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洪堡的礼物》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海兰 蒲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6-160,共5页
从独特的叙述技巧、含蓄深刻的喜剧风格以及博览贯通的行文手法几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洪堡的礼物》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艺术特色 索尔·贝娄 文学评论 美国 小说 叙述技巧 喜剧风格 艺术手法
下载PDF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悲剧意识研究
2
作者 马雯婷 张宁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20-125,共6页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因其对小知识分子荒诞生存的精彩书写被冠以荒诞派作家的头衔。贝娄作品深刻的时代思想烙印,整体上浸润着西方文学源远流长的悲剧意识。西方文学家热衷于悲剧的创作,悲剧主人公们在苦难和压力下不甘于沉沦为“...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因其对小知识分子荒诞生存的精彩书写被冠以荒诞派作家的头衔。贝娄作品深刻的时代思想烙印,整体上浸润着西方文学源远流长的悲剧意识。西方文学家热衷于悲剧的创作,悲剧主人公们在苦难和压力下不甘于沉沦为“末人”,而是奋起反抗,以其崇高壮美的奋斗历程宣示其作为命运的主人的英雄气概。笔者撷取《洪堡的礼物》《赫索格》和《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三部经典作品,分析人物塑造和情节展开的表现手法,品读作家看似平淡的叙事语言之下深藏的悲剧意识,挖掘其作品悲剧意识的源头,为贝娄作品的研读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悲剧意识 索尔·贝娄 《洪堡的礼物》 《赫索格》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下载PDF
论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创作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何立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39-142,共4页
1972年诗人约翰·贝利曼跳河自杀给了贝娄很大的震动。加上他英年早逝的朋友艾萨克·罗森菲尔德和德尔莫·施瓦茨,贝娄越发痛心地思考着美国是怎样对待她的诗人的。美国社会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对金钱物质权利的狂热追求,导... 1972年诗人约翰·贝利曼跳河自杀给了贝娄很大的震动。加上他英年早逝的朋友艾萨克·罗森菲尔德和德尔莫·施瓦茨,贝娄越发痛心地思考着美国是怎样对待她的诗人的。美国社会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对金钱物质权利的狂热追求,导致了人精神上的沉睡。与人智学家斯坦纳的相识更使贝娄坚定了创作《洪堡的礼物》时,提出灵魂不死的新观点,并通过“艺术家自我”和“世俗自我”的冲突继续他的寻找立足点的创作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创作思想 不死的灵魂 《洪堡的礼物》
下载PDF
美国文学作品中都市问题研究及启示——以《洪堡的礼物》为例
4
作者 李佳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4-28,共5页
《洪堡的礼物》是美国小说家索尔·贝娄的作品,展示出作者在美国芝加哥的都市生活。文章以《洪堡的礼物》中的都市问题以及对中国启示为研究对象,围绕三点进行叙述,即:芝加哥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大都市的乡愁;大都市生活的“厌烦”,... 《洪堡的礼物》是美国小说家索尔·贝娄的作品,展示出作者在美国芝加哥的都市生活。文章以《洪堡的礼物》中的都市问题以及对中国启示为研究对象,围绕三点进行叙述,即:芝加哥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大都市的乡愁;大都市生活的“厌烦”,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国城市化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都市问题 中国 启示
下载PDF
《洪堡的礼物》中的“成功”与救赎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兮颖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8-32,共5页
《洪堡的礼物》中诗人洪堡与剧作家西特林这两个人物显示出失败与成功的对照。西特林将洪堡的失败归结为他拒绝向这个社会妥协,因而将这种失败转化为一种道德上的胜利。西特林的受难历程同时也是他寻找救赎之路的过程。他通过追忆犯下... 《洪堡的礼物》中诗人洪堡与剧作家西特林这两个人物显示出失败与成功的对照。西特林将洪堡的失败归结为他拒绝向这个社会妥协,因而将这种失败转化为一种道德上的胜利。西特林的受难历程同时也是他寻找救赎之路的过程。他通过追忆犯下的罪过以及随之而来的惩罚,不断进行忏悔,最后因洪堡的礼物而获得宽恕。小说不仅展示了西特林的救赎之路,洪堡也以自己的死亡获得了最终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成功” 洪堡 西特林 救赎
下载PDF
视觉里的声音:《洪堡的礼物》中“内聚焦”叙事模式探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喆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139,共6页
索尔·贝娄的小说视角常采用独白的形式,叙述者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独特叙事视角在其代表作之一《洪堡的礼物》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作者索尔·贝娄将叙述中心置于故事叙述者查理·西特林的意识中,全力刻画聚焦主体,充分运用&qu... 索尔·贝娄的小说视角常采用独白的形式,叙述者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独特叙事视角在其代表作之一《洪堡的礼物》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作者索尔·贝娄将叙述中心置于故事叙述者查理·西特林的意识中,全力刻画聚焦主体,充分运用"内聚焦"的叙事手法——固定式内聚焦、不定式内聚焦和多重式内聚焦,让观察者处于故事之内,关注着自己的过去,追问着生存的意义。贝娄通过不断变换聚焦者的时空位置来感知叙述声音,进而妥善处理叙述者西特林的视野,客观分析叙述者的思想和感受。借用叙事视角变化的互补关系排除各种不可靠因素,减少读者认识上的偏差,彰显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从而赋予小说极强的互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固定式内聚焦 不定式内聚焦 多重式内聚焦
下载PDF
从消费社会理论看《洪堡的礼物》 被引量:3
7
作者 宁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0年第12期121-124,共4页
从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的角度解读索尔.贝娄的代表性小说《洪堡的礼物》,可以看出消费主义对小说中两位主人公洪堡与西特林私人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深刻影响。通过对消费主义负面影响的描述,贝娄认为人应在消费文化面前保... 从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的角度解读索尔.贝娄的代表性小说《洪堡的礼物》,可以看出消费主义对小说中两位主人公洪堡与西特林私人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深刻影响。通过对消费主义负面影响的描述,贝娄认为人应在消费文化面前保持宽容的心态和培养个人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洪堡的礼物》 鲍德里亚 消费主义
下载PDF
《洪堡的礼物》文本的历史性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杨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6-58,共3页
以新历史主义为理论导向,致力于全新解读贝娄的杰作——《洪堡的礼物》。贝娄对大众迷恋物质的描绘以及他对艺术和现代艺术家命运的关注使他与新历史主义的"文本的历史性"不谋而合。这表明贝娄的文本一方面是特定的社会、文... 以新历史主义为理论导向,致力于全新解读贝娄的杰作——《洪堡的礼物》。贝娄对大众迷恋物质的描绘以及他对艺术和现代艺术家命运的关注使他与新历史主义的"文本的历史性"不谋而合。这表明贝娄的文本一方面是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境的产物,另一方面,作为历史话语的功能性组成部分,贝娄的文本还在建构现实,唤醒美国大众意识上起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新历史主义 历史文本性
下载PDF
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中的马丁·布伯哲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宁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8-92,97,共6页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体现了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的观点,是其哲学观的形象化表现。小说中主要人物洪堡的"我-它"人生观和西特林"我-你"人生观...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体现了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的观点,是其哲学观的形象化表现。小说中主要人物洪堡的"我-它"人生观和西特林"我-你"人生观与其各自的命运都符合马丁.布伯对人性的看法。通过在两个主要人物的塑造中融入相遇哲学的因素,作家贝娄表达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伦理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洪堡的礼物》 马丁·布伯 相遇哲学
下载PDF
论索尔·贝娄小说《洪堡的礼物》的主题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崴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6年第6期19-23,共5页
《洪堡的礼物》出版于1975年,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论文分析贝娄创作《洪堡的礼物》的深层动机,深入探讨贝娄在小说中所关注和思考的诸多问题,包括文学艺术在美国逐渐边缘化命运的思考,后工业社会物质世界对精神... 《洪堡的礼物》出版于1975年,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论文分析贝娄创作《洪堡的礼物》的深层动机,深入探讨贝娄在小说中所关注和思考的诸多问题,包括文学艺术在美国逐渐边缘化命运的思考,后工业社会物质世界对精神文明的压迫和摧残的思考,知识分子责任与使命的思考。小说中贝娄所倡导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和谐发展的思想,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洪堡的礼物》 知识分子 精神世界 思考
下载PDF
《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形象的矛盾性特质及其成因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司文会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39-44,共6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性特质及其成因等问题关注不够。从女性主义研究视角看,小说中的三个主要女性形象:凯丝琳、丹妮丝和莱娜达,在追求女性主体地位、建构自我身份的过程中,以不同方式融合了...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性特质及其成因等问题关注不够。从女性主义研究视角看,小说中的三个主要女性形象:凯丝琳、丹妮丝和莱娜达,在追求女性主体地位、建构自我身份的过程中,以不同方式融合了西方文学中的"天使"与"妖妇"两大要素,形成了矛盾性的艺术特质。究其原因可见,这正是"天使"和"妖妇"的内在统一性及贝娄的性别政治困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女性形象 矛盾性 成因
下载PDF
《洪堡的礼物》——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扛鼎之作
12
作者 杨丽珍 《科教导刊》 2012年第23期138-139,共2页
本文从叙事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语言风格三方面入手对《洪堡的礼物》进行了解读,旨在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后现代主义文学 叙事结构 洪堡 黑色幽默
下载PDF
试论《洪堡的礼物》中主人公的精神特质
13
作者 曹曦颖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9-73,共5页
《洪堡的礼物》中的主人公洪堡运用攻击和施虐的方法来对付荒诞世界所造成的精神危机,因而陷入躁狂、死亡的境地,而另一位主人公西特林则通过自由联想与人格完善来释放压力,调和实利主义与精神追求间的矛盾,最终在荒诞的世界中幸存了下... 《洪堡的礼物》中的主人公洪堡运用攻击和施虐的方法来对付荒诞世界所造成的精神危机,因而陷入躁狂、死亡的境地,而另一位主人公西特林则通过自由联想与人格完善来释放压力,调和实利主义与精神追求间的矛盾,最终在荒诞的世界中幸存了下来。索尔.贝娄通过对作品中两位主人公的精神探索及结局进行刻画,表达了自己对艺术家及现代人类生存模式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批评学 《洪堡的礼物》 主人公 索尔.贝娄 特质
下载PDF
向死而生:从海德格尔哲学观探究贝娄《洪堡的礼物》中的死亡意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银燕 《理论界》 2020年第11期96-102,共7页
贝娄从未视死亡为禁忌,其作品中有诸多关于死亡事件或者死亡意象的描写。通过对作品中死亡的分析,可发掘贝娄对于生命的哲思。《洪堡的礼物》中西特林以一个世俗的与官僚、反犹主义者同流合污的形象出现,他想随波逐流,在日常的操劳中浑... 贝娄从未视死亡为禁忌,其作品中有诸多关于死亡事件或者死亡意象的描写。通过对作品中死亡的分析,可发掘贝娄对于生命的哲思。《洪堡的礼物》中西特林以一个世俗的与官僚、反犹主义者同流合污的形象出现,他想随波逐流,在日常的操劳中浑浑噩噩地度日。从存在论角度看,此在纠缠于要么活要么死的线性死亡观,将死亡交给“常人”并逃避“能在”而沉沦于世。为了与他人彼此共在,此在听任他人的摆布陷于非本己的存在样式。然而,小说中恩师洪堡的死逼迫西特林对死亡进行重新审视,构成了小说主人公转变的契机。当此在确切领会了良知的召唤并意识到自己根本的罪责存在之后,它将对自己的不作为进行补偿,最终向本己本真性回归。小说所推崇的死亡认知与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存在主义哲学相一致:感受此在的本真、了解生命真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洪堡的礼物》 死亡 哲学
原文传递
20世纪40年代“纽约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论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中的诗人之死 被引量:1
15
作者 席楠 《外国语言文学》 2020年第3期227-237,共11页
以往对当代美国小说《洪堡的礼物》的研究主要关注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对高雅文学造成的危害,但却甚少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成因。本研究指出,这部小说刻画了大众文化作为垄断资本主义对高雅文学构成的威胁。正是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学二... 以往对当代美国小说《洪堡的礼物》的研究主要关注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对高雅文学造成的危害,但却甚少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成因。本研究指出,这部小说刻画了大众文化作为垄断资本主义对高雅文学构成的威胁。正是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学二者之间无法弥合的矛盾造成了20世纪4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的衰落以及诗人之死。小说中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离不开作者索尔·贝娄及"纽约知识分子"群体对大众文化的立场。同时,他们对大众文化的态度又深受同为犹太知识分子的法兰克福学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洪堡的礼物》 纽约知识分子 大众文化 法兰克福学派
原文传递
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作用机制分析——以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黎 何军 《前沿》 2014年第11期215-218,共4页
比较文学中的文学翻译强调翻译家的"创造性叛逆"。本文以贝娄的小说Humboldt's Gift为例,根据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版本的中文译本,从文化过滤的层面来分析翻译中的具体事例,以说明文学翻译中的"叛逆"... 比较文学中的文学翻译强调翻译家的"创造性叛逆"。本文以贝娄的小说Humboldt's Gift为例,根据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版本的中文译本,从文化过滤的层面来分析翻译中的具体事例,以说明文学翻译中的"叛逆",也就是说,由于受本土文化的限制,译者如何对原文进行歪曲、增减、渗透等,从而导致原著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产生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过滤 索尔·贝娄 humboldt’s gift
原文传递
《洪堡的礼物》中的笑与嘲讽 被引量:1
17
作者 宁东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试图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角度,在对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洪堡的礼物》细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并归纳出小说中狂欢化广场、脱冕加冕的狂欢节仪式和狂欢化大众等狂欢化喜剧手法。这些手法以其理想主义和喜剧的特性从不同角度反... 本文试图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角度,在对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洪堡的礼物》细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并归纳出小说中狂欢化广场、脱冕加冕的狂欢节仪式和狂欢化大众等狂欢化喜剧手法。这些手法以其理想主义和喜剧的特性从不同角度反衬和折射出美国现实生活中的异化、沉闷和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洪堡的礼物》 狂欢化
下载PDF
两代美国犹太文学家的成败史——评索尔·贝类的《洪堡的礼物》
18
作者 纪玲妹 秦卫明 《河海大学机械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78-82,共5页
索尔·贝娄的小说《洪堡的礼物》选择了两个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犹太裔美国文学家洪堡和查理,这两个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小说反映了两代艺术家的不同生活及命运,也给读者展现出一个真实的美国社会.
关键词 文学家 小说家 美国 小说 评论
下载PDF
《洪堡的礼物》中的犹太性解析
19
作者 姜杨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8期55-58,共4页
尽管一直不愿意被标为犹太作家,贝娄依然在其作品《洪堡的礼物》中嵌入了太多的犹太因子,如典型的犹太人物及其犹太哲学观。叙写了《洪堡的礼物》中两位犹太主人公对大屠杀的记忆,探讨了犹太身份的文化背景及其作者所体现的犹太哲学观。
关键词 索尔·贝娄 《洪堡的礼物》 犹太人物 犹太哲学观 犹太性
下载PDF
知识分子的困境和超越——《洪堡的礼物》中充满希望的人文主义
20
作者 吴迪 傅利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4-67,共4页
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是一位对人文主义抱有希望的知识分子,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荒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洪堡的礼物》借助美国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间洪堡和西特林两代诗人的人生沉浮和人际交往表现了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中知... 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是一位对人文主义抱有希望的知识分子,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荒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洪堡的礼物》借助美国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间洪堡和西特林两代诗人的人生沉浮和人际交往表现了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表现了与大众隔离的精英知识分子走向毁灭的悲剧。小说末尾表达了对知识分子创造力的肯定,传递了具有批判精神的独立的并与世俗融合的知识分子是人文主义希望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知识分子 人文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