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忠 高毅 +1 位作者 汪艳 潘明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973-97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并就hBMSCs的表型、细胞周期、生长曲线、超微结构、核型等方面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条件培养基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BMSCs形态学...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并就hBMSCs的表型、细胞周期、生长曲线、超微结构、核型等方面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条件培养基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BMSCs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s的表面标记以及细胞周期;绘制hBMSCs的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hBMSCs的超微结构;Giemsa染色检测hBMSCs的细胞核型。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分离出纯度较高的hBMSCs。hBMSCs贴壁生长,以长梭形为主。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5%。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sCD29、CD34、CD44、CD45、CD71、CD105、CD166、HLA-ABC、HLA-DR、UEA-1阳性表达细胞比率分别为95.3%、1.8%、94.7%、0.8%、96.2%、96.6%、92.7%、96.3%、1.1%、98.7%。hBMSCs的生长曲线呈S形,在传代7代之前具有较好的生长特性。超微结构显示hBMSCs表面较多突起,孔隙较多,胞质丰富,粗面内质网发达,囊腔扩张,可见大量蛋白分泌物。核型分析显示第3、6代hBMSCs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均未发生变化。结论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得到纯度较高的hBMSCs,能表达hBMSCs的表型特征。hBMSCs能在体外较长期培养,细胞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培养 生物学鉴定
原文传递
鹿茸多肽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P-2和Run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洪长 张莹 +5 位作者 刘明昕 潘志 律广富 陈港 姜鸿远 郭骏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对骨合成及h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BMSCs分为对照组和5、10、15、...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对骨合成及h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BMSCs分为对照组和5、10、15、20g·L-1 VAP组,通过检测各组hBMSCs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确定体外用药最佳药物浓度;CCK-8法检测对照组和10g·L-1 VAP组hBMSCs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法与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对照组和10g·L-1 VAP组hBMSCs中BMP-2和Runx2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VAP各组细胞中AL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10g·L-1 VAP组细胞中ALP活性最高(P<0.01);CCK-8法,10g·L-1 VAP组hBMSCs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P诱导培养第9天hBMSCs增殖率最高,且进入平台期,之后hBMSCs的增殖率开始下降;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10g·L-1 VAP组hBMSCs中BMP-2和Runx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能够提高hBMSCs中ALP活性,促进hBMSCs增殖分化,上调hBMSCs中BMP-2及其下游Run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VAP对hBMSCs骨形成及骨代谢影响的分子调控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牙周再生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斌 李楠 +2 位作者 田自锋 张红梅 刘世宇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09-713,共5页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MSCs)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hBMMSCs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MSCs)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hBMMSCs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和证据。方法分别用酶消化法和离心法培养hPDLSCs和hBM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间充质表面标志物。收集培养的第3代hBMMSCs上清液,利用试剂盒提取exosome,电镜下观察其结构,Western Bolt法检测其CD63表达水平。用hBMMSCs分泌的exosome处理hPDLSCs设为实验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PDLSCs的增殖情况,克隆形成率检测多克隆形成能力,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并定量,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hPDLSCs阳性表达CD29、CD44、CD90、CD146和Stro-1,hBMMSCs阳性表达CD29、CD44、CD90和CD106,两者均阴性表达CD14、CD34和CD45。hBMMSCs分泌的exosome电镜下呈小球状,Western Bolt法检测其强表达CD63。实验组hPDLSCs经MTT法检测其增殖速率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hPDLSCs成骨诱导后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定量表达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qPCR检测成骨基因Runx2、OCN、ALP、BSP和Col-Ⅰ的表达,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BMMSCs分泌的exosome可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人牙周膜干细胞 外泌体 成骨分化 牙周再生
原文传递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雪 粟永萍 +5 位作者 孔佩艳 陈幸华 彭贤贵 徐辉 曾东风 艾国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59-462,466,I0001,共6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通过贴壁筛选法建立hBMSC的体外培养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检测方法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细胞主要呈“成纤维样”,但...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通过贴壁筛选法建立hBMSC的体外培养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检测方法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细胞主要呈“成纤维样”,但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细胞质突起多,细胞核大而疏松,核仁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阳性率为2.09%、CD29阳性率为94.46%;CD54及CD105表达阳性。细胞周期及透射电镜检测提示细胞处于相对原始状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D14、CD45、胶原蛋白Ⅱ呈阴性;CD106、CD166、纤维连接蛋白、波形蛋白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呈阳性。细胞化学染色:糖原染色呈强阳性;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阴性。通过诱导分化培养可诱导出成骨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hBMSC体外培养体系,按照此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可获得hBMSC。hBMSC可传代培养,但在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出现老化现象,且不能冻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细胞培养
下载PDF
miR-124-3p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降低骨质量在老年骨质疏松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史宏利 姜鑫 +1 位作者 徐翠娣 程群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目的寻找青年人与老年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中表达差异明显的高度保守microRNA(miRNA),分析该miRNA在年轻和老年小鼠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该miRNA在原发性骨质疏松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 目的寻找青年人与老年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中表达差异明显的高度保守microRNA(miRNA),分析该miRNA在年轻和老年小鼠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该miRNA在原发性骨质疏松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查找青年人与老年人BMSCs中表达差异明显且人鼠高度保守的miRNA;在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中转染该miRNA,检测转染后第7天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微CT)检测年轻小鼠与老年小鼠皮质骨与松质骨参数,验证自然衰老骨质疏松模型的构建;定量检测2组小鼠骨组织中该miRNA的表达差异;分析骨参数与miRNA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发现28个上调(下调)大于2倍且P<0.05的miRNA,hBMSC分别转染28个miRNA后发现可明显下调ALP活性的miRNA为mir-124-3p、mir-126-3p、mir-128-3p、mir-424-5p(P<0.05);微CT检测年轻小鼠与老年小鼠皮质骨和松质骨参数提示自然衰老骨质疏松模型构建成功;与年轻小鼠相比,mir-124-3p在老年小鼠骨组织内高表达;在皮质骨中,mir-124-3p与骨小梁分离度呈正相关,与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呈负相关。在小梁骨中,mir-124-3p与骨小梁分离度呈正相关,与骨小梁模式因子呈负相关(P<0.05)。结论青年人与老年人BMSCs表达差异明显的mir-124-3p可抑制hBMSCs向成骨分化,该miRNA在老年小鼠骨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iK-124-3p 成骨分化
原文传递
hsa-miR-654-5p通过抑制骨形态发生蛋白2调控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均强 陈华 +6 位作者 郑晓飞 张伯勋 王岩 唐佩福 佘飞 宋青 黎檀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目的明确萎缩性骨不连组织水平表达上调的hsa-miR-654-5p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中对其预测靶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探索其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调控功能。方法分离培养hBMSCs,将第4代hBMSCs培养16 h... 目的明确萎缩性骨不连组织水平表达上调的hsa-miR-654-5p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中对其预测靶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探索其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调控功能。方法分离培养hBMSCs,将第4代hBMSCs培养16 h后分别按相应体系转染细胞,再培养48 h后取六孔板内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进行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取24孔板内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当hBMSCs中hsa-miR-654-5p过表达时,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发生明显下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提示,BMP2的预测靶位点直接受hsa-miR-654-5p的抑制调控,该靶位点被突变后hsa-miR-654-5p对BMP2的抑制作用消失。结论 hsa-miR-654-5p可通过作用于BMP2的特定靶位点而直接抑制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hsa-miR-654-5p的变化在成骨分化调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成骨分化 实时定量PCR 蛋白印迹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a bicistronic recombinant adenoviral vector for human interleukin-10 and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xpression i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被引量:7
7
作者 LIN Jian-qing LIN Cai-zhu +2 位作者 LIN Xian-zhong ZENG Kai GAO You-gu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02-108,共7页
Background Human interleukin-10 (hlL-10) is a cytokine synthesis inhibitory factor,which is involved in various immune response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struct an adenoviral vector carrying the hlL-10 ge... Background Human interleukin-10 (hlL-10) is a cytokine synthesis inhibitory factor,which is involved in various immune response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struct an adenoviral vector carrying the hlL-10 gene for express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hlL-10 in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MSCs).Methods A pSNAV2.0-hlL10 plasmid was used as a template to obtain a hlL-10 cDNA fragment that was subcloned by 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 and ligation into a pDC316-IRES-EGFP-lacZ alpha plasmid carrying an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 marker gene.The pDC316-hlL-10-IRES-EGFP plasmid was linearized by Pmel digestion and used to transfect HEK293 packaging cells using the adenovirus packaging system AdMax.Virus particles were amplified by repeatedly infecting HEK293 cells with the seed virus and then purified by ion exchange.After the number of virus particles and titer was determined,rMSCs were infected with the adenoviral vector.The infection rate was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flow cytometry,and hlL-10 protein expression in rMSCs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ting.Results The virus particle concentration,OD260/280 value and virus titer of the amplified and purified recombinant adenovirus were 3.2×1011 VP/ml,approximately 2.0,and 1.1×1010 TCID50/ml,respectively.Bright green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flow cytometry in the recombinant adenovirus-infected rMSCs.GFP expression was considered the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 and was time-dependent.The infection rate was 92.9% at 100 MOI.Conclusions A bicistrenic recombinant adenoviral vector for hlL-10 and EGFP gene expression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The infection rate of rMSCs by the adenovirus was high (92.9% at 100 MOI) and the target gene hlL-10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cells.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using hlL-10.The expression level of hlL-10 protein 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 was also MOI- 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interleukin-10 adenoviral vector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原文传递
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5
8
作者 尹承慧 邱俊钦 +1 位作者 曾昭勋 陈宗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4期2488-2494,共7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软骨创伤缺损及退变修复的种子细胞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分析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对白色封闭群大鼠(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体外扩增,通过腺病毒...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软骨创伤缺损及退变修复的种子细胞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分析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对白色封闭群大鼠(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体外扩增,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表达情况及蛋白质水平来测定转染后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碱性磷酸酶定量测定鉴定成骨活性及MTT法评估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从SD大鼠骨髓提取物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形态为梭形,呈铺路石状、漩涡状生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及多项分化能力鉴定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经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磷酸酶;MTT法检测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说明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可以持续、高效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磷酸酶,在体外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腺病毒载体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转染 大鼠 碱性磷酸酶 MTT法 基因工程技术 种子细胞 骨缺损 省级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利拉鲁肽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陈频 张芳芳 +1 位作者 王惠玲 徐向进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418,共5页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方向分化诱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尼克酰胺和利拉鲁肽3阶段诱导方案对hBM-MSCs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双硫...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方向分化诱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尼克酰胺和利拉鲁肽3阶段诱导方案对hBM-MSCs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双硫腙染色法鉴定诱导后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DX-1)、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葡萄糖激酶(GK)、胰岛素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添加10nmol/L利拉鲁肽作用7d后诱导效率明显增加。诱导过程中细胞形态由长梭形逐渐变为圆形,并聚集生长,至诱导末出现大量圆形葡萄状聚集生长的胰岛样细胞团;双硫腙染色阳性细胞量、细胞PDX-1、GLUT2、GK、胰岛素的蛋白表达、细胞的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均逐渐增加(均P〈0.05)。结论在体外,高糖、尼克酰胺联合利拉鲁肽可使hBM-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IP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利拉鲁肽 诱导 分化 胰岛素分泌细胞
原文传递
MicroRNA-196a通过HOXB7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功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黎佼 董珺 +4 位作者 张振辉 田朝伟 成传访 吴功雄 刘世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8-285,共8页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microRNA-196a(miR-196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增殖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MTT研究年龄对h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microRNA芯片和qRT-PCR检测年龄对miR-196a表达的影响。通过转染miR-196a模拟物或抑制物,...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microRNA-196a(miR-196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增殖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MTT研究年龄对h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microRNA芯片和qRT-PCR检测年龄对miR-196a表达的影响。通过转染miR-196a模拟物或抑制物,研究其对h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HOXB7为miR-196a的靶基因。通过siRNA研究HOXB7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f长因子(bFGF)表达及hMSCs增殖功能的影响和研究bFGF对hMSCs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随年龄增加,hMSCs的增殖能力下降,miR-196a的表达增加。miR-196a可抑制hMSCs的增殖。抑制miR-196a的表达可促进hMSCs的增殖。同时抑制miR-196a和HOXB7的表达,使miR-196a失去对hMSCs增殖能力的调控作用。抑制HOXB7的表达可使bFGF的表达下调。直接抑制HOXB7或bFGF的表达可抑制hMSCs的增殖。结论:miR-196a通过抑制HOXB7及bFGF的表达导致hMSCs增殖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icroRNA-196a 年龄 HOXB7蛋白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洁 高雅 +4 位作者 卓伟彬 杨春燕 许影 平宝红 孙海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0-785,共6页
目的比较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 AMS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SC)对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为临床应用h AMSC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和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别分离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 目的比较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 AMS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SC)对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为临床应用h AMSC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和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别分离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获取第4代细胞,建立MSC与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异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体系,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共培养体系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比较两种MSC共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10(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 (1)h AMSC+PBMC+PHA、h BMSC+PBMC+PHA共培养组Treg、Th2、Tc2细胞亚群的比例均较PBMC+PHA组明显上升(P<0.05),Th1、Tc1细胞亚群的比例均较PBMC+PHA组明显下降(P<0.05),且h AMSC+PBMC+PHA、h BMSC+PBMC+PHA共培养组T细胞亚群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LISA结果提示,与PBMC+PHA组相比,h AMSC+PBMC+PHA、h BMSC+PHA+PBMC共培养组上清液中IL-2的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h AMSC+PBMC+PHA、h BMSC+PHA+PBMC共培养组上清液中IL-10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h AMSC+PBMC+PHA、h BMSC+PBMC+PHA共培养组上清液中IL-2、IL-10含量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 AMSC、h BMSC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相似的免疫调节功能,提示h AMSC可能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淋巴细胞 白介素2 白介素10 免疫调节
下载PDF
Cardiomyocyte-like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fter exposure to 5-azacytidine in vitro 被引量:5
12
作者 Feng CAO Lili NIU Ling MENG Lianxu ZHAO Dongmei Wang Ming ZHENG Cixian BAI Guoliang JIA Xuetao PEI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adul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derived from human bone marrow to undergo cardio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fter exposure to 5-azacytidine (5-aza) in vitro. Methods A small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adul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derived from human bone marrow to undergo cardio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fter exposure to 5-azacytidine (5-aza) in vitro. Methods A small bone marrow aspirate was taken from the iliac crest of human volunteers, and hMSCs were isolated by 1.073g/mL Percoll and propagated in the right cell culturing medium as previously described. The phenotypes of hMSC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the use of flow cytometry. The hMSCs were cultured in cell culture medium (as control) and medium mixed with 5-aza for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W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t 21 days the inducement of desmin, cardiac-specific cardiac troponin I (cTnI), GATA 4 and connexin-43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hMSCs are fibroblast-like morphology and express CD44+ CD29+ CD90+ / CD34- CD45- CD31- CD11a. After 5-aza treatment, 20-30% hMSCs connected with adjoining cells and coalesced into myotube structures after 14days. Twenty-one days after 5-aza treatment, immunofluorescence showed that some cells expressed desmin,GATA4, cTnI and connexin-43 in 5,10 μmol/L 5-aza groups, but no cardiac specific protein was found in neither 3μmol/L 5-aza group no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tio of cTnI positively stained cells in 10 μmol/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5 μmol/L group (65.3 ± 4.7% vs 48.2 ± 5.4%, P < 0.05).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myofilaments were formed. The induced cells expressed cardiac-myosin heavy chain (MyHC) gene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Conclusions Theses findings suggest that hMSCs from adult bone marrow can be differentiated into cardiac-like muscle cells with 5-aza inducement in vitro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is in line with the 5-aza concentration. (J Geriatr Cardiol 2004;1(2) :101-10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ARDIOMYOCYTES DIFFERENTIATION 5-AZACYTIDINE
下载PDF
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许旺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剑 杜劲松 +1 位作者 张信英 王德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 探索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h MSCs)诱导分化为许旺细胞 (Schwann cell,SC)的可行性 ,奠定组织工程学治疗周围神经疾病的理论基础。方法 采取 Ficoll-paque梯度离心骨髓 ,分离 h MSCs,经过纯化、扩增培养 ,并证实其细胞来源 ;之后... 目的 探索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h MSCs)诱导分化为许旺细胞 (Schwann cell,SC)的可行性 ,奠定组织工程学治疗周围神经疾病的理论基础。方法 采取 Ficoll-paque梯度离心骨髓 ,分离 h MSCs,经过纯化、扩增培养 ,并证实其细胞来源 ;之后采用 BHA、RA及 Forskolin、b FGF、PDGF、HRG顺次诱导、培养 ,经免疫组化鉴定S-10 0、GFAP的表达状况。结果 经过预诱导剂及诱导剂的先后作用 ,h MSCs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胞体呈长梭形 ,两极有丝状突起形成 ,经免疫组化的证实 ,S-10 0、GFA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5%± 6.2 % )和 (67%± 4.5% )。结论  h MSCs经诱导后 ,细胞形态、体积大小均发生明显改变 ,S-10 0、GFAP染色呈阳性 ,符合许旺细胞形态和功能特征 ,证实 h MSCs可以作为种子细胞转化为许旺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体外诱导 许旺细胞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姜黄素调控HO-1改善高糖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14
作者 魏咸亭 陈宝康 +3 位作者 董鑫 闫康 张小平 廖博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9期783-787,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高糖环境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培养的hBMSCs分为正常组、高糖组和高糖+姜黄素组。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评估各组细胞早期成骨分化水平;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晚期矿化...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高糖环境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培养的hBMSCs分为正常组、高糖组和高糖+姜黄素组。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评估各组细胞早期成骨分化水平;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晚期矿化结节的形成情况;RT-PCR检测成骨诱导分化21 d后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和Ⅰ型胶原蛋白(COL-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进一步构建HO-1小干扰RNA(siRNA)模型并检测干扰效率,对比高糖+姜黄素组和高糖+姜黄素+siHO-1组成骨相关蛋白(Runx2、OCN和COL-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ALP活性降低,矿化结节形成减少,成骨相关基因(Runx2、OCN、COL-1)表达下降,HO-1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与空载体组相比,siHO-1组HO-1表达显著下降,表明siRNA干扰成功(P<0.01)。相比高糖+姜黄素组,高糖+姜黄素+siHO-1组成骨相关蛋白(OCN、COL-1和Runx2)的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可改善高糖环境下h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且与HO-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血红素氧合酶-1
下载PDF
隐丹参酮通过调节SDF-1/CXCR4信号通路保护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受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凋亡
15
作者 李华 侯春霞 +2 位作者 王俊芝 刘玉强 肖克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4期2639-2644,2665,共7页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调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利用H2O2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将HBMSC细胞...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调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利用H2O2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将HBMSC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氧化应激诱导)、模型组(500μmol/L H2O2诱导24 h)、隐丹参酮低剂量组(10μmol/L)、隐丹参酮中剂量组(20μmol/L)、隐丹参酮高剂量组(40μmol/L)。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葡萄糖摄取量和乳酸水平;微量法检测细胞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SDF-1、CXC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BMSC细胞葡萄糖摄取量和乳酸水平、GSH、SOD活性、Bcl-2蛋白表达、SDF-1/CXCR4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下降,细胞凋亡率、凋亡蛋白caspase-3、Bax表达、MDA含量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HBMSC细胞葡萄糖摄取量和乳酸水平、GSH、SOD活性、Bcl-2蛋白表达、SDF-1/CXCR4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上升,细胞凋亡率、凋亡蛋白caspase-3、Bax表达、MDA含量下降(P<0.05),且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丹参酮可能通过促进SDF-1/CXCR4信号通路转导,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BMSC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其凋亡,其中高剂量隐丹参酮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SDF-1/CXCR4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激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及神经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义生 左松 +2 位作者 荆凯 张毅 李月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2-604,共3页
目的观察在激素诱导下,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hBMSCs)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CGRPR)、P物质受体(SP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吖(PPARy)、成骨转录因子Runx2以及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目的观察在激素诱导下,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hBMSCs)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CGRPR)、P物质受体(SP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吖(PPARy)、成骨转录因子Runx2以及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等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获得h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后,将传代培养的第3代细胞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加入浓度为1×10^-7 mmol/L的地塞米松,对照组正常培养。于诱导后的第7天,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别测定bcl-2mRNA、Caspase-3mRNA、CGRPRmRNA、SPRmRNA、Runx2mRNA以及PPARymRNA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hBMSCs呈均匀-致的长梭形,排列成旋涡状或放射状。实验组Caspase-3mRNA、PPA聊mRN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C1值分别为5.99±2.00、6.93±0.70;而bcl-2tuRNA、CGRPRmRNA、SPRmRNA、Runx2mRN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C1值分别为0.20±0.5l、o.Il-t-O.02、0.28±0.08、0.13±0.2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素能够上调hBMSCs中凋亡基因、成脂基因表达,下调抗凋亡基因、神经肽因子、成骨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成脂分化,抑制其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激素 神经肽 脱噬作用
原文传递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负载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娇 舒莉萍 +7 位作者 李轩泽 刘琴 吴颖 刘印 王伟宇 刘鋆 叶川 马敏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4109-4114,共6页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被批准用于实验及临床的少数生物材料之一,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及优异的机械性能,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载体。目的:验证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三维多孔支架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被批准用于实验及临床的少数生物材料之一,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及优异的机械性能,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载体。目的:验证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三维多孔支架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及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方法:(1)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将150 g/L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液电纺成纳米纤维膜,将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骨髓标本获取已经获得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种植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支架上,采用成骨诱导液培养7 d,DAPI荧光染色、吖啶橙荧光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支架复合物的生长情况;(2)将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支架上,使用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的作为实验组,不使用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的作为对照组,两组培养14 d后分别植入裸鼠皮下,术后12周取出植入材料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植入物体内异位成骨情况。动物实验获得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NO1759999。结果与结论:(1)DAPI荧光染色与吖啶橙荧光染色显示细胞黏附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支架上,生长良好;(2)扫描电镜显示,成骨诱导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支架上生长良好,细胞产生丰富的细胞外基质并覆盖于纳米纤维支架表面;(3)植入12周后,两组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Ⅰ型胶原染色呈阳性,其中实验组各染色阳性表达强于对照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有较多成骨细胞和典型的骨陷窝,对照组仅有少量骨组织形成;(4)研究表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 纳米纤维膜 静电纺丝 支架 人骨髓间充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异位成骨
下载PDF
改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提高细胞定向分化能力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卉 董学君 +1 位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9期57-62,共6页
目的改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分离方法,提高细胞定向分化能力。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少量人骨髓中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3天后换液,实验组换液后72h内每隔12h更换新鲜培养液,传代时胰蛋白酶37℃作用2min后终止消化;对... 目的改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分离方法,提高细胞定向分化能力。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少量人骨髓中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3天后换液,实验组换液后72h内每隔12h更换新鲜培养液,传代时胰蛋白酶37℃作用2min后终止消化;对照组未经频繁换液,胰蛋白酶消化3min。镜下观察分离细胞的形态变化。用成骨、脂肪和软骨细胞诱导液诱导两组第3代(P3)细胞分化,碱性磷酸酶钙钴染色法、茜素红染色法和VonKossa银染色法检测成骨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阿尔新蓝染色法检测软骨细胞分化。结果首次换液72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贴壁细胞数量较少但形态均一性高。不同染色结果显示:诱导分化成骨细胞14天时,实验组95%以上细胞分化,对照组为60%~70%;诱导分化脂肪细胞21天时,实验组50%~60%细胞分化,对照组为40%;诱导分化软骨细胞21天时,实验组90%以上细胞分化,对照组为60%~70%。结论首次换液72h内频繁更换新鲜培养液和传代时缩短胰蛋白酶消化时间的方法能够提高hBM-MSCs的定向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脂肪细胞 软骨细胞
下载PDF
低氧预处理增强老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慧芳 谈佳音 +5 位作者 康毅 李斌 毕志斐 龙女 夏仲年 郭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背景:老年缺血性心脏损伤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欠佳,需要探索提高老年干细胞修复再生能力的有效途径。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老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为改善老年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疗效提供实验支持。方... 背景:老年缺血性心脏损伤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欠佳,需要探索提高老年干细胞修复再生能力的有效途径。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老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为改善老年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疗效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将青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置于常氧培养箱培养,老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置于常氧和低氧培养箱培养,收集条件培养基分为青年常氧培养基组、老年常氧培养基组和老年低氧培养基组。H9C2细胞用3种条件培养基在常氧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加入300μmol/L过氧化氢继续培养30 min诱导氧化应激,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活性氧试剂盒检测活性氧水平反映氧化应激损伤程度,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表达量反映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AKT表达量反映AKT活化水平。另外,老年低氧培养基处理及过氧化氢诱导细胞氧化应激前,用含50μmol/L LY294002的DMEM培养液培养2 h,以阻断PI3K/AKT通路的激活,然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与结论:①与老年常氧培养基组比较,老年低氧培养基组H9C2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1);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显著降低(P<0.05),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显著增高(P<0.05);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P<0.05);②与老年常氧培养基组比较,老年低氧培养基组H9C2细胞中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③与老年低氧培养基组比较,应用LY294002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H9C2细胞活力下降(P<0.05);④结果提示,低氧预处理老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通过AKT通路减弱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减少细胞凋亡,提高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老年 条件培养基 低氧 预处理 H9C2细胞 AKT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rhBMP-2/rhVEGF治疗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传友 朱亚林 +3 位作者 贺瑞 胡飞 吴旅 尚希福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2期1870-1873,共4页
目的探讨BMSCs联合rhBMP-2/rhVEGF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A组:模型对照组;B组:单纯减压;C组:减压后植入BMSCs;D组:减压后植入BMSCs... 目的探讨BMSCs联合rhBMP-2/rhVEGF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A组:模型对照组;B组:单纯减压;C组:减压后植入BMSCs;D组:减压后植入BMSCs联合rhBMP-2;E组:减压后植入BMSCs联合rhBMP-2/rhVEGF。治疗后4、8周时各组取3只兔采用X线观察股骨头结构变化,病理组织学。结果 E组股骨头结构清晰,骨小梁结构完整,骨质破坏明显修复,空骨陷窝减少,大量新生的血管,其骨陷窝阳性数及与血管数目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联合rhBMP-2/rhVEGF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促进作用血管形成,显著改善坏死股骨头的血运,促进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因子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髓基质干细胞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