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人酸、使君子酸致Huntington病鼠纹状体NOS阳性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吕信荣 徐慧君 +1 位作者 金国华 武义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8,T003,共5页
为了研究海人酸和使君子酸对大鼠纹状体 NOS阳性细胞的影响 ,用神经毒海人酸、使君子酸破坏大鼠左侧尾壳核 ,将夜间活动超过 6 0 0次、主动回避试验阳性率在 35 %以下的大鼠作为成功的 Huntington舞蹈病模型。注射后 2个月 ,将动物脑切... 为了研究海人酸和使君子酸对大鼠纹状体 NOS阳性细胞的影响 ,用神经毒海人酸、使君子酸破坏大鼠左侧尾壳核 ,将夜间活动超过 6 0 0次、主动回避试验阳性率在 35 %以下的大鼠作为成功的 Huntington舞蹈病模型。注射后 2个月 ,将动物脑切片进行 Nissl、NADPH-d组化和 GF AP免疫组化反应。结果表明 ,海人酸和使君子酸均可使纹状体 n NOS阳性神经元丢失、出现i NOS阳性胶质细胞和侧脑室扩大 ,两者无显著差异。在损伤中心区 n NOS阳性神经元减少甚至消失 ,但这种变化自中心向周围呈渐变趋势 ;i NOS阳性胶质细胞呈两种不同形态 :一类胞体略大而突起粗短 ,一类胞体小而突起相对较长。对侧纹状体及伤侧纹状体非损毁部均未见 NOS阳性胶质细胞 ;NADPH-d组化和 GFAP免疫组化双重反应表明一些 i NOS胶质细胞为 GFAP阳性胶质细胞。本研究提示 ,海人酸和使君子酸均可使纹状体 n NOS神经元减少消失 ,损毁区出现的 NOS阳性胶质细胞为诱导型神经胶质细胞 (i NOS)。海人酸和使君子酸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人酸 使君子酸 iNOS阳性胶质细胞 huntington舞蹈病模型 纹状体 大鼠 神经毒笥
下载PDF
胚纹状体移植入Huntington舞蹈病模型鼠脑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军 徐慧君 +1 位作者 武义鸣 冯家笙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4-50,T006,共8页
用鹅膏覃氨酸(ibotenic acid)分3点注入SD鼠右侧尾壳核头部,制成Huntington舞蹈病模型。毁损后1个月,用胚龄15~17d同种胚鼠纹状体悬液植入模型鼠侧脑室。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单纯胚纹状体移植组(ST组),含基膜蛋白Laminin胚纹... 用鹅膏覃氨酸(ibotenic acid)分3点注入SD鼠右侧尾壳核头部,制成Huntington舞蹈病模型。毁损后1个月,用胚龄15~17d同种胚鼠纹状体悬液植入模型鼠侧脑室。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单纯胚纹状体移植组(ST组),含基膜蛋白Laminin胚纹状体移植组(LST组)。ST组及LST组于移植后3和6个月的平均主动回避反应阳性率与模型组间均有显著差异;与正常组相比,LST组于移植后3和6个月时均无显著差异,而ST组至6月时方无显著差异。移植后6个月测试动物夜间活动次数,发现模型鼠活动过度,而ST组与LST组与正常鼠近似。动物在存活6个月测试后处死,脑切片观察发现,伤侧尾壳核萎缩,移植组织位于尾壳核背侧并突入侧脑室。LST组移植区大于ST组。两移植区均见ChAT、GABA及Leu-ENK免疫阳性细胞,其形态及大小与正常对照组尾壳核所见相似。LST组AChE阳性细胞突起较ST组多且长。本实验证明,用胚纹状体移植入Huntington舞蹈病模型鼠,移植物能存活、生长并发挥其功能效应;基膜蛋白能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移植 舞蹈病 胚纹状体 基膜蛋白
下载PDF
多轨迹神经微移植策略在亨廷顿病大鼠模型移植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舒凯 朱遂强 +5 位作者 黄涛 康慧聪 陈旭 蒋伟 雷霆 李龄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1期2-8,共7页
目的:探讨单轨迹和多轨迹神经微移植技术在亨廷顿病(HD)大鼠毁损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59只,分为对照组(n=15)、毁损组(n=14)、多轨迹(MT)移植组(n=15)和单轨迹(ST)移植组(n=15)。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其它3组实施单侧纹状体... 目的:探讨单轨迹和多轨迹神经微移植技术在亨廷顿病(HD)大鼠毁损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59只,分为对照组(n=15)、毁损组(n=14)、多轨迹(MT)移植组(n=15)和单轨迹(ST)移植组(n=15)。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其它3组实施单侧纹状体毁损手术,其中MT或ST移植组分别由MT或ST注射移植相同数量的胎龄15d的鼠胎神经节隆起处细胞。移植4个月后行组织学评估及多巴胺和cAMP调节的磷蛋白(DARRP-32)阳性细胞计数。结果:MT移植组计数的DARRP-32阳性神经元约为ST移植组的2倍。移植物体积、DARPP-32碎片体积和新生多巴胺能神经支配体积在2组中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MT神经微移植方式可以增加新生纹状体神经元的数量,其机制可能是移植物-宿主接触面积的增大使得移植物更强地暴露于宿主环境诱导因素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轨迹神经微移植 胚胎纹状体神经元 亨廷顿病模型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