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8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06
1
作者 黄雷 张波 +5 位作者 王满宜 蒋协远 吴新宝 张贵林 危杰 荣国威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989年 6月~ 1998年 8月共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患者 212例,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 41例进行分析。平均随访 40个月后用改良 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进行评定,并将待手术时间、骨折类型...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989年 6月~ 1998年 8月共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患者 212例,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 41例进行分析。平均随访 40个月后用改良 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进行评定,并将待手术时间、骨折类型、手术入路、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等因素分别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1例中有 1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术后疗效为优 13例 ,良 15例 ,可 10例 ,差 3例 ,优良率为 69.2%。结论骨折粉碎及移位的程度将影响预后。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且选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术中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踝骨骨折 骨折 内固定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98
2
作者 黄强 王满宜 荣国威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9-164,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2月手术治疗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脱位40例,其中资料完整的29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1岁(22~67岁);左侧15例,右侧14例。采用Neer骨折分类法...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2月手术治疗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脱位40例,其中资料完整的29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1岁(22~67岁);左侧15例,右侧14例。采用Neer骨折分类法,单纯Neer三部分骨折12例;Neer三部分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4例,合并后脱位1例;单纯Neer四部分骨折4例;Neer四部分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5例,合并后脱位3例。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采用螺纹克氏针或改良Ender钉加张力带固定外科颈,对于大、小结节骨折采用不吸收缝线或钢丝以“8”字张力带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11 ̄40个月),同时问卷调查患者生活工作能力的恢复情况,术后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法进行评估,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81.7分(54 ̄96分),优良率为65%(19/29),可为24%(7/29),差为11%(3/29);平均前屈上举主动为142.5°(60° ̄180°)。疼痛VAH评分平均为12分(9 ̄15分)。我们将X线片中肱骨头完全吸收、部分吸收以及肱骨头减小均诊断为肱骨头坏死。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为71%,无差的病例,肱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7%;Neer四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为58%,差为25%,肱骨头坏死率达67%。结论对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头 坏死 肩关节前脱位 后脱位 张力带固定 手术治疗 吸收 诊断 改良
原文传递
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157
3
作者 张贵林 李楠 +4 位作者 姜春岩 黄雷 吴新宝 荣国威 伊明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 介绍经肱三头肌两侧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新的手术入路,并探讨该手术入路不损伤伸肘装置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将肱三头肌从肱骨远端骨面剥离后,分别在屈肘 15°、 30°、 45°、 60°及 80°... 目的 介绍经肱三头肌两侧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新的手术入路,并探讨该手术入路不损伤伸肘装置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将肱三头肌从肱骨远端骨面剥离后,分别在屈肘 15°、 30°、 45°、 60°及 80°时,提起肱三头肌,并向内侧或外侧牵拉,记录肌肉提起的高度,观察该入路对肱骨远端、尤其是滑车的显露情况,指导手术的顺利完成,并结合临床治疗加以分析。结果 通过尸体解剖及临床应用发现,肘关节屈曲 45°~ 60°时,可进行髁间骨折的复位固定;肘关节屈曲 15°~ 30°时,可处理髁上骨折部分;肘关节屈曲 80°时,可进一步检查滑车的复位情况。结论 此手术入路适用于 RiseboroughⅡ、Ⅲ型肱骨髁间骨折治疗,在完整保留伸肘装置的情况下,不仅能满足髁间骨折的复位固定,还可使术者从容地处理髁上骨折,并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尸体解剖 骨科手术方法 肘关节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及术后康复 被引量:101
4
作者 姜保国 傅中国 +3 位作者 张殿英 徐海林 李剑 范兵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对收治的 4 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依据Neer分型及骨折移位的严重程度进行非手术治疗 15例 ,手...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对收治的 4 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依据Neer分型及骨折移位的严重程度进行非手术治疗 15例 ,手术治疗 31例 ,术后患肩早期外展支架固定及康复锻炼。 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为 6~ 2 6个月 ,平均 12 .6个月。患肢功能按尚天裕等肩关节功能评估标准 ,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 93.5 % (2 9/ 31)和93.3% (14 / 15 )。 结论 肱骨上端骨折仅有较小的移位 ,一般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 ,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同时配合外展支架固定及规范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降低了此处骨折凝肩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治疗重点是可靠的固定及早期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康复 手术疗法
原文传递
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95
5
作者 张爽 李治伟 +2 位作者 毕伟 刘沂 温殿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报告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3年6月,采用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9~67岁,平均42.2岁。按照Müller的AO分型:C1型5例,C2型11例,C3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6d,平均4.3... 目的报告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3年6月,采用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9~67岁,平均42.2岁。按照Müller的AO分型:C1型5例,C2型11例,C3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6d,平均4.3d。取肘后正中切口,经尺骨鹰嘴截骨显露肱骨髁间骨折。先将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其中6例C3型骨折,由于骨折块粉碎,采用了自体髂骨植骨。然后用双钢板固定髁上骨折,内侧半管状钢板固定于内上髁的嵴上,外侧则用重建钢板固定,两钢板呈90°角,鹰嘴截骨部用张力带固定。结果2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1个月,肘关节屈曲80°~105°,平均86.2°;伸直丢失30°~45°,平均40.7°。术后12个月,肘关节屈曲95°~135°,平均117°;伸直丢失10°~35°,平均23.2°。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5.7周。以Jupiter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3例,良15例,可4例。4例伤口渗出,3例克氏针退出,1例尺神经病变,3例异位骨化。无一例出现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能提供牢固持久的固定,有效地防止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双钢板 肱骨髁间骨折 截骨 肘关节功能 切口 固定 病变 粉碎 防止
原文传递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6
6
作者 王友华 刘璠 +4 位作者 周振宇 吴菊 曹毅 顾永强 侍德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01-705,共5页
目的比较二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5年1月,采用单钢板螺钉(A组,21例)、“Y”形钢板(B组,33例)和双钢板(C组,19例)固定治疗73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Müller的AO分型标准均为C3型骨折... 目的比较二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5年1月,采用单钢板螺钉(A组,21例)、“Y”形钢板(B组,33例)和双钢板(C组,19例)固定治疗73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Müller的AO分型标准均为C3型骨折。所有患者均取肘后正中切口,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对本组患者的内固定方式、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36个月(平均22.3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肘关节功能按Jupiter评定标准进行评定,A组优良率为57.1%,B组为81.8%,C组为89.5%。B、C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明显较A组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Sodergard关于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判断标准,A组失败率为33.3%,B组为15.2%,C组为5.3%,C组内固定失败率明显较A、B组低,B组明显较A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切口皮肤坏死和深部感染。结论单钢板螺钉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亦较高,临床应慎用此方法;“Y”形钢板和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符合肱骨远端生物力学特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者;但“Y”形钢板由于其自身的形态、结构特点,术后内固定松动发生率较高,因此对于肱骨内、外髁骨块较小者,不宜选用“Y”形钢板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肘关节 疗效
原文传递
重建钢板固定和尺神经前置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65
7
作者 王思群 吴建国 +2 位作者 夏新雷 陈文钧 黄煌渊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74-478,共5页
目的评价AO重建钢板固定及常规尺神经前置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1年9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68例,随访资料完整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41岁。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36例。43例肱骨髁间骨折按AO/... 目的评价AO重建钢板固定及常规尺神经前置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1年9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68例,随访资料完整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41岁。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36例。43例肱骨髁间骨折按AO/ASIF分型:C1型14例,C2型18例,C3型11例。行切开复位AO重建钢板内固定,并常规行尺神经前置。取肘后正中切口,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32例,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6例,合并鹰嘴骨折经骨折端进入5例。术后早期行肘关节CPM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2~37个月,平均17.7个月。术后12~18周,骨折全部愈合。采用Aitken-Rorabeck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33例,良4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6.1%。6例尺神经损伤均完全恢复,无一例发生迟发性神经麻痹。伤后4周出现异位骨化2例;肘内翻3°1例,但不影响肘关节的功能;切口感染3例。肘关节功能受限2例,其中1例伸屈为43°,另1例为62°。结论肱骨髁间骨折应及早解剖复位,尺神经前置能减少尺神经麻痹的发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治疗 尺神经 肘关节功能 AO重建钢板 固定 功能锻炼 发生 神经麻痹 恢复
原文传递
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改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66
8
作者 吴焘 张国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4期6655-6660,共6页
背景:在修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时多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或普通钢板固定修复,由于固定不稳固可出现骨折的畸形愈合。课题组以往研究发现,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常规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效果较好,但稳定性还需提高。临床实践表... 背景:在修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时多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或普通钢板固定修复,由于固定不稳固可出现骨折的畸形愈合。课题组以往研究发现,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常规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效果较好,但稳定性还需提高。临床实践表证明,锁定加压钢板以微创手术植入后稳定性良好,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试验假设与常规锁定钢板相比,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可更好地修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和更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目的:观察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中国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住院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2例随机等分为2组,观察组行肩外侧小切口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行肩外侧小切口闭合复位+微创常规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组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方案中的主要结局为固定后6个月患者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以此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次要结局为两组固定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固定后0.5,1,3个月患者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固定后1,3 d,1,2周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观察其与固定前评分相比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固定后0.5,1,3,6个月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固定后0.5,1,3,6个月患者骨折愈合质量的X射线检查,以评估固定后骨折愈合情况。试验经中国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QHY1005D)。参与者对试验内容和治疗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研究方案旨在分析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常规锁定钢板相比,在改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有效性的优势,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肱骨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临床试验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稳定性 肩外侧小切口 闭合复位 微创 螺纹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62
9
作者 吴英华 张铁良 +2 位作者 金硕 杨明富 张银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5年3月至2003年10月间采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单纯“8”字钢丝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43.2岁。左侧14...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5年3月至2003年10月间采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单纯“8”字钢丝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43.2岁。左侧14例,右侧12例;车祸及摔伤23例,其他3例。按照AO分型,C1型3例,C2型5例,C3型18例;开放骨折5例(CustiloⅠ型3例,Ⅱ型2例),皮肤挫伤3例,多发伤5例,合并原发性尺神经损伤4例。术后2~7d开始功能锻炼,以定期物理检查结果及X线片的表现作为判断截骨处骨愈合的指标,同时以Cassebaum的方法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21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9个月至8年,平均1年6个月。所有患者截骨处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2周,无截骨块分离移位。4例发生异位骨化,其中2例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4例原发性尺神经损伤者术中探查尺神经连续性存在,均行尺神经前移术,3例完全恢复,1例遗留轻度感觉、运动障碍。肘关节功能评价:优12例,良6例,可1例,差2例。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10°。结论经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具有不侵袭关节、操作简便、固定方式简单、力学性能优良、有利于术后功能锻炼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采用该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截骨术 治疗结果 肱骨髁间骨折 肘关节功能 截骨治疗 尺骨鹰嘴 斜行 平均愈合时间 术后功能锻炼
原文传递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56
10
作者 姜春岩 王满宜 荣国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49-653,共5页
目的 探讨和分析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选择、手术关键以及早期结果。 方法 对 16例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6 8个月。 16例中 15例为新鲜骨折 ,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 8d ;1... 目的 探讨和分析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选择、手术关键以及早期结果。 方法 对 16例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6 8个月。 16例中 15例为新鲜骨折 ,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 8d ;1例为骨折术后畸形愈合。患者平均年龄为 5 8 9岁。分别在术后即刻、术后第 2、6、10、16周、术后 6个月以及最终随访时拍摄X线片。最终随访时应用ASES(Americanshouder&ElbowSurgeon)评分、Constant 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SimpleShoulderTest)问卷评估治疗结果。 结果  16例ASES评分平均为 89 1(6 4~ 94 ) ,VAS疼痛评分平均为 2 7(0~ 5 ) ,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前曲上举 12 8 1°(90°~ 15 0°) ,外旋 35 0°(30°~ 4 0°) ,内旋T8~T9水平 (L1~T6) ;Constant Murley评分平均为 85 7(5 3~ 95 ) ;UCLA评分平均为 30 4 (2 1~ 33) ;SST问卷中回答“是”的问题平均为 9 3个 (7~ 11个 )。对于疼痛的满意度为 93 8% ,对于功能恢复的满意度为87 5 %。 结论 通过严格的适应证选择 ,把握良好的手术时机 ,精细缜密的手术操作并结合术后长期、完善的康复治疗 ,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为早期结果报告 ,仍需进行更长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肱骨头置换 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 假体和植人物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附 31例随访分析 ) 被引量:54
11
作者 黄强 蒋协远 +1 位作者 耿向苏 王满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28-731,I041,共5页
目的 总结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结果。 方法 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31例 ,男 18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36 8岁 ,平均随访时间 40 5个月 ;手术均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 ,钢板固定 12例 ,单纯螺钉固定 15例 ,克氏针... 目的 总结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结果。 方法 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31例 ,男 18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36 8岁 ,平均随访时间 40 5个月 ;手术均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 ,钢板固定 12例 ,单纯螺钉固定 15例 ,克氏针加石膏固定 4例 ;采用Neer分类及评分方法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 两部分外科颈骨折优良率为 6 9% ,无坏死及骨折不愈合 ;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满意率较低 ;三部分骨折的肱骨头坏死率为 44 % ,四部分骨折坏死率达 75 %。结论 两部分骨折和三部分骨折可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 ,但尽量避免使用钢板 ;对“经典”四部分骨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移位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术式 疗效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3
12
作者 吕玉明 李长树 +4 位作者 曾勉东 赵洪普 杨波 万盛钰 丁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63-968,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内固定组,n=35)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组(置换组,n=26)。其中内固定组含Neer 3部分骨折23例,4部分骨折12例;置换组含Neer 3部分骨折5例,4部分骨折21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一次性住院费用,同时采用Neer评分标准从关节疼痛、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时间相仿,平均随访时间为20.5个月(12~36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为(6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10)ml,一次性住院费用平均为(37 940±3 500)元,Neer评分优良率为86.2%;置换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0±20)ml,一次性住院费用平均为(38 850±4 800)元,Neer评分优良率为90.0%。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住院费用以及术后随访Ne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相仿,术后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2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筛选正确的适应证,对于年龄较轻同时可争取术中复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最佳选择;而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无法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则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 粉碎性骨折 锁定钢板 人工肱骨头置换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3
13
作者 姜保国 张殿英 付中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板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6年5月,通过尺骨鹰嘴截骨或游离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行切开复位、AO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患者34例。经过平均2年4个月的随访,随访到29例,以Cassebau...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板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6年5月,通过尺骨鹰嘴截骨或游离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行切开复位、AO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患者34例。经过平均2年4个月的随访,随访到29例,以Cassebaum评分标准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结果Cassebaum评分优19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1例鹰嘴截骨患者出现鹰嘴不愈合。结论切开复位、AO钛板螺钉内固定,尤其是双板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切开复位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分析 被引量:51
14
作者 张亚非 庞贵根 张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002~2003年对43例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拉力螺钉、克氏针固定及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19个月,...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002~2003年对43例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拉力螺钉、克氏针固定及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19个月,平均11.5个月。24例手术患者中优11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9.2%;19例非手术患者中优6例,良7例,可6例,优良率为68.4%;手术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片示无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发生。结论对Neer分型中Ⅰ型和Ⅱ型中部分患者应采用非手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而Ⅲ、Ⅳ型应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主要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拉力螺钉、克氏针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手术中不宜过多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闭合复位 手术治疗方法 疗效分析 骨折手术 肱骨近端 非手术患者 夹板固定治疗 克氏针固定 解剖钢板 拉力螺钉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5
15
作者 付中国 邓磊 +5 位作者 白露 陈建海 张培训 党育 张殿英 姜保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6-670,共5页
目的:对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例共计8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6.4岁(33~89岁)。术后平均随访23.5个月(1... 目的:对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例共计8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6.4岁(33~89岁)。术后平均随访23.5个月(10~51个月),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活动度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骨折类型及是否有内科合并症组间的内固定相关及非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在全部83例患者中,共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合并两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8.1%,其中浅表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术后大结节移位2例、接骨板撞击肩峰3例、螺钉穿出3例、肱骨头坏死3例、肱骨头内翻畸形愈合6例,有4例合并两种或以上并发症。四部分骨折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P=0.009)及非内固定相关并发症(P=0.003)的几率均远高于较为简单的骨折类型。相比较而言,年龄和内科合并症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虽疗效较为肯定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年龄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合理的术前评估与计划、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板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内侧柱支撑重建对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46
16
作者 曾浪清 陈云丰 +6 位作者 唐三元 杨辉 魏海峰 宋文奇 王磊 潘垚 张闻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侧柱的不同支撑重建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稳定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并完整随访1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46例,女84例;年龄18~88岁,平均56.1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侧柱的不同支撑重建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稳定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并完整随访1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46例,女84例;年龄18~88岁,平均56.1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6例,三部分骨折52例,四部分骨折22例。根据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4组:骨皮质解剖复位组60例,多枚螺钉置入组12例,单枚螺钉置入组17例和无支撑重建组41例。末次随访时比较4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肱骨头内翻角度、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等。结果130例患者术后获12。42个月(平均18.8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骨皮质解剖复位组、多枚螺钉置人组、单枚螺钉置入组及无支撑重建组的Constant评分平均分别为(81.2±12.7)、(75.54-9.7)、(69.4±12.1)、(67.5±11.6)分,VAS评分分别为(1.4±1.9)、(1.74-1.6)、(2.54-2.2)及(3.24-2.4)分,肱骨头内翻角平均分别为0.8。4-1.0。、1.4。4-2.3。、3.4。4-6.8。及4.4。4-4.0。,以上项目,骨皮质解剖复位组与多枚螺钉置入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皮质解剖复位组与单枚螺钉置人组、无支撑重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枚螺钉置入组与无支撑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二次手术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采用内侧骨皮质支撑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具有较佳的固定效果;当肱骨近端内侧粉碎性骨折、骨缺损或内侧骨皮质难于复位时,也可通过多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以获稳定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三头肌劈开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6
17
作者 张弛 姚振均 陈峥嵘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评估采用三头肌劈开和尺骨鹰嘴截骨两种不同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8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其中 43例采用三头肌劈开入路, 43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 36... 目的 评估采用三头肌劈开和尺骨鹰嘴截骨两种不同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8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其中 43例采用三头肌劈开入路, 43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 36. 6个月。Mayo肘关节评分、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iesofthearm, shoulderandhand, DASH)评分和Knirk等评分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放射学检查 77例患者临床效果均良好。并发症包括 6例延迟愈合, 1例严重的肘关节僵硬, 2例神经麻痹。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安全有效。三头肌劈开入路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均可获得相同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头肌劈开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治疗 肱骨髁间骨折 疗效比较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3
18
作者 黄海晶 庞贵根 +2 位作者 张铁良 张亚非 张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364-136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6年6月,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6—71岁,平均42.3岁。根据Neer分型,3...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6年6月,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6—71岁,平均42.3岁。根据Neer分型,3部分骨折15例,其中5例伴前脱位,6例伴有原发性骨质疏松;4部分骨折6例,其中3例伴肱骨头前脱位,2例伴后脱位。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将锁定钢板置于结节间沟后缘10mm,近端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mm的位置,复位后骨折断端如有骨质缺损,进行自体或异体骨植入,骨折远近端分别用锁定及非锁定螺钉固定。术后第3d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开始主动活动,2周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1例手术患者均获得10~14个月的随访,平均12.5个月,骨折12个月内全部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7例,可3例,全组优良率85%。[结论]锁定钢板的螺钉锁扣于接骨板上,能够提高对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及伴有骨质疏松患者的固定效果,做到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但应注意对锁定接骨板的合理操作,尽量避免锁定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肱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锁定加压接骨板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43
19
作者 文玉伟 王强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390-394,共5页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由于儿童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结构,使其不易获得稳定复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骨折时受伤机制的不同,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绝大数患儿为伸直型;根据G...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由于儿童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结构,使其不易获得稳定复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骨折时受伤机制的不同,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绝大数患儿为伸直型;根据Gartland分型,又将其分为GartlandⅠ、Ⅱ、Ⅲ型。对于GartlandⅠ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建议采用前臂中立位、屈肘90°长臂石膏固定3~4周;对于Gartland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随着对肱骨髁上骨折研究的深入,对于穿针方式的选择出现越来越多的争议。也有部分学者报道了其他新兴的治疗方法,如弹性髓内针、单臂外固定架等,认为其术后不需要石膏固定,神经损伤发生率低,较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有一定优势。本文就目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方式、不同类型骨折治疗方式选择及其优缺点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43
20
作者 李欣 刘宏 +2 位作者 肖晟 方科 文捷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观察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14年10月对132例难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治疗,其中男82例,女50例;年龄2~14岁,平均5.8岁。根据骨折远端移... 目的: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观察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14年10月对132例难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治疗,其中男82例,女50例;年龄2~14岁,平均5.8岁。根据骨折远端移位方向选择骨膜撕裂侧入路,在医师手指引导下行骨折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石膏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132例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3.7个月。优95例,良27例,一般8例,差2例。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单,不受肘部肿胀的影响,复位成功率高,术后肘部功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