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伐对杉木林林下地被物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2
1
作者 赵朝辉 方晰 +1 位作者 田大伦 项文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107,共6页
利用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间伐对湖南省会同杉木人工林林下地被物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按50%强度间伐5 a后,林下植物种类和生物量比对照区分别增加了6种和3 280.16 kg.hm-2,生物量的变化率达224.77%,林下死地被物增加了... 利用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间伐对湖南省会同杉木人工林林下地被物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按50%强度间伐5 a后,林下植物种类和生物量比对照区分别增加了6种和3 280.16 kg.hm-2,生物量的变化率达224.77%,林下死地被物增加了4 380 kg.hm-2,提高了92.80%;与对照区相比,林地各层土壤温度提高了3.16%以上,土壤层(40~100 cm)除容重下降了2.44%外,土壤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贮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分别提高了4.22%、6.77%、9.95%、4.20%、2.40%、6.38%、1.63%,土壤层(0~45 cm)有机质、N、Ca的含量分别下降了3.21%、7.73%、47.74%,而pH值和P、K、Mg含量分别提高了3.25%、46.23%、0.03%、0.72%。表明间伐不仅增加了林下植物种类和生物量,而且提高了林地土壤温度,加速了死地被物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杉木林 林下地被物 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湖南会同
下载PDF
会同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赵坤 田大伦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7-13,共7页
为了定量研究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的生物量特征和生产力特性 ,以改进营林技术措施 ,提高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力 ,为合理经营成熟阶段的杉木人工林提供依据 ,根据湖南会同生态定位站 3 1年生杉木林的定位实测数据 ,采用分级取样测定法 ,对杉... 为了定量研究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的生物量特征和生产力特性 ,以改进营林技术措施 ,提高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力 ,为合理经营成熟阶段的杉木人工林提供依据 ,根据湖南会同生态定位站 3 1年生杉木林的定位实测数据 ,采用分级取样测定法 ,对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密度为 15 60株· hm- 2的 3 1年生杉木人工林 ,其生物量为 186.973 t·hm- 2 .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为 ,乔木层 >灌木层 >死地被物层 >草本层 ;乔木层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为 ,树干 >树根 >树皮 >树枝 >树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成熟期 生物量 生产力 经营
下载PDF
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田大伦 方晰 康文星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对林地土壤质地、通气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两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动态变化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在0~10cm、10~20cm土层中,不同季节,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在垂直方向上,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在不同层次空间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杉木人工林地的变化却不明显;与杉木林地相比,自然更新林地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增加的程度更为显著.说明针阔叶混交林能够更好地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更新方式 林地土壤性质 采伐迹地更新 可持续经营
下载PDF
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动态格局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超 田大伦 +3 位作者 胡曰利 闫文德 方晰 梁小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37-2747,共11页
用空间一致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方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2集水区,对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了12 a的监测,研究了林下植被种类的变化、生物量动态特征、生物量的组成与分布变化格局。结果... 用空间一致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方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2集水区,对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了12 a的监测,研究了林下植被种类的变化、生物量动态特征、生物量的组成与分布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在14 a生长发育过程中,林下植物种类呈现波动性的减少趋势,其中木本植物物种数下降率为40.0%,草本植物物种数下降率为47.1%。林下植被生物量由杉木林3年生29.48 t/hm2下降至14年生的2.53 t/hm2,其中木本植物生物量由7.07 t/hm2,下降至1.25 t/hm2,下降了82.3%;草本植物由22.41 t/hm2,下降至1.28 t/hm2,下降了94.3%。在此期间,木本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高低均出现波动现象。3年生杉木林下木本植物以乔木树种生物量6068.97 kg/hm2最高,占总生物量85.88%,藤本植物生物量736.97 kg/hm2为次,占10.44%,灌木植物生物量259.87 kg/hm2最低,仅占3.68%。14年生杉木林下木本植物以灌木植物生物量881.87 kg/hm2为首,占总生物量70.73%,藤本植物生物量247.07 kg/hm2为次,占19.82%,乔木树种生物量117.87 kg/hm2最少,只占9.45%。3年生杉木林下草本植物以蕨类植物生物量8391.44 kg/hm2最高,占总生物量的37.44%,过路黄生物量36.77 kg/hm2最低,仅占0.16%。杉木14年生时,以芒生物量573.00 kg/hm2最大,占总生物量44.78%,金毛耳草生物量2.93 kg/hm2最小,仅占0.23%。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杉木林养分循环、碳平衡、维护和提高林地地力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连栽 林下植被 生物量 动态变化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湖南会同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初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田大伦 尹刚强 +2 位作者 方晰 项文化 闫文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297-6308,共12页
对湖南会同5种退耕还林模式初期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樟树、杜英、乐昌含笑、红花木莲不同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5296、0.5188、0.5178、0.5376、0.5355gC/g,树种... 对湖南会同5种退耕还林模式初期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樟树、杜英、乐昌含笑、红花木莲不同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5296、0.5188、0.5178、0.5376、0.5355gC/g,树种间同一器官的平均碳密度排序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5种退耕还林模式中活地被物层、死地被物层碳密度分别介于0.4380—0.5380gC/g、0.5060—0.5200gC/g之间,土壤层(0—60cm,下同)平均有机碳密度介于0.00786—0.01485gC/g之间;退耕还林3a后,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混交林、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杜英×樟树混交林、樟树林土壤层有机碳密度比原坡耕地分别提高了53.57%、39.19%、38.57%、24.82%,而马尾松林地下降了18.72%。林木不同器官中的碳贮量基本上与各器官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同一造林时间的4种模式中,以杜英×樟树混交林各器官的碳贮量最大,为1.219tC/hm2,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最小,仅为0.199tC/hm2,均以干根碳贮量为最大,占其各器官碳贮量的57.50%以上。5种退耕还林模式恢复初期的生态系统中,土壤层碳贮量最大,为74.518—119.312tC/hm2,占96.180%以上,植被层为其次,在0.633—2.960tC/hm2之间,仅占0.642%—3.820%,死地被物层为最小。退耕后,樟树林、杜英×樟树混交林、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混交林、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增加了19.477、27.722、41.643、26.821tC/hm2,马尾松林下降了1.675tC/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会同 退耕还林 碳密度 碳贮量
下载PDF
会同生态定位研究站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7
6
作者 佘济云 田大伦 +1 位作者 沈翠新 康文星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MIS与 GIS结合应用于生态定位研究是一个较好的具有扩展性的解决生态数据量大、统计繁琐的解决方案 ,能实现生态定位研究的管理规范化、现代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更好地为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服务 .阐述了会同生态定位研究站信息管理系统... MIS与 GIS结合应用于生态定位研究是一个较好的具有扩展性的解决生态数据量大、统计繁琐的解决方案 ,能实现生态定位研究的管理规范化、现代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更好地为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服务 .阐述了会同生态定位研究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定位研究 信息管理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湖南会同4种退耕还林模式幼林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尹刚强 田大伦 +2 位作者 方晰 项文化 邓湘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4,共6页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4种退耕还林模式植被恢复初期幼林的生物量积累、产量分配特征及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主要造林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均以地上部分占绝对的优势,占全株生物量的66%以上,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小排序基本上为:树干>树根...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4种退耕还林模式植被恢复初期幼林的生物量积累、产量分配特征及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主要造林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均以地上部分占绝对的优势,占全株生物量的66%以上,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小排序基本上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造林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存在一定的差异。(2)杜英×樟树混交林分生物量最高,为3.916 t.hm-2;樟树纯林的生物量最低,为1.213 t.hm-2。(3)4种退耕还林模式幼林各组分生物量相对分配百分率的大小均表现为:树干(带皮)占林木生物量的比例最大,为32.64%以上;树枝生物量所占的比例最小,仅在12.65%~17.98%之间。(4)杜英×樟树混交林的平均净生产力最高,为0.468 0 t.hm-2a-1,樟树林为其次,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最低,仅为0.075 4 t.hm-2a-1,最高与最低相差0.392 6 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湖南会同 退耕还林 幼林 生物量
下载PDF
抢抓机遇 主动作为 湖南会同创新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8
作者 李超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湖南省会同县地处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素有“广木之乡”“楠竹之乡”的美誉,全县有楠竹面积3万hm^(2),立竹蓄积1亿根,楠竹资源总量位居怀化市第1、湖南省第5。近年来,会同县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抓住“以竹代塑”的机遇,坚持全竹利... 湖南省会同县地处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素有“广木之乡”“楠竹之乡”的美誉,全县有楠竹面积3万hm^(2),立竹蓄积1亿根,楠竹资源总量位居怀化市第1、湖南省第5。近年来,会同县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抓住“以竹代塑”的机遇,坚持全竹利用、全链开发,创新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了会同县竹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推动会同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产业 以竹代塑 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湖南会同
下载PDF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径流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亮生 闫文德 +2 位作者 项文化 梁小翠 伍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利用2011年湖南会同定位观测站第Ⅲ集水区实测数据,研究了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降水过程与径流规律。结果表明:2011年年总降水量为1 071.1 mm,净降水量为594.15 mm,降水次数116次,其中4~8月份的降水次数占总降水次数的39.7%,降水量占总降... 利用2011年湖南会同定位观测站第Ⅲ集水区实测数据,研究了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降水过程与径流规律。结果表明:2011年年总降水量为1 071.1 mm,净降水量为594.15 mm,降水次数116次,其中4~8月份的降水次数占总降水次数的39.7%,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66.3%。2011年集水区形成总径流量为243.52 mm,地表径流1.98 mm,地下径流241.54 mm,地表径流出现在4、5、6三个月份,4月份地表径流值最大为1.11mm。1月份的地表径流系数及地下径流系数均最大,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变化趋势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相似,而径流的形成相对降水事件有明显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代杉木人工林 降水过程 径流规律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杉木器管组织碳素含量变化特征
10
作者 余蓉 项文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127,共7页
在连续定位测定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器管组织碳素含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器管碳素含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同一生长发育阶段,树叶的碳素含量(493.28~529.34 g.kg^-1)〉树皮(481.24~501.63 g.kg^-1)〉树根... 在连续定位测定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器管组织碳素含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器管碳素含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同一生长发育阶段,树叶的碳素含量(493.28~529.34 g.kg^-1)〉树皮(481.24~501.63 g.kg^-1)〉树根(473.25~483.61 g.kg^-1)〉树干(472.90~478.02 g.kg-1)〉树枝(468.37~477.14 g.kg^-1),杉木根头的碳素含量〉大根〉粗根〉细根;不同器官之间碳素含量差异与器官的功能密切相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20年生杉木器官的碳素含量〉18年生〉14年生〉11年生〉7年生,多年生叶或枝的碳素含量〉2年生〉1年生〉当年生;杉木器管组织碳素含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这与器管组织木质化程度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器官组织 发育阶段 碳素含量 湖南会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