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 被引量:14
1
作者 施成艳 鹿献章 刘中刚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6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在对区域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共发生地质灾害体140处,其中泥石流30处,崩塌21处,滑坡20处,不稳定斜坡69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以及降雨量影响;徽州区地质灾害... 在对区域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共发生地质灾害体140处,其中泥石流30处,崩塌21处,滑坡20处,不稳定斜坡69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以及降雨量影响;徽州区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呈现空间差异性,整体上南北两端较高,中部较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徽州区北部山区,总面积约268.16 km^2,占全区面积的60.85%。该成果为区域防灾减灾管理、灾后搬迁安置、建立群防群测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质灾害 风险区划 徽州区
下载PDF
徽州区耕地地力评价与种植业布局 被引量:5
2
作者 马中文 谢叶荷 +5 位作者 谢昕云 黄勤 史泽鹏 王玉佳 黄艳艳 马友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5期134-138,共5页
为了研究徽州区耕地地力特征和种植业布局,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按照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要求对徽州区耕地等级进行划分,并且对各等级耕地分布、主要特征属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种植业划分布局。结果表明:黄山市徽州区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 为了研究徽州区耕地地力特征和种植业布局,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按照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要求对徽州区耕地等级进行划分,并且对各等级耕地分布、主要特征属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种植业划分布局。结果表明:黄山市徽州区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根据分析结果把徽州区种植业划分为2个区域,即河谷盆地区和低山丘陵区,通过分析不同生产区的耕地等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提出合理的种植业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区 耕地地力 种植业布局 GIS
下载PDF
四季豆高产栽培重点分析及病虫害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海林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4期155-157,共3页
四季豆也被称之为芸豆、扁豆,其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具有健脾养胃、消暑化湿、益气补血、增强免疫力等多重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这极大的推动着四季豆种植业发展。四季豆种植时,栽培技术是否科学、病虫害管理是否到位,... 四季豆也被称之为芸豆、扁豆,其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具有健脾养胃、消暑化湿、益气补血、增强免疫力等多重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这极大的推动着四季豆种植业发展。四季豆种植时,栽培技术是否科学、病虫害管理是否到位,都会对四季豆产量、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做好栽培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徽州区临河蔬菜基地为例,分析了四季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探讨了四季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四季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区 四季豆 高产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探析徽州地区传统民俗体育的历史背景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双 任远金 《榆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3-75,共3页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作业、个案研究等方法,对徽州地区传统民俗体育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民俗体育的产生、发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经济的关系颇为密切,有着地方文化的特色,成为当地居民社会生活的重要...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作业、个案研究等方法,对徽州地区传统民俗体育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民俗体育的产生、发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经济的关系颇为密切,有着地方文化的特色,成为当地居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提出应加强徽州地区传统民俗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地区 传统民俗体育 历史背景
下载PDF
黄山市徽州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方继斌 《中国水利》 2021年第9期55-57,共3页
通过分析黄山市徽州区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及保护现状,水源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加强水源地管理确保饮水安全的水源保护和节约利用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水源地保护 农村饮水安全 水环境治理 徽州区
下载PDF
惠州市惠城区打造城市经济示范区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海燕 黄忠平 +3 位作者 阮雪梅 陈春梧 刘彦杰 徐茂菲 《惠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9-23,共5页
城市经济是"双高"型经济,即地区生产总值中服务业的比重高以及在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的比重高,它往往在地理、经济、教育与行政中心的重叠区生长出来。作为宜居宜业中心区,惠城区有必要以行政区划调整为新起点,加快经济发展方... 城市经济是"双高"型经济,即地区生产总值中服务业的比重高以及在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的比重高,它往往在地理、经济、教育与行政中心的重叠区生长出来。作为宜居宜业中心区,惠城区有必要以行政区划调整为新起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从基地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打造惠州市城市经济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市 惠城区 城市经济示范区
下载PDF
黄山市徽州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2
7
作者 程美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244-245,共2页
摸清徽州区耕地资源状况,查找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理清耕地资源的基本态势,提出徽州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现状 建议 安徽黄山 徽州区
下载PDF
徽州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姚立君 《安徽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63-65,共3页
本文阐述了徽州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并结合区域优势,提出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林下经济 森林旅游 徽州区
下载PDF
清末徽淳边江湖术士的隐语结构及生活世界——以抄本《江湖备用切口》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方光禄 《黄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7-34,共8页
清末抄本《江湖备用切口》反映了徽州、淳安一带江湖术士使用的隐语的结构形式,主要有语音构词、文字构词、修辞构词和句法构词。他们的职业分工很细致,职业选择和活动范围深受当地社会环境影响,使用隐语是为了改善生存环境,隐语折射出... 清末抄本《江湖备用切口》反映了徽州、淳安一带江湖术士使用的隐语的结构形式,主要有语音构词、文字构词、修辞构词和句法构词。他们的职业分工很细致,职业选择和活动范围深受当地社会环境影响,使用隐语是为了改善生存环境,隐语折射出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也反映出边缘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迎合和模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徽州 淳安 江湖术士 隐语 生活
下载PDF
惠州市惠城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芳芳 郑孜文 肖国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8期214-214,217,共2页
畜禽养殖业污染能否有效控制,对"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完成影响重大。畜禽养殖业减排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条件和管理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加之畜禽养殖业污染较为分散,实施减排难度更大。分析了惠州市惠城区畜禽养... 畜禽养殖业污染能否有效控制,对"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完成影响重大。畜禽养殖业减排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条件和管理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加之畜禽养殖业污染较为分散,实施减排难度更大。分析了惠州市惠城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减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畜禽养殖业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业 染物总量减排 措施 广东惠州 惠城区
下载PDF
徽州太平崇德堂建筑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昳霏 李沄璋 陈科臻 《南方建筑》 2016年第1期46-50,共5页
民居作为徽州建筑"三绝"之一,是徽州人民最普遍日常的生活空间和精神寄托载体。文章通过对太平崇德堂的测绘,分析其总体布局、空间构成、形态特征以及细部意匠,以求对该地区中型民居作深入研究的补充,作为古民居异地重建保护... 民居作为徽州建筑"三绝"之一,是徽州人民最普遍日常的生活空间和精神寄托载体。文章通过对太平崇德堂的测绘,分析其总体布局、空间构成、形态特征以及细部意匠,以求对该地区中型民居作深入研究的补充,作为古民居异地重建保护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区域文化变迁的文化线路研究,以及同一文化圈内建筑形式的差异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民居 徽州 崇德堂 建筑单体 细部意匠
下载PDF
论明代徽州文献学家程敏政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14-518,共5页
程敏政为明朝徽州文献学家,深受程朱理学熏陶,编纂和刻印了许多理学著作及历史文献,为徽学研究提供了宝贵史料。
关键词 程敏政 明代 徽州 刻书家 文献学
下载PDF
惠州市惠城区大众户外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海婷 刘家慧 《惠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89-94,共6页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与分析法对惠州市惠城区户外体育运动参与情况、参与者意外伤害事故概况和参与者活动的前期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惠城区户外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事故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影响户外运动参与者的...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与分析法对惠州市惠城区户外体育运动参与情况、参与者意外伤害事故概况和参与者活动的前期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惠城区户外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事故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影响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安全因素和户外运动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结合先进科学理念和自身实践经验,旨在提高人们对户外运动的认识,增强大家对户外运动的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安全、健康的户外运动发展提供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市 惠城区 户外运动 意外伤害
下载PDF
徽州区林业工作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克锋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0期116-117,共2页
该文介绍了徽州区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林业工作站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工作站 建设 问题 建议 徽州区
下载PDF
徽州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克锋 《安徽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46-48,共3页
本文从徽州区实施退耕还林成效入手,介绍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徽州区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对策,旨在为巩固全区退耕还林成果以及促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后续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 徽州区
下载PDF
徽州汪姓在淮南洛河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长墀 《黄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3-35,共3页
徽州地区是汪姓人口主要聚集地,两汉至唐朝已是当地望族。淮南洛河的汪姓始迁祖汪国士,于明末清初从徽州潜口迁移至淮南洛河刘家郢定居,设帐授徒。在3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延续繁衍了13代人,人口增至2000多人。汪姓在淮南地区经过13代人... 徽州地区是汪姓人口主要聚集地,两汉至唐朝已是当地望族。淮南洛河的汪姓始迁祖汪国士,于明末清初从徽州潜口迁移至淮南洛河刘家郢定居,设帐授徒。在3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延续繁衍了13代人,人口增至2000多人。汪姓在淮南地区经过13代人的繁衍生息,有过悲哀和荣耀;有过贫困和富裕。但通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为淮南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 徽州地区 望族 两汉 地望 唐朝 明末清初 人口 贫困 富裕
下载PDF
徽州区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碧蓉 江海蓉 毕军卫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4期69-70,共2页
该文从徽州区油茶林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现有油茶林低产的成因,并提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路径,为皖南山区油茶低产林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徽州区 油茶 低产林 改造技术
下载PDF
2013年徽州区螺情监测报告
18
作者 凌志利 胡灶源 方益民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35-336,338,共3页
目的进一步调查掌握徽州区螺情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徽州区历史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和近年来残存螺点分布特点确定调查点,对调查点范围内的可疑环境采取环境抽样结合系统抽样法进行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进一步调查掌握徽州区螺情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徽州区历史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和近年来残存螺点分布特点确定调查点,对调查点范围内的可疑环境采取环境抽样结合系统抽样法进行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了3个乡镇、12个行政村,投工319人次,调查面积529.89 hm2。结果查出4个有螺行政村,5个残存螺点,面积2.44 hm2,钉螺密度最大为283只/0.1 m2。共检获钉螺4 303只,压片镜检1 534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徽州区螺情仍不稳定,北干渠水系是螺情监测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血吸虫病 螺情 监测 徽州区
原文传递
徽州区林业精准扶贫对策探讨
19
作者 方志娟 《安徽林业科技》 2017年第6期50-52,共3页
本文从徽州区贫困户现状入手,介绍了徽州区林业精准扶贫采取的措施,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徽州区林业精准扶贫的对策,为促进徽州区贫困户脱贫攻坚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林业 扶贫 对策 徽州区
下载PDF
新安江流域文化积淀中的姓氏与宗族
20
作者 张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4-161,288-289,共8页
"六普"数据显示,以黄山市为主体的新安江流域之姓氏分布与安徽省其他地区呈现出显著差异。历史上,新安江流域这种既远离中原又非边疆的内陆地区是人们、尤其是那些名门望族"寻得桃源好避秦"的理想之所。因而,该区... "六普"数据显示,以黄山市为主体的新安江流域之姓氏分布与安徽省其他地区呈现出显著差异。历史上,新安江流域这种既远离中原又非边疆的内陆地区是人们、尤其是那些名门望族"寻得桃源好避秦"的理想之所。因而,该区域在历史上可谓人才济济、名流辈出。历史回顾表明,以众多历史名流、名门望族为核心的姓氏分布给新安江流域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综合分析得出:人口迁移背景下的姓氏分布使新安江流域文化积淀呈现为三个"面向",即经商致富与读书入仕并重;贾而好儒;习俗风尚的宗族性与民俗健讼传统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姓氏分布 徽州 区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