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惩戒教育理论的体育惩戒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罗永义 仇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3,91,共8页
体育惩戒是中外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性惩戒手段。当代社会对学校惩戒教育矫枉过正,使学校德育实践陷入困境。为丰富学校德育理论,采用文献研读与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中外体育惩戒相关研究梳理发现:尽管缺乏相关教育法理支持,体育惩戒... 体育惩戒是中外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性惩戒手段。当代社会对学校惩戒教育矫枉过正,使学校德育实践陷入困境。为丰富学校德育理论,采用文献研读与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中外体育惩戒相关研究梳理发现:尽管缺乏相关教育法理支持,体育惩戒仍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教育或管理手段之一。相比,我国对体育惩戒的相关研究尚未形成专门的研究领域。基于对惩戒教育的人性论及道德本位理论基础解读,对学校体育惩戒的合法性及运用原则作一探讨。研究认为,学校教育离不开合理的惩戒辅佐,在当前学校惩戒教育面临危机的背景下体育惩戒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惩戒教育形式,体育惩戒的运用要遵循按约惩戒、兼顾惩戒的主体性价值与主体间性价值、兼顾惩戒标准的统一性与差异性、轻惩重戒、不附带人格侮辱、惩"恶"不惩"笨"等运用原则。以期为学校教育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并引起更多关于体育惩戒相关问题的专门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戒教育理论 体育惩戒 人性论 道德本位 惩罚系统
原文传递
人类基因增强伦理价值判断的人性论困境与超越 被引量:9
2
作者 马明 陈凡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27,共7页
现代性的价值指向、人性的基因决定论、人类天性与价值之间直接的因果决定论以及人类自由对基因获得方式的依赖性共同构成了哈贝马斯人性论的理论困境,使人性论在人类基因增强伦理批判中日现困境。发展伦理学的发展有限性原则提供了整... 现代性的价值指向、人性的基因决定论、人类天性与价值之间直接的因果决定论以及人类自由对基因获得方式的依赖性共同构成了哈贝马斯人性论的理论困境,使人性论在人类基因增强伦理批判中日现困境。发展伦理学的发展有限性原则提供了整体主义的视角,使我们能够从人类基因组、自然和社会三个系统对人类角色的限制来考察人类的角色,从而使基因增强对人类的生存可能具有的负面价值清晰地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人性论 现代性 基因增强 发展伦理
原文传递
中西人性论与人性管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唐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7-60,共4页
人性与管理关系密切。中国传统主导人性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 ,主张在管理中应塑造人性 ,其人性管理为“塑造论”,注重德治 ;西方主导人性论偏重于人的认知属性和自然属性 ,主张在管理中要适应人性 ,其人性管理为“适应论”,注... 人性与管理关系密切。中国传统主导人性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 ,主张在管理中应塑造人性 ,其人性管理为“塑造论”,注重德治 ;西方主导人性论偏重于人的认知属性和自然属性 ,主张在管理中要适应人性 ,其人性管理为“适应论”,注重法治 ,两者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完整的科学的人性管理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性论基础之上的 ,是德治与法治、“适应论”与“塑造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人性论 人性管理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性不可以善恶言”——试论王安石对儒家人性论传统的超越 被引量:4
4
作者 魏福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4,共11页
从道气一元的本体论出发,王安石否认人具有先天的道德本性,认为人性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其人性论思想主要体现在“性不可以善恶言”、“性情一也”和“善恶由习”三个有机联系的判断中。王安石的人性论与历史上的性善论、... 从道气一元的本体论出发,王安石否认人具有先天的道德本性,认为人性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其人性论思想主要体现在“性不可以善恶言”、“性情一也”和“善恶由习”三个有机联系的判断中。王安石的人性论与历史上的性善论、性恶论、性善恶混论、性三品说以及性善情恶论皆有所不同,这首先表现为思维模式的差异,王安石以本体论思维模式超越了儒家传统人性论的宇宙生成论思维模式;其次在思想内容上,王安石的人性论与儒家传统的人性论也存在根本差异,王安石以性无善恶论超越了儒家历来视善或恶为先天人性的人性论传统。王安石的人性论既是对以往儒家人性论的批判总结,也对后来人性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王安石的人性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在中国人性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性论 性无善恶 性情一也 善恶由习 超越
下载PDF
论朱熹、王阳明“新民”“亲民”之辨——基于人性论的立场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斯诗 《武陵学刊》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大学》的“亲民”与“新民”之争以朱、王两家的观点最具代表性。朱熹基于理气二元的思想,演化出人性二元论,主张“自新—新人—新民”的“新民”说。“新”的三个层面次第展开,呈现为以教化手段复归“明德”之“明”。但在人性二元论... 《大学》的“亲民”与“新民”之争以朱、王两家的观点最具代表性。朱熹基于理气二元的思想,演化出人性二元论,主张“自新—新人—新民”的“新民”说。“新”的三个层面次第展开,呈现为以教化手段复归“明德”之“明”。但在人性二元论中,善恶被赋予先天性,导致个体涤除身心染污的能力存在差距,最终造成主体难以自为地进行道德实践的理论困境。王阳明基于“万物一体之仁”,以人性即“至善”的天命之性,主张“亲亲—仁民—爱物”的“亲民”说。阳明消解了朱熹理论中善恶皆有先天来源的问题,将朱熹收摄于先觉者的道德自觉返还给常人,使得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自律成为可能,“明德”之明的复归则落实在“反求诸己”、去除私欲的简易方法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王阳明 “新民” “亲民” 人性论
下载PDF
传统儒家“性善论”与西方管理学之人性论比较研究
6
作者 巩见刚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2期242-254,265,共14页
人性假设在相关管理理论的建构中往往居于一个非常核心的地位。传统儒家很早就形成了以性善为核心内容的主流人性观。然而,管理学界对此缺乏必要的关注和理解。基于此,本研究对儒家传统性善论的内容及其深刻性进行了介绍,并与西方管理... 人性假设在相关管理理论的建构中往往居于一个非常核心的地位。传统儒家很早就形成了以性善为核心内容的主流人性观。然而,管理学界对此缺乏必要的关注和理解。基于此,本研究对儒家传统性善论的内容及其深刻性进行了介绍,并与西方管理学中的诸人性假设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儒家对于人性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其对何为人心与何为人性进行了严格的辨析。相比之下,西方管理学因为没有做出这一点而使得自己对于人性的种种理解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对于传统儒家的性善论,本土管理学界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人性 儒家 孟子 西方管理学
下载PDF
荀子“统类”及其哲学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秀宫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9-80,共12页
用意在于将荀子学说中的"统类"思维进行研究,首先概述已经为大众所熟悉的"心性论(人性论)"与"名实论"的研究进路及重点。然后提示另一个更能深度探勘荀子哲学的进路——"知通统类"的进路。厘清... 用意在于将荀子学说中的"统类"思维进行研究,首先概述已经为大众所熟悉的"心性论(人性论)"与"名实论"的研究进路及重点。然后提示另一个更能深度探勘荀子哲学的进路——"知通统类"的进路。厘清"统类"思维和分类、归纳认知方法的差异。继而采用荀子学说里的重要概念,如"虚壹静"、"唯齐非齐"来呼应"统类"的地位。并举用"礼乐之统"、"仁义之统"说明荀子思想之精微与融通。一般而言,荀子思想对于知识的辨察,与认知心的看重是众所熟知的,比较陌生的是在荀子学说里具备最崇高境界的"统类"思维。荀子所倡议的统类思维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然而荀子称圣人与大儒才具有统类能力。本文主旨在于说明"统类"的精蕴,并阐述"统类"在荀子哲学里的意义与重要性。并且经由荀子"统类"及其哲学之研究,建议重审荀子学说的历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统类 人性论 名实论
下载PDF
柏拉图和谐社会理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善铭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学说”和“人性论”为前提,倡导建立一个各阶级“各尽其职、各得其所”、稳定、和谐的社会。他大力提倡教育,以实现个人内在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主张协调国内阶级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柏拉图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以及他...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学说”和“人性论”为前提,倡导建立一个各阶级“各尽其职、各得其所”、稳定、和谐的社会。他大力提倡教育,以实现个人内在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主张协调国内阶级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柏拉图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以及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人性论 社会分工学说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人性论视角下“尚自然,展个性”对高校学生的教育启示
9
作者 程莉铭 谢念湘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8期110-113,共4页
人性论探讨的是人的本质和特征,不同的哲学和心理学流派对此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中国哲学中的人性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性的论述,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石。蔡元培先生的“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应追求自然本质... 人性论探讨的是人的本质和特征,不同的哲学和心理学流派对此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中国哲学中的人性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性的论述,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石。蔡元培先生的“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应追求自然本质,发展和展现个性,与人性论的教育思想相契合。在人性论视角下,蔡元培先生的“尚自然,展个性”教育思想对高校学生发展提供了以下三点教育启示:一是要顺其自然,遵循教育规律;二是要统筹协调,重视社会性和个性和谐发展;三是要以人为本,关注精神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尚自然 展个性” 高校学生 教育启示
下载PDF
论儒家人性学说的卵茧之喻
10
作者 牛磊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
为了对人性问题做出描述、论证,儒家学者发明了大批“妙喻取譬”“辞喻横生”的譬喻。其中,以卵、茧对人性做出比喻,在先秦两汉时期得到学者的广泛使用。学者用其阐明恶之来源、论证政教秩序的合理性、标著归复善性的路径,使得卵茧之喻... 为了对人性问题做出描述、论证,儒家学者发明了大批“妙喻取譬”“辞喻横生”的譬喻。其中,以卵、茧对人性做出比喻,在先秦两汉时期得到学者的广泛使用。学者用其阐明恶之来源、论证政教秩序的合理性、标著归复善性的路径,使得卵茧之喻成为与儒家人性论关系密切、体系完备的譬喻。持此说者既有儒家经生,也有道家哲人。两汉之后,这一譬喻消沉千余年,在明清时期重新得到儒家士绅、学者的热烈讨论。卵茧之喻的隐显起伏,蕴藏着学者对人性论关注重点的转移轨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卵茧之喻 人性论 董仲舒
下载PDF
简析基督教的人性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尚九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0,共4页
基督教人性论是一种善恶二重的人性论。它以上帝造人、灵魂不死、灵肉对立为其理论前提,在认定人的现实本性为恶的同时,也肯定人的先天本质是善的,并把人性的善恶二重归因于人所具有的神性和人的肉体情欲。对现实人性的批判、对人的先... 基督教人性论是一种善恶二重的人性论。它以上帝造人、灵魂不死、灵肉对立为其理论前提,在认定人的现实本性为恶的同时,也肯定人的先天本质是善的,并把人性的善恶二重归因于人所具有的神性和人的肉体情欲。对现实人性的批判、对人的先天本质的肯定、认为人性善恶二重,构成了基督教人性论的基本特征。尽管基督教人性论有一定局限性,但它对于现代生活仍然具有某些积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人性论 现实本性 先天本质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天命与成人:王夫之人性论新探
12
作者 吴朝旭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13,共7页
《中庸》首句先验地揭橥人性源自天命,因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故人之超越维度由此可得确证。王夫之结合《周易》中的天人生生关系论,以天作为性的唯一原初所在,超越了理学的“天命—气质”二元化人性论。他又强调了现实中的时间性... 《中庸》首句先验地揭橥人性源自天命,因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故人之超越维度由此可得确证。王夫之结合《周易》中的天人生生关系论,以天作为性的唯一原初所在,超越了理学的“天命—气质”二元化人性论。他又强调了现实中的时间性,融合形而上与形而下,将视阈朝向未来,提出了“日生日成”的人性一本生成论,即人之性本于天,继而还需通过后天不断上合天道的修习而成。先天后天一贯不可切断,体用相通,这给儒家以“天人合一”为目标的成人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也是把握王夫之发展理学义理的一个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人性论 一本论 日生日成
下载PDF
基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内核的教育史课程思政路径析论
13
作者 王耀祖 张敏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0-27,共8页
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内核——本根于“人性”的人本思想、追求成圣成贤的理想人格、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与理念,是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渠道,为大学生立志有恒提供精神资源,是教师立德和奠定事业的磐基,挖... 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内核——本根于“人性”的人本思想、追求成圣成贤的理想人格、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与理念,是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渠道,为大学生立志有恒提供精神资源,是教师立德和奠定事业的磐基,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不但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文化的基本工作。基于此,从自强不息精神、理想人格风范、重义轻利价值取向以及尊师重道风气与传统等,通过构建“学—思—行—兴”模式,揭橥中国传统教育在磨砺学生坚定意志、形塑至善完人、浸润淑世情怀、铸就大国良师等层面的价值,探索其中的“立德树人”过程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内核 教育史课程 课程思政 人性论 理想人格 义利观
下载PDF
孟子性善论域内人性论争的再思考——兼论人性善恶与儒家德治及法家法治的关联
14
作者 刘绪晶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中的核心议题。哲学史上的人性论主要归结为五种:性无善恶、性善、性恶、性善恶混、性三品,但各自均存在一些问题或困境。其中,孟子的性善论是一种更全面、更深入的人性观,它内含着性本善与性向善两个面向。孟子的...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中的核心议题。哲学史上的人性论主要归结为五种:性无善恶、性善、性恶、性善恶混、性三品,但各自均存在一些问题或困境。其中,孟子的性善论是一种更全面、更深入的人性观,它内含着性本善与性向善两个面向。孟子的性善论不仅能回应性善论自身面临的困境及问题,还兼顾、会通了其他人性论并弥补其不足,且为人的生存提供精神支撑与价值指引。儒家德治与法家法治作为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其治理依据与结果完全不同。前者以人性善为依据,主张明德慎罚,表现出对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尊重;后者以人性恶为依据,主张严刑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论 善恶 德治 法治
下载PDF
朱子人性“恶”的思想逻辑与管理警示
15
作者 林秀芳 黄永锋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73-81,271,共10页
耙梳《朱子语录》《四书集注》等传统古籍文本,不难发觉有必要厘清朱子人性“恶”思想的理论源流及其内在逻辑。对于由何而产生人性之“恶”,在朱子看来,一念之差时,人心极易朝着人欲放纵,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发动机制;而且,禀气... 耙梳《朱子语录》《四书集注》等传统古籍文本,不难发觉有必要厘清朱子人性“恶”思想的理论源流及其内在逻辑。对于由何而产生人性之“恶”,在朱子看来,一念之差时,人心极易朝着人欲放纵,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发动机制;而且,禀气使至善的天理落实到人身上时,为人欲所蒙蔽,不能充分地展现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影响因素,但禀气不必然导致恶的产生;另外,“欲”是“恶”牵引机制,但“欲”也并不绝对导致“恶”,“欲”不等于“人欲”,“人欲”是做坏的“欲”,这“人欲”便是“恶”。深入分析可知,朱子哲学的人性论对人性“恶”的形成机制有过细致剖析,结合现代管理学来看,它有助于从源头上对治理管理活动中的一些难题,进而促成管理效果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至善 禀气 恶欲 管理
下载PDF
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结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延庆 冯希华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9-11,共3页
董仲舒是中国哲学史上继荀子之后的又一位论述人性论的思想家,他批判地继承了先秦时期人性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为汉唐人性论确立了基本框架。要正确评价董仲舒的人性论,需依其理论的逻辑结构,揭示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 董仲舒是中国哲学史上继荀子之后的又一位论述人性论的思想家,他批判地继承了先秦时期人性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为汉唐人性论确立了基本框架。要正确评价董仲舒的人性论,需依其理论的逻辑结构,揭示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而抓住其理论核心与重点,解决学术界对其人性论的分歧与疑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人性论 哲学基础 界限范围 逻辑结构
下载PDF
论《易传》的人性善恶统一说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恩林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7,共7页
《易传》的人性论是善恶统一论。天地虽赋予人类善质,但天地自然之道有吉凶,有和合与不和合,所以天地赋予人善质的同时,也赋予人凶质、不和合之质,此即人之恶质。《易传》是阴阳对立统一论者,认为天地万物有吉就有凶,有福就有祸,有善就... 《易传》的人性论是善恶统一论。天地虽赋予人类善质,但天地自然之道有吉凶,有和合与不和合,所以天地赋予人善质的同时,也赋予人凶质、不和合之质,此即人之恶质。《易传》是阴阳对立统一论者,认为天地万物有吉就有凶,有福就有祸,有善就有恶。一切矛盾的事物都是互相转化的,没有离开善的恶,也没有离开恶的善。人的自然本质善恶混同,既有文明之光,又有野蛮之暗。人后天性之善恶取向取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人的主观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人性论 阴阳对立统一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传情之道——浅析休谟的同情发生机制
18
作者 黄翠新 《钦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69-72,共4页
同情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同情的传递、感染,可以使情感在人类中产生共鸣。但对于同情的发生机制,直到休谟才做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同情的发生有人性论的依据、认识论的基础,有自我的存在、人类身体结构... 同情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同情的传递、感染,可以使情感在人类中产生共鸣。但对于同情的发生机制,直到休谟才做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同情的发生有人性论的依据、认识论的基础,有自我的存在、人类身体结构和心灵结构的相似性及经验论方面的依据。虽然休谟没有彻底解决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但他的研究成果为后人进行道德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同情发生机制 人性论 观念 印象
下载PDF
荀子人性论:从“性朴”到“性恶”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旭鹏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4-57,共4页
荀子一方面认为人性"本始材朴",另一方面力主"性恶"。"性朴"与"性恶"非但不存在任何矛盾,而且从"性朴"到"性恶"存在着思维发展的内在逻辑。"性恶"是以"性... 荀子一方面认为人性"本始材朴",另一方面力主"性恶"。"性朴"与"性恶"非但不存在任何矛盾,而且从"性朴"到"性恶"存在着思维发展的内在逻辑。"性恶"是以"性朴"作为前提,"性伪合"将荀子的"性朴"与"性恶"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了荀子的人性论,从"性朴"到"性恶"是荀子人性论发展的必然逻辑,"性朴"是"伪"的基础,"性恶"是"伪"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性论 性朴 性恶 性伪合 内在逻辑
下载PDF
荀子论“性恶”——当代港台与大陆研究的一个比较总结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旻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6-23,128,共9页
在儒学历史上,"性恶"论通常被认为是荀学的重要标记,与孟子的"性善"说相比,"性恶"说一直受到诸多扬孟抑荀之学者的抨击。在当代针对"性恶"说的批评中,问题的核心主要集中在"性恶"与&... 在儒学历史上,"性恶"论通常被认为是荀学的重要标记,与孟子的"性善"说相比,"性恶"说一直受到诸多扬孟抑荀之学者的抨击。在当代针对"性恶"说的批评中,问题的核心主要集中在"性恶"与"成善"之看似难解的悖论上,即荀子既然认为人之性恶,那么道德的根据与可能性如何解释。以这一问题为主要线索,本文总结了当代港台与大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从细化分析"性"来解析"性恶"的真正含义,从"伪"和"心"来理解成善的问题,再到如何从道德自主与客观礼义两种不同角度来建构道德礼义,荀学研究在回答善之根据的问题上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一总结比较,也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参考和寄予发展之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性论 性恶 道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