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47
1
作者 王春 王金华 王以进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 比较三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为临床选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8具尸体上肢标本 ,制成骨折损伤模型 ,随机分组分别适用交叉克氏针加 8字钢丝 ,交叉克氏针、平行克氏针等三种方法固定后 ,模拟肘关节伸、屈和扭... 目的 比较三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为临床选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8具尸体上肢标本 ,制成骨折损伤模型 ,随机分组分别适用交叉克氏针加 8字钢丝 ,交叉克氏针、平行克氏针等三种方法固定后 ,模拟肘关节伸、屈和扭转三种情况下进行加载。结果 采用交叉克氏针加 8字钢丝无论在强度还是刚度方面均优于单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 ,更比平行克氏针内固定的效果好 ,前者比后者强度平均高出 12 %和 30 %。刚度平均高出 15 %和 33% (P <0 0 1)。结论 交叉克氏针加钢丝固定 ,它操作简单、牢固、稳定性好 ,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防止肘内翻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术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克氏针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0
2
作者 代飞 吴雪晖 +3 位作者 王序全 许建中 马树枝 周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8-680,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0年8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获得随访46例,其中伸直尺偏型25例,伸直桡偏型21例。按Garland分型:Ⅰ型7例,Ⅱ型11例,Ⅲ型28例。患...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0年8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获得随访46例,其中伸直尺偏型25例,伸直桡偏型21例。按Garland分型:Ⅰ型7例,Ⅱ型11例,Ⅲ型28例。患儿平均年龄为6岁2个月(1.6~8岁)。手术方式为全身静脉麻醉下先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闭合复位,然后经皮穿入2~3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并应用上肢石膏固定肘、腕关节于功能位。结果本组4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3~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患侧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伸直角度为0°,平均屈曲角度为135。,无1例出现Volkmann挛缩及医源性神经损伤,1例患者出现肘内翻畸形。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防止Volkmann挛缩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但骨折复位不良,尤其是尺偏未恢复可能导致肘内翻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微创 儿童
下载PDF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20
3
作者 莫贤跃 吴东敏 蒋荣玉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6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外侧3针交叉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5例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后,C臂机监视下先在肱骨髁外侧用2枚克氏针平行或交叉固定,再伸直肘关节到50°,保护尺神...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外侧3针交叉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5例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后,C臂机监视下先在肱骨髁外侧用2枚克氏针平行或交叉固定,再伸直肘关节到50°,保护尺神经下用1枚克氏针在内侧交叉固定,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于肘关节伸直70°制动3周。结果195例均获随访,时间5-35个月。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2例,肘内翻畸形需截骨矫形1例,肘部前侧局限性骨化4例。按Flynn标准评定疗效:优180例,良8例,一般6例,差1例,优良率为96.4%。结论闭合复位内外侧3针交叉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减少医源性尺神经损伤,降低肘内翻畸形发生率,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交叉固定 克氏针
下载PDF
半无菌技术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孙亮 刘万林 +5 位作者 韦宜山 白锐 李岱鹤 赵振群 王勇 孙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半无菌技术条件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38例Gartland Ⅱ、Ⅲ、Ⅳ型(多向不稳定型)及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采用... 目的探讨半无菌技术条件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38例Gartland Ⅱ、Ⅲ、Ⅳ型(多向不稳定型)及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采用半无菌技术条件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其进行手术时间、术后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结果所有患儿中9例(1.4%)出现针道浅表感染,经过局部换药后治愈;7例(1%)发生复位丢失;3例(0.5%)发生肘内翻畸形;2例(0.3%)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内均完全恢复。末次随访时Flynn评分:优561例,占88%;良51例,占8%;可26例,占4%。结论半无菌技术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用中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成本,简化手术过程及利于技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肱骨髁上骨折 克氏针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与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国刚 程海 +2 位作者 余峰 申明成 李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612-614,共3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与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8例,其中36例给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内...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与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8例,其中36例给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32例给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外固定组),对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Baumann角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内固定组患儿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8.9±6.4)min、(53.1±3.4)d,外固定组患儿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2.4±12.8)min、(76.3±5.5)d,内固定组患儿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患儿术毕时、术后3个月时Baumann角分别为(70.9±11.2)°、(68.5±10.2)°,差值为(2.4±1.2)°;外固定组患儿术毕时、术后3月时Baumann角分别为(71.6±10.5)°、(65.4±8.4)°,差值为(6.2±2.0)°;内固定组患儿术后3个月Baumann角变化显著小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患儿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6.1%(31/36)、62.5%(20/32),内固定组患儿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外固定组(χ~2=4.816,P<0.05)。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2/32)、5.6%(2/36),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快、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内固定术 外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手术入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向启利 徐永清 +2 位作者 杨怀芬 丁晶 阮默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4期407-408,共2页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后侧入路(A组,20例)、外侧入路(B组,20例)及内外侧联合入路(C组,20例)3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记录切口显露时间、手术时间,依...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后侧入路(A组,20例)、外侧入路(B组,20例)及内外侧联合入路(C组,20例)3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记录切口显露时间、手术时间,依据Jupiter et al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78.12±8.44)min,B组为(65.42±5.67)min,C组为(58.36±4.77)min;切口显露时间:A组为(13.27±2.89)min,B组为(10.24±1.41)min,C组为(9.48±1.32)min。C组的手术时间及切口显露时间均少于A、B组(P<0.05)。功能评定:A组优良率70%(14/20),B组优良率85%(17/20),C组优良率90%(18/20),B、C组术后肘关节功能优于A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侧入路不应作为常规首选,外侧入路为有效可靠选择,内外侧联合入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学龄前期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扬 刘勇 +1 位作者 张迪 朱红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手法、运动疗法治疗学龄前期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16例学龄前期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采用关节活动度测量和HSS2(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ing Sys...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手法、运动疗法治疗学龄前期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16例学龄前期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采用关节活动度测量和HSS2(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ing System)肘关节评定标准评定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P<0.001);按照HSS2评定标准,所有患儿治疗后均达"优秀"。结论综合康复对学龄前期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导致的肘关节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关节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下载PDF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峰 宋相建 +1 位作者 吴蔚 王庆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1-24,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126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其中切开复位组85例:男60例,女25例;闭... 目的:比较分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126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其中切开复位组85例:男60例,女25例;闭合复位组41例:男27例,女14例。统计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肘关节评分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平均8.4个月。随访期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4-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闭合复位组优良率(85.4%)与切开复位组(81.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有2例术后发生尺神经损伤症状,发现后立即拔除尺侧克氏针并给予营养神经治疗,术后1.5-2.0个月症状消失。闭合复位组3例发生明显肘内翻,行肱骨髁上截骨矫形。结论: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固定术 GartlandⅢ型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及术后早期康复在大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何曼 王瑜 赵景新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及术后早期康复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大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手术(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术)治疗、>10岁、Lagrange-RigaultⅢ、Ⅳ...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及术后早期康复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大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手术(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术)治疗、>10岁、Lagrange-RigaultⅢ、Ⅳ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4例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采用ERAS+去除内固定克氏针及石膏后立即开始早期康复方案(RT)的23例患儿设为ERAS+RT组;将2014年5月至2017年9月采用传统治疗方案的21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在入院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患侧肘关节恢复日常生活屈伸活动度(ROM-ADL)时间、返回学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RAS+RT组患儿的入院至手术时间[(1.69±0.75)dvs(2.73±1.16)d]、住院时间[(5.00±1.63)dvs(8.47±3.27)d]、恢复ROM-ADL时间[(3.31±0.75)周vs(14.53±9.86)周]、返回学校时间[(4.30±0.75)周vs(16.27±9.83)周]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均未出现医源性副损伤、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ERAS结合早期康复的治疗措施安全可行,可以显著促进大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加速康复外科 康复
原文传递
规范化功能锻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韦小玲 张淑卿 林继红 《中医正骨》 2012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功能锻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方法,试验组按正骨规范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功能锻炼规范进行系统功能康复指导。结果:在治疗前后,患儿肘关节... 目的:探讨规范化功能锻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方法,试验组按正骨规范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功能锻炼规范进行系统功能康复指导。结果:在治疗前后,患儿肘关节功能评分实验组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均数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均数分差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5,P=0.004)。结论:规范的功能锻炼能避免或减轻软组织粘连,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儿童 护理
下载PDF
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式探讨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浩然 仲肇平 陈秋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将168例获随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治疗方式进行分组,闭合复位组13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6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88例。对3种治疗方法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将168例获随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治疗方式进行分组,闭合复位组13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6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88例。对3种治疗方法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参照Flynn评定标准:闭合复位内固定组优于闭合复位组(χ2=5.923,P<0.01);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于闭合复位组(χ2=4.262,P<0.01);闭合复位内固定组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P>0.05)。结论对于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在患儿的预后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不存在优势,在保证骨折复位的前提下治疗应首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克氏针 内固定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玉香 张玉榕 +1 位作者 崔立敏 刘海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20期2393-2395,共3页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8例肱骨髁上骨折学龄期患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患儿分别于术前0~3h,术后12h内,12~24h,〉24~48h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视...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8例肱骨髁上骨折学龄期患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患儿分别于术前0~3h,术后12h内,12~24h,〉24~48h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儿童手术后疼痛行为量表(FLACC),对两组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手术前和术后12h,两组患儿对疼痛的感受和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h实验组患儿VAS量表评分为(2.10±1.12)分,低于对照组(3.85±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8,P〈0.01);实验组患儿FLACC量表评分为(6.555±1.12)分,低于对照组(7.85±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43,P〈0.01);术后〉24—48h两组患儿VAS、FLACC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学龄期骨折手术患儿实施适当护理干预措施,在骨折手术12h后能够有效减少其疼痛感受程度,增加患儿的舒适度,有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期儿童 护理干预 肱骨髁上骨折 疼痛
原文传递
儿童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240例 4种治疗方法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隼 倪晓燕 +3 位作者 谢丰 王艳 焦勤 沈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1-392,400,共3页
目的比较4种治疗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移位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40例应用手法复位、骨牵引、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治疗,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0.5-6.0a。将240例患儿分为4组:手法复... 目的比较4种治疗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移位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40例应用手法复位、骨牵引、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治疗,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0.5-6.0a。将240例患儿分为4组:手法复位组、骨牵引组、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切开复位组。以肘关节运动丧失的度数和携物角的度数为Flynn标准评定。并对结果采用K×2列表的χ2检验。结果240例患儿平均随访2.43a。手法复位组88例,优59例,良13例,优良率81.8%;骨牵引组92例,优83例,良2例,优良率92.3%;经皮穿针组12例,优10例,良1例,优良率91.3%;切开复位组48例,优37例,良4例,优良率83.3%。4种治疗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5.1205P〉0.05)。结论手法整复操作简易、关节功能恢复较快,但对骨折端旋转纠正不太理想,稳定性差,易出现再移位;尺骨鹰嘴骨牵引简单易行,安全性较高,肘部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护理麻烦;闭式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固定效果可靠,创伤小,恢复效果好,内侧进针时有尺神经损伤的可能,操作中受X线辐射时间较长;切开复位对位理想,但切开复位加重了肘部肌肉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术后肘部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较长。4种方法各有优劣,可根据患儿和医院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移位性 经皮钢针 儿童
下载PDF
同龄激励锻炼圈联合游戏式功能锻炼对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亮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2期1841-1844,共4页
目的探究同龄激励锻炼圈联合游戏式功能锻炼对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 目的探究同龄激励锻炼圈联合游戏式功能锻炼对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同龄激励锻炼圈联合游戏式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心理行为特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心理行为特征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龄激励锻炼圈联合游戏式功能锻炼在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中的应用,能增强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其心理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学龄期患儿 功能锻炼依从性 心理行为特征
下载PDF
肱骨髁上骨折伴桡神经损伤41例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15
作者 沈阳 陈柏松 沈云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39-84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患儿41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为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并行Ⅰ期神经探查修复;对照组为肱骨髁...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患儿41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为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并行Ⅰ期神经探查修复;对照组为肱骨髁上骨折外院处理骨折愈合后伴神经损伤,术后2~4个月至本院进行Ⅱ期神经探查修复。对2组患儿在神经修复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18例中疗效优13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4.44%;对照组23例中疗效优6例、良12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仅为78.26%。Ⅰ期手术患儿桡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要优于Ⅱ期手术患儿(P=0.028)。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桡神经损伤,Ⅰ期处理骨折的同时积极处理损伤的桡神经,能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桡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生物力学的比较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麒麟 Allieu Kamara +2 位作者 王恩波 刘天婧 李建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9期917-920,共4页
目的比较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复合人工骨36根,模拟制作高、中、低位骨干-干骺端交界区横行骨折线,对不同骨折模型分别行克氏针、单臂外固定架和弹性髓内钉固定,并将模型骨安装在计... 目的比较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复合人工骨36根,模拟制作高、中、低位骨干-干骺端交界区横行骨折线,对不同骨折模型分别行克氏针、单臂外固定架和弹性髓内钉固定,并将模型骨安装在计算机控制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屈曲、伸直、外翻、内翻应力试验,将模型安装在机电扭力试验机上,进行内旋转、外旋转应力试验,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力学稳定性。结果高位骨折模型采用弹性髓内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中位骨折采用3枚交叉克氏针(1枚内侧克氏针和2枚外侧克氏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低位骨折采用枚交叉克氏针(1枚内侧克氏针和2枚外侧克氏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结论弹性髓内钉固定对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上半区(高、中位骨折线区间)骨折的整体稳定性最好,而克氏针固定在稳定下半区(中、低位骨折线区间)骨折方面稳定性最好。2枚外侧针固定、1枚内侧针固定可以获得最佳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骨干干骺端交界区 生物力学 内固定 儿童
原文传递
微型外固定支架与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范江荣 许益文 +4 位作者 郑勇 游景扬 石振 郑波 阮家诚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不同固定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外固定支架组)41例,...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不同固定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外固定支架组)41例,对照组(内外侧交叉克氏针组)39例;治疗组采用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外侧1或2枚克氏针固定,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提携角、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采用闭合复位成功。外固定支架组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均明显少于内外侧交叉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提携角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尺神经损伤,无肘内翻畸形发生,对照组有1例发生尺神经损伤,术后2个月自行恢复,2例发生轻度肘内翻,未处理。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与内外侧交叉针经皮固定均能微创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相当,外固定架组术中平均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肘内翻发生率低,医务人员在放射线下暴露时间明显减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微创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克氏针
原文传递
分期护理干预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闫芳 邢爱芝 董艳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8期151-153,共3页
目的分期护理干预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 目的分期护理干预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皆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时期的证侯分期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分期护理干预 并发症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盛华 叶丙霖 +1 位作者 王想福 周明旺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12期155-157,共3页
通过分析近年来研究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文献,从肱骨髁上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骨折分型及临床治疗等方面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 诊疗 进展
下载PDF
39例少年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华 刘璠 +2 位作者 魏爱淳 陈旭 陈绍洋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法与切开复位双接骨板固定法治疗移位型少年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0年3月,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手术治疗移位型少年肱骨髁上骨折39例,其中,21例采用切开复位交...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法与切开复位双接骨板固定法治疗移位型少年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0年3月,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手术治疗移位型少年肱骨髁上骨折39例,其中,21例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克氏针组),18例采用切开复位双接骨板固定(双接骨板组)。对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即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比较;按照Flynn标准和HSS标准于术后12个月时对所有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Flynn标准和HSS标准,两组术后12个月时患侧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双接骨板组优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移位型少年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双接骨板固定法是较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肱骨髁上骨折 内固定器 交叉克氏针 双接骨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