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在伊蚊监测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力 张文革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623-626,共4页
【目的】比较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在同一环境伊蚊监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5-10月每月中旬选择上海市崇明区4个乡镇,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一次,于布放诱蚊诱卵器的第4天(回收诱蚊诱卵器当日)及布放诱蚊诱卵器的第14天分别进行一... 【目的】比较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在同一环境伊蚊监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5-10月每月中旬选择上海市崇明区4个乡镇,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一次,于布放诱蚊诱卵器的第4天(回收诱蚊诱卵器当日)及布放诱蚊诱卵器的第14天分别进行一次人诱停落法监测。【结果】经Pearson相关分析,诱蚊诱卵指数(MOI)和停落指数(布放诱蚊诱卵器第4天)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为0.908(P<0.05);MOI和停落指数(布放诱蚊诱卵器第14天)的相关性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为0.981(P<0.05)。【结论】在白纹伊蚊密度较低的情况下,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有较好的相互替代性,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诱蚊诱卵器法可以反映白纹伊蚊成蚊的密度,这种反映可对应监测当日和监测后1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蚊诱卵器法 人诱停落法 白纹伊蚊
原文传递
上海市中心城区人诱停落法连续194天成蚊监测及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强 周毅彬 +3 位作者 冷培恩 熊成龙 姜庆五 曹晖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索上海市城区中心地带蚊虫种群动态变化、时间分布及成蚊叮刺指数状况。方法选取城区蚊虫较易出现的公园和绿化区域环境类型(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地区),采用人诱停落法进行连续194 d的成蚊动态监测研究。结果2012年4月下旬至10月... 目的探索上海市城区中心地带蚊虫种群动态变化、时间分布及成蚊叮刺指数状况。方法选取城区蚊虫较易出现的公园和绿化区域环境类型(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地区),采用人诱停落法进行连续194 d的成蚊动态监测研究。结果2012年4月下旬至10月下旬共194 d捕获成蚊1666只,包括3属5种,其中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的构成比分别为71.1%和27.7%;成蚊日波动幅度较大,高峰期集中在7-9月,最高达到52只/d;成蚊种群的旬分布趋势显示,淡色库蚊高峰期出现在6月上旬,其密度在5-6月显著高于白纹伊蚊(均P<0.05);白纹伊蚊高峰期出现在7月下旬,7-9月期间,白纹伊蚊密度均显著高于淡色库蚊,属最优势蚊种。结论针对中心城区蚊虫侵害度采用人诱停落法进行连续194 d成蚊监测尚属首次报道,研究提示蚊虫的常规监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蚊媒防治工作仍应针对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两种优势蚊种,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此外研究提示,上海市中心城区适宜越冬蚊生存场所较多的现象可能导致次年淡色库蚊高峰期提前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监测 人诱停落法 种群动态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Human Landing Catch and CDC Light Trap in Mosquito Sampling in Knowlesi Malaria Endemic Areas in Peninsula Malaysia
3
作者 Ahmad Rohani Abd Rahman Aidil Azahary +7 位作者 Mohamed Nor Zurainee Wan Mohd Ali Wan Najdah Ismail Zamree Mohd Omar Hanif Mohd Majid Ariffin Hamid Zuhaizam Ismail Suzilah Han Lim Lee 《Advances in Entomology》 2016年第1期1-10,共10页
Adult mosquito sampling techniques are essential for monitoring transmission of malaria and other mosquito borne infections. Preference for any sampling technique depends on both its field efficiency and the character... Adult mosquito sampling techniques are essential for monitoring transmission of malaria and other mosquito borne infections. Preference for any sampling technique depends on both its field efficienc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vector populations. Surveys on adult mosquitoes using Human Landing Catch (HLC) and CO<sub>2</sub>-baited CDC light trap (CDC-LT) techniques were conducted in several knowlesi malaria endemic areas between the months of March to December 2012 in several states of Peninsula Malaysia. These two techniques were relatively compared to determine the preferences of anopheline mosquitoes towards CO<sub>2</sub>-baited CDC-LT technique using HLC technique as the reference method. Cx. gelidus, An. maculates and An. introlatus were the main three species collected by HLC technique, whereas the species collected by CO<sub>2</sub>-baited CDC-LT technique were mostly An. cracens, Ar. durhami and Coquillettidia species. Most of the Anopheles species were collected almost exclusively by the human collectors except for An. cracens and An. introlatus which were collected using both techniques. Anopheles cracens was the most dominant species captured using CO<sub>2</sub>-baited CDC-LT techniqu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showing An. cracens was caught using CO<sub>2</sub>-baited CDC-LT technique in Malay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pheles cracens human landing catch CDC Light Trap
下载PDF
上海市嘉定区城镇与农村成蚊监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凌超 张峰 +2 位作者 谭佳叶 王韶华 武峥嵘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1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索上海郊区城镇与农村监测点蚊虫种类构成和蚊虫密度的差异性。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和人诱停落法进行成蚊监测。结果嘉定镇街道城区和外冈镇乡村共捕获淡色库蚊1174只、白纹伊蚊138只,两街镇的蚊虫密度分别为9.91、3.72只/(灯·... 目的探索上海郊区城镇与农村监测点蚊虫种类构成和蚊虫密度的差异性。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和人诱停落法进行成蚊监测。结果嘉定镇街道城区和外冈镇乡村共捕获淡色库蚊1174只、白纹伊蚊138只,两街镇的蚊虫密度分别为9.91、3.72只/(灯·夜)。两街镇的蚊虫种类构成均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且蚊虫密度无统计学差异(t=2.28,P>0.05)。结论孳生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为的因素,可能对蚊虫的种群数量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蚊灯法 人诱停落法 蚊虫种类 蚊虫密度
下载PDF
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蚊虫诱蚊灯密度与刺叮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美德 张勇 +9 位作者 张洪江 佟颖 刘婷 李秋红 周小洁 付学锋 田彦林 钱坤 葛军旗 曾晓芃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蚊虫刺叮率行为动态,并分析刺叮率与蚊虫灯诱法密度关系。方法于2013年7-9月间运用人诱停落法与CO2诱蚊灯法对蚊虫的刺叮率和种群密度进行动态监测;应用Pearson分析方法对蚊虫诱蚊灯密度与刺叮率做相... 目的了解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蚊虫刺叮率行为动态,并分析刺叮率与蚊虫灯诱法密度关系。方法于2013年7-9月间运用人诱停落法与CO2诱蚊灯法对蚊虫的刺叮率和种群密度进行动态监测;应用Pearson分析方法对蚊虫诱蚊灯密度与刺叮率做相关性分析,同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出基于CO2诱蚊灯法蚊虫密度预测蚊虫刺叮率的线性模型。结果北京市蚊虫群落中淡色库蚊仍为优势种,三带喙库蚊次之;7-9月间,蚊虫刺叮率连续上升,而诱蚊灯密度在8月有1个低谷;诱蚊灯密度与刺叮率在7和9月存在线性回归模型关系,而8月蚊虫的刺叮率与诱蚊灯密度无相关关系。结论诱蚊灯密度与蚊虫刺叮率密切相关,北京地区蚊虫群落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淡色库蚊种群密度与该区域内人群受蚊虫叮咬概率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人诱停落率 诱蚊灯密度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原文传递
基于网格化的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监测白纹伊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红 周洲 刘洪霞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1-456,共6页
目的探索网格化模式下诱蚊诱卵器法监测媒介伊蚊的影响因素,为媒介伊蚊及其传播疾病的监测和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7-9月在上海市静安区辖区内选择相邻的3个面积、建筑年代、绿化比例接近的居民区作为监测点,每个居民区以九宫格... 目的探索网格化模式下诱蚊诱卵器法监测媒介伊蚊的影响因素,为媒介伊蚊及其传播疾病的监测和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7-9月在上海市静安区辖区内选择相邻的3个面积、建筑年代、绿化比例接近的居民区作为监测点,每个居民区以九宫格形式划分为二级监测块(约90 m×60 m),以监测块为单位对媒介伊蚊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和人诱停落法进行现场监测,每月3次。通过比较不同居民区、不同监测块、不同环境特点对媒介伊蚊的监测结果来探索诱蚊诱卵器法监测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Excel 2016和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划定二级监测块30个,完成监测8次,设置诱蚊诱卵器131只/次,居民区1、2、3的诱蚊诱卵指数(MOI)分别为8.71、12.38和1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0,P=0.253),居民区1、2内各板块间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5,P=0.047;F=2.168,P=0.044);居民区内居住区域MOI为12.24,社区学校区域为5.76,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7,P=0.010);诱蚊诱卵器放置不同位置的MOI,屋侧绿化区域为14.10,集中绿化区域为8.87,道路侧绿化为7.98,3类环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2,P=0.015);诱蚊诱卵器法监测期间,降雨时间<2 d时的MOI为13.28,≥2 d时为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8,P=0.047);居民区1、2、3 MOI均值分别为8.69、12.45和11.88,停落指数均值分别为3.33、8.58和6.50只(/人·h);MOI与停落指数之比为1∶1~3∶1;经Pearson相关分析,各板块MOI与人诱停落指数高度相关(r=0.549,P=0.005)。结论大型居民区中的不同区域媒介伊蚊密度因绿化类型、功能分区等差异都可能有较大的差异。相较其他监测方法,诱蚊诱卵器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等,其监测结果与人诱停落法监测结果高度一致,实际监测中可采用诱蚊诱卵器法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诱蚊诱卵器法 人诱停落法 网格化监测
原文传递
不同环境与昼夜时段成蚊密度的季节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强 周毅彬 +4 位作者 冷培恩 丁志伟 徐康 樊坚 曹晖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4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索上海中心城区地带不同环境及不同监测时段成蚊密度的季节变化趋势。方法选取5个监测点和2个特定时段采用人诱停落法进行连续194 d的成蚊动态监测研究。结果人诱停落法2012年194 d共捕捉到成蚊1 666只,季节变化趋势分析,第1时段... 目的探索上海中心城区地带不同环境及不同监测时段成蚊密度的季节变化趋势。方法选取5个监测点和2个特定时段采用人诱停落法进行连续194 d的成蚊动态监测研究。结果人诱停落法2012年194 d共捕捉到成蚊1 666只,季节变化趋势分析,第1时段和第2时段成蚊密度高峰分别集中在7月下旬和6月上旬,分别为4.60和1.52只/(人·次),2监测时段旬分布差异显著(χ2=221.528,P<0.01);5个监测点的成蚊密度均集中于7月份,但旬分布差异显著(χ2=91.570,P<0.01),1、3和4号点高峰均出现于7月下旬,分别为5.41、1.09和5.50只/(人·次),5号点和2号点分别出现于7月上、中旬,分别为1.50和1.00只/(人·次)。结论人诱停落法不同监测时段与监测点成蚊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上海市中心城区应加强蚊虫监测,针对不同环境与不同昼夜时段蚊虫的季节变化建立更有效的风险评估与预警预报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停落法 微环境 昼夜叮刺节律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两种监测方法成蚊季节与昼夜分布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强 曹晖 +3 位作者 熊成龙 姜庆五 冷培恩 周毅彬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5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索分析同一区域两种监测方法成蚊季节分布与昼夜节律的差异性。方法选取上海城区中心地带的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区域,2012年4-11月份期间采用人诱停落法(人诱法)和CO2捕蚊机法(气诱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连续近200 d的成蚊监测。结... 目的探索分析同一区域两种监测方法成蚊季节分布与昼夜节律的差异性。方法选取上海城区中心地带的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区域,2012年4-11月份期间采用人诱停落法(人诱法)和CO2捕蚊机法(气诱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连续近200 d的成蚊监测。结果季节分布方面,人诱法与气诱法成蚊日变化趋势显著相关(r=0.255,P=0.000),但旬变化趋势未见显著相关性(r=0.318,P=0.185);昼夜节律方面,不同监测方法不同监测时段密度均差异明显,人诱法两个时段成蚊密度[2.24和1.19只/(h·人)]均显著高于CO2第3时段[0.53只/(h·机器)](P<0.01),人诱法第1时段与气诱法第2时段成蚊变化趋势显著相关(r=0.857,P=0.000);人诱法第2时段与气诱法第1时段、第3时段均显著相关(r=0.699,P=0.001;r=0.737,P=0.000)。结论人诱法与气诱法在成蚊监测中具有时段的不完全对称性和密度的不均衡性,人诱法是白纹伊蚊成蚊监测中最敏感的方法,气诱法在特定时段与人诱法具有统计学相关性,通过回归拟合为人诱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替代监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停落法 CO2捕蚊机法 季节分布 昼夜节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