐述了文留油气田各断裂系的发育演化史及文留地区二、三级断层的断面形态对油气资源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生排烃期断层活动强度及断面优势运移通道控制油气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优势运移通道 生长断层 生排烃期 文留油气田
下载PDF
伊宁凹陷构造样式及其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银磊 于浩雨 +3 位作者 曹建康 刘司红 王亮 李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8,共8页
伊宁凹陷受北、中、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构造条件复杂,开展该区构造样式分析及与油气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伊宁凹陷主要发育北西—北西西向逆冲断裂,这些断裂形成于海西末期,大多持续活动于印支期、燕山期,终止于喜马拉雅期;按断裂发... 伊宁凹陷受北、中、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构造条件复杂,开展该区构造样式分析及与油气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伊宁凹陷主要发育北西—北西西向逆冲断裂,这些断裂形成于海西末期,大多持续活动于印支期、燕山期,终止于喜马拉雅期;按断裂发育特点和对沉积、构造的控制强度等,可分为控盆深大断裂、控带大型断裂和控构造次级断裂。这些断裂与相应褶皱构成的断—褶组合体在伊宁凹陷主要表现为对冲、背冲、叠瓦状、"Y"字型和花状等构造样式。根据构造样式及其所代表的构造变形强度,将伊宁凹陷自北而南分为北缘强烈变形带、霍城—曲鲁海弱变形带、察县—Y2井中等变形带和南部中强变形带。中生代以来,伊宁凹陷经历了印支期大规模断坳型盆地形成、燕山早中期类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发展、燕山晚期整体抬升与微不均衡的盆地改造、喜马拉雅期古近纪—新近纪的不均衡发展等4个演化阶段。研究区在构造演化过程中,沉积残存了中二叠统塔姆其萨依组、上三叠统白碱滩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3套主要烃源岩,并分别于印支期—燕山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依次进入大规模生排烃期。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构造与断裂褶皱构造样式是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区,察县—N4井及其周缘形成的"Y"字型和花状等断褶构造样式在油气勘探中值得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逆冲断裂 生排烃期 油气运聚 伊宁凹陷
下载PDF
岩浆侵入体热传导模型优选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民 卢双舫 +2 位作者 刘大为 刘杨 武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8,共8页
在对比分析不同侵入体热传导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Easy Ro%模型对前人报道的受岩浆侵入体影响的实测Ro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Fjeldskaar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侵入体不同初始温度及不同厚度对围岩热演化程度影响... 在对比分析不同侵入体热传导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Easy Ro%模型对前人报道的受岩浆侵入体影响的实测Ro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Fjeldskaar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侵入体不同初始温度及不同厚度对围岩热演化程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浆侵入体的热作用范围有限,不同地质条件下,影响的范围不同。其中:侵入体初始温度越高,影响范围越大;侵入体厚度越大,影响范围(X/D值)也越大,但是一般X/D<2(X/D代表侵入体与接触面的距离和侵入体厚度的比值)。侵入体热传导模型的初步应用表明,岩浆作用带来的热源对烃源岩生烃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加速烃源岩的成熟,使得生烃期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体 改进的Fjeldskaar模型 EasyRo%模型 生烃期 数值模拟 油气
下载PDF
油气成藏分析与数值模拟——以乌尔逊凹陷北部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尚尔杰 姜正龙 杜小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57-460,共4页
探讨了成藏作用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模拟技术,同时选取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苏仁诺尔含油气构造为模拟对象,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并进行了成藏作用模拟。认为该区烃源岩经历了3个热演化阶段,即伊敏组沉积期前、伊敏组沉积期和... 探讨了成藏作用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模拟技术,同时选取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苏仁诺尔含油气构造为模拟对象,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并进行了成藏作用模拟。认为该区烃源岩经历了3个热演化阶段,即伊敏组沉积期前、伊敏组沉积期和贝尔湖群沉积期,对应有3个生烃高峰期和3个成藏期,伊敏组沉积期是油气聚集的关键时期。认为根据生烃作用、成藏模拟、包裹体分析和圈闭发育史分析,可以深入探讨油气形成与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作用 地质模拟 生烃高峰 关键时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