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地综合模拟系统BASIMS 被引量:30
1
作者 石广仁 郭秋麟 +2 位作者 米石云 张庆春 杨秋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共9页
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基于石油地质机理,应用多学科知识,定量模拟一个探区(盆地、坳陷、凹陷、次凹)的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从而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有利勘探地带。本文以我院研制成... 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基于石油地质机理,应用多学科知识,定量模拟一个探区(盆地、坳陷、凹陷、次凹)的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从而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有利勘探地带。本文以我院研制成的盆地综合模拟系统BASIMS为例,着重介绍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这五大模型的最新方法以及油气资源综合评价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MS 盆地模拟 油气盆地 数值模拟 地质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排烃特征与排烃史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冬霞 黄小惠 +3 位作者 李林涛 邓克 张建华 邱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45,共5页
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具有多期性,导致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的复杂性,其中烃源岩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的研究,对于明确油气成藏期,理清油气藏成因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川西坳陷上三... 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具有多期性,导致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的复杂性,其中烃源岩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的研究,对于明确油气成藏期,理清油气藏成因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的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在早侏罗世(J1)末期即开始进入排烃门限,晚侏罗世(J3)早期—中期开始进入排烃高峰期;②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的排烃高峰期处于J3p—K,T3x3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处于J3sn—J3p,T3x5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处于K1—K2;③川西地区不同层段不同地区进入排烃门限和排烃高峰期的时间存在差异: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三段烃源岩,鸭子河地区排烃时间相对较早,马井、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次之,大邑和丰谷地区较晚,须五段烃源岩在洛带排烃时间较早,马井、孝泉—新场—合兴场和丰谷地区次之,大邑地区和鸭子河地区最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烃源岩 排烃门限 生烃潜力 排烃史 古地温特征 排烃高峰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 被引量:19
3
作者 陆俊泽 叶加仁 +1 位作者 黄胜兵 吴娟 《海洋石油》 CAS 2009年第4期38-43,共6页
为了综合确定平北地区的主力烃源岩,深化其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平北地区主要发育始... 为了综合确定平北地区的主力烃源岩,深化其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平北地区主要发育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两套烃源岩系,其中平湖组暗色泥岩为主力烃源岩,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生排烃强度与排烃效率;以平湖组为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史 排烃史 西湖凹陷 平北地区 烃源岩
下载PDF
柴北缘中、下侏罗统生、排烃史模拟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永卓 徐景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3,共5页
采用有限个平行一级反应生烃模型 ,采用受临界含烃饱和度和排烃效率控制的饱和度排烃模型 ,根据 14个取自井下和露头的未成熟—低成熟样品热压模拟实验的产率数据标定化学反应过程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生、... 采用有限个平行一级反应生烃模型 ,采用受临界含烃饱和度和排烃效率控制的饱和度排烃模型 ,根据 14个取自井下和露头的未成熟—低成熟样品热压模拟实验的产率数据标定化学反应过程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生、排烃历史进行模拟与分析。模拟结果表明 :柴北缘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大多达到过成熟阶段 ,镜质组反射率多大于 2 %,但生、排烃过程不同 ;下侏罗统累计生油强度可达 10× 10 3 kg/m2 以上 ,排油强度超过 4× 10 3 kg/m2 ;中侏罗统最大累计生油强度只有 2× 10 3 kg/m2 ,排油强度在 1× 10 3 kg/m2 以下。图 8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侏罗系 煤系烃源岩 生烃 排烃 历史模拟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内蒙古银额盆地查干凹陷烃源岩生烃和排烃史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陶国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5-70,共6页
为深入研究银额盆地查干凹陷油气的成藏过程 ,优化勘探目标的选择 ,在分析烃源岩特征的基础上 ,应用动态数值模拟技术 ,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烃、排烃历史。研究表明 ,查干凹陷主要发育 3套烃源岩系 ,其中下白垩统巴音戈... 为深入研究银额盆地查干凹陷油气的成藏过程 ,优化勘探目标的选择 ,在分析烃源岩特征的基础上 ,应用动态数值模拟技术 ,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烃、排烃历史。研究表明 ,查干凹陷主要发育 3套烃源岩系 ,其中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泥岩为主力烃源岩 ,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生烃强度与排烃效率 ;烃类排出具阶段性、多期次幕式排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凹陷 烃源岩 数学模型 生烃史 排烃史 内蒙古 银额盆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烃源岩生排烃史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叶加仁 顾惠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5-80,共6页
为了深化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过程的研究 ,优化勘探目标选择 ,在烃源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动态数值模拟技术 ,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 ,浙东中央背斜带主要发育 4套烃源岩系 ,其中始新统... 为了深化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过程的研究 ,优化勘探目标选择 ,在烃源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动态数值模拟技术 ,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 ,浙东中央背斜带主要发育 4套烃源岩系 ,其中始新统平湖组泥岩与煤层为主力烃源岩 ,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生烃强度与排烃效率 ;烃类排出具阶段性、多期次幕式排烃的特点 ;以平湖组为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数学模型 生烃史 排烃史 背斜带 西湖凹陷 有机质 油气系统
下载PDF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 被引量:15
7
作者 邓守伟 曹强 叶加仁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70,共5页
为了综合确定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的主力烃源岩,深化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史。研究表明,莫里青断陷主... 为了综合确定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的主力烃源岩,深化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史。研究表明,莫里青断陷主要发育始新统双阳组、奢岭组和永吉组3套烃源岩系,其中双阳组泥岩为主力烃源岩,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生烃强度与排烃效率;以双阳组为烃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史 排烃史 烃源岩 盆地模拟 莫里青断陷 伊通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烃源岩有效排烃有机质丰度下限探讨——以龙探1井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义才 杨知敏 +5 位作者 王思航 郑海桥 童小俊 胡润 任军峰 包洪平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18-1726,共9页
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下限值是划分有效烃源岩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关于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主要由经验分析来确定,取值高低存在比较大的分歧。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热演化程度高、有机质类型好。笔者针对马家... 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下限值是划分有效烃源岩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关于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主要由经验分析来确定,取值高低存在比较大的分歧。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热演化程度高、有机质类型好。笔者针对马家沟组烃源岩生成油气具有近距离运聚的成藏特征,从烃源岩吸附气定量分析出发,结合典型井不同有机碳含量的烃源岩排烃史模拟计算,综合分析认为以0.25%作为高成熟—过成熟碳酸盐岩有效排烃的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下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下限值 排烃史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带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柯 叶加仁 +2 位作者 郭飞飞 李小川 陈俊名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88,共6页
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主力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史。研究表明,蚌湖向斜带潜江组各层系烃源岩均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0.78%,最高可达11.5%... 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主力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史。研究表明,蚌湖向斜带潜江组各层系烃源岩均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0.78%,最高可达11.5%;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但有机质成熟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潜一段、潜二段、潜三上亚段烃源岩多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潜三下亚段、潜四上亚段和潜四下亚段烃源岩大多已达中成熟—高成熟阶段,是研究区的有效烃源岩层系。潜四下亚段烃源岩的生排烃强度和排烃效率最高,且开始生排烃的时间也最早,是最主要的生排烃层位。凹陷的油气勘探应以潜四下亚段烃源岩为油源、以分布在蚌湖向斜带及其周边的构造和岩性圈闭为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潜江凹陷 烃源岩 生烃史 排烃史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月桂峰组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 被引量:9
10
作者 殷世艳 何生 +3 位作者 雷闯 董桂玉 薛海琴 张伟华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8期35-41,65,共8页
丽水—椒江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处于较低的油气勘探阶段。基于现有地质资料,在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月桂峰组烃源岩的生排烃... 丽水—椒江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处于较低的油气勘探阶段。基于现有地质资料,在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月桂峰组烃源岩的生排烃史。结果表明,月桂峰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具有油气兼生的能力,总体上处于成熟阶段和高成熟阶段;月桂峰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排烃强度,总体上经历了2次生排烃过程,但在不同构造单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总之,以月桂峰组烃源岩为油气来源的含油气系统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史 排烃史 盆地模拟 月桂峰组 丽水-椒江凹陷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中生界烃源岩排烃史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9
11
作者 邢恩袁 庞雄奇 +2 位作者 肖中尧 张宝收 郭继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6-40,56,共6页
为揭示库车坳陷油气勘探潜力,利用生烃潜力法分析了研究区烃源岩的排烃史与排烃特征。结果表明:三叠系排油高峰始于23Ma,早于侏罗系排油高峰(12Ma)。古圈闭被破坏,新圈闭形成时间晚于23Ma,不利于来自三叠系的油源聚集成藏。三叠系与侏... 为揭示库车坳陷油气勘探潜力,利用生烃潜力法分析了研究区烃源岩的排烃史与排烃特征。结果表明:三叠系排油高峰始于23Ma,早于侏罗系排油高峰(12Ma)。古圈闭被破坏,新圈闭形成时间晚于23Ma,不利于来自三叠系的油源聚集成藏。三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排气量大,且时间与新圈闭形成时间耦合较好,有利于天然气的晚期成藏。三叠系源岩排出的天然气较难突破中上侏罗统的巨厚泥岩,但是该条件有利于天然气在下侏罗统圈闭内成藏。库车坳陷具备发育深盆气藏的烃源条件与致密储层条件,有利于形成大面积的深盆气藏,拜城凹陷与阳霞凹陷的斜坡带是潜在的深盆气藏资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烃源岩 排烃史 资源潜力 深盆气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侏罗系成藏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卓超 叶加仁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7,共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目前已经在侏罗系发现了多个油气藏,分析这些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成藏动力学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侏罗系油气藏的油气来源主要是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烃源岩,油气运移路径主...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目前已经在侏罗系发现了多个油气藏,分析这些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成藏动力学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侏罗系油气藏的油气来源主要是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烃源岩,油气运移路径主要表现为由沙湾凹陷向车排子凸起、中拐凸起方向。从充注时间看,侏罗系八道湾组始于早侏罗世(178Ma),齐古组始于早白垩世(120Ma),充注过程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末期;白垩纪中期的构造运动使车拐地区的地形向现今的"南低北高"发展,改造了已经形成的圈闭,使此前形成的油气藏重新分配,并向北部重新聚集,从而形成现今侏罗系的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车拐地区北部和车排子断裂带附近区域,而在车拐地区南部仅存在一些残余油气藏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史 运聚史 成藏动力学 侏罗系 车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阜康凹陷平地泉组烃源岩生排烃期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况昊 王振奇 +1 位作者 王琳霖 付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41-44,165,共4页
采用镜质体反射率为主、结合井温流体实测数值,联系重要地质事件综合分析阜康凹陷二叠纪以来的古地温场的演化特征;同时选取阜康凹陷的一个二维剖面,对阜康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进行单井热演化史分析、二维剖面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 采用镜质体反射率为主、结合井温流体实测数值,联系重要地质事件综合分析阜康凹陷二叠纪以来的古地温场的演化特征;同时选取阜康凹陷的一个二维剖面,对阜康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进行单井热演化史分析、二维剖面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和烃源岩平面热演化史研究。研究发现,阜康凹陷平地泉组古地温比现今地温高,呈直线带状对应关系;平地泉组烃源岩三叠纪早期开始生烃,到了侏罗纪早期进入生烃高峰。并非前人长期认为的三叠纪末开始生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排烃史 古地温特征 二叠系 阜康凹陷
下载PDF
南苏丹Melut盆地Ruman潜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薛罗 马轮 +4 位作者 史忠生 赵艳军 陈彬滔 史江龙 王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60,共8页
Melut盆地Ruman潜山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导致该区油气成藏规律复杂。为落实Ruman潜山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探索油气勘探潜力,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及区域构造资料,开展基于平衡剖面技术的构造演化分析,并结合烃源岩生排烃... Melut盆地Ruman潜山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导致该区油气成藏规律复杂。为落实Ruman潜山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探索油气勘探潜力,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及区域构造资料,开展基于平衡剖面技术的构造演化分析,并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对Ruman潜山周缘油藏动态成藏过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Ruman潜山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2期规模较大的翘倾抬升;白垩纪末期的翘倾抬升有利于潜山周缘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古近纪末期的翘倾抬升导致潜山暴露,先期成藏的原生油藏遭受破坏,形成次生型稠油油藏;新近纪以来构造活动弱,围绕Ruman潜山形成晚期成藏型白垩系Galhak组地层-岩性稠油油藏以及新近系Jimidi组构造-岩性稠油油藏,二者均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排烃史 稠油油藏 Ruman潜山 Melut盆地
下载PDF
正演和反演法综合厘定珠一坳陷油气成藏期 被引量:1
15
作者 蓝倩 余秋华 +1 位作者 彭辉界 刘丽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前基于地化分析的反演方法厘定的珠一坳陷成藏期,存在不少疑惑,难以解决。文中在前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正演角度出发,通过恢复埋藏史和排烃史,综合厘定油气的成藏期次。研究结果表明:珠一坳陷不同地区洼陷排烃序列不同... 目前基于地化分析的反演方法厘定的珠一坳陷成藏期,存在不少疑惑,难以解决。文中在前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正演角度出发,通过恢复埋藏史和排烃史,综合厘定油气的成藏期次。研究结果表明:珠一坳陷不同地区洼陷排烃序列不同,显示了油气成藏期存在差异,其中,对古近系油藏而言,位于恩平中半地堑表现出2期成藏;惠西半地堑油藏表现出3期成藏;西江南半地堑、惠北半地堑、陆丰南半地堑和陆丰北半地堑古近系油藏存在1期成藏;新近系油藏,成藏期主要分布在10.0~0 Ma。另外,烃源岩的主排烃期与圈闭的形成期和晚期构造活动相匹配,具有持续充注的特点。以上研究表明,含油气盆地不存在统一不变的成藏期,它们随着烃源岩生排油气条件和构造演化条件不同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成藏期 圈闭发育史 排烃史 珠一坳陷
下载PDF
Hydrocarbon charge history of the Paleogene reservoir in the northern Dongpu Depression,Bohai Bay Basin,China 被引量:15
16
作者 You-Lu Jiang Lei Fang +2 位作者 Jing-Dong Liu Hong-Jin Hu Tian-Wu X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625-641,共17页
The hydrocarbon charge history of the Paleogene in the northern Dongpu Depression was analyzed in detail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history of the major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The hydrocarbon charge history of the Paleogene in the northern Dongpu Depression was analyzed in detail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history of the major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fluorescence microscopic features and fluid inclusion petrography. There were two main stage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of oil from the major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The first stage was the main hydrocarbon expulsion stage. The fluorescence microscopic features also indicated two stag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arbonaceous bitumen, asphaltene bitumen and colloidal bitumen reflected an early hydrocarbon charge, whereas the oil bitumen reflected a second hydrocarbon charge. Hydrocarbon inclusions also indicate two distinct charges according to the diagenetic evolution sequence, inclusion petrography features combined with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reservoir burial history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s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hydrocarbon charge history of the Paleogene reservoir in the northern Dongpu Depression was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The first phase was from the late Dongying depositional period of the Oligocene to the early uplift stages of the late Paleogene. The second phase was from the late Minghuazhen period of the Pliocene to the Quaternary. Reservoirs formed during the first period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covering the entire area. In contrast,reservoirs formed during the second period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near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sags. Vertically,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a single phase in the upper layers and two phases in the lower layers of the Paleo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pu Depression hydrocarbon charge histor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history Fluid inclusion PETROGRAPH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下载PDF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艳鹏 刘震 +5 位作者 马达德 汪立群 张道伟 王中凡 杨乾政 冯旭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9-194,共6页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勘探潜力较大,但是对岩性油藏形成过程的研究十分薄弱。在分析柴西南区主力烃源岩生、排烃史的基础上,根据储层显微荧光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结合对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分析,深入分析了岩性油气藏形成过程。研究表明...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勘探潜力较大,但是对岩性油藏形成过程的研究十分薄弱。在分析柴西南区主力烃源岩生、排烃史的基础上,根据储层显微荧光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结合对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分析,深入分析了岩性油气藏形成过程。研究表明,柴西南区有两次主要的油气充注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其岩性圈闭形成具有相对早期性和多期性,其主要形成期在渐新世末期和上新世末期。柴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形成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成藏期及保存—破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南区 岩性油气藏 烃源岩 生排烃史 包裹体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油气成藏时间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振湖 王飞宇 +1 位作者 刘金萍 胡小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0-554,共5页
东部坳陷是北黄海盆地唯一发现油流的沉积坳陷,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其油气藏形成时间将决定该区油气勘探思路和油气勘探方向。通过烃源岩的油气生排烃史和油层的砂岩包裹体研究,综合分析推断了东部坳陷油气藏成藏时间。研究表明,东... 东部坳陷是北黄海盆地唯一发现油流的沉积坳陷,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其油气藏形成时间将决定该区油气勘探思路和油气勘探方向。通过烃源岩的油气生排烃史和油层的砂岩包裹体研究,综合分析推断了东部坳陷油气藏成藏时间。研究表明,东部坳陷中侏罗统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和排烃期为渐新世,下白垩统和上侏罗统砂岩储层包裹体的油充注时间为早中新世。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综合分析推断,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油气藏形成时间为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包裹体 生排烃史 油气充注史 成藏时间 东部坳陷 北黄海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陆相烃源岩成熟史及生排烃史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动军 肖开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64,共8页
为了综合评价四川盆地陆相烃源岩,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成熟和生排烃史。首先,分别建立了盆地的热力学、生烃动力学模式、机制及相关地质模型,其次,选取古热流值、沉积水表面温度、古水深作为... 为了综合评价四川盆地陆相烃源岩,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成熟和生排烃史。首先,分别建立了盆地的热力学、生烃动力学模式、机制及相关地质模型,其次,选取古热流值、沉积水表面温度、古水深作为模拟参数,对四川盆地重点研究区20多口井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陆相系烃源岩具有3个生烃高峰期和两个排烃高峰期,成熟及生烃史总体表现为"分区演化、差异成熟、西早东晚"。层位上须三、须五段生、排烃量较大,其次为下侏罗统和须一段,总的排烃效率以须一段和须五段较高。平面上川西地区生烃量最大,其次为川北—川东北地区和川中地区。研究认为:以须家河组和中、下侏罗统为烃源岩的油气系统分别是川西地区和川北—川东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 侏罗统 烃源岩 成熟史 生烃史 排烃史
下载PDF
前第三系烃源岩埋藏史与生、排烃史研究—以南黄海南部坳陷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护社 谢晓萍 沙世锦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年第2期99-103,共5页
以现有盆地模拟软件为手段,结合钻井资料,采用大面积分凹陷已钻井或人工井与二维地震解释资料相结合的模拟分析技术,在开展部分已钻井剥蚀厚度恢复与校正以及多模式模拟对比试验的基础上,对南黄海南部坳陷前第三系烃源岩的埋藏史和生、... 以现有盆地模拟软件为手段,结合钻井资料,采用大面积分凹陷已钻井或人工井与二维地震解释资料相结合的模拟分析技术,在开展部分已钻井剥蚀厚度恢复与校正以及多模式模拟对比试验的基础上,对南黄海南部坳陷前第三系烃源岩的埋藏史和生、排烃史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剥蚀厚度恢复与校正的准确与否,严重影响前第三系主力生烃凹陷埋藏史和生、排烃史模拟的精度;南黄海南部坳陷普遍存在多期抬升剥蚀,其古生界生烃潜力优于中生界,以生气为主;南黄海南部坳陷烃源岩存在二次生烃,具有2个生、排烃高峰期,排气作用可持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第三系 烃源岩 埋藏史 生烃史 排烃史 研究 南黄海南部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